十輪品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我處大仙尊位,轉于佛輪,摧諸天魔外道邪論,處大衆中,正師子吼。
” 以上是第八佛輪。
“善男子,如刹帝利灌頂大王,随念觀察自國有情種姓伎藝,及諸事業,死此生彼,因果勝劣,差别不同。
知彼有情生如是家,其身勇健,或複怯弱,于諸伎藝已學未學,所有事業善作惡作,富貴貧賤,端正醜陋,如是等類,乃至命終。
或有自業未盡而死,或有自業已盡而死,或犯王法刑戮而死,或有遞相殘害而死,或因鞭杖捶楚而死,或因囹圄幽絷而死,或因習學伎藝而死,或因戰陣傷殺而死,或因鬥诤毆擊而死,或因财寶貪悋而死,或因色欲耽湎而死,或因忿恨結憤而死,或因勞倦頓弊而死,或因饑渴乏絕而死。
或有過死,或無過死,或耆年死,或壯年死,或幼年死,或作種種善業而死。
或作種種惡業而死,知諸有情行善行者,身壞命終,當往善趣,知諸有情行惡行者,身壞命終,當往惡趣。
知是事已,複自思惟,我當正勤修身善行,修語善行,修意善行,我當施設種種方便,修行布施,調伏寂靜,身壞命終,當往善趣,勿堕惡趣。
此刹帝利灌頂大王思惟是已,勇猛精進,修身語意三種善行,常行布施一切所有飲食衣服,象馬騎乘,卧具醫藥,房舍燈明,及餘資具。
奴婢僮仆,種種珍财,頭目手足,乃至身命無所悋惜,及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诳語,離粗惡語,離離間語,離雜穢語,離諸貪欲,離諸瞋恚,離諸邪見。
” 前面講五種遍行,重新解釋一下子。
作意、觸、受、想、思,這是五種。
這五種遍行起的時候是同時起的,沒有先後。
作意是警覺的意思,這個作意就是說,如果心還沒有起的時候,這個作意就是使心能夠起,起念就是起境界相。
如果心一起了,他就能夠引起觀境。
觀就是對境的意思,觸是已經對境了。
受就是領納,領納前境的意思。
想就是取這個境界相。
思是起心造業。
這五種是同時并起的,所以叫遍行。
剎帝利王的第九王輪。
這個國王有大智能,他自己先看看那個國家的種姓、伎藝、工巧,這個國家作什麼事業,乃至于這個國土的人民,死此生彼,在此處死,生到彼方去。
這個死此生彼的智能不是宿命智,他并不是知道在這個世界死了,生到什麼地方去,而是根據他們所作的業,根據他們生前所作的事情,就可以判斷。
他們現在所作的事,就是因。
他們将來生到那個彼處,就是他們的果。
生到什麼處所,他是定不了的,這位國王還沒有這種宿命他心智。
這是說他觀察的時候,就觀察他這個國家的人民,種的因好不好,現在他們所受的果,為什麼要受這樣果?過去所種的因不好,知道他們過去的因果是殊勝嗎?是卑劣嗎?現在為什麼會有這些差别不同呢?從過去的果,就可以知道今生所作的因。
生到一個好家庭、生到不好家庭,什麼叫好家庭?什麼叫不好家庭呢?并不是以财富而論的。
在印度,生到婆羅門種,那就是好家庭,有知識、有學問。
生到剎帝利種,就是富貴家庭。
如果生到吠舍、戌陀羅,生到屠戶家裡頭,生到作業的家裡,勝劣就不同了。
有的人生下來,一直在成長當中,身體很健康、很勇猛、很強健。
有的人生下來就病病歪歪的,這就是怯弱的意思。
有的人生下來很聰明、很靈俐,技術一學就會,有的人很難學會,很笨的。
像過去的時候,技工跟師父學三年,有的人一年就學會了,各各不同。
所以善作惡作,富貴貧賤,生的端正或者醜陋,種種類類,乃至于命終,也就是他的壽命不一樣。
有的人由于他自己作的業,不該命盡,可是死了,這就是他壽命未盡,卻短命死了。
緣盡而死的,那就是正死了。
俗家是這樣的看法。
若死于自己家裡頭,叫壽終正寝。
若死到外地,就是你造了業,不能壽終正寝,在流浪當中而死。
如果犯了王法,被砍頭,或者被判絞刑,這是刑戮而死的。
或互相的殘害而死,或者鞭杖、捶楚而死,受責罰或跟人在鬥惱,或關監獄裡頭關死了。
乃至一生幽黯,死在監獄裡頭。
或者因為學伎藝,不論學哪一行,因為誤傷而死的,這樣也有。
