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天長地久 第三十五章 襄陽恨
關燈
小
中
大
麼營生才好,誰知道呼延統領來問我要不要去長安,我想着石将軍也沒了,就跟着統領進京了,先是在虎翼營中待了幾年,呼延大人經常來指點我武藝,四年皇上親臨營中大比,選拔虎贲衛,我本來差了些落選,但是皇上聽說我就是一槊把江侯打下水的李虎,就把我選入虎贲衛了。
三年前又被派來保護江侯。
不過,我聽說你跟着秋四公子去了東海靜海山莊,托人給你寫過信,你沒有收到麼?” 淩端看着李虎迷茫的神情,知道這傻大個心中懵懂,對當日之事糊裡糊塗,這些年來竟是隻有自己時刻忍受着仇恨折磨,舉目四顧,秋玉飛和霍琮早已不見身影,就是旁邊的虎贲衛也都避開了,多年的恨意猛然落到了空處,他心中又是歡喜又是茫然,喃喃問道:“你托什麼人送的信啊?” 李虎搔首道:“我不知道靜海山莊在什麼地方,就請呼延統領幫忙,轉托侯爺給你傳個消息,心想你什麼時候來長安,可以來找我喝酒。
” 淩端哭笑不得,這下他可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了,但是想到故友竟然健在,心中的歡喜混合着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讓他忍不住淚下如雨。
李虎看着昔日患難好友這般模樣,隻急得手足無措,在淩端身邊直轉圈子。
秋玉飛在小順子引領之下走入内堂,隻見江哲負手立在堂前,背影有幾分蕭瑟。
秋玉飛歎道:“莫非随雲在記恨那一箭麼?” 我也沒有回頭,道:“兩國交戰,豈有恩義可言,更何況我不過是叛國負恩之人,他如此相待已經是仁至義盡了,當初我在陸府為西席,心懷喪父之痛,雖然是因為他不愛讀書,所以立下各行其是的約定,可是實際上也是因為當時跟本沒有心情教他讀書,若不是他赤心相待,我也不能那麼快就振作起來。
而且我雖然腹中頗有才學,但是畢竟年輕識淺,教他讀書之時多有疏漏,若不是他和我針鋒相對,辯論探讨,我也沒有今日的成就。
陸府五年,我是舉目無親,他雖是侯府世子,陸侯練兵,常年不在府中,他又是幼年喪母,諾大的陸府,不過是我們兩人相依為命,與其說是師生,倒不如說是朋友手足。
雖然他少年性情,常常與我玩笑胡鬧,可是卻是真心将我當成親人,我愛讀孤本奇書,他便替我搜求,我貪看江上雪景受了風寒,他親自侍奉湯藥,當初我有意離開南楚之前,便是最放心不下這個親如手足的弟子。
可是如今卻偏要親自設計讓他落入陷阱,别說他射我一箭以示恩斷義絕,就是他真的要殺我,我也無法怪他,若非是陛下待我恩重如山,我縱然眼看戰火再連綿三十載,也不會插手此戰。
” 秋玉飛覺出江哲語氣蒼涼,便故意調侃道:“随雲或許不恨陸燦絕情,隻是若說不怪他我可不信,淩端不過是當年挾持人質救了我師兄一次,你便故意瞞了他十年,讓他終日懷恨不休,思念亡友,若非這次你有求于我,怕他從中作梗,恐怕還不會讓他知曉真相吧。
” 我聞言不由一笑,回頭道:“江某記仇量窄你也不是今日才知的了,何必取笑我呢?” 秋玉飛見江哲露出歡顔,心中一寬,舉目望去,數年不見,隻覺得江哲兩鬓星霜更多了幾分,灰發也淺了幾分,不由歎道:“聽說随雲這幾年浪迹山水之間,對于軍務都不甚留心,我還以為随雲必定神采奕奕,怎麼如今看來卻是憔悴了許多?” 我輕輕一歎,道:“歲月匆匆,容顔漸老,這也是無奈之事,倒是玉飛風采如昔,令哲既羨又妒。
這次哲千裡傳書相請,實在是有一件大事相托,想來想去,就隻有玉飛能夠助我一臂之力,隻是此事頗有為難處,若是魔宗不許,或者玉飛不便,哲也不敢強求。
