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和一個——龍應台雜文散議
關燈
小
中
大
綜觀當代雜文界,龍應台是個"異數"。
在發表《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以前,全台灣幾乎還沒有人聽說過"龍應台"這個名字;僅僅過了一年,出版《野火集》之後,全台灣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龍應台"三個字。
她的經曆似乎極為平順、簡括。
無妨展視一下履曆表:原籍湖南省衡東縣,一九五二年生于台灣省高雄縣大寮鄉水源地;一九六九年,進入台灣成功大學外文系就讀;一九七五年九月,留學美國,攻讀英美文學,在堪薩斯州立大學英文系獲博士學位,在紐約市立大學及梅西大學英文系任教;一九八三年八月,回台灣,任中央大學英文系客座副教授;一九八五年八月,轉任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一九八六年八月,旅居瑞士蘇黎世;一九八八年五月,遷居聯邦德國法蘭克福。
她的創作曆程,似乎也不複雜、漫長。
一九八四年三月,第一次投稿《新書月刊》,批評《孽子》;十一月,"龍應台專欄"于《新書月刊》上開設;撰寫《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投于《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一九八五年三月,"野火集"專欄于《中國時報》上開設;六月,文學批評集《龍應台評小說》由台灣爾雅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雜文集《野火集》由台灣圓神出版社出版其間,還以"胡美麗"的筆名,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不定期撰寫有關女性問題的雜文。
一九人六年十二月,在"人間"副刊開辟"人在歐洲"專欄。
一九八七年二月,《野火集外集》由台灣圓神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八年六月,雜文、随筆集《人在歐洲》由台灣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出版。
近年來,龍應台尚在台灣《皇冠》雜志上撰寫專欄文章,透過"安安"視野審觀大千世界。
然而,她卻平地卷起了一陣"龍卷風"26野火集》一個月内銷售五萬多本,去年已高達一百○七版,十幾萬冊,台灣百多人中即擁有一冊。
《龍應台評小說》也印行了二十幾版。
而《人在歐洲》初版即印行六千冊。
《野火集》和《龍應台評小說》分别評選為"年度最具影響的書"。
同仁們稱她為"一九八五年最具影響力的作家"。
雜志評她為"一九八五年文化界風雲人物"。
如今,作為大陸的讀者,想要了解台灣雜文,不能不讀龍應台雜文。
迄今為止,龍應台雜文的主要成就體現在三個方面,即燒"野火"的龍應台,談"美麗"的龍應台,"在歐洲"的龍應台,各具特色,紛呈異彩。
其一:燒"野火"的龍應台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
"這話應于龍應台,再貼切不過了。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的一天晚上,因為實在不能忍受熒光屏上一位女"立委"自私自滿的談話,龍應台一口氣寫下《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投給并無太深關系的《中國時報》,自此一發而不可收。
不經心擲出的一點星星之火,卻燒出燎原的《野火集》來。
正如龍應台本人所述:往往文章一出現,就有大學生拿到布告欄上去張貼;就有讀者剪下個三兩份寄給遠方的朋友,囑咐朋友寄給朋友;中學老師複印幾十份作為公民課的讨論教材;社區團體複印幾百份四處散發;郵箱裡一把一把讀者來信…… 不過,另一種聲音卻也嚣嚣不已—— "龍應台在'中時'寫文章,篇篇都是醜化我們中國,醜化我們中國人……以一點概全般,醜化我們的社會……" "他(指龍應台)遍撒野火,期盼燎原,但是,野火無主,易放難收,顯然,作者的用意,不在批評,不在建議,隻想随心所欲地随手放火,火起之後,再拿一本外國護照出國,隔岸觀火。
" "用腳踩熄這點子'野火'把,一如踩熄一截煙蒂。
不值得再為此人此事寫一個字。
" 更有甚者,"妖言邪魔","行險而驕、言僞而辯、激狹取寵","滿紙酸溜溜、髒兮兮、惡狠狠、火辣辣",等等,一股腦兒地朝龍應台頭上扣去。
