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淨土法門與深信因果
關燈
小
中
大
脫,無善惡果報,此為最誤天下後世之邪見。
須知人死之後,神識不滅。
如人人能知神識不滅,則樂于為善。
若不知神識不滅,則任意縱欲,殺父殺母,種種罪惡,由此而生。
此種極惡逆之作為,皆斷滅邪見所緻之結果。
人人能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則天下太平,人民安樂。
然此尚非究竟法。
何為究竟法,是在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脫死,并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則國運可轉,災難可消。
蓋今日之災難,皆大家共業所招。
如人人念佛行善,則共業可轉,而劫運可消。
如一·二八滬戰時,念佛之人家,得靈感者甚多。
彼自己單修,尚得如此靈感,況人人共修者乎。
故知國難亦可由衆人虔懇念佛挽回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第1565頁 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202】宋程朱辟佛與否定因果,給天下後世帶來什麼危害? ●學說誤人,深可畏懼。
程朱昧心辟佛與否定因果,既毀佛又毀儒,違悖儒教先聖。
由不提倡因果,則治國治民治心之根本,反視作迂談謬見。
以緻放僻邪侈,無所不為。
天下後人深受其害。
二子有靈,當不以己所說者為是,而悔無所及矣。
吾固曰,因果者,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衆生之大權也。
周安士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亂之道也。
程、朱天資超邁,竊取佛經之義以釋儒經。
又恐人學佛,特倡異義,謂佛所說之因果報應,生死輪回,實無其事,不過藉此以騙愚夫愚婦奉彼教耳。
且人死之後,形既朽滅,神亦飄散,縱有剉斫舂磨⑴,将何所施。
又神既飄散,又有何人複托生乎。
此事在佛法中為極淺之事,在國家社會為極要之事。
彼既提倡因果輪回為虛謬,則善無以勸,惡無以懲,徒抱定正心誠意,為教民治國之本。
而不知無因果輪回,則正心誠意,與不正心誠意,有何分别,不過一空名而己。
且實既無有,又誰顧此虛名乎?自此以後之理學,無一不偷看佛經,無一不辟駁佛法。
由不提倡因果,則治國治民治心之根本,反視作迂談謬見。
數百年來,猶能維持者,尚有禮教之儀型在。
及至歐風東漸,則完全随歐風以披靡矣。
以無因果輪回之根本,故緻放僻邪侈⑵,無所不為。
在程朱當日之本心,乃借毀佛以護儒,而不知毀佛即成毀儒。
如今五經四書,乃成犯禁之書,而大小學堂皆不許讀,此明證也。
儒釋本同源,認心性為身形之異端,而謀為滅除心性,則先滅身形矣。
使二子有靈,當不以己所說者為是,而悔無所及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196頁 複李德明居士書) 現在殺劫尚盛,前途危險。
當勸眷屬,及與鄉人,各各吃素念佛,以求往生西方。
否則後世做人,不知又如何苦惱也。
凡皈依者,令彼各各實行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之事。
以為世間善人,吃素護生,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以了生死。
以此自行,複以化他,普令同人,同沾法澤。
否則後來之苦,與眼前有過之無不及也。
嗚呼哀哉!此之禍根,近由家庭無善教,遠由程朱辟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之實理實事,謂為佛設此法,以誘愚夫愚婦奉彼教之根據,實無其事之邪說以釀成之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163頁 複施宗導居士函) 三日前接汝父遺稿,知汝家祖德甚深。
為人子者欲榮親,當以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為本。
否則縱祖父功德一一彰顯,而身不行道,反為辱親矣。
吾國之亂,至從古未有。
此之禍根,乃程朱辟因果,謂是佛騙愚夫婦耳;又錯解緻知格物。
