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獨走單騎疊生險阻 夜投小徑巧遇師尊
關燈
小
中
大
玉嬌龍匹馬單騎,風塵仆仆地馳行在昌平道上。
她諸事已了,對京都、玉府雖說再也沒有什麼值得眷戀的了,但她在馬上卻仍不時生起一種去國之思,心裡不免引起陣陣凄涼之感。
她一路行來,也無心去觀賞沿途景色,眼前不斷浮出的卻是自己墓地的情景:那幽靜而安谧的松林,那莊肅而凄冷的墳墓,在一片皎皎清輝的照映下,顯得是那樣的聖潔和神秘。
當她剛到墳台前的那一瞬間,躍入眼簾的那塊刻着“欽賜孝烈玉嬌龍之墓” 九個大字的墓碑,使她也不禁陷入一陣迷亂:這裡埋葬着的莫非真是自己?站在墓前的自己難道竟是墓裡玉嬌龍的魂魄,或許僅是她留下來的殼體?天下竟有這麼奇怪的事情:同是一個玉嬌龍,一個是正在受着千人祭吊、萬家景仰的孝女烈女:一個卻是背親私奔且已珠胎暗結,幾至走投無路的自己。
玉嬌龍拜辭自己的墳墓出林後,她隻堅系着一個想法:玉嬌龍已經死了。
忘掉那個已與自己無關的名字,忘掉過去的自己。
從今後,自己已是春龍,決不容許任何人再在自己面前提起玉嬌龍這個名字,誰敢對她稍有玷污和中傷,他就是自尋一死。
玉嬌龍在馬上一路沉思,不覺已進入南口,前面出現一條幽深的峽谷,這便是關溝。
這溝壑時而狹隘如線,僅容一騎;時而路斷危崖,如入絕境;峽谷兩旁的萬綠叢中,野花紅白相間,織成煙霞一片。
玉嬌龍也被這奇妙的景色迷住了,不得不停下紛繁的思緒來賞覽這變幻無窮的景色。
她記起父親也曾談起過這四十裡關溝。
但她父親卻并無一句談到它的景色,而隻是着眼于它的險要。
她記得父親曾經談過:當年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大軍來攻打北京時,就被這道絕險的關溝所阻而弄得一籌莫展。
後來才由他的一名部将探得北邊樹林中有條隐秘的小道,成吉思汗親率輕騎,冒險打從小道繞過關溝,直奔南口,來個奇兵天降,背水一戰才取得了戰争的勝利。
玉嬌龍想到父親所談的這段史實,這才舉目望去,但見四面雄山重疊,險谷幽奇;北面嶙峋起伏的山脊上,長城有似巨龍般的蜿蜒而來,真不愧是京畿西北的鐵門,天險自成。
玉嬌龍看着看着,不禁突然惦挂起羅小虎來。
她知道,父親舊時副将,心懷叵測的田項正駐守居庸關一帶,他早在居心險惡的四處授捕羅小虎。
因此,羅小虎是否早已安全出關,他又是否知道有這樣一條隐秘的小道?玉嬌龍隻要一想到羅小虎,她總是攪得滿心煩亂,引起一陣陣難禁的憂傷。
那大黑馬似乎亦解人意,也把馬蹄放慢下來。
紅日已漸西斜,把山嶺照映成一片蒼翠。
前面居庸關已經在望,道路上的行人也逐漸增多。
玉嬌龍轉過山腳,前面又出現了幾家疏落的村舍和一片已收割過的麥地。
就在那片麥地旁邊,正聚集着一群老少在争相議論着,慨歎着,似乎就在那裡剛發生過什麼事來。
玉嬌龍雖然看在眼裡,隻因忙着趕路,也無心去管他。
她策馬徑從人群中穿過,不料她剛走過人群,忽聽後面有個兒童學着鳳陽花鼓調唱出兩句詞來:“唱新鼓,聽從容……” 她不覺一驚,忙放緩馬蹄,側耳聽去。