或者兩軍作戰而死的,或者跟人家吵架而死的,或者為了貪戀财寶而死的。
貪戀财寶這件事,我講一個故事。
有位老和尚一生就留有一碇銀子,不小心掉到廁所,因為憂郁這碇銀子他就死了。
命終了,他變成了一隻青蛙,就在廁所底下,抱着這碇銀子。
這間廟裡的知客師很有神通,很有智能,他知道這老和尚死的很不正常,就請人掏這個廁所。
大陸上廟裡的廁所很深,掏起來很費事,就把這個廁所掏幹淨了,才拿出來。
給他念經回向,給他祈禱,就拿那碇銀子給他作佛事,幫他超度。
這位老和尚幸遇這位知客師,若沒有遇着,他就永遠堕到那裡去貪了。
像這種因為貪戀錢财而死的,往往在經濟事業上失敗,财寶都損失了,或者心愛的寶物失掉了,因為你的心力全部注意在上面,一失掉了,你的命也就盡了。
這是貪吝财色而死的。
或者因為色欲而死的。
有的人戀愛不成,憂郁而死的。
有的人戀愛已成,也因為貪欲而死的。
或被人家害了,心裡頭平不了,力又敵不過人家,就忿恨憂郁而死的。
這樣子死的,種種類類的。
或者勞倦疲弊而死的,或者饑渴乏絕而死的,或者有過死,或無過死。
或者老年死了,或者年壯死,或者年幼死了,或者有種善業死的,有作惡業死的。
這個剎帝利王,他就根據種種死的情況來判斷。
他說這個有情行善業身壞命終,他一定生到善處,生到天人道。
如果作的很惡,作惡多端,這個人身壞命終,三惡道等着他,一定下生到三惡道。
他看這個社會的事情,看的很清楚。
不過,隻限于這個國家的人民。
對我們佛教來說,就不止一個剎帝利王,我們看到世間上,看整個人間,這是屬于四谛法。
再說,就是世間法,一切佛法是不離世間的。
佛所說的佛法是因世間而建立出世間。
我們有很多人活了六十幾歲了,經曆過世間好多事情。
這經上所說的各種死,就是說壽命不一樣,有各種的死。
那個時候還沒有車禍,要是有車禍,一定會有因車禍而死的。
車禍有種種,也有因飛機而死的。
那時隻有船,過河被淹死的,這個是有,但是過河的工具不一樣。
像我們坐的大輪船,有機器的輪船,那個很好,以前的木輪也不錯。
如果在大家在西藏,在康西過河的時候,要是坐船,會把你吓死的。
那是什麼船呢?牛皮船。
一層牛皮拔下來,用四個木棒繃起,把它晾幹,就拿這個過河。
他就這麼劃,一邊手一個,往這邊去他拿這邊劃,往那邊去,他拿那邊劃。
坐在裡頭會把你吓得發抖,浪一來,打起來很高,浪一下了,就落低。
如果碰到急迫的浪,水就漫過了,就淹了,淹了也沒有辦法了。
這是講各種的死,死有種種樣樣的。
這個剎帝利灌頂王,他修福的時候,觀察這個國界裡的種種現象,他就思惟了。
他說:“生命無常,不能作壞事,隻能作好事。
我應當依着正确的道路,勤勞勇敢的去修行。
”“我當正勤”,正者是正确的,不是邪魔外道的。
自己來修身善行,身善行就是身業,善行就是不殺、不盜、不邪淫。
修語善行就是口,不妄言、不绮語,不惡口,不兩舌,這就是修語善業。
修意善行就是不貪、不瞋、不癡。
另外,還要作種種的布施,施設種種的方便。
修布施也要方便善巧,調伏自己的心。
他能夠得定,就是調息心靜下來,這樣子到了身壞命終,可以生到善趣,不堕惡趣。
這位剎帝利灌頂王思惟這件事,以後他就勇猛精進。
修身語意三業的善行,行善道。
常行布施,布施什麼呢?飲食、衣服,一切交通工具,象馬車乘,乃至于睡眠的卧具,乃至有病的醫藥,布施房舍,布施燈明,乃至一切的資生工具,随力量而行。
剎帝利灌頂王,他有這個力量。
但是現在他還沒有當國王,這個時候他是修行人,因為他這個修行,這個思惟,這個施舍,不造諸業了,所以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也就是離了殺盜淫。
身不作殺盜淫,口離虛诳語,粗惡語,離間語,雜穢語。
雜穢語就是我們所說的绮語,離間語就是兩舌,粗惡語就是惡口,虛诳語就是妄語。
離諸貪欲,離諸瞋恚,離諸邪見,也就是離貪瞋癡。
“由是因緣,此刹帝利灌頂大王,當獲十種功德勝利。
