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第一節
關燈
小
中
大
發了過去。
春節很快來臨,雷東寶親自送宋季山夫婦來金州,還帶來不少年貨。
雷東寶這回拿出來的年貨不同以往,竟然有罕見的海參、幹貝、蟹子、裙帶菜。
大家,包括雷東寶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吃。
雷東寶說這是楊巡帶來送他。
因為登峰電線電纜廠眼下貨色齊全,楊巡見了他不知道多親。
雷東寶第二次來金州,他竭力要求宋運輝帶着進去繞一圈。
宋運輝依言,帶上雷東寶将廠區轉了個遍。
冬日的夜晚來得格外的早,等兩人一圈兩個多小時走下來,廠區已是燈火通明。
雷東寶站在二分廠大門,看向一分廠邊沿新車間燈光璀璨,如同水晶宮一般的塔罐叢林,豪情滿懷地跟宋運輝說,他以後也要把小雷家建成這樣的壯美。
新車間剛建成時候,宋運輝最大的愛好就是帶着程開顔,騎車到二分廠門口看新車間的燈火輝煌。
可現在聽着雷東寶的豪言壯語,他竟沒有自豪,也沒共鳴。
他出差回來,闵廠長已經新官上任。
一分廠換上的新分廠長以前就是闵的親信。
程廠長的分析與虞山卿差不多,如今的金州上下,已經飄蕩起繡着“闵”字的大旗。
臨近春節,闵廠長還未有任何動作,可是宋運輝已經感到黑雲壓境。
此時此地,要他如何歡喜得起來。
楊巡今年早早結束生意,攜戴嬌鳳踏着積雪,春風得意地回家。
下火車,他就财大氣粗地叫了一輛等客的破轎車,拉着他們倆先去楊家。
可楊巡終究還是怕他嚴厲的媽,怕媽看到他的奢侈,車到山嶺下,他就讓停車付費,甯可大包小包扛着那麼多行李走一段路翻過一個山頭才辛苦回家,差點被戴嬌鳳笑話死。
他将千嬌百媚的戴嬌鳳領回家讓母親瞧瞧,和放寒假的弟妹們一起吃個中飯,大家見面都是客客氣氣,楊巡這提了一年的心才總算放下。
中飯後,楊母就提出戴嬌鳳也是離家一年,楊家不能自私地強留着她,楊家不能搞重男輕女的封建套路,她安排楊速跟着騎車馱戴嬌鳳的行李,而楊巡當然是馱着戴嬌鳳,客客氣氣送戴嬌鳳回家。
戴嬌鳳原本一直以為楊母很嚴厲,今天這一接觸,也是跟着楊巡一起松口氣,覺得楊母雖然說話權威,可笑容可掬,是個明理的長輩。
而且,還送她一堆見面禮,很是周到。
唯一美中不足,楊家新修好的二層樓新房,樓上三間卧室,楊母一間,楊逦一間,三兄弟共用一間,就是找不到她的落腳地。
那她春節還要不要來楊家過?戴嬌鳳不知怎麼處理,問了楊巡,楊巡含糊其詞。
戴嬌鳳看不出,楊巡這半天下來又怎會看不出母親想什麼,他能看不出母親有意把他們兄弟三個塞一個大卧室是什麼意思,家裡又不是沒地方。
但當着戴嬌鳳的面,他隻有敷衍再三,怕這未來婆媳關系鬧僵。
送走戴嬌鳳,楊巡回家背着弟妹們與母親商量,果然印證他的猜測,母親不允許未領結婚證的戴嬌鳳春節來楊家過夜。
楊巡據理力争,說這種規矩無稽,可母親在家一言九鼎,咬緊牙關就是不許,搞得楊巡非常氣悶,可也無奈。
他與戴嬌鳳正一團火熱,兩天不見就非常想念。
可春節回家,需要到處拜訪朋友,感謝朋友們一年來的照顧,一起展望未來一年的好年景,大家見面總要喝幾口酒,說幾句話,他一時忙碌得有些脫不開身。
當然,他最需要拜訪的是他的大戶,小雷家村的登峰電線電纜廠。
這個登峰電線廠變為登峰電線電纜廠,雖然廠名隻變了兩個字,影響卻是不得了。
反正高壓線他也暫時做不了,現在手頭隻要拿足登峰廠的,那就是全系列,他雖然沒跟登峰廠的人說,可在外面他打的就是登峰廠門市部的牌子。
帶着這塊牌子,和全系列的登峰産品,再加他千方百計印來的名片,他走進那些國營大廠時候,腰杆子都挺拔粗壯了些。
隻可惜登峰廠的産品年底才真正形成系列,他的腰杆子才粗壯不到一個月就回了家。