這時,後面又傳來另一個女孩拍着手笑的話音:“記不住了,記不住了!還是我來唱給你聽:”唱新鼓,聽從容,一虎雙猴鬧大同。
為民伸冤除三霸,幹家萬口頌英雄。
……“玉嬌龍聽了鼓詞,不禁驚疑起來,便忙勒馬停蹄,翻身下鞍,将馬拴在路旁樹上,緩緩走回人群,向一位老年村婦問道:”請問大娘,這裡可是出了什麼事情?“ 村婦道:“一個唱花鼓的姑娘,适才被人強着押走了。
真是可憐!” 玉嬌龍:“那姑娘就單身一人?!” 村婦:“她還有一個瞎了雙眼的爹,也一起被押去了。
” 玉嬌龍:“為了何事?” 村婦一下說不上來。
旁邊一位老者忿忿地說道:“說她唱的那段鼓詞是‘造謠惑衆’,‘為賊張膽’!我看都是他亂加的罪名,骨子裡多半是看中了那姑娘長得俊秀,給他那色鬼主子弄去取樂去了。
” 玉嬌龍壓住心頭已經漸漸升起的怒火,問道:“那押走姑娘父女的人是誰?他的主子又是怎樣一個人物?” 老者打量了下玉嬌龍,說道:“你也是個姑娘家,單身行走在這條道上,自己也須留神才是,還管這些閑事幹啥!” 玉嬌龍有些愠怒了,不覺将眉毛一挑,說道:“這裡離京城不過一百餘裡,也算天子腳下,難道就沒有王法?” 老者搖搖頭:“王法隻管百姓,卻是奈他不得。
” 玉嬌龍:“這人究竟是惟?老者顯得顧慮重重,默不吭聲了。
他身後一個年輕漢子忿然道:”押走姑娘的那人是将軍轅門的大總管,他的主子就是将軍田項田大人。
“玉嬌龍眼裡閃過一道冷光,忿然問道:”那總管打從哪條道路而去?“ 年輕漢子:“向前面青龍橋方向而去。
” 玉嬌龍:“已走了多時?” 年輕漢子:“大約已有半個時辰。
” 玉嬌龍也不再多問,迅即返身回到樹旁,解下缰繩,一躍上鞍,揚鞭縱馬,直朝青龍橋方向絕塵而去。
在她身後留下了十餘雙顯得驚奇疑懼的眼睛。
玉嬌龍出了居庸關,一口氣飛馳了十餘裡,并未見有花鼓姑娘父女的身影,她不禁納悶起來。
這時,紅日已經西墜,四野一片荒涼,玉嬌龍正停馬四顧間,忽聽前面樹林裡傳來一陣陣凄厲哭喊聲。
她略一細聽,立即便辨聽出來了,那正是她所追尋的花鼓姑娘李香姑的聲音。
玉嬌龍趕忙翻身下馬,拔劍在手,直向林裡奔去。
她循着哭叫聲來到樹林深處,眼前出現了這樣一場情景:樹上綁着一位衣衫褴褛的老頭;一位頭發散亂的姑娘伏在地上死死抱着老頭的雙腳,正在掙紮着,哭叫着;姑娘身後一位衣着大綢褂褲的漢子右手提刀,左手拉着姑娘,正在強逼她随他離去。
玉嬌龍已經看清楚了:那老頭正是盲目老者;姑娘正是李香姑;那背着的漢子雖然未看清面孔,無疑就是田項的總管了。
玉嬌龍輕輕來到離那漢子身後十來步的地方站定,這時,隻聽那漢子發出一聲沙啞的怒喝:“你再不走,我就結果了你爹的老命!” 玉嬌龍不由一怔,覺得那漢子的聲音十分耳熟,似曾在哪裡聽到過來,猛然間,她感到有些心悸。
但眼前情況已勢成騎虎,是無法同避的了。
她仍靜靜地站着,看他如何舉動。
那漢子幾番拉李香姑不動,便俯下身去扭她雙手,同時又用刀背狠狠向盲目老者膝部打去。
盲目老者痛得發出一聲凄慘的哀叫。
