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舍内青州
關燈
小
中
大
的奏呈。
話音未落,又有幾人站出,道将軍不過自省過份,表上皆是謙辭,陛下及列位怎可當真?再說行兵作戰,本就要據實,前方的戰勢如何,怎是能預先算計好的,若是先就算好,那無知小兒不也能為将了?此時将軍若是被換下了,豈不是正遂了虜寇心意,卻不知有多少魑魅魍魉要掩口胡盧。
又有人駁道,國朝賢将不少,便是現在長州的幾個副将,也自可獨當一面了,為何非要将軍帶病上前,況且虜寇敗北,一時半載聚積不起來,不趁此時趕緊換防,叫新将熟悉邊事及屬下,日後再有戰事,将軍又病了,那可如何?先前那人立刻反唇相譏道,虜寇是已破了,破了就可以将将軍撇至一旁,這不是要人指責陛下行烹狗藏弓之事又是什麼?被駁的人急了,大叫道什麼叫要撇掉将軍,這不是将軍自請挂印的麼? 話說到這個份上,那椅子便是如膝似膠,顧思林也坐不住了。
慢慢撐着扶手站起,走至大殿之中,跪倒泣道:“陛下,臣确實身心俱疲,不敢戀棧,還請陛下恤憫。
陛下若不恩允,臣還有何面目立于衆人之前?臣有死而已。
”一時間吵嘴的也停了下來,偷眼打量着二人。
皇帝見他兩行老淚,已不能順頰而下,卻是緣了顴畔褶皺,向着耳邊橫淌。
歎了口氣,默默轉頭,看了定權一眼,問道:“太子怎麼說?”定權在一旁冷眼相望了許久,略笑了笑,道:“此事臣不敢妄言。
”皇帝道:“你是儲君,隻管站在那裡瞧着臣工争吵,算怎麼回事?你心裡想的,說出來便是,有什麼妄不妄言的?”定權躬身答了聲“是”,方道:“顧尚書方過知天命之年,何言一老字?尚書既慕先賢,亦必知老當益壯一語,昔者廉頗奔魏,李廣難封,尤知勉勵加餐,拒秦擊胡事。
何況尚書身逢明時聖主,信任重用,怎可不思竭力報效,再起振奮,一舉族滅虜寇,反因些微無據流言,便說起這些思退懷隐,明哲保身的話出來了?此舉不是要盡陷聖明天子,滿朝文武于不義麼?” 殿上一時默了片刻,才聞皇帝笑道:“太子的話,顧尚書可聽清楚了?”顧思林頓首答道:“殿下所責,臣并不敢強辯。
隻是臣在本奏中所陳之情,也請殿下明察。
” 定權方思量着要開口,便聞皇帝微微咳了咳,沉吟道:“太子說的有理,尚書的苦衷朕也不能不查。
朕看不如這樣,顧尚書也不必着急,待先安心将病養好,再談此事不遲。
長州那邊,就暫且委派個人過去管幾日,等尚書身子大安了,再做商議。
這樣的話,尚書覺得如何?” 顧思林伏跪在地,似乎微微顫抖了一下,半晌才叩首,啞聲道:“陛□恤入微,臣謝恩”。
定權此時方知皇帝問話的本意,雖不回首,卻也似可看見齊王面上的冷笑。
默默閉上了眼睛,便覺天崩地旋。
定下神來再看時,隻見顧思林已經低頭坐回了位上,一手按着膝蓋,那隻手上青筋暴出,虎口和指節皆是承弓時磨出的重趼;再望向高高上坐的皇帝,隻能看見一身朱色朝服,臉上的神情卻分辨不清楚,一時隻覺胸臆間發脹,隻想作嘔。
皇帝這話說得入情入理,無可摘指,衆臣皆無言可辨,都默默站回了原位。
一時見無人再說話,皇帝笑道:“今日之事,大緻于此。
列位臣工可還有别的事情要上奏?”等了半晌,方想吩咐退朝,忽見吏部尚書張陸正站了出來,低頭道:“臣還有一事。
”皇帝見是他,微感詫異,問道:“何事?”張陸正慢慢從袖中抽出了一份奏章,高舉過頭道:“臣請複查去歲李柏舟逆謀一案。
”話音未落,滿朝皆是一片嘩然之聲,陳謹下去接了奏章,交到皇帝手中。
皇帝卻并不立即去開那奏呈,隻是先默默看了顧思林和太子一眼,見二人皆是面色雪白,才慢慢發問道:“李柏舟的案子是三司會審的,早已經結案了,現在還拿出來說什麼?”張陸正道:“臣參劾太子殿下擅權預政,淆亂司法,李氏一案有冤情。
”衆臣今日本拟隻來看顧思林的事情,不想突然又冒出了這樣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來,一時都被驚得目瞪口呆。
張陸正與太子親厚,這是朝野遍知的事情,此刻他卻在這個要命的當口突然翻出這要命的事情來,到底是為了什麼,衆人卻隻能朝着那唯一的緣故上演義了。
擡頭看了看皇帝,又看了看太子,隻見他已經面白如紙,瞧得出雖拼死克制,手中捧着的笏闆,卻仍在不住抖動,隻不知是懼還是氣。
皇帝揭開那本奏呈,默默看了片刻,道:“你要思想清楚了再說話,污蔑儲君,是滿門抄斬的大罪
