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第三節

關燈
” “不能隻是一臂之力,必須是全力。

    我希望你來做這個技改小組負責人,水書記也同意由你挂帥。

    ” 宋運輝驚異,但一力推辭,“如果是新車間的改造,我當仁不讓,不會有人比我更熟悉新車間。

    但是一車間又不同,我最多隻能提出一些浮在表面的問題,我接觸一車間的時間畢竟不長,很多設備都沒爬進去看一下,我沒資格作為技改小組負責。

    ” 闵廠長倒是爽快,“我不勉強你,但我要給你時間表,你不能說個盡力,就給我拖上一個月,一車間不同其他,不能拖。

    ” “其實劉總工心裡的一本帳最清楚。

    如果劉總工出馬,我拎包都不夠。

    ” “我會與水書記商量。

    你吃飯,别光顧着說話。

    ”闵廠長自己倒是把一杯酒喝完了,他愛人給他盛來一碗飯,“一車間的産品如果做出口,可以賣多少價?” “基本上賣不出去,沒法說出确切價格。

    ” “哦……總有個大概吧。

    ” “沒比計劃收購價高多少。

    ”宋運輝立刻想到虞山卿,又想到闵對效益的追求,顯然,虞山卿現在的所作所為與闵的追求效益相違。

     闵廠長顯然不是很相信,但也沒追問到底。

    “外貿難度大不大?” “外貿難度其實就在于我們能不能随時跟進世界範圍的技術潮流,随時調整産品系列。

    如果墨守成規的話,恐怕産品會越來越難外銷。

    ”宋運輝沉吟一下,終于道歉:“闵廠長,我以前年輕氣盛,說話做事有些少年得志,請你别放在心上。

    ” “你現在多少年紀?” “26。

    ” “什麼?”闵廠長與愛人一起吃驚,“這麼年輕,讓我們這些老的怎麼活。

    你就是現在年輕氣盛少年得志都沒人說你,何況以前。

    呃,我們二十四五的時候在做什麼?” “我們那時候唱樣闆戲開批鬥會,也忙着呢,哈哈。

    ” 闵廠長道:“過去的問題解決就解決了,誰還記着那些,都是對事不對人。

    小宋,以後你也别放心上,你這是記性太好,這種垃圾信息也記。

    我炒的菜怎麼樣?都說一流。

    ” 闵廠長愛人笑道:“難得下廚呢,說是你小宋來,要好好招待你。

    ” 宋運輝忙笑道:“倒是與我們家一樣,平時我早出晚歸,都是我家小程燒菜,偶爾來客人,也是我燒菜。

    說起來廚師做得好的是男人,裁縫做得好的還是男人,呵呵,闵廠長的菜果然一流,這肉絲刀工好,火候也恰到好處。

    ” 一頓飯吃得高高興興地結束,闵廠長說宋運輝才岀遠門回來,就不再留,親自送出門去,幫開着樓道燈,等宋運輝進了程家門才關燈關門。

    弄得宋運輝滿心都是疑問。

    闵廠長需要這麼客氣嗎? 回家與嶽父程廠長說起,程廠長說,闵剛上台,總得團結一幫有用的人,找到他宋運輝是合理不過的事。

    但是等闵上台坐穩之後會怎麼做,就不清楚了,那得看闵為人是不是包容。

    說這話的時候,宋運輝感覺到程開顔靠在他背上的分量一下加重,意識到程開顔聽得發悶睡着了,隻得悄悄與嶽父說聲抱歉,扶程開顔回屋睡覺。

    程廠長看着挺無奈,他還有一肚子的話呢。

     宋運輝出差回來上班後,除了看到技改工作進行得有條不紊,而且行之有效之外,其餘看不到有什麼變化。

    他照舊上班,并應闵的要求翻出筆記查找當年對一車間的有關改造思路。

    幾年新車間實際操作下來,又是一年多對外貿易眼界開闊下來,他對一車間的技改又有新的想法。