李香姑恨極,猛向那漢子的左腕一口咬去。
那漢子發
她諸事已了,對京都、玉府雖說再也沒有什麼值得眷戀的了,但她在馬上卻仍不時生起一種去國之思,心裡不免引起陣陣凄涼之感。
她一路行來,也無心去觀賞沿途景色,眼前不斷浮出的卻是自己墓地的情景:那幽靜而安谧的松林,那莊肅而凄冷的墳墓,在一片皎皎清輝的照映下,顯得是那樣的聖潔和神秘。
當她剛到墳台前的那一瞬間,躍入眼簾的那塊刻着“欽賜孝烈玉嬌龍之墓” 九個大字的墓碑,使她也不禁陷入一陣迷亂:這裡埋葬着的莫非真是自己?站在墓前的自己難道竟是墓裡玉嬌龍的魂魄,或許僅是她留下來的殼體?天下竟有這麼奇怪的事情:同是一個玉嬌龍,一個是正在受着千人祭吊、萬家景仰的孝女烈女:一個卻是背親私奔且已珠胎暗結,幾至走投無路的自己。
玉嬌龍拜辭自己的墳墓出林後,她隻堅系着一個想法:玉嬌龍已經死了。
忘掉那個已與自己無關的名字,忘掉過去的自己。
從今後,自己已是春龍,決不容許任何人再在自己面前提起玉嬌龍這個名字,誰敢對她稍有玷污和中傷,他就是自尋一死。
玉嬌龍在馬上一路沉思,不覺已進入南口,前面出現一條幽深的峽谷,這便是關溝。
這溝壑時而狹隘如線,僅容一騎;時而路斷危崖,如入絕境;峽谷兩旁的萬綠叢中,野花紅白相間,織成煙霞一片。
玉嬌龍也被這奇妙的景色迷住了,不得不停下紛繁的思緒來賞覽這變幻無窮的景色。
她記起父親也曾談起過這四十裡關溝。
但她父親卻并無一句談到它的景色,而隻是着眼于它的險要。
她記得父親曾經談過:當年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大軍來攻打北京時,就被這道絕險的關溝所阻而弄得一籌莫展。
後來才由他的一名部将探得北邊樹林中有條隐秘的小道,成吉思汗親率輕騎,冒險打從小道繞過關溝,直奔南口,來個奇兵天降,背水一戰才取得了戰争的勝利。
玉嬌龍想到父親所談的這段史實,這才舉目望去,但見四面雄山重疊,險谷幽奇;北面嶙峋起伏的山脊上,長城有似巨龍般的蜿蜒而來,真不愧是京畿西北的鐵門,天險自成。
玉嬌龍看着看着,不禁突然惦挂起羅小虎來。
她知道,父親舊時副将,心懷叵測的田項正駐守居庸關一帶,他早在居心險惡的四處授捕羅小虎。
因此,羅小虎是否早已安全出關,他又是否知道有這樣一條隐秘的小道?玉嬌龍隻要一想到羅小虎,她總是攪得滿心煩亂,引起一陣陣難禁的憂傷。
那大黑馬似乎亦解人意,也把馬蹄放慢下來。
紅日已漸西斜,把山嶺照映成一片蒼翠。
前面居庸關已經在望,道路上的行人也逐漸增多。
玉嬌龍轉過山腳,前面又出現了幾家疏落的村舍和一片已收割過的麥地。
就在那片麥地旁邊,正聚集着一群老少在争相議論着,慨歎着,似乎就在那裡剛發生過什麼事來。
玉嬌龍雖然看在眼裡,隻因忙着趕路,也無心去管他。
她策馬徑從人群中穿過,不料她剛走過人群,忽聽後面有個兒童學着鳳陽花鼓調唱出兩句詞來:“唱新鼓,聽從容……” 她不覺一驚,忙放緩馬蹄,側耳聽去。
這時,後面又傳來另一個女孩拍着手笑的話音:“記不住了,記不住了!還是我來唱給你聽:”唱新鼓,聽從容,一虎雙猴鬧大同。
