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天長地久 第二十三章 鄉音無改
關燈
小
中
大
若非娘親亡故,父親怎會和舅父生出嫌隙,因此離開故園,流浪江南,若不是旅途勞頓,父親怎會舊病複發,又怎會因為痛惜娘親之死而心傷難愈,以至于留下我這人海孤雉。
父親心碎而死,我飄零半生,都是因為娘親亡故,想及此處,怎不令我肝腸寸斷。
不知哭了多久,頸後有冰涼的真氣侵入,我渾身一個冷顫,方才清醒過來,心中明白是小順子見我過于傷心,才用真氣喚醒我,免得我悲恸過度。
我望了跪在我身後的小順子一眼,眼中透出一絲暖意,然後接過他手中的紙錢香燭,在娘前墓前焚化。
目光一閃,看到那被青苔蒙蔽的石碑,心中一痛,伸手除去青苔,露出碑上俊逸清雅的字迹,石碑上面書着“江門荊氏之墓”,落款是“寒秋泣立”四字。
看到碑上的父親墨寶,心中原本生出的戾氣漸漸消散,耳邊傳來蒼勁的足音,由遠及近,小順子走出梅林,不多時轉回道:“是荊氏老家主前來,被呼延統領阻住,公子是否要見他?”我略一猶豫,道:“請舅父進來吧。
” 不多時,一個華服老者拄杖走入,這人已經年過七旬,須發皆白,容顔蒼老,神情冷肅,不過見他身姿,便知道仍是身輕體健。
他走入梅林,也不瞧我一眼,徑自走到墓前,望着墳茔,良久方道:“哲兒你離開嘉興多年,這次應是頭一次回來拜祭你娘親。
” 我歎息一聲,終于下拜道:“舅父大人康健如昔,甥兒江哲叩見。
” 那老者也不上前攙扶,淡淡道:“你的口音尚有嘉興餘韻,想來未曾忘記鄉梓,不過你又何必行此虛禮,你應知道我對你父子的恨意。
我和你娘親的生母早亡,繼母不良,父親又醉心仕途,令我兄妹二人在家中受盡孤苦,若非有小妹時時勸慰,當初我早已離家而去,根本不會有機會繼承家主之位。
你娘親身子不好,我不願她嫁給薄情宦遊之人,所以親自為她擇婿,你爹爹無心仕途,才華橫溢,故而被我看中,說服父親将小妹許配給他。
” 我站起身來,默默聽着他的話語,他語氣激動,顯然這些心事埋藏多年,無人可以述說,今次才對我說了出來,這些往事我不甚清楚,今日聽到舅父說及,自然是專心傾聽,聽到此處,我插話道:“父親在世之時,曾言昔日和娘親結為鴛侶,多蒙舅父從中斡旋。
” 那老者冷哼道:“總算他還有些良心,哼,小妹和你父親成婚之後,倒也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
隻是過了不久,她便懷了你,其時她常常暈厥,我召來良醫為她診治,那醫士說你娘親先天不足,若是生育便有性命之憂,當時若用藥物流去胎兒,尚還不晚。
我便勸你爹娘答允,若是你父親憂慮沒有後嗣,最多我送他幾個侍妾就是。
豈料你爹爹竟然不肯答允,結果小妹生下你之後,險死還生。
其後數年都是纏綿病榻,若非如此,怎會在瘟疫爆發之時受到波及而死。
都是你父子害死了她,你今日回來祭拜也還罷了,但你若想将江寒秋的靈柩送回來合葬,除非我死了,否則絕無可能。
” 聞言,我昔日模糊的記憶漸漸回來,想起少時雖然常見爹爹娘親花間唱和,琴筝合奏,但是娘親果然總是那般蒼白神色,虛弱體态,想起爹爹過去隐約透露的一言半語,忍不住清淚垂落,泣道:“舅父難道不明白,這決定乃是娘親之意,爹爹不過是不願違逆娘親苦心。
” 那老者身子一顫,望向江哲的面容,心中浮起亡妹的倩影,發覺甥兒的相貌輪廓和亡妹頗為相似,當日小妹也是這般清淚滾滾,向自己哀求定要留下胎兒,良久,他才歎道:“你說得不錯,若非小妹堅持,我又怎會屈服,隻是我失妹之痛,難以平息,隻得遷怒于你父子。
”說出這句話,仿佛是多年支持他的仇恨支柱崩潰一般,他的神情多了幾分頹廢,似乎身姿也疲軟了許多。
我心中也覺得苦澀非常,舅父雖然害得我父子飄零天涯,可是卻是出于對娘親的兄妹情深,梅林之中,足迹成蹊,顯然舅父常來祭拜娘親,卻故意讓父親立下的石碑被青苔遮掩,卻是因為他對父親怨怼之情始終不減,當初我中了狀元之後,荊氏族人頗有欲和我和好的,最後卻不了了之,雖然是我無意,但是也多半是因為舅父反對,這也是舅父遷怒于我。
但是,歸根結底,卻也是因為他對娘親不能忘懷,我又何必還要和他作對。
想到此處,我上前深深一拜,道:“舅父,我爹爹離開嘉興之後,也是思念娘親成疾,因為不願令爹爹傷懷,我也不敢多問娘親的事情,舅父如今在此,何不向甥兒說一說娘親的風采,也好讓哲心中多些可以追念的往事。
” 老者聞言,也不由開懷,笑道:“你娘親小字梅娘,生平也最是愛梅,少年之時,若是梅花含苞待放,便徹夜不寐,等候梅花開放,偶然有梅花早開,便定要前去賞梅,縱然冰雪未消,也不顧及。