何等為十?一者具大名稱,二者具大财寶,三者具妙色相,四者具多眷屬,五者少病少惱,六者朋友眷屬聰慧多聞,七者正至正行親近供養,八者廣美聲譽流振十方,九者大威德天神常随衛護,十者身壞命終當生天上,常居善趣安樂國土。
善男子,刹帝利種灌頂大王,成就如是第九王輪。
” 由于十業清淨的因緣,剎帝利灌頂大王獲得了十種殊勝功德。
不止他,任何有情衆生,如果是行十善業,看他十善業行的如何,有深有淺,像我們受五戒,離邪淫戒,如果他持戒,連正淫也不淫,他就可以生到梵天。
他不說假話,說真實語,不挑撥離間,盡說好話,給人家和善。
那就翻過來了。
這就是他的功德,人人都稱他是大善人,名聲好。
由于他的布施,能得到大财富,布施的果報就是得到财富。
我們認為舍了就沒有了,恰巧相反的,未來你能得大财寶。
有些财寶是福德感招的,是修行感招的。
你的福報沒有了,這一切财寶都不屬于你的。
大家知道滿清末代的皇帝宣統,後來他坐監的時候,隻有一個甥兒跟着他,那甥兒一直跟他到底,坐監也跟他在監獄。
他的甥兒并沒有犯什麼罪,從小就在身邊照顧。
跟着他坐監獄,可以照顧他的生活。
他跟他叔叔藏了很多寶貝,從在宮中出走就一直藏着。
到了蘇聯,乃至歸國,蘇聯沒有沒收,共産黨也沒有沒收,叫他拿着,看你賣給誰,後來他全部交公。
我去年回南普陀,就碰見他。
他現在學畫,姓愛新覺羅,變成一個畫家。
溥儀往生之後,共産黨對他也寬大了,他在藝術學院畢業,當了畫家。
他在南普陀,我遇見他。
我說:“你回到故宮的感想如何呀?”如果溥儀不死還做皇帝的話,他就算太子,溥儀死了,就由他接班。
他說:“一切無常,也不屬于我們的,這究竟屬于誰呢?”他學佛學了很久,他懂得這個道理。
我拿他當例子,因為好多人都是求财寶,說這個東西是寶貝,值好多錢。
你馬上會有不同看法,你會特别保護它,害怕失掉。
其實,這不是你能保護得到的。
現在故宮的珍寶散布于全世界。
那些珍寶是怎麼來的呢?一代的帝皇有福的時候,在海裡頭掏出寶送上來的,也有從外國進貢來的。
龍王鬼神都變現成普通的人,來給他進寶。
當福報失掉了,什麼都沒有了,恐怕連飯碗都成問題了。
什麼是珍寶? 吃飽飯就是珍寶。
溥儀的大哥,在北京都叫大阿哥,他以前燒鴉片煙,抽白粉面,都還可以維持,不至于垮得那麼快。
可是,他賭錢,一夜之間大洋一萬兩萬的輸,賭大錢,把大王府大宅子都賣了。
輸完了,沒錢幹什麼呢?那時候北京講拉黃包車,他得去拉黃包車。
誰都知道,這是大阿哥拉黃包車。
那個時候,他是親王,當你失掉福報,什麼都沒有了。
這不是你用腦筋所能積聚的,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
“具妙色相”,人長得美,誰看見誰都歡喜,而且非常恭敬。
有些人他就是醜陋,人家瞧不起他。
如果他有内德,那還可以,如果内德也沒有了,就不受人恭敬。
妙色相是殊妙的色相,不是一般的。
就是說這個國王,如果能夠作這些善事,十善業作得好,乃至于又行布施。
他現生就得到十種好處,具大名稱,具大财寶,具妙色相,眷屬很多。
眷屬的涵義,大家不要認為非得是自己的子女、六親,并不是這樣的。
我們是佛弟子,我們都是佛的眷屬,釋迦牟尼佛的眷屬。
我們要是生到極樂世界就變了,就是阿彌陀佛的眷屬,那也是佛的眷屬。
三寶弟子,不管破戒,乃至背棄三寶,佛還是攝受你,還是佛的眷屬。
你要是持清淨戒,依着三歸,行十善,那就是好眷屬了。
佛的眷屬不一定每一個都是大菩薩。
在末法,佛的眷屬四衆弟子,有很多是壞的。
但是佛不舍棄他,善根将來總是要被攝受的。
所以,這個國王要作這麼多好事,國王的眷屬特别多,這個國家的國民都是他的眷屬。
第五種的功德就是少病少惱。
很少生病,很少煩惱。
乃至于外邊的所有境界都不惹他生氣,使他少煩惱。
他正念現前,當然少病少惱。
他的朋友、眷屬,都是有智能的。
又多聞,多聞是指聞法說的。
我們把它擴充一點,有世間的伎巧工藝,各種的技術,通通學得到,他聰明,多聞就是多聞法。