” 秋玉飛心中一動,已經猜到江哲所托之事,坦然道:“随雲既有請托,玉飛敢不從命,我魔宗如今已經是大雍之臣,此來更是先去拜見過師尊,師尊已經許我便宜行事,若是事情緊要,我即日便可南下,隻是你這一番苦心,隻怕也是無濟于事。
” 我欣然道:“不論成敗,總要盡我心意,多謝玉飛慨然相助,隻是如今還有些時間,你我何妨相聚數日,等到南楚兵退再說。
” 秋玉飛歎道:“這倒也是。
”繼而又笑道:“随雲琴藝大有進境,我正要請教呢。
” 我笑道:“正合我意,小順子,這幾日我就不到城上去了,就讓琮兒跟着常将軍去迎戰吧。
”小順子聞言轉身出去傳令。
秋玉飛目光一閃,道:“随雲對那一箭斷絕師徒情誼的陸燦尚有顧念之情,這霍琮也是你的弟子,為何你卻對他不甚顧惜,否則他怎會郁結于心呢?這樣的人才,你若不喜愛,不如将他送了給我吧。
” 我意味深長地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秋玉飛聞言輕歎,再不多言,兩人相視一笑,并肩走入後堂。
接下來整整十日,兩人隻在後面撫琴論曲,将外面的戰火視若未見。
任由霍琮跟着常将軍抵擋陸燦的強攻。
八月二十七日,長孫冀回師襄陽,攻城甚急。
或有部将勸陸燦先返襄陽殲滅長孫冀,陸燦思忖再三,隻令部将死守襄陽,不容長孫冀援救谷城,然後便是下令猛攻谷城,因為攻打襄陽之時,投石車和床弩都已經用完,二十六日江哲和秋玉飛雙琴合璧,散去楚軍戰意,陸燦退軍之後便令軍士趕造投石車,二十七日開始,日夜攻城不停,他雖然從未在襄陽領兵,但是當年卻曾令人将襄陽周邊城鎮強弱虛實都打聽得清清楚楚,谷城距離襄陽不到一百五十裡,快馬一日可到,所以他對谷城城牆的弱點一清二楚,投石車發出的巨石全部沖着那些薄弱之處招呼,不到一日夜,谷城城牆已經殘破不堪。
霍琮向江哲求教,卻被拒之門外,無奈之下,他心一橫便自作主張,令軍士造了幾架小型的投石車搬上城頭,用烘幹的枯草捆成草球,裡面放入引火之物,點燃之後投擲到敵陣上,燒毀了十餘架投石車之後,楚軍的攻勢便難以為繼了。
八月三十日,陸燦得知容淵退兵的消息,又通過數日攻城,發覺谷城之内絕對不到三萬人,最多隻有五千人,判斷其餘雍軍必然暗中調往他處,說不定已經回師襄陽,若是襄陽失守,自己的後路便會斷絕,但是陸燦也知道,如今自己孤軍在雍境,縱然退守襄陽,也是内外交困,所以他便繼續攻谷城,存心要以谷城誘使雍軍來援,又派多人潛回南楚,用大将軍令調動江夏留守的水營增援。
此時,到了谷城之後,便被江哲下令,經由老河口轉道鄧州的雍軍疾馳回襄陽,會合長孫冀斷絕襄陽道路,按照江哲事先谕令,隻顧攻打襄陽城,卻不去救谷城。
九月二日,長孫冀得知陸燦掘水灌城,被守軍在城内挖掘城壕,令河水彙入地下,擔憂谷城不能守住,派遣一萬軍士援救谷城,距離古城三十裡之時,斥候回報,谷城濃煙滾滾,援軍将領誤以為谷城失守,奮不顧身快馬加鞭前去救援,被陸燦部将途中伏擊,萬餘軍士死傷疊籍。
長孫冀聞報令人猛攻襄陽,襄陽楚軍隻有萬餘軍士留守,雍軍棄城之前已經将城中糧草辎重帶走大半,守城本來極難,但是雖然雍軍三年來善待襄陽父老,襄陽人仍是不忘故國,聞知是大将軍陸燦取襄陽,皆不顧生死,舍家拼命,相助楚軍守城,雍軍急切難以攻下。
九月四日,陸燦令軍士挖掘溝渠,引走谷城城下的積水,這時候城牆在大水内外浸泡之下,已經根基浮動,陸燦令軍士掘地道入城,被霍琮以城内積水灌入地道,破去楚軍攻勢。
九月五日,陸燦命軍士以柴火架在地道外面燒城,日以繼夜,通宵達旦,這次不像九月二日那般堆火生煙,誘騙援軍,而是欲毀城牆,霍琮令軍士修補城牆,苦不堪言,但是到了九月六日早晨,在城外響了一日夜的戰鼓聲中,谷城南面城牆崩塌,就在霍琮計窮之時,卻發覺城外楚軍并未趁勢進攻,令斥候出城查探,楚軍軍營之内隻有二十餘隻山羊被蒙了眼睛倒吊起來,前蹄擊鼓不休,楚軍竟是已經趁夜走了。