有些"特定"的團體明令将此列為禁書
在發表《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以前,全台灣幾乎還沒有人聽說過"龍應台"這個名字;僅僅過了一年,出版《野火集》之後,全台灣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龍應台"三個字。
她的經曆似乎極為平順、簡括。
無妨展視一下履曆表:原籍湖南省衡東縣,一九五二年生于台灣省高雄縣大寮鄉水源地;一九六九年,進入台灣成功大學外文系就讀;一九七五年九月,留學美國,攻讀英美文學,在堪薩斯州立大學英文系獲博士學位,在紐約市立大學及梅西大學英文系任教;一九八三年八月,回台灣,任中央大學英文系客座副教授;一九八五年八月,轉任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一九八六年八月,旅居瑞士蘇黎世;一九八八年五月,遷居聯邦德國法蘭克福。
她的創作曆程,似乎也不複雜、漫長。
一九八四年三月,第一次投稿《新書月刊》,批評《孽子》;十一月,"龍應台專欄"于《新書月刊》上開設;撰寫《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投于《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一九八五年三月,"野火集"專欄于《中國時報》上開設;六月,文學批評集《龍應台評小說》由台灣爾雅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雜文集《野火集》由台灣圓神出版社出版其間,還以"胡美麗"的筆名,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不定期撰寫有關女性問題的雜文。
一九人六年十二月,在"人間"副刊開辟"人在歐洲"專欄。
一九八七年二月,《野火集外集》由台灣圓神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八年六月,雜文、随筆集《人在歐洲》由台灣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出版。
近年來,龍應台尚在台灣《皇冠》雜志上撰寫專欄文章,透過"安安"視野審觀大千世界。
然而,她卻平地卷起了一陣"龍卷風"26野火集》一個月内銷售五萬多本,去年已高達一百○七版,十幾萬冊,台灣百多人中即擁有一冊。
《龍應台評小說》也印行了二十幾版。
而《人在歐洲》初版即印行六千冊。
《野火集》和《龍應台評小說》分别評選為"年度最具影響的書"。
同仁們稱她為"一九八五年最具影響力的作家"。
雜志評她為"一九八五年文化界風雲人物"。
如今,作為大陸的讀者,想要了解台灣雜文,不能不讀龍應台雜文。
迄今為止,龍應台雜文的主要成就體現在三個方面,即燒"野火"的龍應台,談"美麗"的龍應台,"在歐洲"的龍應台,各具特色,紛呈異彩。
其一:燒"野火"的龍應台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
"這話應于龍應台,再貼切不過了。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的一天晚上,因為實在不能忍受熒光屏上一位女"立委"自私自滿的談話,龍應台一口氣寫下《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投給并無太深關系的《中國時報》,自此一發而不可收。
不經心擲出的一點星星之火,卻燒出燎原的《野火集》來。
正如龍應台本人所述:往往文章一出現,就有大學生拿到布告欄上去張貼;就有讀者剪下個三兩份寄給遠方的朋友,囑咐朋友寄給朋友;中學老師複印幾十份作為公民課的讨論教材;社區團體複印幾百份四處散發;郵箱裡一把一把讀者來信…… 不過,另一種聲音卻也嚣嚣不已—— "龍應台在'中時'寫文章,篇篇都是醜化我們中國,醜化我們中國人……以一點概全般,醜化我們的社會……" "他(指龍應台)遍撒野火,期盼燎原,但是,野火無主,易放難收,顯然,作者的用意,不在批評,不在建議,隻想随心所欲地随手放火,火起之後,再拿一本外國護照出國,隔岸觀火。
" "用腳踩熄這點子'野火'把,一如踩熄一截煙蒂。
不值得再為此人此事寫一個字。
" 更有甚者,"妖言邪魔","行險而驕、言僞而辯、激狹取寵","滿紙酸溜溜、髒兮兮、惡狠狠、火辣辣",等等,一股腦兒地朝龍應台頭上扣去。
有些"特定"的團體明令将此列為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