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王侯之儀,他的排場雖大,但總不脫江湖習氣,難登大雅之堂。
” 張出塵道:“不過是錢多作祟而己,無甚出奇之處。
” 李靖反對道:“不然,大哥的财力也負擔得起,他也是個很注重生活享受的人,但就是擺不出王者氣魄來,有錢不稀奇,要懂得用錢才是大學問。
” 張出塵一笑道:“王者之氣概,并不是表現在遊樂上。
” 李靖正要說什麼,忽然一陣鑼鼓聲響,由廷内裡出來了一批昆侖奴,無論男女,都赤着漆黑的上身,手中執着彎刀、胡劍,一路跳躍翻筋鬥而進,原來又是一班雜技小戲,因為全是由昆侖奴擔任,所以才顯得特出。
昆侖奴又是一樣時鮮的玩意,那是由波斯的胡賈帶來的,據他們說是擄自海外蠻荒之域的一種野人,通體膚色如墨,體态矯健而善舞,馴之為奴。
他們之所以被帶到中華來,原是作為辎重的苦力,而女的則是充作獻舞之伎姬,沒想到來到中華之後,好奇而富有的漢家富人對之大感興趣,付出的代價,此他們帶來的貨品還要高。
因而,就有投機的商人們專門搜羅昆侖奴到東土來賣。
後來的這一批,自然是經過精選,面目較為姣好,動作較為伶俐,作獻技之用為主。
這一批昆侖奴到來,立刻形成為熱門貨,很快為強有力的富人買去。
這些豪富巨買買進之後,施以各種之歌舞技藝訓練,在宴會上,作娛賓之用,生活雖然較之做奴役苦工改善不少,但是命運卻很悲慘,而且終身都是奴隸;不但如此,他們能得婚配生下子女,也仍然是奴隸;更因為他們的長相奇突,無法掩飾,也無法逃亡,在一股人心中,他們根本沒有人的條件。
後來,東西交通的陸路孔道因為戰争而中斷,來源不繼,昆侖奴也就漸漸絕迹,成為曆史名詞,一直到民國之後,文明漸盛,東西兩地的世界,逐漸互相深入了解,才知道所謂昆侖奴,就是非洲的黑人。
楊素的國公府中,論氣派已不遜於皇宮,論享受則猶有過之,歌舞伎班就有好幾個,有江南的女樂,也有北地的胡侄,有來自波斯天方的蠻姬,更有來自天竺(今之印度)的舞伎。
楊素是個愛熱鬧的人,他是武人出身,喜歡具有動态的表演,所以這一班昆侖奴舞伎們所演的,也是以縱跳特技為主,演來十分精彩。
尤其是一對繩上獻技者,更令人拍案叫絕,昆侖奴不論男女,都是短發,長約寸許,-曲在頂上,也都是赤身露股,隻有跨間垂着一條流蘇為掩。
因此,他們的性别幾乎是極難分辨的。
這一對舞伎在繩上倒立行走,翻筋鬥,表演各種技藝,也制造出不少的緊張,令人時時都為它們-一把冷汗。
好幾次,她們幾乎都要掉下去了,但最後總是又翻回繩上安穩下來。
四周圍觀者驚呼不已,連李靖也不禁為之神往,因為他看出這些危險的動作,有的固然是故意作的,有的卻是真的失手,完全靠着她們的冷靜以及娴熟的技藝,才化險為夷。
楊素看得很開心,頻頻叫好,還問一邊的樂昌公主:“徐夫人,這兩個蠻姬是屬於那一家的,以前怎地沒見過她們?身手技藝還真不錯。
” 他一直稱樂昌公主為徐夫人,那是樂昌公主已然配嫁徐德言為妻,陳宮兵變,徐德言逃亡,樂昌公主被俘,由隋文帝楊堅賜撥給越國公楊素。
真正論起來,他們的身份是女奴,為妾、為婢,可以變賣,也可以轉送給人。