正智正行,他所作的都是好事,都是正常的行為,都不離開十善,總說是這樣子。
親近供養佛菩薩,供養三寶,乃至供養施舍一切人。
“廣美聲譽流振十方”,這位善王到了現在我們還流傳,像阿育王造的八萬四千座佛塔,遍布于這個娑婆世界,天上人間、龍宮都有。
人間還算是很少的!在人間,我們的國家隻有甯波的阿育王寺,其它的地方也說是佛舍利,并不可考。
現在佛牙還可考,法門寺的佛指舍利還可考。
佛舍利,隻有阿育王造的阿育王寺,隻有那一顆。
但是在我們人間的佛堂裡頭,佛舍利太多了。
這也是佛舍利,那也是佛舍利。
我在台北的時候,有位弟子說,有人拿佛舍利要賣給他,他買了很多佛舍利。
有一瓶之多,供在那裡。
你作佛舍利供養也好,連紙像都是佛舍利,但是,眞實的佛舍利隻有一顆。
名望聲譽,我舉阿育王為例子。
像唐太宗,大家都稱為他賢君、聖君,唐朝佛法持别興盛,在近代比較享福的皇帝就是乾隆,作了六十年的太平天子,什麼事也沒做,就是作作詩,旅遊,看看風景,這就是他的事。
這個皇帝作的很好,他的下一、二代也還不錯,這就是廣美聲譽的報酬。
“九者大威德天神常随衛護”,有威德的天神,他是見不到的。
北京經常講乾隆的故事,關聖帝君到處都有廟,那是乾隆頒布的政令,訂成國家的法律,每個縣每個鄉村都修關帝廟。
為什麼修關帝廟?那是在乾隆的時候才興起的,以前并沒有,之後你到每個村鎮上都有關帝廟的。
關帝聖君也顯聖的,因為關帝聖君護持乾隆。
有一天他上朝的時候,他聽到後面有武器的聲音,他不認為有人會刺殺他,知道這是神來保護他。
他說:“何人護駕?誰來保護我?”他後面的聲音答:“二弟雲長。
”他就知道自己是劉備轉世的。
皇帝都是很聰明的,他就問:“三弟何在?”關公答說:“鎮守遼陽。
”也就是東北遼陽。
不過,那位鎮守遼陽的将軍沒有福報,乾隆一聽說,就調他進京,心太急了,用金牌調。
接到金牌之後,立刻就動身,晝夜兼程的來,這叫金牌調。
這一調,那位将軍以為自己犯了很大錯誤了,不然怎麼會用金牌調呢? 他服毒自殺了。
這隻是故事。
這就是“大威德天神常随守護”。
像我們受戒的時候,你受了三歸,受了五戒,就有護法善神護持你。
你一破戒,他就離開你。
凡是受過三歸五戒的人,他遇到的危難很少。
北京那時候,有吸鴉片煙的和尚,死的時候還是死在廟裡頭。
那個時候,日本侵略,占了北京之後,我還在北京,好多和尚吸鴉片煙,廟裡也有錢,沒有錢就一處一處的賣廟,這些廟都很大,随便賣點土地,都夠他燒一兩年。
但是他也不會死到街上潦倒。
在我們家鄉有一個傳言,冬天零下幾十度,大蔥是凍不死的,還是照樣生。
有多少災荒,多少災難,還沒有看見潦倒的和尚,俗語說:“餓不死僧,凍不死蔥。
” 所以有人說沒飯吃,出家當和尚去。
在北方,這種的風俗很重,那個時候農村的廟,和尚不吃素的,都是吃葷的。
雖然廟裡頭不準和尚娶妻,但是他也沒受戒,還有外家,什怎麼叫外家?他的家在外邊,不在廟裡頭,這叫外家。
末法就是這樣的。
面對這種現象,佛不準謗毀他,不準刑戮他,不準用國法制裁他,因為他是三寶種姓。
你要是作善業,就有威神來護法你。
當你身壞命終,就生天上,常居善趣,安樂國土,就是天上人間。
這就是剎帝利灌頂大王成就了如是第九王輪。
“由此輪故,令自國土增長安樂,能伏一切怨敵惡友,善守護身,令增壽命。
善男子,如是如來如實了知一切有情死生等事,謂如實知若諸有情,成身惡行,成語惡行,成意惡行,謗毀賢聖,具足邪見,邪見業因,身壞命終,堕諸惡趣,或生地獄,或生傍生,或生餓鬼。
若諸有情,成身善行,成語善行,成意善行,不謗賢聖,具足正見,正見業因,身壞命終,升諸善趣,或生天上,或生人中,或盡諸漏。
如來如是如實知已,于彼衆生起大慈悲,勇猛精進,現三神變,令彼衆生,歸趣佛法,教誡安置,成立世間出世間信。
” “由此輪故,令自國土增長安樂,能伏一切怨敵惡友,善守護身,令增壽命。
” 這個國王就很好了,不但他好,這個國界裡頭沒有作惡的。