九月六日淩晨,陸燦率軍
三年前又被派來保護江侯。
不過,我聽說你跟着秋四公子去了東海靜海山莊,托人給你寫過信,你沒有收到麼?” 淩端看着李虎迷茫的神情,知道這傻大個心中懵懂,對當日之事糊裡糊塗,這些年來竟是隻有自己時刻忍受着仇恨折磨,舉目四顧,秋玉飛和霍琮早已不見身影,就是旁邊的虎贲衛也都避開了,多年的恨意猛然落到了空處,他心中又是歡喜又是茫然,喃喃問道:“你托什麼人送的信啊?” 李虎搔首道:“我不知道靜海山莊在什麼地方,就請呼延統領幫忙,轉托侯爺給你傳個消息,心想你什麼時候來長安,可以來找我喝酒。
” 淩端哭笑不得,這下他可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了,但是想到故友竟然健在,心中的歡喜混合着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讓他忍不住淚下如雨。
李虎看着昔日患難好友這般模樣,隻急得手足無措,在淩端身邊直轉圈子。
秋玉飛在小順子引領之下走入内堂,隻見江哲負手立在堂前,背影有幾分蕭瑟。
秋玉飛歎道:“莫非随雲在記恨那一箭麼?” 我也沒有回頭,道:“兩國交戰,豈有恩義可言,更何況我不過是叛國負恩之人,他如此相待已經是仁至義盡了,當初我在陸府為西席,心懷喪父之痛,雖然是因為他不愛讀書,所以立下各行其是的約定,可是實際上也是因為當時跟本沒有心情教他讀書,若不是他赤心相待,我也不能那麼快就振作起來。
而且我雖然腹中頗有才學,但是畢竟年輕識淺,教他讀書之時多有疏漏,若不是他和我針鋒相對,辯論探讨,我也沒有今日的成就。
陸府五年,我是舉目無親,他雖是侯府世子,陸侯練兵,常年不在府中,他又是幼年喪母,諾大的陸府,不過是我們兩人相依為命,與其說是師生,倒不如說是朋友手足。
雖然他少年性情,常常與我玩笑胡鬧,可是卻是真心将我當成親人,我愛讀孤本奇書,他便替我搜求,我貪看江上雪景受了風寒,他親自侍奉湯藥,當初我有意離開南楚之前,便是最放心不下這個親如手足的弟子。
可是如今卻偏要親自設計讓他落入陷阱,别說他射我一箭以示恩斷義絕,就是他真的要殺我,我也無法怪他,若非是陛下待我恩重如山,我縱然眼看戰火再連綿三十載,也不會插手此戰。
” 秋玉飛覺出江哲語氣蒼涼,便故意調侃道:“随雲或許不恨陸燦絕情,隻是若說不怪他我可不信,淩端不過是當年挾持人質救了我師兄一次,你便故意瞞了他十年,讓他終日懷恨不休,思念亡友,若非這次你有求于我,怕他從中作梗,恐怕還不會讓他知曉真相吧。
” 我聞言不由一笑,回頭道:“江某記仇量窄你也不是今日才知的了,何必取笑我呢?” 秋玉飛見江哲露出歡顔,心中一寬,舉目望去,數年不見,隻覺得江哲兩鬓星霜更多了幾分,灰發也淺了幾分,不由歎道:“聽說随雲這幾年浪迹山水之間,對于軍務都不甚留心,我還以為随雲必定神采奕奕,怎麼如今看來卻是憔悴了許多?” 我輕輕一歎,道:“歲月匆匆,容顔漸老,這也是無奈之事,倒是玉飛風采如昔,令哲既羨又妒。
這次哲千裡傳書相請,實在是有一件大事相托,想來想去,就隻有玉飛能夠助我一臂之力,隻是此事頗有為難處,若是魔宗不許,或者玉飛不便,哲也不敢強求。
” 秋玉飛心中一動,已經猜到江哲所托之事,坦然道:“随雲既有請托,玉飛敢不從命,我魔宗如今已經是大雍之臣,此來更是先去拜見過師尊,師尊已經許我便宜行事,若是事情緊要,我即日便可南下,隻是你這一番苦心,隻怕也是無濟于事。
