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我瞪起眼道:“你不告訴我,誤了我的分配大事我跟你沒完!”
她見我來者不善,改換了一種比較客氣的口吻說:“我告訴你也沒用啊。
他在二樓會議室,正開會,能接待你麼?” 我也不跟她羅嗦,轉身就走。
蹬蹬蹬下了一層樓,找到會議室,按捺住肝火敲門。
一個人将門開條縫,探出頭說了句:“開會呢!”又欲将門關上。
我的肝火終于按捺不住,一腳踹開門,氣勢洶洶闖将進去。
十幾人都愣愣地瞧我。
我怒目環視他們,大吼:“哪個是黨委書記?!”一時無人作聲,面面相觑。
我将嗓門提得更高:“哪個是黨委書記?!” 一個黃瘦臉上布滿皺紋的六十多歲的人,用嘎啞的帶有湖南口音的語調頗不安地問:“你找他什麼事?”我從書包裡掏出檔案袋(來時封上的,膠水還沒幹),當着他們的面,像撕信封一樣撕開了封口,抽出我那幾頁“靈魂”,往一張茶幾上使勁一摔,厲聲道:“我是複旦大學中文系的畢業生,由文化部分到北影的,可是過了三天,來了兩次,竟然連個具體的答複都得不到!我在北京舉目無親,身上的錢已花光,連個栖身之處都沒有。
你們如此對待一個與‘四人幫’作過鬥争的大學畢業生,如此對待大學生分配工作,太不像話了吧?你們心目中還有沒有文化部?!難道你們北影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的領導之下?!你們不想要我,就幹脆說明,也算一種答複!偌大個北京,文化藝術單位多着呢!我不是到你們北影乞求臨時工作的盲流!……”我這一番即興演說,振振有詞,效果頗佳。
就有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同志很客氣地說:“你先别生氣,坐下談,坐下談。
”說着從茶幾上拿起我那份檔案看起來。
看了一會兒,望着其他人又說:“是同‘四人幫’作過鬥争。
”白紙黑字,那還有假! 入廠後我才知道,她是北影政治部主任。
也是當時北影的“清查小組”負責人,文化部“清查辦公室”成員之一。
一個與她年齡不相上下,黑紅臉微胖的男同志說:“我看一下檔案。
” 她就将檔案送給了他。
他看了一會兒,對那個黃瘦臉的人說,“我們編輯部要他了。
” 他是我入廠後的第一任編輯部主任。
黃瘦臉連連點頭,“同意,同意。
” 他便是黨委書記。
過後我才知道,開的是敦促他“說清楚”的會。
在座的都是黨委委員,難怪他那麼無精打采的。
我主演的這出“春草闖堂”正趕在了鑼鼓點上。
我畢業鑒定中“與‘四人幫’作過鬥争”那一條,顯然對他們每個人都起到了潛在的影響作用。
編輯部主任對我說:“你去找人事科辦關系吧。
” 真沒想到奔波了數次,一個星期内憂愁得我吃不下睡不着的事,幾分鐘内就簡簡單單地解決了。
看來有些時候一味地溫良恭儉讓不行。
該動肝火的事,還是得動動肝火。
“與‘四人幫’作過鬥争”的“光榮”,雖然寫在我的“第二靈魂”上,卻常使我感到滑稽并羞臊。
政治有時對人過分慷慨……編輯部主任又問我:“你的東西什麼的都在哪啊?”我說:“都打在托運行李裡了。
” 他說:“催領單到後,派車給你拉回來。
” 我說:“那得先給我解決個住處吧?” 他說:“這事以後再談。
你先到廠招待所去吧,我這就打電話,給你安排一個床位。
今天休息,在廠裡參觀參觀,明天上午到編輯部找我。
” 我就這樣成了北京電影制片廠編輯部的編輯,分配在外稿組。
成了北影廠的編輯後,我對自己的“闖堂”行為竟感到後悔,感到羞愧,感到不安起來。
回想自己當時的樣子,總覺得有點“耍光棍”的性質。
隻怕給那些黨委委員們留下的第一印象并不佳。
編輯部的多數同志卻對我格外好。
從主任到我們的外稿組老組長。
後者是“三八”式的延安老幹部,“魯藝”出身,《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的作詞者之一,電影《畫中人》的編輯,肖紅的故鄉人,當然與我也就沾着點老鄉的關系。
他個子矮矮的,形象似農民,穿着也似農民,尺半長的煙鍋整日不離手。
最初我還很奇怪,以為他是位什麼老“農宣隊”的遺留人員。
