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十分鐘後,第二次打來電話,說:“既然你似乎有很多意見,那一天你未開口,我想當面聽你談談。
” 我說:“我的意見,和我們副主任那天談的意見是一緻的。
” 他沉默了一會兒,說:“我還是想同你談談。
”我說:“我不到你家去談了,路遠,要談你就到北影來談吧!” 他又沉默了一會兒,說:“我明天就去。
” 我說:“請上午來。
”因下午廠内放“觀摩影片”,屬于藝術學習,我不願錯過機會。
他說:“上午不行。
我上午有事。
” 我說:“那你就改天來。
下星期内哪一天都可以,上下午也請便。
” 他說:“除了明天下午,我再哪一天也沒有時間。
” 我火了,答:“哪一天都行,就是明天下午不行!”我啪地挂上了電話,罵一句:“你他媽的!” 真夠矯情的!第二天下午,我便去看電影。
原以為隻放一部影片,卻放了兩部。
五天後,政治部主任拿着厚厚一封挂号信,找到我的辦公室,說:“小梁,有人寫信告你。
” 我吃一驚,暗想我沒作什麼違法犯科的事呀?也沒搞過什麼不正當的男女關系,誰告我什麼呢?因問:“張冠李戴了吧?” 政治部主任說:“沒錯,告的就是你梁曉聲,你看看這封信。
” 我接過信一看,是那位非同一般的青年改編者寫來的,曆數我的罪狀。
不算洋洋萬言的一封信,起碼也有八九千字。
我真有些“怒發沖冠”了,就要将那封信撕個粉碎。
政治部主任手疾眼快,奪過信去,說:“别發火,講講,怎麼回事?” 我強按怒火,将事情來龍去脈,一五一十,述說一遍。
正述說時,當時的一位廠黨委負責人也找到了編輯部,由主任陪着,将編輯們召集一起,詢問近期處理稿件中,誰可有什麼渎職行為? 衆編輯回答:絕無。
這位廠黨委負責人說:肯定有。
原來,他剛參加過一個會。
一位負責同志在會上點了北影,說:“你們北影要熱情對待業餘作者嘛,不要将業餘作者拒之門外嘛,不要像‘四人幫’時期一樣,搞得像個獨立王國,針插不入,水潑不進嘛!” 衆編輯聽了,面面相觑,不知這話從何說起。
隻有我心中明白。
因為在告我的那封信中寫道:“我一無靠山,二無‘後門’(噫!與辛欣語同出一轍),全憑一片關心中國電影事業的熱忱,寫了這個電影劇本,竟受到種種刁難,被拒于北影大門之外。
你們對一位業餘作者是什麼态度?!你們這種冷漠無情的态度,又如何能使中國的電影事業得以繁榮?!……”他的話同那位負責同志的話何其相似乃爾? “拒之門外”——确屬事實。
他下午來時,門衛沒放他進廠。
告訴他下午編導部門正進行藝術觀摩研讨,請他改日再來。
故他信中還寫到:“我在凄風苦雨中徘徊于北影門外近一小時才離去。
回家後感冒了,發燒三十九度。
我的父親和母親,不得不放棄·非·常·重·要·的·革·命·工·作,精心照料我……”是否真實,不得而知。
我對大家說:“負責同志對北影的批評,并非‘莫須有’,肯定是因我而發的。
” 政治部主任也說:“肯定是。
” 于是當即,我、政治部主任、編輯部主任和副主任,那位廠黨委領導,一齊走到二樓小會議室,研究如何妥善對待來自上面的尖銳批評。
廠長同志很重視這件事,也參加研究。
那位廠黨委領導說:“我看就讓小梁寫份檢讨,由廠黨委轉給上級。
” 我不禁拍案而起,吼道:“刀擱在脖子上,我也不檢讨!我沒什麼可檢讨的,要檢讨你們自己檢讨!” 編輯部主任說:“讓小梁檢讨,莫如讓我檢讨。
”副主任問:“檢讨什麼?我作為編輯部副主任,親自到一個并不成熟的劇本的改編者家中,認認真真地談過意見,還要我們怎麼樣?” 政治部主任說:“我認為有的同志因為這件事而對北影作的批評,是言過其實的。
” 廠長最後說:“不必檢讨,誰也不必檢讨。
要是這也值得檢讨的話,莫如我檢讨了!因為我是廠長嘛!”轉臉看着我,又說,“小梁,我要求你給領導同志寫封信解釋一下,你不覺得過分吧?解釋,而不是檢讨。
” 我說:“這可以。
” 回到辦公室,鋪開信紙,就欲寫。
忽而想到,并沒指名道姓地批評我,我對他解釋得着嗎?決定不給那位負責人寫信,而給他的兒子寫信。
握着筆,我想到了兩件事。
一件事是:曾有一位山西農村的二十一歲的青年,某日來到編輯部,由我接待。
他随身帶來三個電影劇本,請求我在兩天内看完,并當面向他談意見。
我問他為何給我的時間這樣短?他說他是自費來京的,專程送稿。