辟因果則無治國治民之本;錯認格物,為窮盡天下事物之理,則有幾人能做得到。
汝父續稿,緻知在格物,說得頗闊大,而實非正心誠意之根本。
蓋此物字指心之私欲而言。
心之私欲一格除之,則是是非非,絕無錯亂。
一有私欲,則所知不得其正。
如愛妻愛子者,妻子再不好,彼總不知其不好,由愛之私欲障蔽其真知故也。
程朱錯認作外物,故止說正心誠意,不題緻知格物。
此處一錯,人各不在去私欲上用工,此吾國學術之一大不幸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165頁 複海門施宗導居士書) 【203】印祖是如何勸念佛人深信因果,求生極樂的? ●是以光每為一切人說,必須敦笃倫常,恪盡己分,閑邪存誠,克己複禮,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戒殺茹素,信願念佛,決志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以此自行,以此化他。
世出世間之利益,悉于此得之矣。
今日之世,以興佛法,不患不知高深玄妙之理性,患不知因果報應,及家庭教育,而實行其所當行耳。
果能一切人皆實行其所當行者,則天下太平,人民安樂,佛日增輝,法輪常轉矣。
是以光每為一切人說,必須敦笃倫常,恪盡己分,閑邪存誠,克己複禮,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戒殺茹素,信願念佛,決志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以此自行,以此化他。
内而父母兄弟妻子,外而親戚鄉黨朋友,俾彼同修淨業,庶可謂之真佛弟子。
能如是則生為聖賢之徒,沒登極樂之邦。
世出世間之利益,悉于此得之矣。
此愚夫愚婦所能為者,并非有高深玄妙,不能企及之處。
惜人多所求在彼而不在此,故難得其真實利益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807頁 複王誠中居士書) 【204】現今學淨土者多多,有正見者卻少少,何因何緣,如何對治? ●病在缺乏正信。
然須老實頭念佛,并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使一切人相觀而善。
所謂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
如此則不至被别宗知識之所搖惑。
汝既于淨土生正信,今為汝取法名為慧揚。
謂依佛智慧,宏揚淨土,俾彼一切同倫,鹹皆現生了生脫死。
汝以周子、邵子、範文正⑴公拟光,光何能望彼三人肩背。
然三人未遇淨土法門,光幸得遇耳。
此法遍布人間,幾多人終日持誦,仍然漠不相關,有如未曾聞見者,又有聞而不信者。
信而能行者,殆亦少矣。
汝現可生正信矣。
然須老實頭念佛,庶不至被别宗知識之所搖惑。
孫陳等贈汝書數十種,今為寄《淨土十要》,《佛學救劫編》,《淨土五經》,《淨土聖賢錄》,《饬終津梁》各一部。
此十要,乃當日原本,非前木刻之節略本。
讀此而能信得及,則一切知識,一切經教,各種法門,皆不能搖動其信心矣。
學佛之人,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使一切人相觀而善。
所謂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
現世亂己極,不以佛法為救正,則無法可設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613頁 複常逢春居士書一) 【205】知識分子如何信因果?印祖為什麼勸知識分子把學問抛向東洋大海外,力修淨業? ●知因果,則不敢損人以利己,傷天而害理矣。
世之強暴,語以道德仁義,或絕無動心處。
語以因果報應,勿道即信,縱令不信,亦當惕然驚懼。
●以閣下之才論,當依光所說,其為利益大矣。
否則擇一寂靜隐晦之處,力修淨業。
将從前所得之學問文章,抛向東洋大海外,作自己原是一個無知無識之人。
于不生分别心中,晝夜六時,專持一句洪名聖号。
果能死盡偷心,當必親見本來面目。
從茲高豎法幢,俾一切人同歸淨土法海。
生為聖賢之徒,沒預蓮池之會。
方可不負所學,為大丈夫真佛子矣。
若不提倡因果報應,生死輪回等事理,而欲世道太平,雖佛菩薩聖賢同出于世,亦末如之何矣。
是以光十年印《安士全書》,拟募數十萬,隻得四萬。
然現并木刻所印者,已有五萬四五千矣。
現印《大士頌》,明後年印《二十四史感應錄》,皆欲人知因果耳。
