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天長地久 第二十三章 鄉音無改

關燈
湖相接,兩湖并稱南湖。

    滮湖為衆流所彙,停蓄演迤,攬其形勢,實為靈秀所鐘,鴛鴦湖中隔一長堤,堤上有一座石橋,名叫五龍橋,橋東的湖泊叫東湖,橋西為西湖。

    古人曾有詩言‘東西兩湖水,相并比鴛鴦。

    湖裡鴛鴦鳥,雙雙錦翼長’(注1),就是描述鴛鴦湖美景,西湖又稱裡湖,旋稱蠡湖,為後人附會而稱作範蠡湖,湖邊建有範少伯祠,用以祭祀賢良。

    ‘槜李城南範蠡湖,野桃花落點春蕪。

    湖中種得楊池藕,得似西施臂也無。

    ’(注2),此詩就是吟詠西湖美景的,西施臂即是西湖蓮藕之名。

    ” 霍琮聽得入神,微笑看去,隻見荊信神采飛揚,氣宇風流,想及此人身份,心道,不愧是先生親眷,把盞敬酒道:“荊兄果然才華過人,小弟也記得幾首前人詞句,盡述煙雨樓勝景。

    不知道荊兄可聽過麼?”言罷他從容吟道:“細雨前汀,菱花開過蘋花斷。

    倚樓客倦,雨遠更煙遠。

    平底船輕,柳外漁歌緩。

    風吹散,鴛鴦飛遍,隻是無人見。

    ”(注3) 此詩吟罷,荊信心思電轉,眉頭深鎖,沉默不語,他在祖父書房之内曾經見過一張條幅,就是這幾句詞,落款是清遠居士,清遠居士正是江哲之父江寒秋的别号,這首詞流傳不廣,至少荊信不曾見過嘉興還有别人知曉,這少年卻吟詠出來,莫非此人和江哲有什麼關聯麼?他心中生出疑念,神色便漸漸變化,那青衣少年問他三句,他也難以回答一句,一時之間煙雨樓上的氣氛變得尴尬起來。

     這時,一個中年将領步上樓來,對這青衣少年抱拳道:“霍參贊,嘉興已經全部控制住,請參軍下令。

    ” 青衣少年起身道:“方将軍不必拘禮,霍琮隻是暫領虛職罷了。

    ” 那中年将軍卻是神色恭敬,道:“侯爺有令,這次行事要聽從參贊之命,請霍參贊盡管吩咐。

    ” 那青衣少年微微一笑,道:“如此霍某擅專了,請方将軍将嘉興世家家主、名士賢達都請來煙雨樓吧。

    ” 這中年将軍正是方遠新,乃是東海數一數二的将領,能征善戰,本來不會聽從一個乳臭未幹的少年命令,可是這霍琮自從到了定海,便奉命整理定海軍山遺留的文書圖籍,這些文書都是關系定海軍山的機要,到了後來,這霍琮對定海和吳越沿海地勢軍情了若指掌,就是靖海侯也要仰賴于他。

    東海水軍在定海所立的大營便是他根據圖籍完善的,甚至何處該修寨壘,何處該設哨所,他也一清二楚,最後靖海侯授他參贊一職,卻是無人反對。

    更何況他是楚郡侯弟子,和靖海侯師兄弟相稱,所以這些将領也不敢輕視于他。

    這次姜海濤阻止不了江哲前來嘉興,便特意讓霍琮負責劫掠越郡之事,又讓方遠新統軍,就是為了江哲的安全着想,否則雖然霍琮才能出衆,姜海濤也不會讓一個少年主管此事。

     荊信在一旁聽見已經是神色大變,他雖然猜到這少年身份重要,卻也想不到嘉興軍民生死皆在此人掌握之中。

    有心想要告辭,誰知尚未出口,那青衣少年已經笑道:“荊兄才具,霍琮心中敬服,還請荊兄多留些時候,一來替在下引見嘉興賢才,二來在下也想和荊兄多盤桓些時候。

    ”擡頭看去,卻見那青衣少年神色從容,毫無威淩之意,縱然心中不滿,也難以出口。

    大雍才俊如此,南楚焉能久存?荊信一歎,身不由己,自己又能如何呢? 鴛鴦湖畔,有一處梅林,梅林之中有一處數丈方圓的坪子,就在梅花疏影之中,掩映着一處墳茔,墓前一塊青石墓碑,上面的字迹已經十分模糊,更被青苔所掩,難以看清文字。

    可是墓碑雖然殘破,那墳茔卻似有人照料,墓草青青,更有香花供奉,坪子上更是足迹成蹊,顯然有人常常在此徘徊流連。

    對比梅林之外的荒草漫漫,當真是古怪得很。

     時近午後,這裡的沉靜被人聲驚碎,一個披着青色大氅,頭戴信陽鬥笠的男子正緩緩向梅林走來,在他身後,一個容顔如雪的青衣少年迤逦而行,兩人左右身後,則是一些黑衣軍士緊緊護衛。

    梅林之外,更是早有一些黑衣大氅的軍士将梅林團團圍住,林外青草已被摧殘得七零八落,那男子見狀眉頭輕皺,不由慶幸為免打擾亡者安甯,事先下了不許這些武士進入梅林的谕令。

     走到梅林之前,那青衣少年走入林中,他雖然不甚留意足下,可是所過之處青草不折,可見他的輕功高絕,不多時,青衣少年出林道:“公子,可以進去祭奠老夫人了。

    ”那男子輕聲長歎,輕輕除去青色大氅,摘下遮住面容的鬥笠,露出華發朱顔,白衣素服。

    他舉步向梅林之内行去,那青衣少年接過一個武士手中提着的香燭紙錢,随後入林。

    那些黑衣護衛都是小心謹慎地留意四周,大雍驸馬都尉,楚郡侯江哲親身至此祭奠亡母,縱然嘉興已經落入雍軍手中,也不能大意,若被隐秘行蹤的南楚諜探盯上,豈不是麻煩至極。

     我望着夢中依稀仿佛的梅林,記起當日拜别母親墳茔的情景,不由淚灑黃土,在墓前拜倒,頓首膝前,淚水無聲的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