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持續。
這個一直處在遷徙狀态的國中之國,對于中國既有遠慮,也有近憂。
它年複一年的持續現象,對于我們力求的可持續發展顯然是一種反作用力。
當我們談到經濟發展問題時,有一種經常的說法叫軟着陸。
我想,中國也要特别認真地思考一下,如何使民工潮,使中國的這一個由幾億人組成的國中之國軟着陸的問題。
好比對于候鳥群,我們總得替它們創造幾處适合它們降落下來得以正常生存的地方,不能眼看着它們總在天空飛,而要降落就隻能降落在生存條件惡劣的地方……” 趙慧芝發言時,劉思毅一直側身注視着她。
她鬓角、耳根漸漸有細密的汗珠滲出來了。
他想那五位女學員,肯定将他的話當天晚上就轉告給她了。
他想她為了在這一次尋常的班級讨論會上發一次言,顯然做了紮實充分的準備啊!某些話那是思考的結晶啊,為在一次尋常的又是小範圍的讨論會上發一次言而認真準備的中國人,現而今不多了呀。
那時刻劉思毅不禁生出一種大的感動來。
趙慧芝結束了她的發言,首先擡起頭來轉臉看着劉思毅,有點兒惴惴不安的樣子。
似乎明知自己的發言水平幼稚,因而不敢将目光望向大家。
劉思毅内心又是一番大的感動。
而今,在中國,大小是個公仆的人,還能保持有一種慚愧心理,自認為思想水平有限者也不多了啊。
不,不是也不多了,是快絕迹了呀!何況她已經是一位省委組織部副部長了呀!現而今的中國大小公仆們,還有誰不認為自己是天生的思想家理論家的呢?還有誰不是一有表現的機會就當仁不讓,争先恐後的呢?還有誰不是一旦領導在場要員在場,搶個機會就趕緊證明自己是天生精英,滿腹雄才大略,一頭腦遠見卓識的呢?所以在小範圍的、沒有領導和要員在場的、尋常的司空見慣的讨論會上,越來越難得聽到一次既做了充分的準備又比較有實際内容比較有個人見解的發言了。
有發言經驗的人才不白白浪費精力呢! 劉思毅不但心生感動,而且不無反省了。
他拿起桌上的筆,在面前的白紙上寫下了一個大大的字——好。
接着他帶頭鼓掌。
于是大家都鼓掌。
那一天,大家不但開始對趙慧芝刮目相看,簡直還可以說敬意有加了。
後來劉思毅囑咐她将發言整理成一篇文字稿,他替她修改了一番,定下來作為幾天後代表高級班在全校大會上的發言稿,而且是惟一的一篇。
趙慧芝卻不願親自發言,她希望由别人代替她上台發言。
劉思毅堅定不移地說:“那不行,非你親自上台發言不可!别忘了我們可是高級學員班,一位學員寫的稿子,卻由另一位學員上台去讀,那不好。
” 趙慧芝卻還是一臉為難了她的樣子。
劉思毅又說:“我就不信,你這位省委組織部副部長以前沒上台發過言。
” 她說:“我和你區别大了呀!你是宣傳部正部長,好多時候你不願親自登台發言那都不行,是不是?可我是省委組織部的副部長,算上我四位副部長呢!各管一攤。
我是名次排在最後、默默無聞幹實事的那一個,跑外調才是我經常帶着人下去的事。
至于登台發言,在省裡怎麼會輪到我呢?我怕我站在麥克風前的時候嗓子都會發緊。
” 劉思毅看出她說的是真話,但仍堅持道:“那你更應該在中央黨校受到鍛煉。
” 結果是,她代表高級學員班作大會發言時嗓子并沒發緊。
有些段落,幾乎是不看稿子,眼望台下從容不迫地背出來的。
那一次台上端坐着一位中央要員。
據主持會議的黨校領導說——她發言後,那位中央要員曾低聲問他,她是來自哪一個省的學員?什麼職務?姓甚名誰?并且一一記在小本上了。