知因果,則不敢損人以利己,傷天而害理矣。
世之強暴,語以道德仁義,或絕無動心處。
語以因果報應,勿道即信,縱令不信,亦當惕然驚懼。
閣下居位,不能即挽回狂瀾,何不現居士身,以此為未來之挽回計乎?以此度人,即以自度。
何得遠适異國,訪未見之經,拜佛之遺迹,以為自度乎?今之人多帶一分誇大氣派。
如未弘法,先要求外國未譯之經,而本國已有之經,曾一一研究已極否?況佛經中義,得其一二,即可以上弘下化。
況數千卷之多,尚不足用,而欲訪之于印度各國乎。
凡此種提倡,光皆不以為然。
其意皆出于好高務勝,見異思遷,以為我當出人頭地。
若人雲亦雲,則不足為奇,有負我本領矣。
以閣下之才論,當依光所說,其為利益大矣。
否則擇一寂靜隐晦之處,力修淨業。
将從前所得之學問文章,抛向東洋大海外,作自己原是一個無知無識之人。
于不生分别心中,晝夜六時,專持一句洪名聖号。
果能死盡偷心,當必親見本來面目。
從茲高豎法幢,俾一切人同歸淨土法海。
生為聖賢之徒,沒預蓮池之會。
方可不負所學,為大丈夫真佛子矣。
至于遠遊印度,不過開眼界擴知見而已。
于生死分上,欲得自度,則在此而不在彼也。
況道路遙遠,所費不赀⑴。
而閣下色力,亦不過健,受此奔馳勞碌,則所損甚多,所益甚少,光絕不贊成。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96頁 複葉玉甫居士書) 【206】念佛人為何要與一切不著、一切皆空之人敬而遠之? ●因為此種人厭聞因果報應之事,及與勤勞修持之法,借此以遮懶惰懈怠之迹。
待至業報已熟,閻老當以最上供養,敬此之人。
故吾人當于此等人,敬而遠之,以免同彼受閻老之最上供養恭敬也。
世有倡高調者,厭聞因果報應之事,及與勤勞修持之法,隻以一切皆空,一切不著為護身符。
而不知已著于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便非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之意。
況彼借此以遮懶惰懈怠之迹,不以真修為事,唯以空談争高。
待至業報已熟,閻老當以最上供養,敬此一切不著一切皆空之人。
于斯時也,不知尚能皆空不著與否?吾人當于此等人,敬而遠之,以免同彼受閻老之最上供養恭敬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216頁 複周伯遒居士書) 【207】為什麼說因果淨土是成佛的根本? ●因果報應者,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衆生之大權也。
淨土法門者,一切六道三乘,了生脫死圓證菩提之達道也。
故說因果淨土是成佛的根本。
因果報應者,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衆生之大權也。
淨土法門者,一切六道三乘,了生脫死圓證菩提之達道也。
宋儒辟因果以後,治國治家治身治心之法,徒存枝葉,了無根本。
以馴至于狂流莫挽,無可救藥。
學佛不修淨土,縱能徹悟自心,深入經藏,若未到業盡情空地位,依舊仍在六道輪回之中。
生死海深,菩提路遠,欲仗自力了生脫死,則難如登天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811頁 蘇州弘化社第六屆出納報告清冊弁言) 【208】末世學佛者,如何在知因果與修淨土上下功夫? ●因果淨土,為成佛之根本。
以知因果,則不敢自欺欺人,作傷天害理損人利己之事。
修淨土,則雖是具縛凡夫,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末世學佛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與修淨土。
以知因果,則不敢自欺欺人,作傷天害理損人利己之事。
修淨土,則雖是具縛凡夫,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諸餘法門,皆須煩惱斷盡(三界内見思二惑),方可了生脫死。
否則縱令大徹大悟,有大智慧,大辯才,曉得過去未來,要去就去,要來就來,尚不能了。
況具足煩惱者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五第576頁 複郭漢儒居士書二) 世有行人,藐視因果,及與淨土者,皆由不知因果淨土,為成佛之根本,而隻以愚夫愚婦當之,以緻自失善利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一第766
