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幾頑不絕
關燈
小
中
大
身為外臣而留宿宮中,乃是莫大寵渥,是夜消息便衆口相傳,不胫而走,到第二日清早顧思林睡起去向皇帝謝恩時,京中上下已都知曉了此事。
當下待顧思林回府,便又有紛雜人等懷了諸般心思登門拜會。
顧思林倒也客氣,推說累日奔馳,體乏身倦,隻恐慢待諸君,有失禮數,請諸君原宥雲雲,竟然閉門謝客,不納一人。
他的原配已故,長子戰死,次子又正在長州,府内隻留有幾名婢妾,顧思林也隻好終日對了這幾張半生不熟的面孔,心中徑自挂念着軍中事務。
太子更是聲稱國舅還朝,諸事紛纭,爽性便鎮日待在宮内,直到下匙時方返回西苑。
朝中衆人伸長了脖子等着看二人動作,此時也不免有些失望,隻得仍是各司各職,各就各位。
偌大的事情,驚雷般張幕,到頭來卻連個雨點都不曾看着,除了皇帝或有相召,太子或有相陪外,在顧思林返回長州之前,竟是風平浪靜。
顧思林在京内安住了逾月,待奉旨将返時,天氣已不似前般暑熱。
定權見敕旨終于下達,這才悄悄舒了口氣。
眼見顧思林去國在即,皇帝又安排了飨宴。
因是家宴,隻教陳謹等人去宮門引領了顧思林,一路前往晏安宮。
方過禦溝,忽見迎頭走過一個着綠袍的年輕官員來,避閃不及,隻得迎上前來向顧思林行禮,朗聲報道:“下官詹事府主簿許昌平參見大司馬。
”顧思林停步,淺淺還了一禮道:“許主簿多禮”。
待許昌平擡起臉來退立道旁,顧思林倒不免多瞧了他兩眼,心内隐隐隻覺此人似乎有兩分面善,思忖了片刻,笑問道:“主簿可是嶽州人士?”許昌平恭謹答道:“下官祖籍嶽州。
”顧思林笑着點了點頭,道:“嶽州人傑地靈,多出俊士,主簿這般年輕,便得佐導青宮,日後必定前途無量。
”眼見得許昌平面露喜色,躬身答道:“大司馬金口之言,下官慚愧不已。
”顧思林這才不由暗笑自己思慮過多,繼續前行。
陳謹陪笑問道:“國舅英明,怎知道他是嶽州人?”顧思林笑道:“我的賬下便有個嶽州的副将,初時聽他說話,好不頭疼。
這位許主簿中州之音已算是說得準的,可終究還是免不了有一二字的鄉音難改。
”陳謹竭力稱贊了兩句,又笑道:“國舅見微知著,洞察如炬。
他一個秀才官兒,得了國舅這幾句話,怕是一夜都睡不安生了。
” 康甯殿的賜宴卻是名副其實的家宴,隻有皇帝、太子、齊趙二王和幾個宗室相與,幾人既不敢飲酒,又不敢闊論,無非順着皇帝的意思多闡發出幾句老生常談,席間氣氛便頗有些拘束無趣。
枯坐了一二個時辰,場面言語早已說盡,桌上珍馐卻幾未動箸,如是終聞皇帝發話道:“天已不早,朕還有幾句話要同将軍說,你們便先回去吧。
”幾人如蒙大赦,忙謝恩不疊,出宮回府補餐去了。
皇帝見衆人去盡,方回首對顧思林笑道:“一宴竟然乏味至斯,朕原本也不曾想到,看來委屈将軍了。
”顧思林忙道:“陛下此言,臣惶恐至極。
”皇帝笑了笑,親自斟了杯酒,交到顧思林手上道:“慕之,你還是同從前一樣啊。
”顧思林謝恩飲過,答道:“臣已經老了。
”皇帝倒也似頗有幾分感慨,扳指問道:“你我君臣有多少年了?”顧思林答道:“于定新年算起至今,臣待罪毂下也有一十五載了。
”皇帝搖首道:“你做帶刀散騎舍人時,我們是朋友,可不計算在内。
若自朕為親藩,迎娶王妃伊始,你為朕長史,股肱之臣,到如今已是二十六年了。
”顧思林笑道:“陛下這些話,實在是折殺臣了。
