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他知道了,一定會據理力抗,甚至於聯絡了很多人來谏阻的。

    ” 建成笑道:“要他知道是再容易不過的事,哈!……” 三個人都大笑了起來,笑了一陣後,劉文靜才道:“此事事不宜遲,回頭臣就設法着人去知會他一聲,明日想必有所行動,而二位殿下也正好獻個殷勤,薦人以代。

    ” 建成道:“舉誰而代呢?” 劉文靜道:“宮中留下的美女确是不少,但是陛下春秋已高,不會喜歡太年輕的,必得要成熟一點的婦人,而且還要善具風情者,才能得其意。

    ” 建成道:“這個不用你說,我們都知道,可是上那兒去找這個女人去?你要知道:這是宮中,不能随便到民間去拉個娘子來充數的。

    ” 劉文靜忍住了笑這:“有,有!現成的有兩個。

    殿下當還記得昔日宮中兩位尤物,曾經把隋朝的先帝楊堅都迷得昏頭轉向,後來炀帝又插進一腳,繼續留在宮中。

    這兩人一個姓張,一個姓尹,都是人間絕色……” 建成眼睛一亮道:“老劉,你倒是好記性,居然調查得那麼清楚。

    這兩個妃子我在小時候就見過了,那時着實為她們相思過一陣子,那已是十幾年前的事了。

    ” 劉文靜笑道:“她們在宮中養尊處優,自然是不容易衰老,想必仍是容光煥發,殿下如若不信,今夜可以先去看看她們,同時也吩附她們一番話!” 建成聽了心中一動道:“這可以嗎?” 劉文靜道:“有什麼不可以的?将來這兒還不都是殿下的,隻是早去了一些時而已。

    ” 建成笑道:“老三,咱們一人一個,去瞧瞧美人去。

    ” 張尹二妃也不過才四十左右,正當虎狼之年,炀帝先前還把她們當回事,後來弄進了一大堆的美女,未免就把她們給忘了,她們卻又不是安份的女人。

     可是炀帝這人最是翻臉無情,不吵還好,一吵,乾脆就不上她們那兒去了,而且也吩咐宮監,不準她們出來。

     這等於是打入冷宮,對她們而言,自是難以忍受的,可是宮禁森嚴,又沒法子出去,隻有忍了。

     好容易等得炀帝駕崩,換了李密入主,李密卻又被蕭氏所惑,對她們倆都不感興趣。

    她倆雖是從冷宮中被放了出來,也隻是能在宮中走動而已。

    這次聽得李淵來了,她們倒是很高興,刻意地打扮了一下,那知李淵竟被蕭氏給拖了去,眼看着又沒了指望,恨得牙癢癢的,回到宮中幹生氣。

     忽然聽說建成與元吉來了,兩妃還有點難以相信。

     她們雖是姿色不惡,-畢竟年紀大了些,無法與那些嫩蕊嬌花競争,更沒想到有兩個小夥子來找她們的。

     因此,老姐兒倆下死命地巴結,而建成元吉也因為要用到她們,着實也在它們身上下了點功夫,這一來雙方都是十分滿意。

    因為它們曾伺候過幾個皇帝,那一份曲承人意的溫柔,卻是别的女子所不及的;再者,她們一直在宮中,舉手投足間,都注意到儀态,建成與元吉雖是兩頭浪蝶,卻沒有過上這種女人過,也感到十分新奇。

     這一夜,是皆大歡喜了。

    隻有劉文靜睜大了眼,在宮門外守了一夜,但是他也有收獲的。

     因為半夜時,李世民來找父親,原是想報告一些事情,卻被劉文靜擋了駕,告訴他說國公為蕭太後召見,商讨要事,有口谕不準任何人打擾。

     李世民聽了一怔道:“父王進去多久了?” “很久了,從黃昏入宮,一直沒出來,想必是事情太多,尚未商讨完畢。

    ”李世民道:“劉先生,蕭氏究竟是前帝之後,父王深夜尚留在她宮中,究有不便……” 劉文靜笑道:“其實也算不了什麼。

    李密早已納過她了,這皇後兩個字,也沒人會承認了。

    ” 李世民道:“但事情傳出,與父王名譽有關,父王異日即将身登大寶,萬不可有失德之行。

    ” 劉文靜道:“可不是嗎?所以屬下隻有在此守候,不使他人得知,若非世子來,屬下是不會說的。

    ” 李世民見宮門深閉,劉文靜又緊守在門口,心知父親這件事做得荒唐,卻也無可如何,而且他也知道這時候強行闖進去,勢将造成父親很大的難堪。

     看劉文靜笑得又暧味,又可恨,情知是他在搗鬼,但也隻有對劉文靜道:“劉先生,你的才華,我是十分欽仰的,現在江山差不多已經底定了,家父登基也是指顧間事,照家父對先生寄重的情形看,他日廟堂佐輔之選,先生縱不得其正,也少不掉一個副位……” 劉文靜忙道:“那裡!那裡!文靜隻有一片忠心而已,還望世子多加提拔。