    但因時間和精力有限,他不可能如過去一樣靜下心來,專心研究,将想法化為思路,将思路落實到具體。

    他幹脆将技改思路寫成兩份,一份注明是小改小鬧,但影響有限;另一份注明是大改,需要進一步組織班子進行論證,效果較好。

     寫出後,他找到總廠辦,在管理嚴格的文印人員指導下,呆恒溫、鋪防靜電地闆的文印室裡等候文印人員複印出來三份,他一份交給水書記,一份交給分管生産技術的闵副廠長,一份交給負責技改的生技處。

    他本人都沒去,讓新車間的辦事員循規矩呈交各自的秘書。

    他現在老成持重,不再做那越級的勾當。

     但是,把方案交到生技處後,他還是親自打電話給生技處處長,說明一下文案的來由,以免人家生技處長以為他趁新領導上位争搶飯碗,想岔了。

    在這麼個人口衆多,關系盤根錯節的總廠做事,做大事小事盡可能得照顧到方方面面。

    宋運輝以前厭惡,現在熟能生巧。

     原以為闵廠長會很快來電,沒想到水書記更快來電。

    水書記一個電話就把宋運輝叫去辦公室。

     水書記看上去有些激動,看見宋運輝進門,就搖着手中的方案複印件問:“有關一車間的改造思路應該是過去行成的吧,為什麼過去不提,現在才提?” 宋運輝隻實事求是地說明:“我不清楚是誰将我過去的技改思路反映上去的,當初我隻跟劉總工演示過一次,後來因為新車間上馬就沒再提起,我也沒就改造再作考慮。

    這次既然被闵廠長要求翻舊帳,水書記知道我,我要麼不做,要做就不願亂做一氣,就有了兩份方案。

    ” 水書記笑道:“我一直在考慮要不要把你抽回技術部門,可把你放在出口科看來又是很開闊你的思路。

    ” 宋運輝也是忍不住笑:“可不是,眼界打開後促進思考,最關鍵是思考的方向有了準頭。

    水書記替我安排的上進軌迹真是一步一個腳印。

    ” “呵呵,說得我都不忍心抽你回生技處。

    不過小宋,我還是認為你不可替代的專長在技術方面,今天看了你的方案,我更确信……現在出口科業務已經大緻穩定,你應該考慮抽調精力回來生産技術方面。

    小虞,你探頭探腦做什麼?進來一起說話。

    ” 宋運輝去給虞山卿開門,心裡反複琢磨水書記的話,等寒暄後坐下,才道:“水書記,我明白。

    前一段時間确實沒把握好側重點。

    不過如果缺少與外界的接觸,缺乏國際市場先進裡面的引導,我怕單純的技術工作會迷失方向。

    ” 水書記點頭:“你在上次那個《引進,隻是開始》系列裡總結的你以出口市場導向促進新車間産品管理,我與部領導、和幾個兄弟單位領導都交換過意見,認為這是一個可行的經驗,不過考慮到人的精力有限,一個人不能旁骛太多,所以這個經驗不值得推廣。

    還是說你,你反正累不死,你就給我繼續累着。

    不過,下一步你應該側重培養你在金州技術領域的權威。

    小虞,你别不服氣,技術方面,你沒法學小宋腳踏實地。

    ” 宋運輝還沒說話,就被虞山卿搶了去,“我要是進廠就跟着小宋一起下基層就好了,白蹉跎那麼一年。

    水書記……” 宋運輝看出虞山卿給他做的眼色,起身告辭出來。

    回想與水書記的談話,感覺水書記對他,那是真的夠用心。

    他前不久才剛在考慮自己該如何平衡出口貿易與生産技術之間的側重,也咨詢過嶽父的意見,沒想到今天水書記就對他提出他水書記的考慮。

    水書記的考慮,讓正處于十字路口的宋運輝明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