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 第三節
關燈
小
中
大
期一次。
她一個人帶孩子行嗎?等孩子能上幼兒園時候再說吧。
錢你還是拿着,繼續擴大生意。
還有,你也該結婚了。
” 尋建祥淡淡笑道:“前兒有人給我說了個女的,離婚的,帶着個兒子。
要不要看看?” 宋運輝一愣,說這話的還是以前的尋建祥嗎?以前的尋建祥不會那麼寬容地對金州的所謂傳統表示理解,不會随便找人介紹個女人将就。
他腦筋轉了會兒,低聲問:“是不是生意并不容易?” 尋建祥笑道:“你想哪兒去了。
開着店門還會沒生意做?” 宋運輝認真地道:“你的朋友每天在的話,沒人敢上來,尋常人誰都怕這幫人,不是我歧視,你該跟他們脫鈎就脫鈎。
還有你的身份,街道工商什麼的會不會找你麻煩?” “你腦子幹嗎那麼好使呢?”尋建祥沒正面回答,卻低首不語了。
宋運輝看着尋建祥好一陣無語,這個尋建祥,依然是悶在肚裡的義氣,吃虧還沒吃怕。
他相信,尋建祥不肯跟熊耳朵那些一起長大的難友脫鈎,那不是尋建祥的性格。
回去家裡,晚飯時候程開顔吃了一半又跟她爸磨着要她爸幫請事假,說她要跟着宋運輝去海邊。
宋運輝終于從尋建祥那兒獲悉程開顔心底深處的恐懼,原來并不全是因為不信任,而是還有金州的所謂傳統在裡面作祟,他再看程開顔的吵鬧就心平氣和了許多。
見嶽父被程開顔煩得淨喝酒不說話,知道當着他的面,嶽父有些話不便多說,他就把宋引交給嶽母,扶起程開顔去他們屋子。
将門踢上,他就緊緊抱着妻子輕道:“小貓,我們是一家人是不是?” “可是,一家人有我們這樣的嗎?我們一直分開着,你春節都不耐煩多住幾天。
” “唉,我何嘗不想多住,我在北京每天想你們,還有我爸媽。
我跟你們小時候不一樣,我從小是四類分子崽子,有時候走出家門,不知道什麼時候身後飛來一塊瓦片砸頭上,我隻好經常不出門,我姐說我好靜的性格就是被關出來的。
那時候我們一家隻要不上學不上班,就擠在屋子裡安安靜靜生活。
如果有石塊砸了我們的窗,有人在外面喊打倒,我們隻有一家人抱一起互相打氣。
家對我來說,是唯一。
你們小時候有小朋友,有幼兒園,可我隻有家。
你理解嗎?” 程開顔不明白宋運輝怎麼扯到那麼遠的去,但還是含着淚點頭,嘀咕一聲“知道”。
“但我姐姐早早去世。
缺了一個人的家很殘缺,幸好你來了,我們家又成四個人。
我們現在又加入一個貓貓,我們的家現在多好,很幸福,很圓滿。
但你應該知道,我如今是家裡的主力,我必須為我們的家過得更好而努力。
我努力的目的,是希望你們過安定和美的生活,而不是跟着我颠簸,我不願看到你們中的任何一個吃苦,我有一個姐姐吃苦去世已經夠了,你們誰都不能再不幸福。
聽我的,我們分居兩地的日子不會太長,你得相信我做事一向快手,這回我自己拿着主意,我更能控制進度飛速向前。
我們團圓的日子不會遠,到時我把爸媽也接去,我們一家繼續抱成一團過日子。
我們的家,對我很重要,是唯一,家裡的人缺一不可。
你信嗎?” 原來是這樣。
以前程開顔隻知道宋運輝很顧家,他爸媽來的時候,他好菜好飯,一個月的錢花個精光,他的工資其實在年輕人中已經不算低了。
以前程開顔也知道宋運輝對姐姐去世一事的耿耿于懷,沒想到還有一家扶持過日子的苦難經曆在裡面。
程開顔想到自己現在填補了三缺一的空白,那麼,她不也是唯一的一員了嗎?她還真不知道,自己在丈夫心目中有這麼重要。
她還以為宋運輝一向回家就悶頭看書,那是與她話不投機半句多,她真害怕丈夫在外面找到一個講得到一起的女人,比如層次那麼高的梁思申。
但現在被宋運輝一解釋,她以前的那麼多顧慮好像一下都不成其為顧慮了,她是丈夫心目中這麼寶貴的家的一員,她還愁個什麼?她立刻破涕為笑,撒嬌地道:“那你早怎麼不說呢,我當然信你啦。
