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悲風汨起

關燈
定權信步走出,回暖閣中悶悶坐了。

    展手來看,卻見那兩枚花子仍粘在掌心之上,想是掌中溫熱,将背後的呵膠又溶開了,是以一直不曾下落。

    燭火輕輕躍動,帶得兩枚翠钿也跟着明明滅滅,仿佛手心捧着的便是伊人遺落的笑靥。

     美人展頤,便如春花齊綻,隻是今年的春天,早已過去了。

    暮春時節自己到底做了些什麼,現在無論如何都想不起來了。

    定權将那翠钿從掌中撥下,看着它們飄落到青磚地上,便如微雨落入平湖一般,沒有半分聲響,既不再發光,又映着黑色地面,便再看不見了。

    定權慢慢站起身來,心中不辨悲喜。

     顧思林去京在即,不過剩得五六日時間,還要到京郊整紮營隊,太子也協同禮部前後忙碌送行事宜,眼見着國舅恩返一事便要完滿收束,尚書省卻在此時突然收到了兩封禦史台的奏章,俱是彈劾顧思林在淩河一役中指揮失調,緻使軍隊折損慘重,應予相應懲戒事宜。

    兩位參劾者位階并不高,言辭也算溫和,但京裡月來的情勢,就如一鍋已近燒滾的熱油,眼見薪盡将要熄火,突然被這兩點冷水一激,登時開花般四濺飛散。

    一時間,相幹的,不相幹的,說話的,不說話的,卻都不約而同眼睜睜的盯住了晏安宮和西苑。

     定權亦知曉此事,思來想去,還是差人去喚了張陸正入宮。

    張陸正從後門下車,便被内侍徑直引至了後苑,見定權正剪手立在太湖石山頂上的風亭中,便也提袍登上,躬身向他行禮。

    定權随手托他起來,手指遠處道:“孟直也來瞧瞧這早秋的顔色。

    ”張陸正順他指向翹首望去,隻見天青雲淡,遙遙可以見京郊南山,依舊是一片郁郁蒼蒼之色。

    金風已至,身居高台,更覺萬籁清明。

    腳底幾株高大楓樹,葉緣已微微泛紅,萬葉千聲,迎風作響。

    他回首去看定權,見他端然獨立,一襲尋常紫色lan袍,廣袖當風,衣袂翻飛,湛然便如谪仙一般。

    隻是這位谪仙的嘴角卻抿得鐵緊,見他看了過來,才微微一笑道:“何如?山雨欲來滿樓風。

    ” 張陸正方想開口,又聞定權道:“你看這草木之色,現下雖仍是青蔥,卻終是不能持久了。

    再過得幾日,便都要搖落了。

    ”張陸正思量了片刻,終是道:“殿下,現下還未到悲秋的時節。

    ”定權點了點頭,問道:“那兩個禦史是何人?”張陸正答道:“臣去查詢過,聽聞他們平素與齊王并無往來。

    ”定權搖頭道:“他們果與齊藩有來往,我倒不那麼擔心了。

    我現今隻後悔,沒有讓你入省,這次省内,尚不知會折騰成什麼樣子。

    ”張陸正一怔道:“殿下何出此言?何相雖是殿下和齊藩共舉,但他為人中正,大事上分寸向來拿得準,況且亦任過詹府首領,雖然日短,究竟也算東宮舊人。

    他在其位,其實有助于殿下。

    ”定權歎了口氣,道:“如今世道,說人中正也不算得什麼贊語。

    我知道,何道然是個畏事庸才,除了會說幾句忠孝廉恥,仁義禮智的大話外加明哲保身,别的什麼都做不成。

    隻是我如今哪還敢奢求有益,隻求不引禍便可。

    ” 張陸正沉默有時,問道:“殿下鈞意,可否更示下一二?”定權蹙眉道:“如今也隻好先做觀望。

    孟直,省部裡的風吹草動,務必要及時傳達給我。

    沒有到事态最壞的時候,就千萬不要有所動作。

    此事一過,我定要竭全力,亦擡你入省。

    ”張陸正遲疑道:“臣是問……軍事,殿下如何打算?”定權道:“我會叫人告訴顧思林,叫他安心結軍。

    隻是恐怕他一時片刻,是走不成了。

    ”張陸正一時無話,定權又道:“我更怕的是,禍事不單在颛臾,更在蕭牆。

    非但是顧思林,連我也要牽扯其間了。

    ”張陸正心中亦早有隐憂,此刻被他明白道破,暗覺心驚,口中卻隻得勸慰道:“事态尚不至于如此,殿下還請寬心。

    ”定權歎道:“我何嘗不願事過,再笑自家多慮。

    孟直,前後諸事,還多要仰仗于你,孤在這裡便先謝過了。

    ”說罷朝着張陸正微微一揖,唬得張陸正忙跪倒道:“殿下折殺臣了,臣必當盡心竭力,死而後已。

    ”君臣二人半晌無言,良久後定權方撫了撫袖口,開口笑道:“果然是高處不勝寒,這上面的風頭還是大多了,站久了便覺出冷來,孟直先去吧。

    ” 定權目送張陸正離去,揮手招來山下侍衛,吩咐道:“去把許主簿請出來。

    ”許昌平片刻後便從中門折出,登上亭來,尚未行禮,定權已經止住道:“主簿坐吧。

    ”又問道:“茶喝得可還滿意?”許昌平笑道:“建州小龍,絕妙好茶。

    ”定權笑道:“主簿正避重就輕啊,叫你見笑了,我的茶道确實不精。

    不過休以為我蕭家皆如此,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