“善男子,如是如來如實了知一切有情死生等事”,
” 以上是第八佛輪。
“善男子,如刹帝利灌頂大王,随念觀察自國有情種姓伎藝,及諸事業,死此生彼,因果勝劣,差别不同。
知彼有情生如是家,其身勇健,或複怯弱,于諸伎藝已學未學,所有事業善作惡作,富貴貧賤,端正醜陋,如是等類,乃至命終。
或有自業未盡而死,或有自業已盡而死,或犯王法刑戮而死,或有遞相殘害而死,或因鞭杖捶楚而死,或因囹圄幽絷而死,或因習學伎藝而死,或因戰陣傷殺而死,或因鬥诤毆擊而死,或因财寶貪悋而死,或因色欲耽湎而死,或因忿恨結憤而死,或因勞倦頓弊而死,或因饑渴乏絕而死。
或有過死,或無過死,或耆年死,或壯年死,或幼年死,或作種種善業而死。
或作種種惡業而死,知諸有情行善行者,身壞命終,當往善趣,知諸有情行惡行者,身壞命終,當往惡趣。
知是事已,複自思惟,我當正勤修身善行,修語善行,修意善行,我當施設種種方便,修行布施,調伏寂靜,身壞命終,當往善趣,勿堕惡趣。
此刹帝利灌頂大王思惟是已,勇猛精進,修身語意三種善行,常行布施一切所有飲食衣服,象馬騎乘,卧具醫藥,房舍燈明,及餘資具。
奴婢僮仆,種種珍财,頭目手足,乃至身命無所悋惜,及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诳語,離粗惡語,離離間語,離雜穢語,離諸貪欲,離諸瞋恚,離諸邪見。
” 前面講五種遍行,重新解釋一下子。
作意、觸、受、想、思,這是五種。
這五種遍行起的時候是同時起的,沒有先後。
作意是警覺的意思,這個作意就是說,如果心還沒有起的時候,這個作意就是使心能夠起,起念就是起境界相。
如果心一起了,他就能夠引起觀境。
觀就是對境的意思,觸是已經對境了。
受就是領納,領納前境的意思。
想就是取這個境界相。
思是起心造業。
這五種是同時并起的,所以叫遍行。
剎帝利王的第九王輪。
這個國王有大智能,他自己先看看那個國家的種姓、伎藝、工巧,這個國家作什麼事業,乃至于這個國土的人民,死此生彼,在此處死,生到彼方去。
這個死此生彼的智能不是宿命智,他并不是知道在這個世界死了,生到什麼地方去,而是根據他們所作的業,根據他們生前所作的事情,就可以判斷。
他們現在所作的事,就是因。
他們将來生到那個彼處,就是他們的果。
生到什麼處所,他是定不了的,這位國王還沒有這種宿命他心智。
這是說他觀察的時候,就觀察他這個國家的人民,種的因好不好,現在他們所受的果,為什麼要受這樣果?過去所種的因不好,知道他們過去的因果是殊勝嗎?是卑劣嗎?現在為什麼會有這些差别不同呢?從過去的果,就可以知道今生所作的因。
生到一個好家庭、生到不好家庭,什麼叫好家庭?什麼叫不好家庭呢?并不是以财富而論的。
在印度,生到婆羅門種,那就是好家庭,有知識、有學問。
生到剎帝利種,就是富貴家庭。
如果生到吠舍、戌陀羅,生到屠戶家裡頭,生到作業的家裡,勝劣就不同了。
有的人生下來,一直在成長當中,身體很健康、很勇猛、很強健。
有的人生下來就病病歪歪的,這就是怯弱的意思。
有的人生下來很聰明、很靈俐,技術一學就會,有的人很難學會,很笨的。
像過去的時候,技工跟師父學三年,有的人一年就學會了,各各不同。
所以善作惡作,富貴貧賤,生的端正或者醜陋,種種類類,乃至于命終,也就是他的壽命不一樣。
有的人由于他自己作的業,不該命盡,可是死了,這就是他壽命未盡,卻短命死了。
緣盡而死的,那就是正死了。
俗家是這樣的看法。
若死于自己家裡頭,叫壽終正寝。
若死到外地,就是你造了業,不能壽終正寝,在流浪當中而死。
如果犯了王法,被砍頭,或者被判絞刑,這是刑戮而死的。
或互相的殘害而死,或者鞭杖、捶楚而死,受責罰或跟人在鬥惱,或關監獄裡頭關死了。
乃至一生幽黯,死在監獄裡頭。
或者因為學伎藝,不論學哪一行,因為誤傷而死的,這樣也有。
或者兩軍作戰而死的,或者跟人家吵架而死的,或者為了貪戀财寶而死的。
貪戀财寶這件事,我講一個故事。
