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白色的烏鴉
關燈
小
中
大
那一天晚上,有香港來的董橋夫婦、為《當代》雜志獻身的金恒炜夫婦、剛從瑞士回國的我,和從通霄北上、一身鄉村氣息的七等生。
我們談到民族主義和世界公民的問題。
地球村裡,人與人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臭氧層中一個破洞,對紐約高級住宅區中紳士淑女的影響和對南美叢林中的印第安部落土著的影響一樣。
伊索比亞的饑民手中的奶粉來自瑞士,也來自加拿大。
到一九九二年,整個西歐要變成一個沒有國界的大邦聯。
在這個彼此息息相關的新世界裡,民族主義是不是該淡化? "種族、國界,對我都沒有意義,"七等生說,"我相信人的價值是唯一的價值;那價值是共通的……" 與我初識的七等生,留着齊頸的長發,用溫文而緩慢的聲調講話,講的是他對四海一家、人皆兄弟的信念,眼睛裡透着夢幻似的光芒。
我心裡暗笑:完了,碰到了一個比我還嚴重的理想主義者! 在殖民地生長生活的董橋往夢幻騎士的頭上澆下一杯冰涼的水: "你有這四海皆兄弟的想法,但是人家把你當兄弟嗎?" "弱勢民族有沒有資格談四海一家?"一向思考敏銳的金恒炜也澆下一杯冰水。
"走在瑞士的街頭,無知的人不是把你看作泰國來的妓女,就是當作柬埔寨的難民;對你不是輕視就是屈尊的同情。
這個時候,你怎麼來跟他談'人的價值是唯一的價值',我們是兄弟姊妹?"我也惡狠狠地當頭傾下一桶冰水。
溫柔的七等生成為衆矢之的,面對着龇牙咧嘴的我們。
※※※ 那個時候的我,在瑞士住了第一年,确實是不太愉快的。
收在《人在歐洲》這本書中的一篇文章《泰國來的?》,寫出了歐洲人對亞洲人不甚自覺的歧視。
然而在現實環境中,又确實有那麼多泰國來的賣春女郎、為換取護照而結婚的亞洲女子、背井離鄉為生活奮鬥的亞洲難民;我沒有辦法改變人們的成見,而又必須每天面對這些成見,心情自然是不愉快的。
董橋終年生活在殖民文化的夾縫之中,對民族主義問題自然敏感。
恒炜一向有世界視野,又在種族雜處的加州生活過幾年,對強弱民族間的矛盾也難免有所感觸。
而我,一年來老被人問:"您是泰國人嗎?"和幼兒走在街上,陌生人-會走過來,塞給我幾塊瑞币,"給可愛的孩子買點東西!"他們親善地說,那是使我覺得有點難以消化的親善。
我開始重新檢讨自己以前對民族主義的批評。
而七等生,沐浴在太平洋的海風中,面對的不同"種族"是客家人、閩南人、外省人……他應當可以諒解為什麼我們幾個人渾身是刺。
※※※ 在國際筆會上,我看見白人作家站在台上,慷慨激昂地發表演說;穿梭會場之中,又受鎂光燈及人群的包圍與簇擁。
我看見黑皮膚、黃皮膚的作家,安靜而謙遜地隐沒在各個角落裡。
而黑皮膚、黃皮膚的作家對彼此也沒有太大的興趣;他們的眼光,也專注地落在白種作家的身上。
這個世界是現實的:讓一個白種作家或記者注意到你,比讓十個或一百個"第三世界"作家或記者注意要有價值得多。
要将自己的"商标"打進世界文學這個"超級市場",隻能依靠白人的發掘、引進、宣傳。
去年在瑞士開的筆會,在我眼中,充份流露着白種作家的自我中心、自我膨脹。
我開始考慮到自己作為作家的立足點問題。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是第幾世界的作家,經過一場筆會,卻猛然發覺,啊,在這些白人
我們談到民族主義和世界公民的問題。
地球村裡,人與人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臭氧層中一個破洞,對紐約高級住宅區中紳士淑女的影響和對南美叢林中的印第安部落土著的影響一樣。
伊索比亞的饑民手中的奶粉來自瑞士,也來自加拿大。
到一九九二年,整個西歐要變成一個沒有國界的大邦聯。
在這個彼此息息相關的新世界裡,民族主義是不是該淡化? "種族、國界,對我都沒有意義,"七等生說,"我相信人的價值是唯一的價值;那價值是共通的……" 與我初識的七等生,留着齊頸的長發,用溫文而緩慢的聲調講話,講的是他對四海一家、人皆兄弟的信念,眼睛裡透着夢幻似的光芒。
我心裡暗笑:完了,碰到了一個比我還嚴重的理想主義者! 在殖民地生長生活的董橋往夢幻騎士的頭上澆下一杯冰涼的水: "你有這四海皆兄弟的想法,但是人家把你當兄弟嗎?" "弱勢民族有沒有資格談四海一家?"一向思考敏銳的金恒炜也澆下一杯冰水。
"走在瑞士的街頭,無知的人不是把你看作泰國來的妓女,就是當作柬埔寨的難民;對你不是輕視就是屈尊的同情。
這個時候,你怎麼來跟他談'人的價值是唯一的價值',我們是兄弟姊妹?"我也惡狠狠地當頭傾下一桶冰水。
溫柔的七等生成為衆矢之的,面對着龇牙咧嘴的我們。
※※※ 那個時候的我,在瑞士住了第一年,确實是不太愉快的。
收在《人在歐洲》這本書中的一篇文章《泰國來的?》,寫出了歐洲人對亞洲人不甚自覺的歧視。
然而在現實環境中,又确實有那麼多泰國來的賣春女郎、為換取護照而結婚的亞洲女子、背井離鄉為生活奮鬥的亞洲難民;我沒有辦法改變人們的成見,而又必須每天面對這些成見,心情自然是不愉快的。
董橋終年生活在殖民文化的夾縫之中,對民族主義問題自然敏感。
恒炜一向有世界視野,又在種族雜處的加州生活過幾年,對強弱民族間的矛盾也難免有所感觸。
而我,一年來老被人問:"您是泰國人嗎?"和幼兒走在街上,陌生人-會走過來,塞給我幾塊瑞币,"給可愛的孩子買點東西!"他們親善地說,那是使我覺得有點難以消化的親善。
我開始重新檢讨自己以前對民族主義的批評。
而七等生,沐浴在太平洋的海風中,面對的不同"種族"是客家人、閩南人、外省人……他應當可以諒解為什麼我們幾個人渾身是刺。
※※※ 在國際筆會上,我看見白人作家站在台上,慷慨激昂地發表演說;穿梭會場之中,又受鎂光燈及人群的包圍與簇擁。
我看見黑皮膚、黃皮膚的作家,安靜而謙遜地隐沒在各個角落裡。
而黑皮膚、黃皮膚的作家對彼此也沒有太大的興趣;他們的眼光,也專注地落在白種作家的身上。
這個世界是現實的:讓一個白種作家或記者注意到你,比讓十個或一百個"第三世界"作家或記者注意要有價值得多。
要将自己的"商标"打進世界文學這個"超級市場",隻能依靠白人的發掘、引進、宣傳。
去年在瑞士開的筆會,在我眼中,充份流露着白種作家的自我中心、自我膨脹。
我開始考慮到自己作為作家的立足點問題。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是第幾世界的作家,經過一場筆會,卻猛然發覺,啊,在這些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