因此,他送給小雷家相關人員的年貨最是豐厚,大多數是本地采購,可有不少是他從北邊帶來的渤海灣特産,說起來還是山珍海味。
可他要求小雷家給他一份許可證書,認可他做地區門市部或者批發部的請求被否決。
因為雷東寶總覺得楊巡這小子滑頭滑腦,不可信任,某些敲上大紅印章的文件交給楊巡這種人,他不放心。
楊巡無奈,也不敢強求,因為以後還指着登峰廠及時安全保質保量地供貨呢。
楊巡第二個需要拜訪的人物是老王。
老王大約是楊巡家周圍最早一批走出農村,奔赴大江南北尋找生路的人,當年借蜂箱在鐵路上幾乎是免費運貨,很是賺了一些狡猾錢,是出了名的倒爺。
後來憑借着手中資本,很快就站穩腳跟,成了東北一個城市裡同鄉中的佼佼者,他擁有最大的倉庫,當然也擁有最大的生意額。
老王最初眼裡看到小楊巡,還是因為楊巡第一年做生意時候主動要求春節不回家,替大夥兒看倉庫,大家的貨就是湊齊放在老王倉庫裡。
等開春大夥兒轉回,楊巡有條有理地發還大家的貨物,小夥子的吃苦耐勞給老王留下很深印象。
此後老王幾乎是看着楊巡一步一步地成長,直至成為當地電線電纜批發零售行業的有名人物,直至老王自己有時也要問楊巡拿電線。
因為是老鄉,也因為都是領頭羊,又因為同在一個城市做生意,需要守望相助,大家經常一起吃飯聊天,老王與楊巡的關系現在挺好。
老王生意做久了,開始産供銷一體化,想将所有的利潤一網打盡。
于是在老家找一家小學,搞了個校辦廠,先期投進去沒多少錢,放幾台膠木成型機,幾台腳踏沖床,小作坊似的開業,校辦廠做出零部件,交給四鄰八鄉的鄉親拿回家裝配好,每個給幾分錢幾厘錢的組裝費,做得很紅火。
此後老王賣的電器開關都用上他自己廠産的貨色,這比從那些最小的街道小廠進的貨色還便宜。
又是市面上要什麼,他家校辦廠生産什麼,老王家鄰居族人就裝配什麼,調頭非常靈活,于是利潤越做越多,盤子越做越大,車間設備越來越多,沖床從腳踏變成機械的,給老王廠做加工的人也越來越多
春節很快來臨,雷東寶親自送宋季山夫婦來金州,還帶來不少年貨。
雷東寶這回拿出來的年貨不同以往,竟然有罕見的海參、幹貝、蟹子、裙帶菜。
大家,包括雷東寶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吃。
雷東寶說這是楊巡帶來送他。
因為登峰電線電纜廠眼下貨色齊全,楊巡見了他不知道多親。
雷東寶第二次來金州,他竭力要求宋運輝帶着進去繞一圈。
宋運輝依言,帶上雷東寶将廠區轉了個遍。
冬日的夜晚來得格外的早,等兩人一圈兩個多小時走下來,廠區已是燈火通明。
雷東寶站在二分廠大門,看向一分廠邊沿新車間燈光璀璨,如同水晶宮一般的塔罐叢林,豪情滿懷地跟宋運輝說,他以後也要把小雷家建成這樣的壯美。
新車間剛建成時候,宋運輝最大的愛好就是帶着程開顔,騎車到二分廠門口看新車間的燈火輝煌。
可現在聽着雷東寶的豪言壯語,他竟沒有自豪,也沒共鳴。
他出差回來,闵廠長已經新官上任。
一分廠換上的新分廠長以前就是闵的親信。
程廠長的分析與虞山卿差不多,如今的金州上下,已經飄蕩起繡着“闵”字的大旗。
臨近春節,闵廠長還未有任何動作,可是宋運輝已經感到黑雲壓境。
此時此地,要他如何歡喜得起來。
楊巡今年早早結束生意,攜戴嬌鳳踏着積雪,春風得意地回家。
下火車,他就财大氣粗地叫了一輛等客的破轎車,拉着他們倆先去楊家。
可楊巡終究還是怕他嚴厲的媽,怕媽看到他的奢侈,車到山嶺下,他就讓停車付費,甯可大包小包扛着那麼多行李走一段路翻過一個山頭才辛苦回家,差點被戴嬌鳳笑話死。
他将千嬌百媚的戴嬌鳳領回家讓母親瞧瞧,和放寒假的弟妹們一起吃個中飯,大家見面都是客客氣氣,楊巡這提了一年的心才總算放下。
中飯後,楊母就提出戴嬌鳳也是離家一年,楊家不能自私地強留着她,楊家不能搞重男輕女的封建套路,她安排楊速跟着騎車馱戴嬌鳳的行李,而楊巡當然是馱着戴嬌鳳,客客氣氣送戴嬌鳳回家。
