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神經衰弱
關燈
小
中
大
當我們哭成一團時,父親和母親回來了,原來他們不過是到大伯父家串門了。
直到現在,我仍有這種神經質的多疑症,别的事情無所謂,但凡涉及健康和安全,包括自己的和親友的,遇到情況就容易朝最壞處想,自己把自己吓唬一通。
其實我也意識到自己太弱,很想改變。
初中時,我有一個小本子,專記鍛煉自己意志的各種措施,記得其中有一條規定是,冬天在戶外時手不準插在衣袋裡。
我當真這樣做了,寒風再刺骨,手仍裸露在外面,為此感到很自豪。
院子裡一個小姑娘偶爾知道了我的這個規定,露出一臉困惑,聽了我的解釋,她立刻換上了敬佩的神情。
那些日子裡,我最擔憂的是母親的身體。
當她在爐前煮飯炒菜時,我常常站在她身邊,仰起小臉滿懷同情地凝望着她的面龐。
我希望她知道兒子的心意,從中得到安慰。
瞿太太看見這種情形,不止一次說我是個孝子。
母親對我也有明顯的偏愛,喜歡帶我上街,每次一定會買點心給我吃,并叮囑我不要告訴弟妹們。
可是,年齡稍大一些後,我有了虛榮心,不願意和母親一起上街,她為此難過地責備我看不起她了。
母親身體一直不強壯,但老來卻硬朗了起來,今年已九十七高齡,頭發基本烏黑,起居仍能自理。
她日常和妹妹一起住,妹妹感慨地說,這麼大年紀的人一點兒不讓兒女操心,實在少見。
她從來喜歡看悲歡離合的故事,無論電視裡的還是雜志上的,都看得津津有味。
可是,有一陣,聽說忽然在讀我的書了,我想她一定是想知道,兒子整天寫啊寫,到底寫出了什麼無趣的東西。
回想起來,我少年時的性格中确有讨人嫌的一面。
家中子女中,我一直居于最受寵的地位,這使我形成了一種狹隘的優越感,霸道,自我中心,受不得一點委屈。
有一次,我和妹妹吵架,踹了她一腳,她捂着腰哭叫起來,母親責備了我。
我是那樣傷心,覺得母親辜負了我的一片孝心,便躺在地上亂哭亂蹬,順手抓起我喜愛的一副撲克牌撕得粉碎。
沒有人理睬我。
我走到鏡子前,看見自己那一副涕淚滿面的尊容,越發自我憐憫,掀起新一輪号啕大哭的高潮。
仍然沒有人理睬我。
我自感無趣,止住哭,走到樓下。
門外正下大雨,我對着雨發愣,想象自己冒雨出走,父母四處尋找而不見我的蹤影,以為我尋了短見,感到後悔莫及。
啊,最好我真的死一次,我的靈魂能夠離開軀體躲到一邊,偷看他們懊悔和悲傷的樣子,然後靈魂又回到肉體,我活了過來。
可是,我知道人死了不能複活,而我不願意死,甚至不願意淋雨,所以,在發了一會兒愣之後,我乖乖地回到了樓上。
不過,有好幾回,我成功地用出走來對付大人的發怒,在街上消磨掉半天一天。
這一着很靈,再回到家裡時,大人的怒氣已息,比平時更加溫和。
直到現在,我仍有這種神經質的多疑症,别的事情無所謂,但凡涉及健康和安全,包括自己的和親友的,遇到情況就容易朝最壞處想,自己把自己吓唬一通。
其實我也意識到自己太弱,很想改變。
初中時,我有一個小本子,專記鍛煉自己意志的各種措施,記得其中有一條規定是,冬天在戶外時手不準插在衣袋裡。
我當真這樣做了,寒風再刺骨,手仍裸露在外面,為此感到很自豪。
院子裡一個小姑娘偶爾知道了我的這個規定,露出一臉困惑,聽了我的解釋,她立刻換上了敬佩的神情。
那些日子裡,我最擔憂的是母親的身體。
當她在爐前煮飯炒菜時,我常常站在她身邊,仰起小臉滿懷同情地凝望着她的面龐。
我希望她知道兒子的心意,從中得到安慰。
瞿太太看見這種情形,不止一次說我是個孝子。
母親對我也有明顯的偏愛,喜歡帶我上街,每次一定會買點心給我吃,并叮囑我不要告訴弟妹們。
可是,年齡稍大一些後,我有了虛榮心,不願意和母親一起上街,她為此難過地責備我看不起她了。
母親身體一直不強壯,但老來卻硬朗了起來,今年已九十七高齡,頭發基本烏黑,起居仍能自理。
她日常和妹妹一起住,妹妹感慨地說,這麼大年紀的人一點兒不讓兒女操心,實在少見。
她從來喜歡看悲歡離合的故事,無論電視裡的還是雜志上的,都看得津津有味。
可是,有一陣,聽說忽然在讀我的書了,我想她一定是想知道,兒子整天寫啊寫,到底寫出了什麼無趣的東西。
回想起來,我少年時的性格中确有讨人嫌的一面。
家中子女中,我一直居于最受寵的地位,這使我形成了一種狹隘的優越感,霸道,自我中心,受不得一點委屈。
有一次,我和妹妹吵架,踹了她一腳,她捂着腰哭叫起來,母親責備了我。
我是那樣傷心,覺得母親辜負了我的一片孝心,便躺在地上亂哭亂蹬,順手抓起我喜愛的一副撲克牌撕得粉碎。
沒有人理睬我。
我走到鏡子前,看見自己那一副涕淚滿面的尊容,越發自我憐憫,掀起新一輪号啕大哭的高潮。
仍然沒有人理睬我。
我自感無趣,止住哭,走到樓下。
門外正下大雨,我對着雨發愣,想象自己冒雨出走,父母四處尋找而不見我的蹤影,以為我尋了短見,感到後悔莫及。
啊,最好我真的死一次,我的靈魂能夠離開軀體躲到一邊,偷看他們懊悔和悲傷的樣子,然後靈魂又回到肉體,我活了過來。
可是,我知道人死了不能複活,而我不願意死,甚至不願意淋雨,所以,在發了一會兒愣之後,我乖乖地回到了樓上。
不過,有好幾回,我成功地用出走來對付大人的發怒,在街上消磨掉半天一天。
這一着很靈,再回到家裡時,大人的怒氣已息,比平時更加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