那一位黨中央的要員那天隻作了幾分鐘的講話,對各級學員的研讨成果表示滿意和欣慰。
他在講話中說,有位女學員的發言,尤其體現出了辯證的思想,前瞻的思想,觀點較有個性。
中央黨校并不是一個一味削掉人的思想個性的地方。
恰恰相反,既體現科學發展觀又體現憂國憂民之意識的思想個性,在中央黨校是應該受到鼓勵的…… 會後,高級學員班的不少學員,都到趙慧芝的宿舍去向她表示祝賀。
如果代表高級學員班作大會發言的不是她,而是一個很喜歡充當發言代表角色的人,大家就不會去祝什麼賀了。
誰去了誰的行為反而會被認為多此一舉。
但代表大家發言的是趙慧芝啊,情況不同了嘛。
偏巧劉思毅約的一位朋友來看他,就沒去向她祝賀。
事後他聽去了的同學說,在大家的祝賀話語中,趙慧芝像容易羞澀的少女般紅了臉,一再聲明功勞不在她,歸于班長,因為是班長劉思毅将發言稿改得很有思想了。
以她自己的思想水平,才不能将發言稿改得那麼好呢。
大家說那發言稿畢竟是根據你在讨論會上的發言整理的呀,主要内容畢竟還是你的呀,思想框架畢竟還是你的呀!她卻說,連自己在讨論會上的發言,也吸收了不少劉思毅的思想。
因為前一天晚上,她就自己的發言内容和思路,到劉思毅的宿舍去向劉思毅請教過,劉思毅陪她展開性地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思想漫談,使她受益匪淺…… 劉思毅聽說了以上一些話,對他的“司儀助理”的印象好上加好。
他覺得在仕途上,像趙慧芝這麼毫無虛榮心的人,實在是不多見的。
過了幾天,黨校校報派人将那篇發言稿要去了,決定發表。
趙慧芝在電話裡告訴劉思毅,她已經自作主張,将他的名字加上了,而且加在她自己名字前面了。
劉思毅一聽就急了,當即匆匆去往編輯部,将自己的名字勾掉了…… 以後的十年中,二人各在南北一省發展自己的人生,實現着自己的價值,但感情聯系始終沒間斷過,可以說是有增無減。
倘言官場上也有真友誼,那麼他們之間的關系便當之無愧了。
劉思毅在南方當上省委書記以後,趙慧芝去南方考察,還應劉思毅的妻子郝淑敏的誠摯邀請在劉思毅家裡住過一夜。
而趙慧芝當上省委副書記後,也曾盛情邀請郝淑敏到北方來賞冰觀雪,并留郝淑敏在她家裡連住數日。
劉思毅怎麼也沒想到,現在他會被從南方調來,成為這一個北方省份的省委書記。
中組部的同志和他談話時,他毫無心理準備。
這個北方省份的省長,由于國家外交工作的迫切需要,被調往外交部去了。
而省委書記,體檢時被診斷為癌症晚期…… “你不但要去任省委書記,還要暫時兼着省長。
我們會盡快為這個北方省任命一位能力很強的省長。
但眼下,你必得去一肩雙挑。
思毅同志,将你調往北方,其實中央早有考慮。
現在,顧不得你個人有什麼願望了,個人要服從組織……” 劉思毅明白那番話的含意,當即表示無條件從命…… 一個月前當上了這一北方省份的省委書記的劉思毅,當他在常委會上将目光望向十年前是自己的黨校高級學員班同學的省委常務副書記趙慧芝時,他自己也許并沒有意識到,那證明十年前他是黨校高級學員班班長時的一種習慣,又自然而然地在他身上恢複了。
就像我們和十年前曾很熟悉的朋友,分開了十年又忽然相聚在一起時,會自然而然地恢複某些雙方都能心領神會的習慣一樣。
隻不過十年後的今天,劉思毅不能再像當年似的半真半假地命令趙慧芝開常委會時一定得坐在他旁邊了,更不能再将她視為“思毅助理”或“司儀助理”了。
趙慧芝則每次開常委會時都坐在他對面。
坐在他對面離他最遠,但目光卻離他最近…… 趙慧芝見劉思毅在望她,立刻就明白是為什麼了。
