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什麼?!”
我讷讷回答:“禮節性的送行。
” 她火了:“少來這一套!”轉身加快腳步,揚長而去。
我呆立了一會兒,沒趣地回到辦公室,心裡這個氣呀!茶水,潑了。
五香瓜子,扔進紙簍。
想了想,又撿出來,自己花錢買的東西,犯不着為如此不識好歹的“小子”扔掉。
留着自己嗑! 坐在椅子上,看着她寄劇本的大信封,越看越來氣。
忍不住從筆筒中抽出一管大毫毛筆,飽蘸了紅墨水,就在“張辛欣”三字上惡狠狠地劃了個“×”,判處了她的“死刑”。
暗暗發誓:今後隻要是這個“小子”寄來的劇本,落我手中,一個字也不看!來一個退一個!……後來,翻《北京文學》,見有她的一篇小說發表其上,讀了半頁,一句:“平庸!”不再看,心中卻未免有點妒嫉。
那時我剛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一篇不足千字的“豆腐塊”,還不敢向往能在《北京文學》上發表小說。
再後來,北大荒知青朋友肖複興、陸星兒、曹鴻翔,同榜考入中央戲劇學院,開始與我來往,每每談及導演系有個張辛欣,這般那般的。
我問什麼樣的一個“張辛欣”。
他們就對我描繪。
證實竟是與我打過交道的“那一個”。
心中不禁暗暗羨佩:“小子”果有真才實學!不簡單!但又很希望“這一個”并非“那一個”。
她考入中央戲劇學院也使我妒嫉,有點“工農兵學員”心理。
再後來,《在同一地平線上》發表,文壇矚目,“張辛欣”三字聲譽鵲起。
找來那篇佳作拜讀。
讀罷心怅怅然,妒嫉卻消除了。
對有才華的人,妒嫉是愚蠢的。
所怅怅然者,自己尚無進取耳。
那時安憶也已揚名。
記不清是某月份内了,竟在各刊幾乎同時有六篇小說發表! 現在回想起來,安憶、辛欣兩位青年女作家當初“異軍突起”的創作開端,對我促進很大。
丫頭們能是,男兒何不能是?!遂更少玩樂,發奮讀書,勤勉寫作。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獲獎,聽到些溢美之詞,多少有些飄飄然起來。
領獎期間,安憶對我說:“曉聲,你那篇小說我認真看了。
你是中篇結構,短篇寫法。
因此前半部從容,後半部拘謹。
” 我本期望也從她口中聽到一些溢美之詞,未想到她卻兜頭潑了我一盆冷水。
我便有些不悅,高傲地笑笑,不予回答。
回到自己的房間,情不自禁地拿起刊物,重看自己的第一篇獲獎小說,暗自承認,安憶對它的評價是公正的。
在文學朋友中,安憶從未對我說過言不由衷的話。
一句也未說過。
安憶是坦誠的,起碼對我是這樣。
安憶,謝謝你。
比起來,倒是茹志鵑老師比安憶對我更“揚長避短”一些。
在第四屆作協代表大會上,茹志鵑老師一見我,第一句話便是:“《父親》我看了,寫的很質樸,很好。
”還頗嚴肅地指責我:“它是為我們寫的,怎麼後來你又給了《人民文學》?” 《父親》原本确是為《上海文學》寫的,因“債台高築”,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
今年五月去上海,到茹志鵑老師家去看望她,她又對我說,《父親》是篇成功之作。
安憶在旁聽了,淡淡地道:“媽媽,你别總說他愛聽的話。
我看父親責備兒子為什麼不要求入黨那一段,就直露了些。
”茹志鵑老師說:“你總挑别人作品的毛病,就不怕别人認為你驕傲?” 安憶說:“曉聲是自己人啊!我也希望他經常從我的作品中挑毛病。
”又問我,“我挑的毛病,你承認嗎?”我說:“承認。
” 她笑了。
茹志鵑老師也笑了……《今夜有暴風雪》發表後,中央戲劇學院的三位北大荒知青朋友都與我交談過它的得失。
我對每一位都這樣問:“張辛欣看過沒有?” 他們都說看過。
我又問:“她怎麼評價?” 他們都說:“辛欣挺喜歡這一篇的。
” 還問:“真的?” 答:“當然。
” 相信了,也增加了一點寫作的自信。
我對自己的作品,常常像一隻母雞孵出了一隻小鴨子,懷疑是“怪物”。
聽到我所敬重的文學朋友們的評價,是我求之不得的。
“清除精神污染”階段,《青春》叢刊副主編李紀同志來京組稿,找到我,要求我帶他去找辛欣。
我問:“辛欣眼下日子不好過,幾家刊物将要發表的稿子都被抽下來了,你敢發她的作品?” 老李說:“怕什麼?對張辛欣今天批得有沒有道理,公正不公正,還需明天作結論呢!” 我說:“你有這種氣魄就好!我帶你去!” 已經晚上八點多了,天很冷,我們到了戲劇學院,九點多了。
辛欣不在,她同宿舍的一位同學告訴我們,她看什麼戲去了。