    ”李世民輕歎一聲道:“我對先生一向是十分推崇的,先生現對家父已有左右之能力,當可從事百歲千秋後,不朽之事業的努力了。

    ” 劉文靜微感惑然地道:“文靜愚昧,聽不懂世子所指的不朽事業是什麼?” 李世民莊容道:“先生這是明知故問了。

    人臣的千秋事,無非是立功、立言、立德而已。

    先生佐輔開國之功,已是有目共睹,正可在立言立德上着手了。

    ” 劉文靜有點慚愧地道:“是!是!多承世子教誨。

    ” 李世民道:“教誨是不敢當的,先生的學問、事業、經曆,無不優我多矣,很多事先生比我明白,用不着我多說了。

    我隻想提示先生一句:史冊上所載,凡賢君之世,必有賢臣、诤臣,故而未聞有失德之君同時而有賢能之臣者,當君王有失德之行時,正是人臣表忠之機……” 劉文靜道:“文靜知道,可是國母将國公邀入内宮商讨國事,文靜身為人臣,卻是不便阻止的。

    國公深夜不出,文靜雖知不當,卻也不便入内催促。

    ” 這家夥狡猾如狐,一口推得乾乾淨淨。

    不過他說的話卻也不無道理,他是外臣,不能擅入内宮。

     李世民也沒有辦法,隻有歎一聲道:“先生明白世民的一番苦心就好,相信自有機會。

    若家君失德聞於天下,緻民心見棄,先生何嘗有好處呢?先生說好是為家君,說是為先生自己亦無不可。

    ” 劉文靜道:“文靜知道,文靜剛才不是也在提醒世子,說國母大概是有心将國公變成第二個呂不韋,請世子小心防備,可見文靜是關心此事的。

    ” 李世民歎息着離開。

    他隻有再到李靖那邊去撫慰一番,說一切都在草創粗率,等一兩月内,有了初步規模,再行相見、借重……” 這是客套話,李靖自然知道情形的。

    他的消息靈通,比李世民知道得還清楚,因此笑笑道:“世子,唐公跟蕭後澈底長商國計正忙,倒不必急着去打擾了。

    ” 李世民的臉一紅道:“原來先生已知道了。

    ” 李靖道:“此地雖然京畿禁宮,但是李密先入為主,而李靖的衆家弟兄在李密處為将,有關宮中的事,那有不知道的?隻怕世子還不知道,今宵在宮中逍遙的,尚不隻尊君一人呢!令兄建成現在張妃宮中,令弟元吉則在尹妃寝處,享盡溫柔,隻有世子還在夙夜奔忙。

    ” 李世民先是不好意思,繼而則是憤然道:“這兩個人,怎麼也如此胡鬧,真是該死!”李靖笑道:“世子,其實這也不算什麼,宮中那幾個女子,誰也沒有把她們當成皇後皇妃,也别說什麼-越君臣之禮了。

    ” 李世民輕歎道:“話雖如此說,但傳聞出去,終非善果,使天下人對家君之德名,亦将大有損害。

    ” 李靖想了一下才道:“世子,李靖說句很放肆的話,靖等衆兄弟之所以歸附君家,非為唐公,亦非為令兄,所以他們如何,靖等并不關心,隻要世子不失仁德就行了。

    ” 李世民低頭無語,片刻後才道:“我去詣家君時劉文靜阻門,他說蕭後故誘家君入毂,似乎有意要将家君造成第二個呂不韋。

    ” 程咬金忙道:“呂不韋又是那棵蔥,咱怎麼不認識他!” 說得衆人都笑了起來。

     但帳中群豪也有一半莫名其妙的,秦瓊知道衆家弟兄中有些是草-出身,沒讀過書,自然不知道呂不韋的故事。

    忙加解釋道:“呂不韋是秦始皇的生父,秦始皇的母親本是呂不韋的小老婆,懷了三個月的身孕,被送給當時還在做世子抵為人質的秦穆公。

    呂不韋後來幫秦穆公把秦國治得強大起來,秦穆公死後,他又幫助世子赢政登位,其實這是他自己的骨肉……” 程咬金笑道:“這老子倒是挺有眼光的。

    ”秦瓊笑道:“可不是!他是全國首富,錢多得用不完,就是沒權勢,所以才看準了一個落拓王孫,原來隻是想拉上交情,将來好有個照應,誰知機緣湊巧,居然造成了天下霸業……” 程咬金道:“秦始皇做了皇帝,呂不韋可神氣了。