曾有一次她正在病中,聞說園中梅花初放,便不顧侍婢勸阻,披衣進園,踏雪折梅,結果受了風寒,大病一場,連日昏昏。
自她嫁給你父親
父親心碎而死,我飄零半生,都是因為娘親亡故,想及此處,怎不令我肝腸寸斷。
不知哭了多久,頸後有冰涼的真氣侵入,我渾身一個冷顫,方才清醒過來,心中明白是小順子見我過于傷心,才用真氣喚醒我,免得我悲恸過度。
我望了跪在我身後的小順子一眼,眼中透出一絲暖意,然後接過他手中的紙錢香燭,在娘前墓前焚化。
目光一閃,看到那被青苔蒙蔽的石碑,心中一痛,伸手除去青苔,露出碑上俊逸清雅的字迹,石碑上面書着“江門荊氏之墓”,落款是“寒秋泣立”四字。
看到碑上的父親墨寶,心中原本生出的戾氣漸漸消散,耳邊傳來蒼勁的足音,由遠及近,小順子走出梅林,不多時轉回道:“是荊氏老家主前來,被呼延統領阻住,公子是否要見他?”我略一猶豫,道:“請舅父進來吧。
” 不多時,一個華服老者拄杖走入,這人已經年過七旬,須發皆白,容顔蒼老,神情冷肅,不過見他身姿,便知道仍是身輕體健。
他走入梅林,也不瞧我一眼,徑自走到墓前,望着墳茔,良久方道:“哲兒你離開嘉興多年,這次應是頭一次回來拜祭你娘親。
” 我歎息一聲,終于下拜道:“舅父大人康健如昔,甥兒江哲叩見。
” 那老者也不上前攙扶,淡淡道:“你的口音尚有嘉興餘韻,想來未曾忘記鄉梓,不過你又何必行此虛禮,你應知道我對你父子的恨意。
我和你娘親的生母早亡,繼母不良,父親又醉心仕途,令我兄妹二人在家中受盡孤苦,若非有小妹時時勸慰,當初我早已離家而去,根本不會有機會繼承家主之位。
你娘親身子不好,我不願她嫁給薄情宦遊之人,所以親自為她擇婿,你爹爹無心仕途,才華橫溢,故而被我看中,說服父親将小妹許配給他。
” 我站起身來,默默聽着他的話語,他語氣激動,顯然這些心事埋藏多年,無人可以述說,今次才對我說了出來,這些往事我不甚清楚,今日聽到舅父說及,自然是專心傾聽,聽到此處,我插話道:“父親在世之時,曾言昔日和娘親結為鴛侶,多蒙舅父從中斡旋。
” 那老者冷哼道:“總算他還有些良心,哼,小妹和你父親成婚之後,倒也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
隻是過了不久,她便懷了你,其時她常常暈厥,我召來良醫為她診治,那醫士說你娘親先天不足,若是生育便有性命之憂,當時若用藥物流去胎兒,尚還不晚。
我便勸你爹娘答允,若是你父親憂慮沒有後嗣,最多我送他幾個侍妾就是。
豈料你爹爹竟然不肯答允,結果小妹生下你之後,險死還生。
其後數年都是纏綿病榻,若非如此,怎會在瘟疫爆發之時受到波及而死。
都是你父子害死了她,你今日回來祭拜也還罷了,但你若想将江寒秋的靈柩送回來合葬,除非我死了,否則絕無可能。
” 聞言,我昔日模糊的記憶漸漸回來,想起少時雖然常見爹爹娘親花間唱和,琴筝合奏,但是娘親果然總是那般蒼白神色,虛弱體态,想起爹爹過去隐約透露的一言半語,忍不住清淚垂落,泣道:“舅父難道不明白,這決定乃是娘親之意,爹爹不過是不願違逆娘親苦心。
” 那老者身子一顫,望向江哲的面容,心中浮起亡妹的倩影,發覺甥兒的相貌輪廓和亡妹頗為相似,當日小妹也是這般清淚滾滾,向自己哀求定要留下胎兒,良久,他才歎道:“你說得不錯,若非小妹堅持,我又怎會屈服,隻是我失妹之痛,難以平息,隻得遷怒于你父子。
”說出這句話,仿佛是多年支持他的仇恨支柱崩潰一般,他的神情多了幾分頹廢,似乎身姿也疲軟了許多。
我心中也覺得苦澀非常,舅父雖然害得我父子飄零天涯,可是卻是出于對娘親的兄妹情深,梅林之中,足迹成蹊,顯然舅父常來祭拜娘親,卻故意讓父親立下的石碑被青苔遮掩,卻是因為他對父親怨怼之情始終不減,當初我中了狀元之後,荊氏族人頗有欲和我和好的,最後卻不了了之,雖然是我無意,但是也多半是因為舅父反對,這也是舅父遷怒于我。
但是,歸根結底,卻也是因為他對娘親不能忘懷,我又何必還要和他作對。
想到此處,我上前深深一拜,道:“舅父,我爹爹離開嘉興之後,也是思念娘親成疾,因為不願令爹爹傷懷,我也不敢多問娘親的事情,舅父如今在此,何不向甥兒說一說娘親的風采,也好讓哲心中多些可以追念的往事。
” 老者聞言,也不由開懷,笑道:“你娘親小字梅娘,生平也最是愛梅,少年之時,若是梅花含苞待放,便徹夜不寐,等候梅花開放,偶然有梅花早開,便定要前去賞梅,縱然冰雪未消,也不顧及。
曾有一次她正在病中,聞說園中梅花初放,便不顧侍婢勸阻,披衣進園,踏雪折梅,結果受了風寒,大病一場,連日昏昏。
自她嫁給你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