須知人死之後,神識不滅。
如人人能知神識不滅,則樂于為善。
若不知神識不滅,則任意縱欲,殺父殺母,種種罪惡,由此而生。
此種極惡逆之作為,皆斷滅邪見所緻之結果。
人人能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則天下太平,人民安樂。
然此尚非究竟法。
何為究竟法,是在念佛求生西方,了生脫死,并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則國運可轉,災難可消。
蓋今日之災難,皆大家共業所招。
如人人念佛行善,則共業可轉,而劫運可消。
如一·二八滬戰時,念佛之人家,得靈感者甚多。
彼自己單修,尚得如此靈感,況人人共修者乎。
故知國難亦可由衆人虔懇念佛挽回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第1565頁 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202】宋程朱辟佛與否定因果,給天下後世帶來什麼危害? ●學說誤人,深可畏懼。
程朱昧心辟佛與否定因果,既毀佛又毀儒,違悖儒教先聖。
由不提倡因果,則治國治民治心之根本,反視作迂談謬見。
以緻放僻邪侈,無所不為。
天下後人深受其害。
二子有靈,當不以己所說者為是,而悔無所及矣。
吾固曰,因果者,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衆生之大權也。
周安士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亂之道也。
程、朱天資超邁,竊取佛經之義以釋儒經。
又恐人學佛,特倡異義,謂佛所說之因果報應,生死輪回,實無其事,不過藉此以騙愚夫愚婦奉彼教耳。
且人死之後,形既朽滅,神亦飄散,縱有剉斫舂磨⑴,将何所施。
又神既飄散,又有何人複托生乎。
此事在佛法中為極淺之事,在國家社會為極要之事。
彼既提倡因果輪回為虛謬,則善無以勸,惡無以懲,徒抱定正心誠意,為教民治國之本。
而不知無因果輪回,則正心誠意,與不正心誠意,有何分别,不過一空名而己。
且實既無有,又誰顧此虛名乎?自此以後之理學,無一不偷看佛經,無一不辟駁佛法。
由不提倡因果,則治國治民治心之根本,反視作迂談謬見。
數百年來,猶能維持者,尚有禮教之儀型在。
及至歐風東漸,則完全随歐風以披靡矣。
以無因果輪回之根本,故緻放僻邪侈⑵,無所不為。
在程朱當日之本心,乃借毀佛以護儒,而不知毀佛即成毀儒。
如今五經四書,乃成犯禁之書,而大小學堂皆不許讀,此明證也。
儒釋本同源,認心性為身形之異端,而謀為滅除心性,則先滅身形矣。
使二子有靈,當不以己所說者為是,而悔無所及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196頁 複李德明居士書) 現在殺劫尚盛,前途危險。
當勸眷屬,及與鄉人,各各吃素念佛,以求往生西方。
否則後世做人,不知又如何苦惱也。
凡皈依者,令彼各各實行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之事。
以為世間善人,吃素護生,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以了生死。
以此自行,複以化他,普令同人,同沾法澤。
否則後來之苦,與眼前有過之無不及也。
嗚呼哀哉!此之禍根,近由家庭無善教,遠由程朱辟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之實理實事,謂為佛設此法,以誘愚夫愚婦奉彼教之根據,實無其事之邪說以釀成之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163頁 複施宗導居士函) 三日前接汝父遺稿,知汝家祖德甚深。
為人子者欲榮親,當以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為本。
否則縱祖父功德一一彰顯,而身不行道,反為辱親矣。
吾國之亂,至從古未有。
此之禍根,乃程朱辟因果,謂是佛騙愚夫婦耳;又錯解緻知格物。
辟因果則無治國治民之本;錯認格物,為窮盡天下事物之理,則有幾人能做得到。
汝父續稿,緻知在格物,說得頗闊大,而實非正心誠意之根本。
蓋此物字指心之私欲而言。
心之私欲一格除之,則是是非非,絕無錯亂。