女人果然天生比男人敏感。
劉思毅自己并沒意識到的,她本能地意識到了。
她向他舉了舉自己手中的杯。
常委中,隻有趙慧芝一人是将自己在辦公室用的保溫杯帶到會議室來的。
劉思毅忽然想起似地說:“哦,差點兒忘了。
最後我要談幾句那個……關于茶葉的問題。
這個問題嘛,我是這樣看的——如果我和諸位以後能将省委省政府兩方面的工作都做得令老百姓滿意,不必十分滿意,比較滿意就行;不必處處滿意,大體上滿意就行。
那麼,這個這個,啊,關于茶葉的問題,即使登在報上,發動老百姓來讨論,我相信,大多數老百姓也會很通情達理地認為,不就是開會時喝了點兒茶嘛!開會時喝了點兒茶,總不至于被誇張成喝的是老百姓的血汗吧?開會時喝白開水,哪怕連杯白開水也不喝,GDP不會提高上去;開會時喝點兒招待處的公茶,那GDP也不會因而降下來一個百分點。
但現在的情況是,我們的工作還沒有做到令老百姓比較滿意。
就業的機會還很少,失業的人數還很多,失業救濟金還很低,某些企業和某些百姓的生存還很艱難……總而言之吧,老百姓的抱怨之聲還終日不絕于耳。
在這麼一種情況之下,報上又對我們常委開會喝公茶的問題提出了批評,那我們就不能不改一改這個慣例了。
我完全同意趙慧芝副書記的看法,報社主編不能撤,已經宣布處分了的記者,立即取消決定。
我們執政的共産黨人,何必因為些許小事,就給老百姓那麼一種小肚雞腸的印象呢?大家請看我們趙副書記的杯子……” 于是衆常委将目光望向趙慧芝手中的保溫杯。
劉思毅又說:“我請大家看的其實不是她的杯子。
我指的是她杯中的茶。
我們誰也看不見她杯中的茶,所以我也隻能請大家注意她的杯。
據我所知,她一向飲的就是從家裡帶來的茶。
我們這些個人,誰家裡缺茶呢
這個一直處在遷徙狀态的國中之國,對于中國既有遠慮,也有近憂。
它年複一年的持續現象,對于我們力求的可持續發展顯然是一種反作用力。
當我們談到經濟發展問題時,有一種經常的說法叫軟着陸。
我想,中國也要特别認真地思考一下,如何使民工潮,使中國的這一個由幾億人組成的國中之國軟着陸的問題。
好比對于候鳥群,我們總得替它們創造幾處适合它們降落下來得以正常生存的地方,不能眼看着它們總在天空飛,而要降落就隻能降落在生存條件惡劣的地方……” 趙慧芝發言時,劉思毅一直側身注視着她。
她鬓角、耳根漸漸有細密的汗珠滲出來了。
他想那五位女學員,肯定将他的話當天晚上就轉告給她了。
他想她為了在這一次尋常的班級讨論會上發一次言,顯然做了紮實充分的準備啊!某些話那是思考的結晶啊,為在一次尋常的又是小範圍的讨論會上發一次言而認真準備的中國人,現而今不多了呀。
那時刻劉思毅不禁生出一種大的感動來。
趙慧芝結束了她的發言,首先擡起頭來轉臉看着劉思毅,有點兒惴惴不安的樣子。
似乎明知自己的發言水平幼稚,因而不敢将目光望向大家。
劉思毅内心又是一番大的感動。
而今,在中國,大小是個公仆的人,還能保持有一種慚愧心理,自認為思想水平有限者也不多了啊。
不,不是也不多了,是快絕迹了呀!何況她已經是一位省委組織部副部長了呀!現而今的中國大小公仆們,還有誰不認為自己是天生的思想家理論家的呢?還有誰不是一有表現的機會就當仁不讓,争先恐後的呢?還有誰不是一旦領導在場要員在場,搶個機會就趕緊證明自己是天生精英,滿腹雄才大略,一頭腦遠見卓識的呢?所以在小範圍的、沒有領導和要員在場的、尋常的司空見慣的讨論會上,越來越難得聽到一次既做了充分的準備又比較有實際内容比較有個人見解的發言了。