不過,出自禦賜,送人或賣掉的可能性不多,楊素已不近女色也不要她們侍寝了。
因此,張出塵仍得保有清白,樂昌公主也保有貞節。
楊素稱她為徐夫人,也是表示尊重之意,那也向左右的人,表明了她的清白,因此張出塵和樂昌公主對楊素十分感激,對越公府中的事十分盡心。
聽楊素問起才道:“妾身從未參加過外面的飲宴,對這些情形無由得知。
” 楊素道:“無須出去赴宴,隻要你以前沒看過,就是以前沒有了。
你想,老夫在府中召宴時,那一間不是遣送最好的伎者來獻演,這兩個舞女伎藝精湛,不是一天練成,隻要有這一對寶貝,他們敢不獻上嗎?” 這倒也是,楊素在長安是最具權威的人,他也時時不忘記擺一擺權威。
有一次,他請客人在家中小聚,那天隻得五六個客人,而且也不是很重要的客人。
楊素一高興吩咐傳人獻戲,承召的樂工不敢怠慢,立刻派了幾百個人趕來,一一獻技,楊素忽然記起了,上次召宴有一對江南兒女唱的采蓮曲很好聽,今日未見到來,立刻把樂工召來,問那兩個女樂上那兒去了。
樂工回奏說那兩人原是宇文太師府中的家伎,今天是宇文太師六十大壽,把那兩人召回府中唱曲頌壽了…… 楊素隻冷哼了一聲:“老夫七十多了,都不敢稱壽,他才六十歲,居然就張揚慶大壽了,來人哪,給我上宇文述家裡去一趟,把那兩個雌兒借來。
” 宇文述貴為國丈,宇文貴妃在隋宮中極得文帝之寵,而宇文述内掌兵部,外擁重兵,連皇帝對他都要客氣三分,天下誰敢不賣他的帳,唯獨楊素不理會。
宇文太師六十大壽,文武大員自然都會去祝壽了,楊素卻在這一天請客,故而隻到了幾個不太重要的客人,這已經使楊素不痛快,不過宇文府中的壽宴的确此他的宴會重要一點,也不能怪大家不給他面子,但也決心做點事給人家看看,叫大家明瞧一下,他越公府與宇文太師之間,究竟是誰的苗頭足一點。
所以他在召伎助興時,已經對手下的家将作了指示,承值領班的教坊領班也都小心翼翼地侍候,甯可把太師府那邊壓一壓,帶了人上這兒來侍候,正因為如此,太師府那邊才把隸屬於本府撥出去的歌伎召回來,墊檔表演一下,以免冷場,這已經是相當忍氣吞聲了。
可是楊素顯然沒有他意,仍是問了起來,更叫人到國丈第去借人,那是存心給宇文述難看。
宇文述的勢力跟楊素相較是弱了一點,最重要的是楊素能得各地外藩的支持,實在還是惹不起他,聽到楊素的家人上門借人,乾脆大方一點将府中全部的樂伎遺出到楊素的國公第去獻技。
這一來楊素才不好意思,不便再跟宇文述搗蛋了,心中卻不能平持那口氣,把樂工的領班叫來,指着那兩名樂女冷笑道:“你看見沒有,老夫把他們要來了,你這混球,老夫昨天已經着人通知你,今天老夫宴客,所有伶工雜伎,一概不得放到别家去,若有人議論,叫他來跟老夫談話,你居然敢不把老夫的話放在心上!” 樂工領班吓壞了,連忙跪下道:“國公,小的怎敢不遵您的吩咐。
早上太師府來傳人召喚伶人,小的就以此擋回去了,太師對國公十分尊敬,所以,隻召回他們自己的家伎,前去照應一下。