有位老和尚一生就留有一碇銀子,不小心掉到廁所,因為憂郁這碇銀子他就死了。
命終了,他變成了一隻青蛙,就在廁所底下,抱着這碇銀子。
這間廟裡的知客師很有神通,很有智能,他知道這老和尚死的很不正常,就請人掏這個廁所。
大陸上廟裡的廁所很深,掏起來很費事,就把這個廁所掏幹淨了,才拿出來。
給他念經回向,給他祈禱,就拿那碇銀子給他作佛事,幫他超度。
這位老和尚幸遇這位知客師,若沒有遇着,他就永遠堕到那裡去貪了。
像這種因為貪戀錢财而死的,往往在經濟事業上失敗,财寶都損失了,或者心愛的寶物失掉了,因為你的心力全部注意在上面,一失掉了,你的命也就盡了。
這是貪吝财色而死的。
或者因為色欲而死的。
有的人戀愛不成,憂郁而死的。
有的人戀愛已成,也因為貪欲而死的。
或被人家害了,心裡頭平不了,力又敵不過人家,就忿恨憂郁而死的。
這樣子死的,種種類類的。
或者勞倦疲弊而死的,或者饑渴乏絕而死的,或者有過死,或無過死。
或者老年死了,或者年壯死,或者年幼死了,或者有種善業死的,有作惡業死的。
這個剎帝利王,他就根據種種死的情況來判斷。
他說這個有情行善業身壞命終,他一定生到善處,生到天人道。
如果作的很惡,作惡多端,這個人身壞命終,三惡道等着他,一定下生到三惡道。
他看這個社會的事情,看的很清楚。
不過,隻限于這個國家的人民。
對我們佛教來說,就不止一個剎帝利王,我們看到世間上,看整個人間,這是屬于四谛法。
再說,就是世間法,一切佛法是不離世間的。
佛所說的佛法是因世間而建立出世間。
我們有很多人活了六十幾歲了,經曆過世間好多事情。
這經上所說的各種死,就是說壽命不一樣,有各種的死。
那個時候還沒有車禍,要是有車禍,一定會有因車禍而死的。
車禍有種種,也有因飛機而死的。
那時隻有船,過河被淹死的,這個是有,但是過河的工具不一樣。
像我們坐的大輪船,有機器的輪船,那個很好,以前的木輪也不錯。
如果在大家在西藏,在康西過河的時候,要是坐船,會把你吓死的。
那是什麼船呢?牛皮船。
一層牛皮拔下來,用四個木棒繃起,把它晾幹,就拿這個過河。
他就這麼劃,一邊手一個,往這邊去他拿這邊劃,往那邊去,他拿那邊劃。
坐在裡頭會把你吓得發抖,浪一來,打起來很高,浪一下了,就落低。
如果碰到急迫的浪,水就漫過了,就淹了,淹了也沒有辦法了。
這是講各種的死,死有種種樣樣的。
這個剎帝利灌頂王,他修福的時候,觀察這個國界裡的種種現象,他就思惟了。
他說:“生命無常,不能作壞事,隻能作好事。
我應當依着正确的道路,勤勞勇敢的去修行。
”“我當正勤”,正者是正确的,不是邪魔外道的。
自己來修身善行,身善行就是身業,善行就是不殺、不盜、不邪淫。
修語善行就是口,不妄言、不绮語,不惡口,不兩舌,這就是修語善業。
修意善行就是不貪、不瞋、不癡。
另外,還要作種種的布施,施設種種的方便。
修布施也要方便善巧,調伏自己的心。
他能夠得定,就是調息心靜下來,這樣子到了身壞命終,可以生到善趣,不堕惡趣。
這位剎帝利灌頂王思惟這件事,以後他就勇猛精進。
修身語意三業的善行,行善道。
常行布施,布施什麼呢?飲食、衣服,一切交通工具,象馬車乘,乃至于睡眠的卧具,乃至有病的醫藥,布施房舍,布施燈明,乃至一切的資生工具,随力量而行。
剎帝利灌頂王,他有這個力量。
但是現在他還沒有當國王,這個時候他是修行人,因為他這個修行,這個思惟,這個施舍,不造諸業了,所以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也就是離了殺盜淫。
身不作殺盜淫,口離虛诳語,粗惡語,離間語,雜穢語。
雜穢語就是我們所說的绮語,離間語就是兩舌,粗惡語就是惡口,虛诳語就是妄語。
離諸貪欲,離諸瞋恚,離諸邪見,也就是離貪瞋癡。
“由是因緣,此刹帝利灌頂大王,當獲十種功德勝利。
何等為十?一者具大名稱,二者具大财寶,三者具妙色相,四者具多眷屬,五者少病少惱,六者朋友眷屬聰慧多聞,七者正至正行親近供養,八者廣美聲譽流振十方,九者大威德天神常随衛護,十者身壞命終當生天上,常居善趣安樂國土。
