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得有幾顆是你的‘珠子’。
一顆珍貴的珠子能使一串項鍊熠熠生輝。
一個好的細節能使一篇作品讀後難忘。
” 還記得她舉了一個例子:日本占領中國時期,有一個日本軍官,養了一條狼狗,每天早晨上狼狗叼一個籃子到集市去。
狼狗往哪家鋪子前一蹲,鋪主就得立刻将最好的雞鴨魚肉放進籃子裡,不敢怠慢絲毫,幾年如一日。
而那日本軍官是從不在集市上露面的。
狼狗馴順得很,并不像有些電影裡那樣,見了中國人就龇牙咧嘴。
但每一個中國人卻避之如避猛虎…… 舉了這個例子後,她說:“這段生活提供給我們的細節的藝術魅力在于,那個日本軍官一定不能露面。
根本不必花費筆墨去寫他作為一個侵略者的飛揚跋扈。
那狼狗一定要寫得非常之馴順。
而中國人畏之如猛虎的心理,一定要寫得淋漓盡緻。
數年如一日啊!這就是文學藝術的反效果……”我自己和我的同學們,聽了她的講課,都覺得受益很多。
其後,我又帶着《北方文學》的一位青年編輯到她家中向她組稿。
黑龍江省是有對不起黃宗英老師之處的。
某一年舉行全省業餘文藝宣傳隊大彙演,我們兵團六師宣傳隊演出了一個小戲。
恰值黃宗英老師在哈爾濱,觀看了,很高興,就說了一些熱情支持知識青年業餘創作,肯定和稱贊那個小戲的話。
後來有人指出那個小戲寫的是“中間人物”,違反了“三突出”創作原則。
宗英老師予以肯定和稱贊,當然是“别有用心”。
成了一條“罪狀”,搞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批判風波。
《北方文學》那位青年編輯,顧慮有這個前嫌,宗英老師會不待見。
見面後,宗英老師卻隻字未提當年無端受批判那件事。
倒是那位青年編輯自己忍不住提起,代表黑龍江省文學藝術界表示歉意。
宗英老師說:“這件事我怎麼會耿耿于懷呢?對于批判過我的青年人,我尤其應該原諒。
青年人受當年極左文藝理論的影響,作了一些錯事,我相信他們今後自己會有所認識的。
那次在哈爾濱批判我,是有背景的。
許多人也是違心的。
過去的事今後不要重提了。
” 她和茹志鵑老師一樣,對青年是愛護和寬容的。
不記仇。
我認為名人對青年都應取這種态度。
這是一種人格方面的修養,是極可敬的品質。
當然,對那類做了值得反省值得内疚的事而不知忏悔的人,即使是青年,也當例外。
其實呢,普通人之間,也應善于原諒善于寬容。
記仇是非常不好的心理。
意味着有機會必将實行報複。
前一時期“清查三種人”,有些人就翻老賬,誰誰誰“文革”中打了我一耳光,踢了我一腳,或者貼過我一張大字報,恨不得就将對方推入“三種人”的圈子裡而後快。
幹嘛呀!“文革”都過去快十年了!要記一輩子呀?十七年前,十七八歲時,罵了你一句“狗東西”,往你頭上戴過一次高帽,便沒完沒了,何報複之心若此呢?我們黨的幹部如果都這等小肚雞腸的,我看民心就要失盡了!幸虧我們的鄧副主席是寬宏大量的,不曾下一道什麼指示,“清查”一下在“批鄧運動”中,十億中國人個個表現如何?真若這樣搞,豈不是舉國上下又搞個“雞鳴狗跳牆”麼?簡短地說,畢業時,我到宗英老師家面别。
宗英老師主動問我:“在北京有什麼親戚沒有?”我說:“沒有。
” 又問:“有什麼熟人朋友麼?” 我說:“沒有。
” 宗英老師道:“那你去北京,人生地不熟,可是夠孤單的。
遇到什麼困難,連個幫你解決難處的人都沒有。
這樣吧,我告訴你我兩位哥哥黃宗江和黃宗洛的住址,有了困難你就去找他們。
”便寫下了兩個地址交給我。
我說:“不得有您一封信才妥麼?” 她正匆匆地欲出門,說:“有沒有信都不妨。
你就對他們說,是我的學生!” 我就是按照宗英老師寫給我的地址,找到了黃宗江老師家。
我的本意是,找個借宿之所,我想八一電影制片廠大編劇家,安排一位客人住一宿,大概總是不成問題的。
不料宗江老師家的居住條件,實實出我意外。
在雜院深處,好像隻有兩間屋。
廚房是後接的,陽光也不充足。
我便未談“借宿”的話,隻說是禮節性的拜訪。
宗江老師聽我自稱是宗英老師的“學生”,放下了正在進行的寫作,讓我坐沙發上,他自己坐一把藤椅上,面對面與我交談。
他問我何以成了宗英老師的“學生”? 我實告之。
他說:“原來如此,這個黃宗英,好為人師!”他又問我可有宗英老師的信? 我說無有。
他大搖其頭,道:“你看她,你看她,既是自己的學生麼,卻又不讓你帶封信給我!我要懷疑你是一個小騙子,拒之門外,你今後成名了,豈不要對我耿耿于懷麼?”我說:“您不是已經将我當成客人了麼?” 他笑道:“這是因為我相信我的目光啊!你一身的學生味,毫無騙子行迹!” 說得我也笑了起來。
我見阿姨擺好了桌子,便起身告辭。
他不放我走,說:“你這小青年太豈有此理了!你是我妹妹的學生,第一次到我家裡來,又趕上了吃飯的時候,不留