    ” “不錯,他也神氣過了一段時間,隻是他跟太後仍然舊情難忘,惹起了閑言閑語,使秦始皇很難堪,於是找個機會把他給殺掉了。

    ” “這小子連自己親老子都殺,難怪大家都罵他是個壞東西!二哥,你對這些事怎麼那麼清楚?喔,你也姓秦,莫非跟秦始皇有些親戚關系不成?” 秦瓊倒是被他弄得啼笑皆非。

     李世民忙為他解窘,笑道:“程将軍風趣得很!” 程咬金笑道:“世子,咱家當然是開玩笑,秦二哥是當今大英雄、大豪傑!但是有件事,卻開不得玩笑:目前那個小皇帝雖不是唐公的兒子,日後若是得知唐公跟他老娘有些不乾淨,心中一定不會痛快,那時可不太妙!” 說得衆人想笑又不便笑。

     秦瓊-道:“知節,你能不能少胡說八道!”程咬金道:“這不是胡說八道,咱也當過幾天皇帝,那滋味雖不怎麼樣,可是高坐在上,接受别人參拜,倒也是頗過瘾,要是下面有個人跟我老娘不乾淨,我心裡也不是味兒,非得砍了他不可!” 秦瓊怒道:“你再胡說,我就要砍你了。

    ” 程咬金最怕秦瓊,見他生氣了,倒是不敢再說了。

     李靖這才向李世民道:“看蕭後倒的确是想藉此自保。

    唐公雖不至於成為呂不韋,但此事究竟不足為外人所知,世子必須想個辦法。

    ” 李世民道:“家君絕非迷戀她的姿色,隻是一時不慎入其圈套,再則是面軟心慈不忍對其過份決裂而已,我想一兩天後,他自己會絕足不去的。

    ” 李靖道:“除非唐公不居宮中,否則就無以禁絕,不居宮中,難道真要把那個小皇帝再捧上寶座不成?” 李世民皺眉道:“那又該怎麼辦呢?” 李靖道:“釜底抽薪,用點強制手段,把蕭後送走。

    ” 李世民皺眉這:“家父雖未必曾眷戀蕭後,但是必定會反對這樣做,那太令他老人家難堪了。

    ”李靖道:“若是由世子及他人來做,的确是件難堪的事,但若由一人做來,則可保無虞。

    ” “誰呢?” 李靖答了一下才道:“世子請恕李靖失禮,那遠在太原的國夫人應可擔當此一任務。

    ” 李世民的臉雖是紅了一紅,-笑了道:“不錯,家母做人持家正直無私,家君對她老人家也有幾分畏懼,隻是家母極有分寸,從不幹預家君的外面事務。

    ” 李靖道: “若是把國夫人接來此間,就不是外面的事務了……” “此地離太原并不遠,派遺一支急馬,有個十幾天工夫,足可趕來了。

    ” 李世民道:“隻是傳話的人卻頗為重要,尤其是說動老人家移駕前來,頗費一番詞章,而有些話不足為外人道,卻又必須剖陳厲害,也許我自己跑一趟最好!” 李靖忙道:“這萬萬不可。

    世子在長安要做的事很多,絕不能輕易離去。

    但是有兩個人可以合适前去。

    ” 李世民忙問道:“是誰?” “令姐丈柴紹兄和令弟元-世子。

    ” 李世民笑道:“柴姐丈去是非常合适的。

    他既是自己人,便於開口,而且家每對他的話很信任,他去接家母,一定沒問題,而且他可以向家君禀報去接家眷,明明白白的走,家君也可能主動提出要池去把家母接來。

    ” 李靖道:“世子隻要說目前雖入長安,天下猶未底定,大軍俱在此,若有人乘機偷襲太原,擄走家人為質,勢将增加許多困擾,國公就一定會點頭了。

    ” 李世民一急道:“豈僅是會點頭,而且此事還十分緊急必要,很可能有人會如此做的。

    ” 李靖道:“所以才必須元-世子同行,以他的無比神勇,必可令宵小亡魂喪膽卻步,減少路途上的阻礙。

    ” 李世民一聽,倒是大為贊同,第二天清早,他就去找到四弟李元-一同等侯在宮門外,聽說李淵已起身,二人立刻請見。

    李淵在蕭後處留宿了一夜,到底有點不好意思,忙吩咐他們在偏殿相見。

     李元-是-夫,不知道内情,認為父親住在宮中乃屬必然,李世民則裝着不知情,上前禀報說李靖已率大軍在城外等候,而且舊日的金墉諸将,也為了避嫌與擁護,盡率所部到城外與李靖會合了。