” 楊素冷笑道:“老夫吩咐的是不準任何人離去,你這狗頭認為太師了不起,居然把他們的人放走了,你以為太師府的權勢大,老夫不敢說話了是吧?” “國公爺,小的隻是一名樂工,那一家府上都惹不起,您老人家寬宏大量饒了小的吧!” 楊素平時倒不是蠻橫不講理的人,尤其是跟這些小人物,更是不屑計較,但這一回卻别上了勁兒,竟是毫不放松,沉下臉道:“現在你看見了,若是老夫要不來這兩人,那倒是怪不得你,現在老夫已經把人要了來,那就是你對老夫的話太不當回事,老夫要殺你。
” 他隻說了個殺字,底下的家将已經把人頭砍落下地。
宇文述算算跟楊素鬥尚非其時,硬是忍了下來,楊素掙足了面子,也就不太過份。
那件事京師的人多少也有個底子,今天論勢,第一當推越國公,第二才是宇文家。
那是在文帝時的事,刻下炀帝楊廣繼位,宇文家雖然仍是皇親國戚,權勢不減,但很顯的是比越國公低了一截,楊素的地位幾乎已淩駕於天子之上了。
因此,楊素發現這一對蠻女的技藝十分可觀,卻又前所未見,感到很奇怪,他定要查個明白。
她們的身子,絕不可能是初次獻藝,而昆侖奴卻又是最下等的賤民,終身奴籍,也不可能是新近才淪落藝伎的,即使是胡商們新帶進來,也該由他越國公先行挑選,剩下來的才能輪到别家。
在這種小事情上,楊素是很挑剔的,所以他等不及的就要把樂工的輪值領班召來問清楚。
樂昌公主卻怕他一個不痛快,又要傳谕殺人,那會給李靖一個很壞的印象,樂昌公主對楊素十分感激,對李靖則因張出塵之故,也有着一分誠摯的友誼,她一直在為對方調解,使彼此的誤會消除,成為十分和諧。
所以地眼珠一轉道:“妾身想起來了,這兩個蠻姬原來是在陳宮中的,一個叫烏珍,一個叫烏珠。
是姐妹二人,後來被皇帝要到宮裡去了,以前還隻是十來歲的小孩子,想不到長得這麼大了,而且還學得一身好
” 張出塵道:“不過是錢多作祟而己,無甚出奇之處。
” 李靖反對道:“不然,大哥的财力也負擔得起,他也是個很注重生活享受的人,但就是擺不出王者氣魄來,有錢不稀奇,要懂得用錢才是大學問。
” 張出塵一笑道:“王者之氣概,并不是表現在遊樂上。
” 李靖正要說什麼,忽然一陣鑼鼓聲響,由廷内裡出來了一批昆侖奴,無論男女,都赤着漆黑的上身,手中執着彎刀、胡劍,一路跳躍翻筋鬥而進,原來又是一班雜技小戲,因為全是由昆侖奴擔任,所以才顯得特出。
昆侖奴又是一樣時鮮的玩意,那是由波斯的胡賈帶來的,據他們說是擄自海外蠻荒之域的一種野人,通體膚色如墨,體态矯健而善舞,馴之為奴。
他們之所以被帶到中華來,原是作為辎重的苦力,而女的則是充作獻舞之伎姬,沒想到來到中華之後,好奇而富有的漢家富人對之大感興趣,付出的代價,此他們帶來的貨品還要高。
因而,就有投機的商人們專門搜羅昆侖奴到東土來賣。
後來的這一批,自然是經過精選,面目較為姣好,動作較為伶俐,作獻技之用為主。
這一批昆侖奴到來,立刻形成為熱門貨,很快為強有力的富人買去。
這些豪富巨買買進之後,施以各種之歌舞技藝訓練,在宴會上,作娛賓之用,生活雖然較之做奴役苦工改善不少,但是命運卻很悲慘,而且終身都是奴隸;不但如此,他們能得婚配生下子女,也仍然是奴隸;更因為他們的長相奇突,無法掩飾,也無法逃亡,在一股人心中,他們根本沒有人的條件。