話音未落,又有幾人站出,道将軍不過自省過份,表上皆是謙辭,陛下及列位怎可當真?再說行兵作戰,本就要據實,前方的戰勢如何,怎是能預先算計好的,若是先就算好,那無知小兒不也能為将了?此時将軍若是被換下了,豈不是正遂了虜寇心意,卻不知有多少魑魅魍魉要掩口胡盧。
又有人駁道,國朝賢将不少,便是現在長州的幾個副将,也自可獨當一面了,為何非要将軍帶病上前,況且虜寇敗北,一時半載聚積不起來,不趁此時趕緊換防,叫新将熟悉邊事及屬下,日後再有戰事,将軍又病了,那可如何?先前那人立刻反唇相譏道,虜寇是已破了,破了就可以将将軍撇至一旁,這不是要人指責陛下行烹狗藏弓之事又是什麼?被駁的人急了,大叫道什麼叫要撇掉将軍,這不是将軍自請挂印的麼? 話說到這個份上,那椅子便是如膝似膠,顧思林也坐不住了。
慢慢撐着扶手站起,走至大殿之中,跪倒泣道:“陛下,臣确實身心俱疲,不敢戀棧,還請陛下恤憫。
陛下若不恩允,臣還有何面目立于衆人之前?臣有死而已。
”一時間吵嘴的也停了下來,偷眼打量着二人。
皇帝見他兩行老淚,已不能順頰而下,卻是緣了顴畔褶皺,向着耳邊橫淌。
歎了口氣,默默轉頭,看了定權一眼,問道:“太子怎麼說?”定權在一旁冷眼相望了許久,略笑了笑,道:“此事臣不敢妄言。
”皇帝道:“你是儲君,隻管站在那裡瞧着臣工争吵,算怎麼回事?你心裡想的,說出來便是,有什麼妄不妄言的?”定權躬身答了聲“是”,方道:“顧尚書方過知天命之年,何言一老字?尚書既慕先賢,亦必知老當益壯一語,昔者廉頗奔魏,李廣難封,尤知勉勵加餐,拒秦擊胡事。
何況尚書身逢明時聖主,信任重用,怎可不思竭力報效,再起振奮,一舉族滅虜寇,反因些微無據流言,便說起這些思退懷隐,明哲保身的話出來了?此舉不是要盡陷聖明天子,滿朝文武于不義麼?” 殿上一時默了片刻,才聞皇帝笑道:“太子的話,顧尚書可聽清楚了?”顧思林頓首答道:“殿下所責,臣并不敢強辯。
隻是臣在本奏中所陳之情,也請殿下明察。
” 定權方思量着要開口,便聞皇帝微微咳了咳,沉吟道:“太子說的有理,尚書的苦衷朕也不能不查。
朕看不如這樣,顧尚書也不必着急,待先安心将病養好,再談此事不遲。
長州那邊,就暫且委派個人過去管幾日,等尚書身子大安了,再做商議。
這樣的話,尚書覺得如何?” 顧思林伏跪在地,似乎微微顫抖了一下,半晌才叩首,啞聲道:“陛□恤入微,臣謝恩”。
定權此時方知皇帝問話的本意,雖不回首,卻也似可看見齊王面上的冷笑。
默默閉上了眼睛,便覺天崩地旋。
定下神來再看時,隻見顧思林已經低頭坐回了位上,一手按着膝蓋,那隻手上青筋暴出,虎口和指節皆是承弓時磨出的重趼;再望向高高上坐的皇帝,隻能看見一身朱色朝服,臉上的神情卻分辨不清楚,一時隻覺胸臆間發脹,隻想作嘔。
皇帝這話說得入情入理,無可摘指,衆臣皆無言可辨,都默默站回了原位。
一時見無人再說話,皇帝笑道:“今日之事,大緻于此。
列位臣工可還有别的事情要上奏?”等了半晌,方想吩咐退朝,忽見吏部尚書張陸正站了出來,低頭道:“臣還有一事。
”皇帝見是他,微感詫異,問道:“何事?”張陸正慢慢從袖中抽出了一份奏章,高舉過頭道:“臣請複查去歲李柏舟逆謀一案。
”話音未落,滿朝皆是一片嘩然之聲,陳謹下去接了奏章,交到皇帝手中。
皇帝卻并不立即去開那奏呈,隻是先默默看了顧思林和太子一眼,見二人皆是面色雪白,才慢慢發問道:“李柏舟的案子是三司會審的,早已經結案了,現在還拿出來說什麼?”張陸正道:“臣參劾太子殿下擅權預政,淆亂司法,李氏一案有冤情。
”衆臣今日本拟隻來看顧思林的事情,不想突然又冒出了這樣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來,一時都被驚得目瞪口呆。
張陸正與太子親厚,這是朝野遍知的事情,此刻他卻在這個要命的當口突然翻出這要命的事情來,到底是為了什麼,衆人卻隻能朝着那唯一的緣故上演義了。
擡頭看了看皇帝,又看了看太子,隻見他已經面白如紙,瞧得出雖拼死克制,手中捧着的笏闆,卻仍在不住抖動,隻不知是懼還是氣。
皇帝揭開那本奏呈,默默看了片刻,道:“你要思想清楚了再說話,污蔑儲君,是滿門抄斬的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