” 她火了:“少來這一套!”轉身加快腳步,揚長而去。
我呆立了一會兒,沒趣地回到辦公室,心裡這個氣呀!茶水,潑了。
五香瓜子,扔進紙簍。
想了想,又撿出來,自己花錢買的東西,犯不着為如此不識好歹的“小子”扔掉。
留着自己嗑! 坐在椅子上,看着她寄劇本的大信封,越看越來氣。
忍不住從筆筒中抽出一管大毫毛筆,飽蘸了紅墨水,就在“張辛欣”三字上惡狠狠地劃了個“×”,判處了她的“死刑”。
暗暗發誓:今後隻要是這個“小子”寄來的劇本,落我手中,一個字也不看!來一個退一個!……後來,翻《北京文學》,見有她的一篇小說發表其上,讀了半頁,一句:“平庸!”不再看,心中卻未免有點妒嫉。
那時我剛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一篇不足千字的“豆腐塊”,還不敢向往能在《北京文學》上發表小說。
再後來,北大荒知青朋友肖複興、陸星兒、曹鴻翔,同榜考入中央戲劇學院,開始與我來往,每每談及導演系有個張辛欣,這般那般的。
我問什麼樣的一個“張辛欣”。
他們就對我描繪。
證實竟是與我打過交道的“那一個”。
心中不禁暗暗羨佩:“小子”果有真才實學!不簡單!但又很希望“這一個”并非“那一個”。
她考入中央戲劇學院也使我妒嫉,有點“工農兵學員”心理。
再後來,《在同一地平線上》發表,文壇矚目,“張辛欣”三字聲譽鵲起。
找來那篇佳作拜讀。
讀罷心怅怅然,妒嫉卻消除了。
對有才華的人,妒嫉是愚蠢的。
所怅怅然者,自己尚無進取耳。
那時安憶也已揚名。
記不清是某月份内了,竟在各刊幾乎同時有六篇小說發表! 現在回想起來,安憶、辛欣兩位青年女作家當初“異軍突起”的創作開端,對我促進很大。
丫頭們能是,男兒何不能是?!遂更少玩樂,發奮讀書,勤勉寫作。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獲獎,聽到些溢美之詞,多少有些飄飄然起來。
領獎期間,安憶對我說:“曉聲,你那篇小說我認真看了。
你是中篇結構,短篇寫法。
因此前半部從容,後半部拘謹。
” 我本期望也從她口中聽到一些溢美之詞,未想到她卻兜頭潑了我一盆冷水。
我便有些不悅,高傲地笑笑,不予回答。
回到自己的房間,情不自禁地拿起刊物,重看自己的第一篇獲獎小說,暗自承認,安憶對它的評價是公正的。
在文學朋友中,安憶從未對我說過言不由衷的話。
一句也未說過。
安憶是坦誠的,起碼對我是這樣。
安憶,謝謝你。
比起來,倒是茹志鵑老師比安憶對我更“揚長避短”一些。
在第四屆作協代表大會上,茹志鵑老師一見我,第一句話便是:“《父親》我看了,寫的很質樸,很好。
”還頗嚴肅地指責我:“它是為我們寫的,怎麼後來你又給了《人民文學》?” 《父親》原本确是為《上海文學》寫的,因“債台高築”,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
今年五月去上海,到茹志鵑老師家去看望她,她又對我說,《父親》是篇成功之作。
安憶在旁聽了,淡淡地道:“媽媽,你别總說他愛聽的話。
我看父親責備兒子為什麼不要求入黨那一段,就直露了些。
”茹志鵑老師說:“你總挑别人作品的毛病,就不怕别人認為你驕傲?” 安憶說:“曉聲是自己人啊!我也希望他經常從我的作品中挑毛病。
”又問我,“我挑的毛病,你承認嗎?”我說:“承認。
” 她笑了。
茹志鵑老師也笑了……《今夜有暴風雪》發表後,中央戲劇學院的三位北大荒知青朋友都與我交談過它的得失。
我對每一位都這樣問:“張辛欣看過沒有?” 他們都說看過。
我又問:“她怎麼評價?” 他們都說:“辛欣挺喜歡這一篇的。
” 還問:“真的?” 答:“當然。
” 相信了,也增加了一點寫作的自信。
我對自己的作品,常常像一隻母雞孵出了一隻小鴨子,懷疑是“怪物”。
聽到我所敬重的文學朋友們的評價,是我求之不得的。
“清除精神污染”階段,《青春》叢刊副主編李紀同志來京組稿,找到我,要求我帶他去找辛欣。
我問:“辛欣眼下日子不好過,幾家刊物将要發表的稿子都被抽下來了,你敢發她的作品?” 老李說:“怕什麼?對張辛欣今天批得有沒有道理,公正不公正,還需明天作結論呢!” 我說:“你有這種氣魄就好!我帶你去!” 已經晚上八點多了,天很冷,我們到了戲劇學院,九點多了。
辛欣不在,她同宿舍的一位同學告訴我們,她看什麼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