一有私欲,則所知不得其正。
如愛妻愛子者,妻子再不好,彼總不知其不好,由愛之私欲障蔽其真知故也。
程朱錯認作外物,故止說正心誠意,不題緻知格物。
此處一錯,人各不在去私欲上用工,此吾國學術之一大不幸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165頁 複海門施宗導居士書) 【203】印祖是如何勸念佛人深信因果,求生極樂的? ●是以光每為一切人說,必須敦笃倫常,恪盡己分,閑邪存誠,克己複禮,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戒殺茹素,信願念佛,決志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以此自行,以此化他。
世出世間之利益,悉于此得之矣。
今日之世,以興佛法,不患不知高深玄妙之理性,患不知因果報應,及家庭教育,而實行其所當行耳。
果能一切人皆實行其所當行者,則天下太平,人民安樂,佛日增輝,法輪常轉矣。
是以光每為一切人說,必須敦笃倫常,恪盡己分,閑邪存誠,克己複禮,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戒殺茹素,信願念佛,決志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以此自行,以此化他。
内而父母兄弟妻子,外而親戚鄉黨朋友,俾彼同修淨業,庶可謂之真佛弟子。
能如是則生為聖賢之徒,沒登極樂之邦。
世出世間之利益,悉于此得之矣。
此愚夫愚婦所能為者,并非有高深玄妙,不能企及之處。
惜人多所求在彼而不在此,故難得其真實利益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807頁 複王誠中居士書) 【204】現今學淨土者多多,有正見者卻少少,何因何緣,如何對治? ●病在缺乏正信。
然須老實頭念佛,并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使一切人相觀而善。
所謂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
如此則不至被别宗知識之所搖惑。
汝既于淨土生正信,今為汝取法名為慧揚。
謂依佛智慧,宏揚淨土,俾彼一切同倫,鹹皆現生了生脫死。
汝以周子、邵子、範文正⑴公拟光,光何能望彼三人肩背。
然三人未遇淨土法門,光幸得遇耳。
此法遍布人間,幾多人終日持誦,仍然漠不相關,有如未曾聞見者,又有聞而不信者。
信而能行者,殆亦少矣。
汝現可生正信矣。
然須老實頭念佛,庶不至被别宗知識之所搖惑。
孫陳等贈汝書數十種,今為寄《淨土十要》,《佛學救劫編》,《淨土五經》,《淨土聖賢錄》,《饬終津梁》各一部。
此十要,乃當日原本,非前木刻之節略本。
讀此而能信得及,則一切知識,一切經教,各種法門,皆不能搖動其信心矣。
學佛之人,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使一切人相觀而善。
所謂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
現世亂己極,不以佛法為救正,則無法可設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六第613頁 複常逢春居士書一) 【205】知識分子如何信因果?印祖為什麼勸知識分子把學問抛向東洋大海外,力修淨業? ●知因果,則不敢損人以利己,傷天而害理矣。
世之強暴,語以道德仁義,或絕無動心處。
語以因果報應,勿道即信,縱令不信,亦當惕然驚懼。
●以閣下之才論,當依光所說,其為利益大矣。
否則擇一寂靜隐晦之處,力修淨業。
将從前所得之學問文章,抛向東洋大海外,作自己原是一個無知無識之人。
于不生分别心中,晝夜六時,專持一句洪名聖号。
果能死盡偷心,當必親見本來面目。
從茲高豎法幢,俾一切人同歸淨土法海。
生為聖賢之徒,沒預蓮池之會。
方可不負所學,為大丈夫真佛子矣。
若不提倡因果報應,生死輪回等事理,而欲世道太平,雖佛菩薩聖賢同出于世,亦末如之何矣。
是以光十年印《安士全書》,拟募數十萬,隻得四萬。
然現并木刻所印者,已有五萬四五千矣。
現印《大士頌》,明後年印《二十四史感應錄》,皆欲人知因果耳。
知因果,則不敢損人以利己,傷天而害理矣。
世之強暴,語以道德仁義,或絕無動心處。
語以因果報應,勿道即信,縱令不信,亦當惕然驚懼。