後來,東西交通的陸路孔道因為戰争而中斷,來源不繼,昆侖奴也就漸漸絕迹,成為曆史名詞,一直到民國之後,文明漸盛,東西兩地的世界,逐漸互相深入了解,才知道所謂昆侖奴,就是非洲的黑人。
楊素的國公府中,論氣派已不遜於皇宮,論享受則猶有過之,歌舞伎班就有好幾個,有江南的女樂,也有北地的胡侄,有來自波斯天方的蠻姬,更有來自天竺(今之印度)的舞伎。
楊素是個愛熱鬧的人,他是武人出身,喜歡具有動态的表演,所以這一班昆侖奴舞伎們所演的,也是以縱跳特技為主,演來十分精彩。
尤其是一對繩上獻技者,更令人拍案叫絕,昆侖奴不論男女,都是短發,長約寸許,-曲在頂上,也都是赤身露股,隻有跨間垂着一條流蘇為掩。
因此,他們的性别幾乎是極難分辨的。
這一對舞伎在繩上倒立行走,翻筋鬥,表演各種技藝,也制造出不少的緊張,令人時時都為它們-一把冷汗。
好幾次,她們幾乎都要掉下去了,但最後總是又翻回繩上安穩下來。
四周圍觀者驚呼不已,連李靖也不禁為之神往,因為他看出這些危險的動作,有的固然是故意作的,有的卻是真的失手,完全靠着她們的冷靜以及娴熟的技藝,才化險為夷。
楊素看得很開心,頻頻叫好,還問一邊的樂昌公主:“徐夫人,這兩個蠻姬是屬於那一家的,以前怎地沒見過她們?身手技藝還真不錯。
” 他一直稱樂昌公主為徐夫人,那是樂昌公主已然配嫁徐德言為妻,陳宮兵變,徐德言逃亡,樂昌公主被俘,由隋文帝楊堅賜撥給越國公楊素。
真正論起來,他們的身份是女奴,為妾、為婢,可以變賣,也可以轉送給人。
不過,出自禦賜,送人或賣掉的可能性不多,楊素已不近女色也不要她們侍寝了。
因此,張出塵仍得保有清白,樂昌公主也保有貞節。
楊素稱她為徐夫人,也是表示尊重之意,那也向左右的人,表明了她的清白,因此張出塵和樂昌公主對楊素十分感激,對越公府中的事十分盡心。
聽楊素問起才道:“妾身從未參加過外面的飲宴,對這些情形無由得知。
” 楊素道:“無須出去赴宴,隻要你以前沒看過,就是以前沒有了。
你想,老夫在府中召宴時,那一間不是遣送最好的伎者來獻演,這兩個舞女伎藝精湛,不是一天練成,隻要有這一對寶貝,他們敢不獻上嗎?” 這倒也是,楊素在長安是最具權威的人,他也時時不忘記擺一擺權威。
有一次,他請客人在家中小聚,那天隻得五六個客人,而且也不是很重要的客人。
楊素一高興吩咐傳人獻戲,承召的樂工不敢怠慢,立刻派了幾百個人趕來,一一獻技,楊素忽然記起了,上次召宴有一對江南兒女唱的采蓮曲很好聽,今日未見到來,立刻把樂工召來,問那兩個女樂上那兒去了。
樂工回奏說那兩人原是宇文太師府中的家伎,今天是宇文太師六十大壽,把那兩人召回府中唱曲頌壽了…… 楊素隻冷哼了一聲:“老夫七十多了,都不敢稱壽,他才六十歲,居然就張揚慶大壽了,來人哪,給我上宇文述家裡去一趟,把那兩個雌兒借來。
” 宇文述貴為國丈,宇文貴妃在隋宮中極得文帝之寵,而宇文述内掌兵部,外擁重兵,連皇帝對他都要客氣三分,天下誰敢不賣他的帳,唯獨楊素不理會。
宇文太師六十大壽,文武大員自然都會去祝壽了,楊素卻在這一天請客,故而隻到了幾個不太重要的客人,這已經使楊素不痛快,不過宇文府中的壽宴的确此他的宴會重要一點,也不能怪大家不給他面子,但也決心做點事給人家看看,叫大家明瞧一下,他越公府與宇文太師之間,究竟是誰的苗頭足一點。