有發言經驗的人才不白白浪費精力呢! 劉思毅不但心生感動,而且不無反省了。
他拿起桌上的筆,在面前的白紙上寫下了一個大大的字——好。
接着他帶頭鼓掌。
于是大家都鼓掌。
那一天,大家不但開始對趙慧芝刮目相看,簡直還可以說敬意有加了。
後來劉思毅囑咐她将發言整理成一篇文字稿,他替她修改了一番,定下來作為幾天後代表高級班在全校大會上的發言稿,而且是惟一的一篇。
趙慧芝卻不願親自發言,她希望由别人代替她上台發言。
劉思毅堅定不移地說:“那不行,非你親自上台發言不可!别忘了我們可是高級學員班,一位學員寫的稿子,卻由另一位學員上台去讀,那不好。
” 趙慧芝卻還是一臉為難了她的樣子。
劉思毅又說:“我就不信,你這位省委組織部副部長以前沒上台發過言。
” 她說:“我和你區别大了呀!你是宣傳部正部長,好多時候你不願親自登台發言那都不行,是不是?可我是省委組織部的副部長,算上我四位副部長呢!各管一攤。
我是名次排在最後、默默無聞幹實事的那一個,跑外調才是我經常帶着人下去的事。
至于登台發言,在省裡怎麼會輪到我呢?我怕我站在麥克風前的時候嗓子都會發緊。
” 劉思毅看出她說的是真話,但仍堅持道:“那你更應該在中央黨校受到鍛煉。
” 結果是,她代表高級學員班作大會發言時嗓子并沒發緊。
有些段落,幾乎是不看稿子,眼望台下從容不迫地背出來的。
那一次台上端坐着一位中央要員。
據主持會議的黨校領導說——她發言後,那位中央要員曾低聲問他,她是來自哪一個省的學員?什麼職務?姓甚名誰?并且一一記在小本上了。
那一位黨中央的要員那天隻作了幾分鐘的講話,對各級學員的研讨成果表示滿意和欣慰。
他在講話中說,有位女學員的發言,尤其體現出了辯證的思想,前瞻的思想,觀點較有個性。
中央黨校并不是一個一味削掉人的思想個性的地方。
恰恰相反,既體現科學發展觀又體現憂國憂民之意識的思想個性,在中央黨校是應該受到鼓勵的…… 會後,高級學員班的不少學員,都到趙慧芝的宿舍去向她表示祝賀。
如果代表高級學員班作大會發言的不是她,而是一個很喜歡充當發言代表角色的人,大家就不會去祝什麼賀了。
誰去了誰的行為反而會被認為多此一舉。
但代表大家發言的是趙慧芝啊,情況不同了嘛。
偏巧劉思毅約的一位朋友來看他,就沒去向她祝賀。
事後他聽去了的同學說,在大家的祝賀話語中,趙慧芝像容易羞澀的少女般紅了臉,一再聲明功勞不在她,歸于班長,因為是班長劉思毅将發言稿改得很有思想了。
以她自己的思想水平,才不能将發言稿改得那麼好呢。
大家說那發言稿畢竟是根據你在讨論會上的發言整理的呀,主要内容畢竟還是你的呀,思想框架畢竟還是你的呀!她卻說,連自己在讨論會上的發言,也吸收了不少劉思毅的思想。
因為前一天晚上,她就自己的發言内容和思路,到劉思毅的宿舍去向劉思毅請教過,劉思毅陪她展開性地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思想漫談,使她受益匪淺…… 劉思毅聽說了以上一些話,對他的“司儀助理”的印象好上加好。
他覺得在仕途上,像趙慧芝這麼毫無虛榮心的人,實在是不多見的。
過了幾天,黨校校報派人将那篇發言稿要去了,決定發表。
趙慧芝在電話裡告訴劉思毅,她已經自作主張,将他的名字加上了,而且加在她自己名字前面了。
劉思毅一聽就急了,當即匆匆去往編輯部,将自己的名字勾掉了…… 以後的十年中,二人各在南北一省發展自己的人生,實現着自己的價值,但感情聯系始終沒間斷過,可以說是有增無減。