為民伸冤除三霸,幹家萬口頌英雄。
……“玉嬌龍聽了鼓詞,不禁驚疑起來,便忙勒馬停蹄,翻身下鞍,将馬拴在路旁樹上,緩緩走回人群,向一位老年村婦問道:”請問大娘,這裡可是出了什麼事情?“ 村婦道:“一個唱花鼓的姑娘,适才被人強着押走了。
真是可憐!” 玉嬌龍:“那姑娘就單身一人?!” 村婦:“她還有一個瞎了雙眼的爹,也一起被押去了。
” 玉嬌龍:“為了何事?” 村婦一下說不上來。
旁邊一位老者忿忿地說道:“說她唱的那段鼓詞是‘造謠惑衆’,‘為賊張膽’!我看都是他亂加的罪名,骨子裡多半是看中了那姑娘長得俊秀,給他那色鬼主子弄去取樂去了。
” 玉嬌龍壓住心頭已經漸漸升起的怒火,問道:“那押走姑娘父女的人是誰?他的主子又是怎樣一個人物?” 老者打量了下玉嬌龍,說道:“你也是個姑娘家,單身行走在這條道上,自己也須留神才是,還管這些閑事幹啥!” 玉嬌龍有些愠怒了,不覺将眉毛一挑,說道:“這裡離京城不過一百餘裡,也算天子腳下,難道就沒有王法?” 老者搖搖頭:“王法隻管百姓,卻是奈他不得。
” 玉嬌龍:“這人究竟是惟?老者顯得顧慮重重,默不吭聲了。
他身後一個年輕漢子忿然道:”押走姑娘的那人是将軍轅門的大總管,他的主子就是将軍田項田大人。
“玉嬌龍眼裡閃過一道冷光,忿然問道:”那總管打從哪條道路而去?“ 年輕漢子:“向前面青龍橋方向而去。
” 玉嬌龍:“已走了多時?” 年輕漢子:“大約已有半個時辰。
” 玉嬌龍也不再多問,迅即返身回到樹旁,解下缰繩,一躍上鞍,揚鞭縱馬,直朝青龍橋方向絕塵而去。
在她身後留下了十餘雙顯得驚奇疑懼的眼睛。
玉嬌龍出了居庸關,一口氣飛馳了十餘裡,并未見有花鼓姑娘父女的身影,她不禁納悶起來。
這時,紅日已經西墜,四野一片荒涼,玉嬌龍正停馬四顧間,忽聽前面樹林裡傳來一陣陣凄厲哭喊聲。
她略一細聽,立即便辨聽出來了,那正是她所追尋的花鼓姑娘李香姑的聲音。
玉嬌龍趕忙翻身下馬,拔劍在手,直向林裡奔去。
她循着哭叫聲來到樹林深處,眼前出現了這樣一場情景:樹上綁着一位衣衫褴褛的老頭;一位頭發散亂的姑娘伏在地上死死抱着老頭的雙腳,正在掙紮着,哭叫着;姑娘身後一位衣着大綢褂褲的漢子右手提刀,左手拉着姑娘,正在強逼她随他離去。
玉嬌龍已經看清楚了:那老頭正是盲目老者;姑娘正是李香姑;那背着的漢子雖然未看清面孔,無疑就是田項的總管了。
玉嬌龍輕輕來到離那漢子身後十來步的地方站定,這時,隻聽那漢子發出一聲沙啞的怒喝:“你再不走,我就結果了你爹的老命!” 玉嬌龍不由一怔,覺得那漢子的聲音十分耳熟,似曾在哪裡聽到過來,猛然間,她感到有些心悸。
但眼前情況已勢成騎虎,是無法同避的了。
她仍靜靜地站着,看他如何舉動。
那漢子幾番拉李香姑不動,便俯下身去扭她雙手,同時又用刀背狠狠向盲目老者膝部打去。
盲目老者痛得發出一聲凄慘的哀叫。
李香姑恨極,猛向那漢子的左腕一口咬去。
那漢子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