一顆珍貴的珠子能使一串項鍊熠熠生輝。
一個好的細節能使一篇作品讀後難忘。
” 還記得她舉了一個例子:日本占領中國時期,有一個日本軍官,養了一條狼狗,每天早晨上狼狗叼一個籃子到集市去。
狼狗往哪家鋪子前一蹲,鋪主就得立刻将最好的雞鴨魚肉放進籃子裡,不敢怠慢絲毫,幾年如一日。
而那日本軍官是從不在集市上露面的。
狼狗馴順得很,并不像有些電影裡那樣,見了中國人就龇牙咧嘴。
但每一個中國人卻避之如避猛虎…… 舉了這個例子後,她說:“這段生活提供給我們的細節的藝術魅力在于,那個日本軍官一定不能露面。
根本不必花費筆墨去寫他作為一個侵略者的飛揚跋扈。
那狼狗一定要寫得非常之馴順。
而中國人畏之如猛虎的心理,一定要寫得淋漓盡緻。
數年如一日啊!這就是文學藝術的反效果……”我自己和我的同學們,聽了她的講課,都覺得受益很多。
其後,我又帶着《北方文學》的一位青年編輯到她家中向她組稿。
黑龍江省是有對不起黃宗英老師之處的。
某一年舉行全省業餘文藝宣傳隊大彙演,我們兵團六師宣傳隊演出了一個小戲。
恰值黃宗英老師在哈爾濱,觀看了,很高興,就說了一些熱情支持知識青年業餘創作,肯定和稱贊那個小戲的話。
後來有人指出那個小戲寫的是“中間人物”,違反了“三突出”創作原則。
宗英老師予以肯定和稱贊,當然是“别有用心”。
成了一條“罪狀”,搞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批判風波。
《北方文學》那位青年編輯,顧慮有這個前嫌,宗英老師會不待見。
見面後,宗英老師卻隻字未提當年無端受批判那件事。
倒是那位青年編輯自己忍不住提起,代表黑龍江省文學藝術界表示歉意。
宗英老師說:“這件事我怎麼會耿耿于懷呢?對于批判過我的青年人,我尤其應該原諒。
青年人受當年極左文藝理論的影響,作了一些錯事,我相信他們今後自己會有所認識的。
那次在哈爾濱批判我,是有背景的。
許多人也是違心的。
過去的事今後不要重提了。
” 她和茹志鵑老師一樣,對青年是愛護和寬容的。
不記仇。
我認為名人對青年都應取這種态度。
這是一種人格方面的修養,是極可敬的品質。
當然,對那類做了值得反省值得内疚的事而不知忏悔的人,即使是青年,也當例外。
其實呢,普通人之間,也應善于原諒善于寬容。
記仇是非常不好的心理。
意味着有機會必将實行報複。
前一時期“清查三種人”,有些人就翻老賬,誰誰誰“文革”中打了我一耳光,踢了我一腳,或者貼過我一張大字報,恨不得就将對方推入“三種人”的圈子裡而後快。
幹嘛呀!“文革”都過去快十年了!要記一輩子呀?十七年前,十七八歲時,罵了你一句“狗東西”,往你頭上戴過一次高帽,便沒完沒了,何報複之心若此呢?我們黨的幹部如果都這等小肚雞腸的,我看民心就要失盡了!幸虧我們的鄧副主席是寬宏大量的,不曾下一道什麼指示,“清查”一下在“批鄧運動”中,十億中國人個個表現如何?真若這樣搞,豈不是舉國上下又搞個“雞鳴狗跳牆”麼?簡短地說,畢業時,我到宗英老師家面别。
宗英老師主動問我:“在北京有什麼親戚沒有?”我說:“沒有。
” 又問:“有什麼熟人朋友麼?” 我說:“沒有。
” 宗英老師道:“那你去北京,人生地不熟,可是夠孤單的。
遇到什麼困難,連個幫你解決難處的人都沒有。
這樣吧,我告訴你我兩位哥哥黃宗江和黃宗洛的住址,有了困難你就去找他們。
”便寫下了兩個地址交給我。
我說:“不得有您一封信才妥麼?” 她正匆匆地欲出門,說:“有沒有信都不妨。
你就對他們說,是我的學生!” 我就是按照宗英老師寫給我的地址,找到了黃宗江老師家。
我的本意是,找個借宿之所,我想八一電影制片廠大編劇家,安排一位客人住一宿,大概總是不成問題的。
不料宗江老師家的居住條件,實實出我意外。
在雜院深處,好像隻有兩間屋。
廚房是後接的,陽光也不充足。
我便未談“借宿”的話,隻說是禮節性的拜訪。
宗江老師聽我自稱是宗英老師的“學生”,放下了正在進行的寫作,讓我坐沙發上,他自己坐一把藤椅上,面對面與我交談。
他問我何以成了宗英老師的“學生”? 我實告之。
他說:“原來如此,這個黃宗英,好為人師!”他又問我可有宗英老師的信? 我說無有。
他大搖其頭,道:“你看她,你看她,既是自己的學生麼,卻又不讓你帶封信給我!我要懷疑你是一個小騙子,拒之門外,你今後成名了,豈不要對我耿耿于懷麼?”我說:“您不是已經将我當成客人了麼?” 他笑道:“這是因為我相信我的目光啊!你一身的學生味,毫無騙子行迹!” 說得我也笑了起來。
我見阿姨擺好了桌子,便起身告辭。
他不放我走,說:“你這小青年太豈有此理了!你是我妹妹的學生,第一次到我家裡來,又趕上了吃飯的時候,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