倘言官場上也有真友誼,那麼他們之間的關系便當之無愧了。
劉思毅在南方當上省委書記以後,趙慧芝去南方考察,還應劉思毅的妻子郝淑敏的誠摯邀請在劉思毅家裡住過一夜。
而趙慧芝當上省委副書記後,也曾盛情邀請郝淑敏到北方來賞冰觀雪,并留郝淑敏在她家裡連住數日。
劉思毅怎麼也沒想到,現在他會被從南方調來,成為這一個北方省份的省委書記。
中組部的同志和他談話時,他毫無心理準備。
這個北方省份的省長,由于國家外交工作的迫切需要,被調往外交部去了。
而省委書記,體檢時被診斷為癌症晚期…… “你不但要去任省委書記,還要暫時兼着省長。
我們會盡快為這個北方省任命一位能力很強的省長。
但眼下,你必得去一肩雙挑。
思毅同志,将你調往北方,其實中央早有考慮。
現在,顧不得你個人有什麼願望了,個人要服從組織……” 劉思毅明白那番話的含意,當即表示無條件從命…… 一個月前當上了這一北方省份的省委書記的劉思毅,當他在常委會上将目光望向十年前是自己的黨校高級學員班同學的省委常務副書記趙慧芝時,他自己也許并沒有意識到,那證明十年前他是黨校高級學員班班長時的一種習慣,又自然而然地在他身上恢複了。
就像我們和十年前曾很熟悉的朋友,分開了十年又忽然相聚在一起時,會自然而然地恢複某些雙方都能心領神會的習慣一樣。
隻不過十年後的今天,劉思毅不能再像當年似的半真半假地命令趙慧芝開常委會時一定得坐在他旁邊了,更不能再将她視為“思毅助理”或“司儀助理”了。
趙慧芝則每次開常委會時都坐在他對面。
坐在他對面離他最遠,但目光卻離他最近…… 趙慧芝見劉思毅在望她,立刻就明白是為什麼了。
女人果然天生比男人敏感。
劉思毅自己并沒意識到的,她本能地意識到了。
她向他舉了舉自己手中的杯。
常委中,隻有趙慧芝一人是将自己在辦公室用的保溫杯帶到會議室來的。
劉思毅忽然想起似地說:“哦,差點兒忘了。
最後我要談幾句那個……關于茶葉的問題。
這個問題嘛,我是這樣看的——如果我和諸位以後能将省委省政府兩方面的工作都做得令老百姓滿意,不必十分滿意,比較滿意就行;不必處處滿意,大體上滿意就行。
那麼,這個這個,啊,關于茶葉的問題,即使登在報上,發動老百姓來讨論,我相信,大多數老百姓也會很通情達理地認為,不就是開會時喝了點兒茶嘛!開會時喝了點兒茶,總不至于被誇張成喝的是老百姓的血汗吧?開會時喝白開水,哪怕連杯白開水也不喝,GDP不會提高上去;開會時喝點兒招待處的公茶,那GDP也不會因而降下來一個百分點。
但現在的情況是,我們的工作還沒有做到令老百姓比較滿意。
就業的機會還很少,失業的人數還很多,失業救濟金還很低,某些企業和某些百姓的生存還很艱難……總而言之吧,老百姓的抱怨之聲還終日不絕于耳。
在這麼一種情況之下,報上又對我們常委開會喝公茶的問題提出了批評,那我們就不能不改一改這個慣例了。
我完全同意趙慧芝副書記的看法,報社主編不能撤,已經宣布處分了的記者,立即取消決定。
我們執政的共産黨人,何必因為些許小事,就給老百姓那麼一種小肚雞腸的印象呢?大家請看我們趙副書記的杯子……” 于是衆常委将目光望向趙慧芝手中的保溫杯。
劉思毅又說:“我請大家看的其實不是她的杯子。
我指的是她杯中的茶。
我們誰也看不見她杯中的茶,所以我也隻能請大家注意她的杯。
據我所知,她一向飲的就是從家裡帶來的茶。
我們這些個人,誰家裡缺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