善男子,刹帝利種灌頂大王,成就如是第九王輪。
” 由于十業清淨的因緣,剎帝利灌頂大王獲得了十種殊勝功德。
不止他,任何有情衆生,如果是行十善業,看他十善業行的如何,有深有淺,像我們受五戒,離邪淫戒,如果他持戒,連正淫也不淫,他就可以生到梵天。
他不說假話,說真實語,不挑撥離間,盡說好話,給人家和善。
那就翻過來了。
這就是他的功德,人人都稱他是大善人,名聲好。
由于他的布施,能得到大财富,布施的果報就是得到财富。
我們認為舍了就沒有了,恰巧相反的,未來你能得大财寶。
有些财寶是福德感招的,是修行感招的。
你的福報沒有了,這一切财寶都不屬于你的。
大家知道滿清末代的皇帝宣統,後來他坐監的時候,隻有一個甥兒跟着他,那甥兒一直跟他到底,坐監也跟他在監獄。
他的甥兒并沒有犯什麼罪,從小就在身邊照顧。
跟着他坐監獄,可以照顧他的生活。
他跟他叔叔藏了很多寶貝,從在宮中出走就一直藏着。
到了蘇聯,乃至歸國,蘇聯沒有沒收,共産黨也沒有沒收,叫他拿着,看你賣給誰,後來他全部交公。
我去年回南普陀,就碰見他。
他現在學畫,姓愛新覺羅,變成一個畫家。
溥儀往生之後,共産黨對他也寬大了,他在藝術學院畢業,當了畫家。
他在南普陀,我遇見他。
我說:“你回到故宮的感想如何呀?”如果溥儀不死還做皇帝的話,他就算太子,溥儀死了,就由他接班。
他說:“一切無常,也不屬于我們的,這究竟屬于誰呢?”他學佛學了很久,他懂得這個道理。
我拿他當例子,因為好多人都是求财寶,說這個東西是寶貝,值好多錢。
你馬上會有不同看法,你會特别保護它,害怕失掉。
其實,這不是你能保護得到的。
現在故宮的珍寶散布于全世界。
那些珍寶是怎麼來的呢?一代的帝皇有福的時候,在海裡頭掏出寶送上來的,也有從外國進貢來的。
龍王鬼神都變現成普通的人,來給他進寶。
當福報失掉了,什麼都沒有了,恐怕連飯碗都成問題了。
什麼是珍寶? 吃飽飯就是珍寶。
溥儀的大哥,在北京都叫大阿哥,他以前燒鴉片煙,抽白粉面,都還可以維持,不至于垮得那麼快。
可是,他賭錢,一夜之間大洋一萬兩萬的輸,賭大錢,把大王府大宅子都賣了。
輸完了,沒錢幹什麼呢?那時候北京講拉黃包車,他得去拉黃包車。
誰都知道,這是大阿哥拉黃包車。
那個時候,他是親王,當你失掉福報,什麼都沒有了。
這不是你用腦筋所能積聚的,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
“具妙色相”,人長得美,誰看見誰都歡喜,而且非常恭敬。
有些人他就是醜陋,人家瞧不起他。
如果他有内德,那還可以,如果内德也沒有了,就不受人恭敬。
妙色相是殊妙的色相,不是一般的。
就是說這個國王,如果能夠作這些善事,十善業作得好,乃至于又行布施。
他現生就得到十種好處,具大名稱,具大财寶,具妙色相,眷屬很多。
眷屬的涵義,大家不要認為非得是自己的子女、六親,并不是這樣的。
我們是佛弟子,我們都是佛的眷屬,釋迦牟尼佛的眷屬。
我們要是生到極樂世界就變了,就是阿彌陀佛的眷屬,那也是佛的眷屬。
三寶弟子,不管破戒,乃至背棄三寶,佛還是攝受你,還是佛的眷屬。
你要是持清淨戒,依着三歸,行十善,那就是好眷屬了。
佛的眷屬不一定每一個都是大菩薩。
在末法,佛的眷屬四衆弟子,有很多是壞的。
但是佛不舍棄他,善根将來總是要被攝受的。
所以,這個國王要作這麼多好事,國王的眷屬特别多,這個國家的國民都是他的眷屬。
第五種的功德就是少病少惱。
很少生病,很少煩惱。
乃至于外邊的所有境界都不惹他生氣,使他少煩惱。
他正念現前,當然少病少惱。
他的朋友、眷屬,都是有智能的。
又多聞,多聞是指聞法說的。
我們把它擴充一點,有世間的伎巧工藝,各種的技術,通通學得到,他聰明,多聞就是多聞法。
正智正行,他所作的都是好事,都是正常的行為,都不離開十善,總說是這樣子。
親近供養佛菩薩,供養三寶,乃至供養施舍一切人。