     李世民道:“李靖所部已有數萬,加上舊日金墉所部,則共有十幾近二十萬人。

    ” 李淵吃了一驚道:“有這麼多,此我們所部的人還要多出将近一倍。

    ” 李世民道:“是的,而且十分精良,都是能征慣戰的勁旅。

    這次若非秦程二位之暗中斡旋,以及藥師先生明白宣布來歸,吾軍實難進入京師的。

    ” 李元-道:“怕什麼?再多人也不夠我兩-打的。

    ” 李世民笑道:“四弟,你英雄了得,是天下無人能敵,但戰陣上光靠勇力是不夠的,金墉諸将兵勢雖勇,還并不足畏,但藥師那幾萬兵實為無敵雄師,第一是他們訓練充份,人人俱是虬髯客精選教練的,再者,他們草糧足,戰備精良,當世之雄者,無人能及。

    ” 李淵對這一點倒是十分相信的,點頭道:“昔日越公楊素對李靖夫婦就十分重視,以楊素當時所握之實力,強過我們今日多矣,他既不敢輕視,必是可觀的。

    ” 李世民道:“李藥師兵精尚不足為奇,他本人韬略之精,兵法之熟,運兵布局之妙一,當世已無人能匹。

    幸得他本人沒有野心,且與孩兒十分投契,乃說得他來助,天下大勢可定矣!”李淵道:“還早呢,尚有你母舅夏王窦建德,洛陽楚王王世充等多人,俱未臣服,那李密雖已降順,但也隻有一半兵力在此,另有一半人分散在金墉,所以我才對他十分友善,希望能拉攏他去壓住那些人,不緻於散投到他處去,否則又成禍患。

    這次他并非屈於戰,而是手下将領因秦程二人之故不加支持,而金墉那些人卻是他的死黨。

    ” 李元霸道:“怪了,他幹嗎不把自己的心腹帶着呢?” 李淵道:“元-,你不知兵,金墉是他的老家,他自然要把實力留下,現在他身旁的人都是三十六盟友中的人,隻因為幾個人的關系而擁護他,并不十分可靠。

    他想帶出來,殺也好,拼也好,不會傷及他的元氣……” 李世民卻沒有想到這一層,對父親的老謀深算,十分佩服,由衷地道:“父王聖明,孩兒不及。

    ” 李淵道:“我不會此你高多少,隻是遇事謀慎而已,你看李靖他們歸順靠得住嗎?” 李世民道:“孩兒可以力保,李靖手擁實力,觀察多年而不會輕易作諾,就是因為他擇人很慎重,現在公開答應歸唐,是仰慕父王仁厚之名……” 李淵有點不好意思,也感到很有面子,笑笑道:“這倒是不能輕慢他。

    世民,你去向他說明一下,我希望大家能在一個隆重的儀式下見面,這也表示我對他的尊重。

    李靖來歸,在實力上固然使我增強不少,但最難得是在口碑上的意義。

    傳說李靖一直在待真命之主,他能來歸,就表示真命之主在我們這邊,這對天下人心之歸向太大了!” 李世民道:“不過他也表示了,所謂的真命之主,可不是我們所捧起的那個小皇帝。

    ” 李淵輕歎道:“我也知道,那孩子隻是個扶不起的阿鬥,面軟心慈,完全不像他的父母,他若是處於太平盛世,倒未嘗不是個好皇帝……” 李世民道:“不,父王,他在大治之世也不會是個好皇帝,因為他太軟,面軟心軟尚不失為儒厚,耳根子軟就太糟,将來他會被小人所包圍,被權臣所利用,這樣的一個人斷然無法奉之為天下之尊的。

    ” 李淵苦笑道:“先帝所他出,我别無選擇。

    ” “父王為什麼一定要擁他呢?” “因為他是先帝之後,而先帝雖然治事過嚴,卻不失有為之君,所作的那些舉措,無一不是百世之卓獻。

    ” “他為了遊樂江南,竟不惜巨資開鑿運河,這也是百世之大業嗎?” 李淵沉下臉色道:“世民,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