” 宋運輝松口氣,忙道:“那好好回去吃飯,别再纏着你爸。
” “不要嘛,我要抱抱你。
” 宋運輝無奈地揉着妻子,笑道:“不可理喻,貓貓都比你爽快。
” 程開顔終于能夠堅強地面對宋運輝的返程。
但尋建祥的事情,成了萦繞宋運輝心頭的一個心結。
楊巡的電器市場開業時候,很多人都是觀望,有幾個櫃台并沒租出去,是楊巡拿自己的東西充填了那些空虛的櫃台,并雇人值守,才使整個電器市場看上去滿滿當當,并無缺席的樣子。
開業沒多久,就有各色人等找上門來,比當年租一個倉庫開一個門面時候找上來的人多得多。
找上門來的,好多手中都拿着一份很不規範的收款收據,各式各樣的收款罰款都有,有些一說出來楊巡不怒反笑,有一張單子竟然是因為噪音而罰市場的款,楊巡都不知道他的市場噪音在哪兒,門口一輛黃魚車騎過都比他的噪音大。
罰單或者收費的數額又不大,交了,楊巡堵心,不說這錢交得不明不白,而且誰知道交得太乖了,收錢的以後會不會收上瘾。
不交,不行,來的人都是有來頭的,哪一個楊巡都惹不起。
楊巡覺得跟顧客談價扯皮都沒那麼艱苦,一個月下來,也不知手頭不明不白流出去多少錢。
有些單據拿給會計,會計還說不能報帳。
有那麼一段時間,楊巡看着那些拿蘸了口水的手指“嘩嘩”翻着收據進來的人,心中就會湧出孫二娘的戾氣,恨不得手頭變岀兩把牛耳剔骨剪刀,将這些個人大卸八塊了。
老李這天借買一些電料的借口,到楊巡市場來坐坐。
進門就看到比他前面的一個壯大漢子一邊翻着票本子一邊吆喝,老李工廠有一定規模,這等事情還是第一次見到,不由駭笑,跟着那漢子鳴鑼開道地往裡走,看到旁邊攤主都是見怪不怪地看着,老李心說看來這等事常有。
但老李後來看到楊巡也笑嘻嘻一邊兒看着,沒事人一般,并不出來應付那漢子“領導呢領導呢”的吆喝,老李自然不點明,走過去楊巡那兒,将采購條子扔給楊巡,說都不用說,楊巡就吩咐下面人手趕緊出去倉庫置辦。
老李不管楊巡忙不忙,扯住楊巡胳膊問:“那人鬧場的?”
她一個人帶孩子行嗎?等孩子能上幼兒園時候再說吧。
錢你還是拿着,繼續擴大生意。
還有,你也該結婚了。
” 尋建祥淡淡笑道:“前兒有人給我說了個女的,離婚的,帶着個兒子。
要不要看看?” 宋運輝一愣,說這話的還是以前的尋建祥嗎?以前的尋建祥不會那麼寬容地對金州的所謂傳統表示理解,不會随便找人介紹個女人将就。
他腦筋轉了會兒,低聲問:“是不是生意并不容易?” 尋建祥笑道:“你想哪兒去了。
開着店門還會沒生意做?” 宋運輝認真地道:“你的朋友每天在的話,沒人敢上來,尋常人誰都怕這幫人,不是我歧視,你該跟他們脫鈎就脫鈎。
還有你的身份,街道工商什麼的會不會找你麻煩?” “你腦子幹嗎那麼好使呢?”尋建祥沒正面回答,卻低首不語了。
宋運輝看着尋建祥好一陣無語,這個尋建祥,依然是悶在肚裡的義氣,吃虧還沒吃怕。
他相信,尋建祥不肯跟熊耳朵那些一起長大的難友脫鈎,那不是尋建祥的性格。
回去家裡,晚飯時候程開顔吃了一半又跟她爸磨着要她爸幫請事假,說她要跟着宋運輝去海邊。
宋運輝終于從尋建祥那兒獲悉程開顔心底深處的恐懼,原來并不全是因為不信任,而是還有金州的所謂傳統在裡面作祟,他再看程開顔的吵鬧就心平氣和了許多。
見嶽父被程開顔煩得淨喝酒不說話,知道當着他的面,嶽父有些話不便多說,他就把宋引交給嶽母,扶起程開顔去他們屋子。
将門踢上,他就緊緊抱着妻子輕道:“小貓,我們是一家人是不是?” “可是,一家人有我們這樣的嗎?我們一直分開着,你春節都不耐煩多住幾天。
” “唉,我何嘗不想多住,我在北京每天想你們,還有我爸媽。
我跟你們小時候不一樣,我從小是四類分子崽子,有時候走出家門,不知道什麼時候身後飛來一塊瓦片砸頭上,我隻好經常不出門,我姐說我好靜的性格就是被關出來的。
那時候我們一家隻要不上學不上班,就擠在屋子裡安安靜靜生活。