” 我欣然道:“不論成敗,總要盡我心意,多謝玉飛慨然相助,隻是如今還有些時間,你我何妨相聚數日,等到南楚兵退再說。
” 秋玉飛歎道:“這倒也是。
”繼而又笑道:“随雲琴藝大有進境,我正要請教呢。
” 我笑道:“正合我意,小順子,這幾日我就不到城上去了,就讓琮兒跟着常将軍去迎戰吧。
”小順子聞言轉身出去傳令。
秋玉飛目光一閃,道:“随雲對那一箭斷絕師徒情誼的陸燦尚有顧念之情,這霍琮也是你的弟子,為何你卻對他不甚顧惜,否則他怎會郁結于心呢?這樣的人才,你若不喜愛,不如将他送了給我吧。
” 我意味深長地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秋玉飛聞言輕歎,再不多言,兩人相視一笑,并肩走入後堂。
接下來整整十日,兩人隻在後面撫琴論曲,将外面的戰火視若未見。
任由霍琮跟着常将軍抵擋陸燦的強攻。
八月二十七日,長孫冀回師襄陽,攻城甚急。
或有部将勸陸燦先返襄陽殲滅長孫冀,陸燦思忖再三,隻令部将死守襄陽,不容長孫冀援救谷城,然後便是下令猛攻谷城,因為攻打襄陽之時,投石車和床弩都已經用完,二十六日江哲和秋玉飛雙琴合璧,散去楚軍戰意,陸燦退軍之後便令軍士趕造投石車,二十七日開始,日夜攻城不停,他雖然從未在襄陽領兵,但是當年卻曾令人将襄陽周邊城鎮強弱虛實都打聽得清清楚楚,谷城距離襄陽不到一百五十裡,快馬一日可到,所以他對谷城城牆的弱點一清二楚,投石車發出的巨石全部沖着那些薄弱之處招呼,不到一日夜,谷城城牆已經殘破不堪。
霍琮向江哲求教,卻被拒之門外,無奈之下,他心一橫便自作主張,令軍士造了幾架小型的投石車搬上城頭,用烘幹的枯草捆成草球,裡面放入引火之物,點燃之後投擲到敵陣上,燒毀了十餘架投石車之後,楚軍的攻勢便難以為繼了。
八月三十日,陸燦得知容淵退兵的消息,又通過數日攻城,發覺谷城之内絕對不到三萬人,最多隻有五千人,判斷其餘雍軍必然暗中調往他處,說不定已經回師襄陽,若是襄陽失守,自己的後路便會斷絕,但是陸燦也知道,如今自己孤軍在雍境,縱然退守襄陽,也是内外交困,所以他便繼續攻谷城,存心要以谷城誘使雍軍來援,又派多人潛回南楚,用大将軍令調動江夏留守的水營增援。
此時,到了谷城之後,便被江哲下令,經由老河口轉道鄧州的雍軍疾馳回襄陽,會合長孫冀斷絕襄陽道路,按照江哲事先谕令,隻顧攻打襄陽城,卻不去救谷城。
九月二日,長孫冀得知陸燦掘水灌城,被守軍在城内挖掘城壕,令河水彙入地下,擔憂谷城不能守住,派遣一萬軍士援救谷城,距離古城三十裡之時,斥候回報,谷城濃煙滾滾,援軍将領誤以為谷城失守,奮不顧身快馬加鞭前去救援,被陸燦部将途中伏擊,萬餘軍士死傷疊籍。
長孫冀聞報令人猛攻襄陽,襄陽楚軍隻有萬餘軍士留守,雍軍棄城之前已經将城中糧草辎重帶走大半,守城本來極難,但是雖然雍軍三年來善待襄陽父老,襄陽人仍是不忘故國,聞知是大将軍陸燦取襄陽,皆不顧生死,舍家拼命,相助楚軍守城,雍軍急切難以攻下。
九月四日,陸燦令軍士挖掘溝渠,引走谷城城下的積水,這時候城牆在大水内外浸泡之下,已經根基浮動,陸燦令軍士掘地道入城,被霍琮以城内積水灌入地道,破去楚軍攻勢。
九月五日,陸燦命軍士以柴火架在地道外面燒城,日以繼夜,通宵達旦,這次不像九月二日那般堆火生煙,誘騙援軍,而是欲毀城牆,霍琮令軍士修補城牆,苦不堪言,但是到了九月六日早晨,在城外響了一日夜的戰鼓聲中,谷城南面城牆崩塌,就在霍琮計窮之時,卻發覺城外楚軍并未趁勢進攻,令斥候出城查探,楚軍軍營之内隻有二十餘隻山羊被蒙了眼睛倒吊起來,前蹄擊鼓不休,楚軍竟是已經趁夜走了。
九月六日淩晨,陸燦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