戴嬌鳳原本一直以為楊母很嚴厲,今天這一接觸,也是跟着楊巡一起松口氣,覺得楊母雖然說話權威,可笑容可掬,是個明理的長輩。
而且,還送她一堆見面禮,很是周到。
唯一美中不足,楊家新修好的二層樓新房,樓上三間卧室,楊母一間,楊逦一間,三兄弟共用一間,就是找不到她的落腳地。
那她春節還要不要來楊家過?戴嬌鳳不知怎麼處理,問了楊巡,楊巡含糊其詞。
戴嬌鳳看不出,楊巡這半天下來又怎會看不出母親想什麼,他能看不出母親有意把他們兄弟三個塞一個大卧室是什麼意思,家裡又不是沒地方。
但當着戴嬌鳳的面,他隻有敷衍再三,怕這未來婆媳關系鬧僵。
送走戴嬌鳳,楊巡回家背着弟妹們與母親商量,果然印證他的猜測,母親不允許未領結婚證的戴嬌鳳春節來楊家過夜。
楊巡據理力争,說這種規矩無稽,可母親在家一言九鼎,咬緊牙關就是不許,搞得楊巡非常氣悶,可也無奈。
他與戴嬌鳳正一團火熱,兩天不見就非常想念。
可春節回家,需要到處拜訪朋友,感謝朋友們一年來的照顧,一起展望未來一年的好年景,大家見面總要喝幾口酒,說幾句話,他一時忙碌得有些脫不開身。
當然,他最需要拜訪的是他的大戶,小雷家村的登峰電線電纜廠。
這個登峰電線廠變為登峰電線電纜廠,雖然廠名隻變了兩個字,影響卻是不得了。
反正高壓線他也暫時做不了,現在手頭隻要拿足登峰廠的,那就是全系列,他雖然沒跟登峰廠的人說,可在外面他打的就是登峰廠門市部的牌子。
帶着這塊牌子,和全系列的登峰産品,再加他千方百計印來的名片,他走進那些國營大廠時候,腰杆子都挺拔粗壯了些。
隻可惜登峰廠的産品年底才真正形成系列,他的腰杆子才粗壯不到一個月就回了家。
因此,他送給小雷家相關人員的年貨最是豐厚,大多數是本地采購,可有不少是他從北邊帶來的渤海灣特産,說起來還是山珍海味。
可他要求小雷家給他一份許可證書,認可他做地區門市部或者批發部的請求被否決。
因為雷東寶總覺得楊巡這小子滑頭滑腦,不可信任,某些敲上大紅印章的文件交給楊巡這種人,他不放心。
楊巡無奈,也不敢強求,因為以後還指着登峰廠及時安全保質保量地供貨呢。
楊巡第二個需要拜訪的人物是老王。
老王大約是楊巡家周圍最早一批走出農村,奔赴大江南北尋找生路的人,當年借蜂箱在鐵路上幾乎是免費運貨,很是賺了一些狡猾錢,是出了名的倒爺。
後來憑借着手中資本,很快就站穩腳跟,成了東北一個城市裡同鄉中的佼佼者,他擁有最大的倉庫,當然也擁有最大的生意額。
老王最初眼裡看到小楊巡,還是因為楊巡第一年做生意時候主動要求春節不回家,替大夥兒看倉庫,大家的貨就是湊齊放在老王倉庫裡。
等開春大夥兒轉回,楊巡有條有理地發還大家的貨物,小夥子的吃苦耐勞給老王留下很深印象。
此後老王幾乎是看着楊巡一步一步地成長,直至成為當地電線電纜批發零售行業的有名人物,直至老王自己有時也要問楊巡拿電線。
因為是老鄉,也因為都是領頭羊,又因為同在一個城市做生意,需要守望相助,大家經常一起吃飯聊天,老王與楊巡的關系現在挺好。
老王生意做久了,開始産供銷一體化,想将所有的利潤一網打盡。
于是在老家找一家小學,搞了個校辦廠,先期投進去沒多少錢,放幾台膠木成型機,幾台腳踏沖床,小作坊似的開業,校辦廠做出零部件,交給四鄰八鄉的鄉親拿回家裝配好,每個給幾分錢幾厘錢的組裝費,做得很紅火。
此後老王賣的電器開關都用上他自己廠産的貨色,這比從那些最小的街道小廠進的貨色還便宜。
又是市面上要什麼,他家校辦廠生産什麼,老王家鄰居族人就裝配什麼,調頭非常靈活,于是利潤越做越多,盤子越做越大,車間設備越來越多,沖床從腳踏變成機械的,給老王廠做加工的人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