如果有石塊砸了我們的窗,有人在外面喊打倒,我們隻有一家人抱一起互相打氣。
家對我來說,是唯一。
你們小時候有小朋友,有幼兒園,可我隻有家。
你理解嗎?” 程開顔不明白宋運輝怎麼扯到那麼遠的去,但還是含着淚點頭,嘀咕一聲“知道”。
“但我姐姐早早去世。
缺了一個人的家很殘缺,幸好你來了,我們家又成四個人。
我們現在又加入一個貓貓,我們的家現在多好,很幸福,很圓滿。
但你應該知道,我如今是家裡的主力,我必須為我們的家過得更好而努力。
我努力的目的,是希望你們過安定和美的生活,而不是跟着我颠簸,我不願看到你們中的任何一個吃苦,我有一個姐姐吃苦去世已經夠了,你們誰都不能再不幸福。
聽我的,我們分居兩地的日子不會太長,你得相信我做事一向快手,這回我自己拿着主意,我更能控制進度飛速向前。
我們團圓的日子不會遠,到時我把爸媽也接去,我們一家繼續抱成一團過日子。
我們的家,對我很重要,是唯一,家裡的人缺一不可。
你信嗎?” 原來是這樣。
以前程開顔隻知道宋運輝很顧家,他爸媽來的時候,他好菜好飯,一個月的錢花個精光,他的工資其實在年輕人中已經不算低了。
以前程開顔也知道宋運輝對姐姐去世一事的耿耿于懷,沒想到還有一家扶持過日子的苦難經曆在裡面。
程開顔想到自己現在填補了三缺一的空白,那麼,她不也是唯一的一員了嗎?她還真不知道,自己在丈夫心目中有這麼重要。
她還以為宋運輝一向回家就悶頭看書,那是與她話不投機半句多,她真害怕丈夫在外面找到一個講得到一起的女人,比如層次那麼高的梁思申。
但現在被宋運輝一解釋,她以前的那麼多顧慮好像一下都不成其為顧慮了,她是丈夫心目中這麼寶貴的家的一員,她還愁個什麼?她立刻破涕為笑,撒嬌地道:“那你早怎麼不說呢,我當然信你啦。
” 宋運輝松口氣,忙道:“那好好回去吃飯,别再纏着你爸。
” “不要嘛,我要抱抱你。
” 宋運輝無奈地揉着妻子,笑道:“不可理喻,貓貓都比你爽快。
” 程開顔終于能夠堅強地面對宋運輝的返程。
但尋建祥的事情,成了萦繞宋運輝心頭的一個心結。
楊巡的電器市場開業時候,很多人都是觀望,有幾個櫃台并沒租出去,是楊巡拿自己的東西充填了那些空虛的櫃台,并雇人值守,才使整個電器市場看上去滿滿當當,并無缺席的樣子。
開業沒多久,就有各色人等找上門來,比當年租一個倉庫開一個門面時候找上來的人多得多。
找上門來的,好多手中都拿着一份很不規範的收款收據,各式各樣的收款罰款都有,有些一說出來楊巡不怒反笑,有一張單子竟然是因為噪音而罰市場的款,楊巡都不知道他的市場噪音在哪兒,門口一輛黃魚車騎過都比他的噪音大。
罰單或者收費的數額又不大,交了,楊巡堵心,不說這錢交得不明不白,而且誰知道交得太乖了,收錢的以後會不會收上瘾。
不交,不行,來的人都是有來頭的,哪一個楊巡都惹不起。
楊巡覺得跟顧客談價扯皮都沒那麼艱苦,一個月下來,也不知手頭不明不白流出去多少錢。
有些單據拿給會計,會計還說不能報帳。
有那麼一段時間,楊巡看着那些拿蘸了口水的手指“嘩嘩”翻着收據進來的人,心中就會湧出孫二娘的戾氣,恨不得手頭變岀兩把牛耳剔骨剪刀,将這些個人大卸八塊了。
老李這天借買一些電料的借口,到楊巡市場來坐坐。
進門就看到比他前面的一個壯大漢子一邊翻着票本子一邊吆喝,老李工廠有一定規模,這等事情還是第一次見到,不由駭笑,跟着那漢子鳴鑼開道地往裡走,看到旁邊攤主都是見怪不怪地看着,老李心說看來這等事常有。
但老李後來看到楊巡也笑嘻嘻一邊兒看着,沒事人一般,并不出來應付那漢子“領導呢領導呢”的吆喝,老李自然不點明,走過去楊巡那兒,将采購條子扔給楊巡,說都不用說,楊巡就吩咐下面人手趕緊出去倉庫置辦。
老李不管楊巡忙不忙,扯住楊巡胳膊問:“那人鬧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