”皇帝正色道:“朕說的是實話,當年恭懷太子薨後,若無你顧慕之,無你顧氏,朕與
當下待顧思林回府,便又有紛雜人等懷了諸般心思登門拜會。
顧思林倒也客氣,推說累日奔馳,體乏身倦,隻恐慢待諸君,有失禮數,請諸君原宥雲雲,竟然閉門謝客,不納一人。
他的原配已故,長子戰死,次子又正在長州,府内隻留有幾名婢妾,顧思林也隻好終日對了這幾張半生不熟的面孔,心中徑自挂念着軍中事務。
太子更是聲稱國舅還朝,諸事紛纭,爽性便鎮日待在宮内,直到下匙時方返回西苑。
朝中衆人伸長了脖子等着看二人動作,此時也不免有些失望,隻得仍是各司各職,各就各位。
偌大的事情,驚雷般張幕,到頭來卻連個雨點都不曾看着,除了皇帝或有相召,太子或有相陪外,在顧思林返回長州之前,竟是風平浪靜。
顧思林在京内安住了逾月,待奉旨将返時,天氣已不似前般暑熱。
定權見敕旨終于下達,這才悄悄舒了口氣。
眼見顧思林去國在即,皇帝又安排了飨宴。
因是家宴,隻教陳謹等人去宮門引領了顧思林,一路前往晏安宮。
方過禦溝,忽見迎頭走過一個着綠袍的年輕官員來,避閃不及,隻得迎上前來向顧思林行禮,朗聲報道:“下官詹事府主簿許昌平參見大司馬。
”顧思林停步,淺淺還了一禮道:“許主簿多禮”。
待許昌平擡起臉來退立道旁,顧思林倒不免多瞧了他兩眼,心内隐隐隻覺此人似乎有兩分面善,思忖了片刻,笑問道:“主簿可是嶽州人士?”許昌平恭謹答道:“下官祖籍嶽州。
”顧思林笑着點了點頭,道:“嶽州人傑地靈,多出俊士,主簿這般年輕,便得佐導青宮,日後必定前途無量。
”眼見得許昌平面露喜色,躬身答道:“大司馬金口之言,下官慚愧不已。
”顧思林這才不由暗笑自己思慮過多,繼續前行。
陳謹陪笑問道:“國舅英明,怎知道他是嶽州人?”顧思林笑道:“我的賬下便有個嶽州的副将,初時聽他說話,好不頭疼。
這位許主簿中州之音已算是說得準的,可終究還是免不了有一二字的鄉音難改。
”陳謹竭力稱贊了兩句,又笑道:“國舅見微知著,洞察如炬。
他一個秀才官兒,得了國舅這幾句話,怕是一夜都睡不安生了。
” 康甯殿的賜宴卻是名副其實的家宴,隻有皇帝、太子、齊趙二王和幾個宗室相與,幾人既不敢飲酒,又不敢闊論,無非順着皇帝的意思多闡發出幾句老生常談,席間氣氛便頗有些拘束無趣。
枯坐了一二個時辰,場面言語早已說盡,桌上珍馐卻幾未動箸,如是終聞皇帝發話道:“天已不早,朕還有幾句話要同将軍說,你們便先回去吧。
”幾人如蒙大赦,忙謝恩不疊,出宮回府補餐去了。
皇帝見衆人去盡,方回首對顧思林笑道:“一宴竟然乏味至斯,朕原本也不曾想到,看來委屈将軍了。
”顧思林忙道:“陛下此言,臣惶恐至極。
”皇帝笑了笑,親自斟了杯酒,交到顧思林手上道:“慕之,你還是同從前一樣啊。
”顧思林謝恩飲過,答道:“臣已經老了。
”皇帝倒也似頗有幾分感慨,扳指問道:“你我君臣有多少年了?”顧思林答道:“于定新年算起至今,臣待罪毂下也有一十五載了。
”皇帝搖首道:“你做帶刀散騎舍人時,我們是朋友,可不計算在内。
若自朕為親藩,迎娶王妃伊始,你為朕長史,股肱之臣,到如今已是二十六年了。
”顧思林笑道:“陛下這些話,實在是折殺臣了。
”皇帝正色道:“朕說的是實話,當年恭懷太子薨後,若無你顧慕之,無你顧氏,朕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