閣下居位,不能即挽回狂瀾,何不現居士身,以此為未來之挽回計乎?以此度人,即以自度。
何得遠适異國,訪未見之經,拜佛之遺迹,以為自度乎?今之人多帶一分誇大氣派。
如未弘法,先要求外國未譯之經,而本國已有之經,曾一一研究已極否?況佛經中義,得其一二,即可以上弘下化。
況數千卷之多,尚不足用,而欲訪之于印度各國乎。
凡此種提倡,光皆不以為然。
其意皆出于好高務勝,見異思遷,以為我當出人頭地。
若人雲亦雲,則不足為奇,有負我本領矣。
以閣下之才論,當依光所說,其為利益大矣。
否則擇一寂靜隐晦之處,力修淨業。
将從前所得之學問文章,抛向東洋大海外,作自己原是一個無知無識之人。
于不生分别心中,晝夜六時,專持一句洪名聖号。
果能死盡偷心,當必親見本來面目。
從茲高豎法幢,俾一切人同歸淨土法海。
生為聖賢之徒,沒預蓮池之會。
方可不負所學,為大丈夫真佛子矣。
至于遠遊印度,不過開眼界擴知見而已。
于生死分上,欲得自度,則在此而不在彼也。
況道路遙遠,所費不赀⑴。
而閣下色力,亦不過健,受此奔馳勞碌,則所損甚多,所益甚少,光絕不贊成。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96頁 複葉玉甫居士書) 【206】念佛人為何要與一切不著、一切皆空之人敬而遠之? ●因為此種人厭聞因果報應之事,及與勤勞修持之法,借此以遮懶惰懈怠之迹。
待至業報已熟,閻老當以最上供養,敬此之人。
故吾人當于此等人,敬而遠之,以免同彼受閻老之最上供養恭敬也。
世有倡高調者,厭聞因果報應之事,及與勤勞修持之法,隻以一切皆空,一切不著為護身符。
而不知已著于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便非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之意。
況彼借此以遮懶惰懈怠之迹,不以真修為事,唯以空談争高。
待至業報已熟,閻老當以最上供養,敬此一切不著一切皆空之人。
于斯時也,不知尚能皆空不著與否?吾人當于此等人,敬而遠之,以免同彼受閻老之最上供養恭敬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216頁 複周伯遒居士書) 【207】為什麼說因果淨土是成佛的根本? ●因果報應者,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衆生之大權也。
淨土法門者,一切六道三乘,了生脫死圓證菩提之達道也。
故說因果淨土是成佛的根本。
因果報應者,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衆生之大權也。
淨土法門者,一切六道三乘,了生脫死圓證菩提之達道也。
宋儒辟因果以後,治國治家治身治心之法,徒存枝葉,了無根本。
以馴至于狂流莫挽,無可救藥。
學佛不修淨土,縱能徹悟自心,深入經藏,若未到業盡情空地位,依舊仍在六道輪回之中。
生死海深,菩提路遠,欲仗自力了生脫死,則難如登天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811頁 蘇州弘化社第六屆出納報告清冊弁言) 【208】末世學佛者,如何在知因果與修淨土上下功夫? ●因果淨土,為成佛之根本。
以知因果,則不敢自欺欺人,作傷天害理損人利己之事。
修淨土,則雖是具縛凡夫,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末世學佛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與修淨土。
以知因果,則不敢自欺欺人,作傷天害理損人利己之事。
修淨土,則雖是具縛凡夫,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諸餘法門,皆須煩惱斷盡(三界内見思二惑),方可了生脫死。
否則縱令大徹大悟,有大智慧,大辯才,曉得過去未來,要去就去,要來就來,尚不能了。
況具足煩惱者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五第576頁 複郭漢儒居士書二) 世有行人,藐視因果,及與淨土者,皆由不知因果淨土,為成佛之根本,而隻以愚夫愚婦當之,以緻自失善利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一第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