所以他在召伎助興時,已經對手下的家将作了指示,承值領班的教坊領班也都小心翼翼地侍候,甯可把太師府那邊壓一壓,帶了人上這兒來侍候,正因為如此,太師府那邊才把隸屬於本府撥出去的歌伎召回來,墊檔表演一下,以免冷場,這已經是相當忍氣吞聲了。
可是楊素顯然沒有他意,仍是問了起來,更叫人到國丈第去借人,那是存心給宇文述難看。
宇文述的勢力跟楊素相較是弱了一點,最重要的是楊素能得各地外藩的支持,實在還是惹不起他,聽到楊素的家人上門借人,乾脆大方一點将府中全部的樂伎遺出到楊素的國公第去獻技。
這一來楊素才不好意思,不便再跟宇文述搗蛋了,心中卻不能平持那口氣,把樂工的領班叫來,指着那兩名樂女冷笑道:“你看見沒有,老夫把他們要來了,你這混球,老夫昨天已經着人通知你,今天老夫宴客,所有伶工雜伎,一概不得放到别家去,若有人議論,叫他來跟老夫談話,你居然敢不把老夫的話放在心上!” 樂工領班吓壞了,連忙跪下道:“國公,小的怎敢不遵您的吩咐。
早上太師府來傳人召喚伶人,小的就以此擋回去了,太師對國公十分尊敬,所以,隻召回他們自己的家伎,前去照應一下。
” 楊素冷笑道:“老夫吩咐的是不準任何人離去,你這狗頭認為太師了不起,居然把他們的人放走了,你以為太師府的權勢大,老夫不敢說話了是吧?” “國公爺,小的隻是一名樂工,那一家府上都惹不起,您老人家寬宏大量饒了小的吧!” 楊素平時倒不是蠻橫不講理的人,尤其是跟這些小人物,更是不屑計較,但這一回卻别上了勁兒,竟是毫不放松,沉下臉道:“現在你看見了,若是老夫要不來這兩人,那倒是怪不得你,現在老夫已經把人要了來,那就是你對老夫的話太不當回事,老夫要殺你。
” 他隻說了個殺字,底下的家将已經把人頭砍落下地。
宇文述算算跟楊素鬥尚非其時,硬是忍了下來,楊素掙足了面子,也就不太過份。
那件事京師的人多少也有個底子,今天論勢,第一當推越國公,第二才是宇文家。
那是在文帝時的事,刻下炀帝楊廣繼位,宇文家雖然仍是皇親國戚,權勢不減,但很顯的是比越國公低了一截,楊素的地位幾乎已淩駕於天子之上了。
因此,楊素發現這一對蠻女的技藝十分可觀,卻又前所未見,感到很奇怪,他定要查個明白。
她們的身子,絕不可能是初次獻藝,而昆侖奴卻又是最下等的賤民,終身奴籍,也不可能是新近才淪落藝伎的,即使是胡商們新帶進來,也該由他越國公先行挑選,剩下來的才能輪到别家。
在這種小事情上,楊素是很挑剔的,所以他等不及的就要把樂工的輪值領班召來問清楚。
樂昌公主卻怕他一個不痛快,又要傳谕殺人,那會給李靖一個很壞的印象,樂昌公主對楊素十分感激,對李靖則因張出塵之故,也有着一分誠摯的友誼,她一直在為對方調解,使彼此的誤會消除,成為十分和諧。
所以地眼珠一轉道:“妾身想起來了,這兩個蠻姬原來是在陳宮中的,一個叫烏珍,一個叫烏珠。
是姐妹二人,後來被皇帝要到宮裡去了,以前還隻是十來歲的小孩子,想不到長得這麼大了,而且還學得一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