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一刻

關燈
,更何況,這是一千六百萬人意願所趨,怎麼能稱"兼并"? 西柏林議會發言人科賀夫 兼并?我們并沒有"征服"他們,是他們自願的。

     我們現在最擔心的是柏林的前途。

    統一簽定條約認定柏林是"首都",但是聯邦政府和國會又不搬過來,這隻是政客搞的花樣。

    你知道柏林負擔有多大嗎? 戰前,柏林是政治和經濟、金融的中心,戰後,首都西遷,銀行和工業這兩大支柱立即撤走,使柏林一下子失去了經濟骨架。

    我們是文化大城不錯,四十年來聯邦政府一直給我們大量補貼,可是文化事業是消費事業,不是生産事業,我們坐吃山空。

     現在東德沒有了,戰後柏林的命運在東柏林重演——東柏林不再是個首都,它整個中央機構要解體,工業也垮了。

    東柏林一下子失去了經濟骨架。

     我們所迫切需要的新的工業投資又并沒有進來,因為東柏林的産權還不清楚,投資者不敢投入。

     一方面沒有新的收入,一方面經濟負擔加倍,修橋、補路、連接地鐵、加設交通标志、重建東柏林倒塌荒廢的建築……今年,會有五十萬人失業,是柏林就業人口的四分之一,你想想看,街上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失業的人,領失業金、福利金,這錢從哪裡來? 失業還會造成社會問題。

    東柏林有廿萬人為共黨中央政府工作,現在中央政府沒了,這些人何去何從?十二月大選之後的新柏林市政府也隻能容納一小部分的人罷了。

    這其實是聯邦的問題,但頭痛的是柏林,柏林解決不了這麼多問題。

     東柏林女作家艾瑞卡·羅撒 統一快得令我頭昏。

    我覺得"東德"人們的自我認同被這快速的統一過程給壓碎了。

    我們什麼都沒留下,四十年的人生經驗一筆勾消,不管好的壞的,完全消滅。

    有些"東德"的法制,譬如我們的家庭法,我覺得就比"西德"的優越;我們的成年婦女有一半以上是職業婦女,"西德"還不到三分之一,我們有很好的托兒所、幼稚園來支援職業婦女,比"西德"的好得多…… 可是,我們什麼都沒留下。

    我覺得非常遺憾。

     人民軍上校賴斯特 到今天你都不能要我承認:三十年來我所效忠的對象都是壞蛋。

    我需要一點時間調适自己的心理。

     我們是曆史的敗方,但我不認為我錯了。

    我生在這個國家,我效忠這個國家,你問我:上級若下令對示威群衆開槍,我隻能說:人民軍絕不會把槍口對着自己的人民。

     在和平革命之前,我們軍人在私下談話之中,也經常讨論國是,大部分的軍人也認為制度不改不行了,當然,當時還覺得一切改革都還是理論而已。

     在統一的大輪子下面,我們是要被犧牲的一群,人民軍解散了,隻有少數會納入聯邦軍,其他的人做什麼?我今年近五十歲了,作了一輩子軍人,隻懂得如何作一個盡責的軍人,要我怎麼在新的德國裡去找一個新生活?重新學電腦嗎?學機器嗎?做生意嗎? 我不知道。

    老實說,我覺得失落,無所适從。

     西柏林計程車司機考夫曼 我覺得統一就統一了,沒什麼好大張旗鼓,大事慶祝的。

    我尤其害怕愛國主義的高漲,想想看,我們的鄰居會怎麼想?要是别的民族一天到晚搖旗呐喊,喊愛國口号、唱愛國歌曲,我會覺得渾身不舒服,所以推己及人,德國人尤其不要煽動愛國情緒。

     統一會跑得這麼快,還不是政客的把戲。

    科爾想作大德國第一任總理,基民黨想要為十二月大選累積競選籌碼……要不然,何必這麼趕死趕活?人家"東德"人過了一輩子的社會主義,工作由政府分配,房子由政府配給,生老病死全部由政府照顧,現在一夜之間,要他們自己上街去找工作,去找房子住,去申請福利金……他們哪裡會? 我跟你說,統一會造成很多精神病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