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色之外

關燈
穿着雪白制服的年老侍者在車廂裡巡回,一排一排地詢問:"還要咖啡嗎?" 這是一節餐車,火車從米蘭出發,開往蘇黎世,不斷地穿過阿爾卑斯山的山洞。

     一個看起來曆經滄桑的婦人,操着意大利音濃厚的英語,和對座一對美國老夫婦聊天。

    話題從米蘭的時裝、紐約的珠寶、巴黎的咖啡店,轉到美國的政治。

    德州來的老先生剛剛說完他們在羅馬的豪華旅館有些什麼缺點,現在正在說:"卡特對他老婆不忠實。

    總統是要為人楷模的,他不配當總統。

    "他頓了一下,帶點驕傲地說:"對我們美國人而言,婚姻貞潔是極重要的。

    " "你們到底是選總統還是選教皇?"婦人很不客氣地說,"我實在搞不懂你們美國人!卡特跟誰睡覺和他能不能處理内政、外交,究竟有什麼關系?你們要'乖孩子'來當總統,卡特不是個乖孩子?他可是個蠢得不得了的總統。

    " ※※※ 卡特事件使我再度注意到美國人價值觀的混亂與矛盾。

    促使卡特下台的中心因素是性,而性,在高喊了幾十年性革命的美國,仍舊有點肮髒下流的味道,必須與"幹淨"、"正常"的日常生活嚴密地隔開。

    所以在一般的雜志畫報,或電視熒幕上,絕對看不到裸像,連小孩的光屁股裸露也屬禁忌(這一點,和台灣倒是相像)。

    當郵局要出一套以聖母瑪麗亞為畫面的郵票時,許多美國人極力地反對,原因是瑪麗亞哺乳的Rx房露了出來,有傷風化。

    到海邊遊泳,在沙灘換泳裝是違法的,就是用大毛巾遮着身體,躲躲閃閃地換也不可以。

     "光明"的表面所禁止的,卻在陰暗的角落繁殖。

    錄影帶與小電影裡的性極盡想象的可能,性雜志把女人、男人的肉體都反複利用盡了之後,擴及小孩的肉體、殘障人、變性人、侏儒的肉體……一般的海灘上連換衣服都有害善良風俗,卻冒出特殊的海灘,譬如紐約的火島,同性戀的男人就在太陽照曬的沙灘上赤裸裸地性交。

     相形之下,西歐人對性的态度就比較自然,至少,他們不把人的裸體看作罪惡。

    一般的家庭雜志中随時可看見全裸的年輕母親和光着身子的幼兒洗澡戲水的畫面。

    海灘上、遊泳池畔,到處是裸着上身曬太陽的男男女女。

    洗三溫暖的人不分男女,面對面一絲不挂,也沒有人覺得傷害了什麼風俗。

    西歐人對美國人有多種的成見,認為美國人對性的态度上像個"僞君子"是最常聽見的批評,卻有它的道理在。

     卡特當然不是為了單純的性行為而失勢的,他受到美國人的唾棄,是因為他對妻子不忠,有了"婚外"性行為。

    曆屆的美國總統大多有婚外"情"暫且不提,美國人對婚姻的看法相當自我矛盾。

    一方面,在清教徒的道德驅使之下,他們強調禮教對個人的約束——"汝不可與人通奸",另一方面,個人主義的熏陶又鼓勵一個人打破格局、擺脫束縛,盡一切力量追求個人的自由與幸福。

    一般的現代美國人都認為離婚要比痛苦地厮守好,等于在表示,個人的自由與幸福比道德規範來得重要。

     然而卡特又為什麼受到千夫所指呢?誰知道他與妻子的感情如何?誰知道他與第三者的感情是否真情?或許他正邁往離婚的路上,或許他正在設法解決感情的困境。

    既然任何人都有與妻子失和的可能,既然任何人都有追求幸福功權利,既然離婚也可能是個美德,怎麼卡特就不屬于這個"任何人",沒有追求個人幸福的權利?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