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幾頑不絕

關燈
蕭铎之争,鹿死誰手,亦未可知。

    朕有今日,你是首功,便加你個上柱國也并不為過。

    ” 皇帝猛可裡提及舊事,且是如此言語,顧思林急忙放下酒盞,俯首跪倒道:“陛下得承大統,乃是陛下天縱英明,懷具九五氣概。

    若聖上做此言,罪臣萬死而已。

    ”皇帝笑道:“這些都是套話虛話,做不得數。

    一般是先帝血胤,這個皇帝誰又當不得?”顧思林隻得連連叩首,口稱有罪。

    皇帝親自扶他起身,笑道:“事君盡禮,人以為谄。

    慕之從來都是這般謹小慎微,朕說你同從前一樣,便是說這個。

    不要動不動就跪來拜去,說罪道死的,如今連太子都學會跟朕來這一套了。

    ”看着顧思林坐下,又問道:“聽說太子都不曾上門去看過舅舅?朕記得他小時候和舅舅最親了。

    ”顧思林笑道:“殿下年紀也大了,自然與小時候不同了。

    ”皇帝笑道:“他大約是不敢去吧。

    ”顧思林道:“臣是外臣,殿下避些瓜李嫌疑,想來也是常情。

    ”皇帝歎氣道:“朕教訓他,是因為他适來太不成話。

    身居儲位,凡事不能自制自重,傳出去那是什麼名聲?現下他也懂事多了,朕看在心裡,自然是高興的。

    ”顧思林道:“陛下一片苦心,俱是為了殿下打算。

    殿下心中,定然也是感激陛下不盡。

    ”皇帝瞥了他一眼,并不理會,接口說道:“隻是如今偏有一起昏聩小人,見皇後已殇,朕又留着他兩個兄弟賠他念書,竟說些什麼‘母愛者子抱’,無稽之談,還偏有人聽。

    朕哪次拿到,定是要殺掉一兩個方可的。

    隻是恐怕太子自己也信了,作出一幅惶惶不可終日的樣子,又有何益,徒與别有用心之人增添話柄而已。

    ” 顧思林忽覺口舌發幹,偷偷吞了一口唾涎,小心答道:“太子殿下若果真是存了此心,便是不谙君父深意,反信小人流言了。

    ”皇帝笑道:“都說外甥似舅,你們說的言語都如出一轍。

    隻是如果朕這三哥兒哪日能像你一般,朕就再沒有什麼再放心不下的了。

    ”顧思林道:“太子生性聰穎純良,又得陛下諄諄督導教誘,定要與臣作比,便是拿鲲鵬來比學鸠了。

    況且臣已老邁,馬齒徒增,更是如秋蜩望春陽,徒生慨歎而已。

    臣有一語,懷據良久,不敢上達于天子。

    ”皇帝道:“慕之何須如此,有話便說吧。

    ”顧思林離座叩首道:“而今邊事已稍和,敢請陛下另拔賢能,臣願歸田,終日服侍陛下左右。

    ”皇帝笑道:“這朕可不能答應你,匈奴尚未破,将軍又安可秣馬南山?”顧思林又辭道:“臣抱此心已非一日,還望陛下明察。

    況且此役乃是臣指揮失當,徒徒耗費許多國帑人命,陛下非不加罪,反以為功,臣已是感動涕零,安敢久居其位,空惹天下批評。

    ”皇帝托他起身道:“将軍前番上書,朕已知将軍心意。

    戰事辛苦,豈是将軍過錯,朕倒要看看天下誰人敢妄議将軍?”望着他又笑道:“我知戎馬已思林,不過還請振奮勉強。

    不獨是為朕,也是為太子守好這天下。

    至于擢拔一事,我聞逢恩那孩子如今亦是大有出息,畢竟虎父無犬子,還望将軍舉賢勿避,多委重任,日後襲爵,複可留為太子之用。

    ” 君臣二人,一個泅過驚波駭湧,一個蹈過屍山血海,一對一答,雖明知彼此言非心聲,卻都是将話說到了十分完滿。

    一時君臣相顧,顧思林涕淚縱橫,謝道:“陛下之恩,天高地厚,臣有死以報陛下而已。

    ”皇帝笑道:“慕之鎮日出入槍林箭雨,說話也不知些忌諱。

    待得慕之功至雄奇一日,朕便親自迎你解甲而歸,你我君臣有始有終,也為萬世立個榜樣。

    ” 待二人促膝談罷,顧思林拱手告退,皇帝望他身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