不得花錢住宿,在火車站過夜。
問何以不寄來?說·希·望·當·面
” 我說:“我的意見,和我們副主任那天談的意見是一緻的。
” 他沉默了一會兒,說:“我還是想同你談談。
”我說:“我不到你家去談了,路遠,要談你就到北影來談吧!” 他又沉默了一會兒,說:“我明天就去。
” 我說:“請上午來。
”因下午廠内放“觀摩影片”,屬于藝術學習,我不願錯過機會。
他說:“上午不行。
我上午有事。
” 我說:“那你就改天來。
下星期内哪一天都可以,上下午也請便。
” 他說:“除了明天下午,我再哪一天也沒有時間。
” 我火了,答:“哪一天都行,就是明天下午不行!”我啪地挂上了電話,罵一句:“你他媽的!” 真夠矯情的!第二天下午,我便去看電影。
原以為隻放一部影片,卻放了兩部。
五天後,政治部主任拿着厚厚一封挂号信,找到我的辦公室,說:“小梁,有人寫信告你。
” 我吃一驚,暗想我沒作什麼違法犯科的事呀?也沒搞過什麼不正當的男女關系,誰告我什麼呢?因問:“張冠李戴了吧?” 政治部主任說:“沒錯,告的就是你梁曉聲,你看看這封信。
” 我接過信一看,是那位非同一般的青年改編者寫來的,曆數我的罪狀。
不算洋洋萬言的一封信,起碼也有八九千字。
我真有些“怒發沖冠”了,就要将那封信撕個粉碎。
政治部主任手疾眼快,奪過信去,說:“别發火,講講,怎麼回事?” 我強按怒火,将事情來龍去脈,一五一十,述說一遍。
正述說時,當時的一位廠黨委負責人也找到了編輯部,由主任陪着,将編輯們召集一起,詢問近期處理稿件中,誰可有什麼渎職行為? 衆編輯回答:絕無。
這位廠黨委負責人說:肯定有。
原來,他剛參加過一個會。
一位負責同志在會上點了北影,說:“你們北影要熱情對待業餘作者嘛,不要将業餘作者拒之門外嘛,不要像‘四人幫’時期一樣,搞得像個獨立王國,針插不入,水潑不進嘛!” 衆編輯聽了,面面相觑,不知這話從何說起。
隻有我心中明白。
因為在告我的那封信中寫道:“我一無靠山,二無‘後門’(噫!與辛欣語同出一轍),全憑一片關心中國電影事業的熱忱,寫了這個電影劇本,竟受到種種刁難,被拒于北影大門之外。
你們對一位業餘作者是什麼态度?!你們這種冷漠無情的态度,又如何能使中國的電影事業得以繁榮?!……”他的話同那位負責同志的話何其相似乃爾? “拒之門外”——确屬事實。
他下午來時,門衛沒放他進廠。
告訴他下午編導部門正進行藝術觀摩研讨,請他改日再來。
故他信中還寫到:“我在凄風苦雨中徘徊于北影門外近一小時才離去。
回家後感冒了,發燒三十九度。
我的父親和母親,不得不放棄·非·常·重·要·的·革·命·工·作,精心照料我……”是否真實,不得而知。
我對大家說:“負責同志對北影的批評,并非‘莫須有’,肯定是因我而發的。
” 政治部主任也說:“肯定是。
” 于是當即,我、政治部主任、編輯部主任和副主任,那位廠黨委領導,一齊走到二樓小會議室,研究如何妥善對待來自上面的尖銳批評。
廠長同志很重視這件事,也參加研究。
那位廠黨委領導說:“我看就讓小梁寫份檢讨,由廠黨委轉給上級。
” 我不禁拍案而起,吼道:“刀擱在脖子上,我也不檢讨!我沒什麼可檢讨的,要檢讨你們自己檢讨!” 編輯部主任說:“讓小梁檢讨,莫如讓我檢讨。
”副主任問:“檢讨什麼?我作為編輯部副主任,親自到一個并不成熟的劇本的改編者家中,認認真真地談過意見,還要我們怎麼樣?” 政治部主任說:“我認為有的同志因為這件事而對北影作的批評,是言過其實的。
” 廠長最後說:“不必檢讨,誰也不必檢讨。
要是這也值得檢讨的話,莫如我檢讨了!因為我是廠長嘛!”轉臉看着我,又說,“小梁,我要求你給領導同志寫封信解釋一下,你不覺得過分吧?解釋,而不是檢讨。
” 我說:“這可以。
” 回到辦公室,鋪開信紙,就欲寫。
忽而想到,并沒指名道姓地批評我,我對他解釋得着嗎?決定不給那位負責人寫信,而給他的兒子寫信。
握着筆,我想到了兩件事。
一件事是:曾有一位山西農村的二十一歲的青年,某日來到編輯部,由我接待。
他随身帶來三個電影劇本,請求我在兩天内看完,并當面向他談意見。
我問他為何給我的時間這樣短?他說他是自費來京的,專程送稿。
不得花錢住宿,在火車站過夜。
問何以不寄來?說·希·望·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