“廣美聲譽流振十方”,這位善王到了現在我們還流傳,像阿育王造的八萬四千座佛塔,遍布于這個娑婆世界,天上人間、龍宮都有。
人間還算是很少的!在人間,我們的國家隻有甯波的阿育王寺,其它的地方也說是佛舍利,并不可考。
現在佛牙還可考,法門寺的佛指舍利還可考。
佛舍利,隻有阿育王造的阿育王寺,隻有那一顆。
但是在我們人間的佛堂裡頭,佛舍利太多了。
這也是佛舍利,那也是佛舍利。
我在台北的時候,有位弟子說,有人拿佛舍利要賣給他,他買了很多佛舍利。
有一瓶之多,供在那裡。
你作佛舍利供養也好,連紙像都是佛舍利,但是,眞實的佛舍利隻有一顆。
名望聲譽,我舉阿育王為例子。
像唐太宗,大家都稱為他賢君、聖君,唐朝佛法持别興盛,在近代比較享福的皇帝就是乾隆,作了六十年的太平天子,什麼事也沒做,就是作作詩,旅遊,看看風景,這就是他的事。
這個皇帝作的很好,他的下一、二代也還不錯,這就是廣美聲譽的報酬。
“九者大威德天神常随衛護”,有威德的天神,他是見不到的。
北京經常講乾隆的故事,關聖帝君到處都有廟,那是乾隆頒布的政令,訂成國家的法律,每個縣每個鄉村都修關帝廟。
為什麼修關帝廟?那是在乾隆的時候才興起的,以前并沒有,之後你到每個村鎮上都有關帝廟的。
關帝聖君也顯聖的,因為關帝聖君護持乾隆。
有一天他上朝的時候,他聽到後面有武器的聲音,他不認為有人會刺殺他,知道這是神來保護他。
他說:“何人護駕?誰來保護我?”他後面的聲音答:“二弟雲長。
”他就知道自己是劉備轉世的。
皇帝都是很聰明的,他就問:“三弟何在?”關公答說:“鎮守遼陽。
”也就是東北遼陽。
不過,那位鎮守遼陽的将軍沒有福報,乾隆一聽說,就調他進京,心太急了,用金牌調。
接到金牌之後,立刻就動身,晝夜兼程的來,這叫金牌調。
這一調,那位将軍以為自己犯了很大錯誤了,不然怎麼會用金牌調呢? 他服毒自殺了。
這隻是故事。
這就是“大威德天神常随守護”。
像我們受戒的時候,你受了三歸,受了五戒,就有護法善神護持你。
你一破戒,他就離開你。
凡是受過三歸五戒的人,他遇到的危難很少。
北京那時候,有吸鴉片煙的和尚,死的時候還是死在廟裡頭。
那個時候,日本侵略,占了北京之後,我還在北京,好多和尚吸鴉片煙,廟裡也有錢,沒有錢就一處一處的賣廟,這些廟都很大,随便賣點土地,都夠他燒一兩年。
但是他也不會死到街上潦倒。
在我們家鄉有一個傳言,冬天零下幾十度,大蔥是凍不死的,還是照樣生。
有多少災荒,多少災難,還沒有看見潦倒的和尚,俗語說:“餓不死僧,凍不死蔥。
” 所以有人說沒飯吃,出家當和尚去。
在北方,這種的風俗很重,那個時候農村的廟,和尚不吃素的,都是吃葷的。
雖然廟裡頭不準和尚娶妻,但是他也沒受戒,還有外家,什怎麼叫外家?他的家在外邊,不在廟裡頭,這叫外家。
末法就是這樣的。
面對這種現象,佛不準謗毀他,不準刑戮他,不準用國法制裁他,因為他是三寶種姓。
你要是作善業,就有威神來護法你。
當你身壞命終,就生天上,常居善趣,安樂國土,就是天上人間。
這就是剎帝利灌頂大王成就了如是第九王輪。
“由此輪故,令自國土增長安樂,能伏一切怨敵惡友,善守護身,令增壽命。
善男子,如是如來如實了知一切有情死生等事,謂如實知若諸有情,成身惡行,成語惡行,成意惡行,謗毀賢聖,具足邪見,邪見業因,身壞命終,堕諸惡趣,或生地獄,或生傍生,或生餓鬼。
若諸有情,成身善行,成語善行,成意善行,不謗賢聖,具足正見,正見業因,身壞命終,升諸善趣,或生天上,或生人中,或盡諸漏。
如來如是如實知已,于彼衆生起大慈悲,勇猛精進,現三神變,令彼衆生,歸趣佛法,教誡安置,成立世間出世間信。
” “由此輪故,令自國土增長安樂,能伏一切怨敵惡友,善守護身,令增壽命。
” 這個國王就很好了,不但他好,這個國界裡頭沒有作惡的。
“善男子,如是如來如實了知一切有情死生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