了解後,極生敬意。
他常于無事時同我聊幾句。
多次
他在二樓會議室,正開會,能接待你麼?” 我也不跟她羅嗦,轉身就走。
蹬蹬蹬下了一層樓,找到會議室,按捺住肝火敲門。
一個人将門開條縫,探出頭說了句:“開會呢!”又欲将門關上。
我的肝火終于按捺不住,一腳踹開門,氣勢洶洶闖将進去。
十幾人都愣愣地瞧我。
我怒目環視他們,大吼:“哪個是黨委書記?!”一時無人作聲,面面相觑。
我将嗓門提得更高:“哪個是黨委書記?!” 一個黃瘦臉上布滿皺紋的六十多歲的人,用嘎啞的帶有湖南口音的語調頗不安地問:“你找他什麼事?”我從書包裡掏出檔案袋(來時封上的,膠水還沒幹),當着他們的面,像撕信封一樣撕開了封口,抽出我那幾頁“靈魂”,往一張茶幾上使勁一摔,厲聲道:“我是複旦大學中文系的畢業生,由文化部分到北影的,可是過了三天,來了兩次,竟然連個具體的答複都得不到!我在北京舉目無親,身上的錢已花光,連個栖身之處都沒有。
你們如此對待一個與‘四人幫’作過鬥争的大學畢業生,如此對待大學生分配工作,太不像話了吧?你們心目中還有沒有文化部?!難道你們北影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的領導之下?!你們不想要我,就幹脆說明,也算一種答複!偌大個北京,文化藝術單位多着呢!我不是到你們北影乞求臨時工作的盲流!……”我這一番即興演說,振振有詞,效果頗佳。
就有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同志很客氣地說:“你先别生氣,坐下談,坐下談。
”說着從茶幾上拿起我那份檔案看起來。
看了一會兒,望着其他人又說:“是同‘四人幫’作過鬥争。
”白紙黑字,那還有假! 入廠後我才知道,她是北影政治部主任。
也是當時北影的“清查小組”負責人,文化部“清查辦公室”成員之一。
一個與她年齡不相上下,黑紅臉微胖的男同志說:“我看一下檔案。
” 她就将檔案送給了他。
他看了一會兒,對那個黃瘦臉的人說,“我們編輯部要他了。
” 他是我入廠後的第一任編輯部主任。
黃瘦臉連連點頭,“同意,同意。
” 他便是黨委書記。
過後我才知道,開的是敦促他“說清楚”的會。
在座的都是黨委委員,難怪他那麼無精打采的。
我主演的這出“春草闖堂”正趕在了鑼鼓點上。
我畢業鑒定中“與‘四人幫’作過鬥争”那一條,顯然對他們每個人都起到了潛在的影響作用。
編輯部主任對我說:“你去找人事科辦關系吧。
” 真沒想到奔波了數次,一個星期内憂愁得我吃不下睡不着的事,幾分鐘内就簡簡單單地解決了。
看來有些時候一味地溫良恭儉讓不行。
該動肝火的事,還是得動動肝火。
“與‘四人幫’作過鬥争”的“光榮”,雖然寫在我的“第二靈魂”上,卻常使我感到滑稽并羞臊。
政治有時對人過分慷慨……編輯部主任又問我:“你的東西什麼的都在哪啊?”我說:“都打在托運行李裡了。
” 他說:“催領單到後,派車給你拉回來。
” 我說:“那得先給我解決個住處吧?” 他說:“這事以後再談。
你先到廠招待所去吧,我這就打電話,給你安排一個床位。
今天休息,在廠裡參觀參觀,明天上午到編輯部找我。
” 我就這樣成了北京電影制片廠編輯部的編輯,分配在外稿組。
成了北影廠的編輯後,我對自己的“闖堂”行為竟感到後悔,感到羞愧,感到不安起來。
回想自己當時的樣子,總覺得有點“耍光棍”的性質。
隻怕給那些黨委委員們留下的第一印象并不佳。
編輯部的多數同志卻對我格外好。
從主任到我們的外稿組老組長。
後者是“三八”式的延安老幹部,“魯藝”出身,《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的作詞者之一,電影《畫中人》的編輯,肖紅的故鄉人,當然與我也就沾着點老鄉的關系。
他個子矮矮的,形象似農民,穿着也似農民,尺半長的煙鍋整日不離手。
最初我還很奇怪,以為他是位什麼老“農宣隊”的遺留人員。
了解後,極生敬意。
他常于無事時同我聊幾句。
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