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殺人阱
關燈
小
中
大
彥在路上跑了一陣,發現前頭有兩名頭戴鬥笠的騎士。
他們前進的速度不快,任憑坐騎一路小跑,身體随之搖擺,肌肉頗為放松。
趙彥注意到這兩匹馬也是軍馬,兩側的搭袋裡還放着弓箭和酒壺,看來是出來踏青的。
在這個時候,居然還有心情出來遊玩,可真是兩個悠閑的家夥。
趙彥沒理睬他們,加快速度,想從他們側面超過去。
當他湊近以後發現,那兩個騎士用絲帛蒙住了自己的臉,看不清面孔。
忽然其中一位騎士喊道:“春光如此美好,先生何不駐足片刻,共酌一觞?” 趙彥哪裡有這種心情,他在馬上略一抱拳,然後快馬一鞭,匆匆離去。
那位騎士在馬上笑道:“你看,這些人總是這樣,行色匆匆。
”另外一位騎士沉默地點了點頭。
“不過那個人不是趙議郎麼?他這時候離開許都,是去幹嗎呢?”騎士摸了摸下巴,旋即拍了拍頭,“哎呀,我怎麼忘了,我是‘戲志才’啊,這些公事跟咱們沒關系。
對吧?劉兄?” 另一位騎士沒理睬他,而是摘下絲帛罩口,環顧四周,胸·部起伏。
他們兩個正是偷偷溜出城的郭嘉與劉協。
對于郭嘉在尚書台微服出遊的荒唐提議,劉協最終還是答應了。
于是郭嘉借口要向皇帝密奏陳事,把他帶去了自己的私宅。
在那裡,他們換上了信使專用的号衣,戴上檐鬥笠,準備了一條絲帛捂住口鼻,還想了兩個化名。
随侍的冷壽光沒有表達任何反對意見,他的職責是侍候皇帝,而不是對皇帝指手畫腳。
郭嘉和劉協在換衣服的時候,他隻是恭順地幫天子托着外袍,面無表情。
隻有當郭嘉說出自己的化名叫做“戲志才”時,這位曾經的同門師弟才微微露出一絲憤恨。
劉協則選擇了“劉平”作為化名。
諷刺的是,這個才是他真正的名字。
準備停當之後,兩個人從私宅後院偷偷溜了出去。
冷壽光則被留在了宅前,守在空房之外,告訴每一個前來問詢的人陛下和祭酒正在議事,不得靠近。
在許都令的暗中協助之下,他們輕而易舉地弄到了兩匹馬并混出了城。
重回原野,無論是清新的野風、稀疏的枯樹還是遠處的地平線,都讓劉協十分陶醉。
他的心情被狹窄的許都壓抑太久了,好似一匹被壓疊得無比密實的宮錦,密到難以喘息。
一直到此時,這匹宮錦才被徐徐展開,露出本來顔色。
劉協現在總算明白,為何漢武帝對郊獵樂此不疲。
無論誰在皇城那種地方久居,都會有沖出樊籠一任馳騁的沖動。
他伸出手來,感受了一番料峭的春風,恨不得立刻催馬挽弓,痛痛快快地發洩一番。
但郭嘉在一旁的眼神,讓他立刻冷靜下來。
他現在不是楊平,是大病初愈的劉協。
“五禽戲”可以解釋他偶爾展露的武功,但無法解釋他為何突然就變得弓馬娴熟。
一直到現在,郭嘉的動機仍舊不明,他可不能輕易卸下心房露出破綻。
兩個人并駕齊驅跑了一陣,“戲志才”在馬上揚鞭笑道:“劉兄,是否舒暢快意?”“劉平”把浮上心頭的躍動按捺下去,回了一個修飾過的微笑:“古人郊獵之樂,今知之矣。
” 出發之前,郭嘉就明确表示,這一天出來玩的是“戲志才”和“劉平”,沒有軍師祭酒也沒有皇帝,不談任何公務,也不提任何朝政。
截止到目前,郭嘉都做得不錯,一語未涉曹氏,就連趙彥匆匆離開許都這麼可疑的事,他都未有任何動作。
慢慢地,劉協也放下心來,全身心地投入到這片美景之中。
二人信馬由缰,且走且看,一路朝着西北方向走去。
郭嘉的騎術不算高明,勉強能保持不跌下來而已,經常會被劉協甩開。
此時積雪未化,踏青還談不上,不過感受到春意初來的小動物倒有不少已經冒出頭來。
才一個多時辰,兩個人已經獵到了兩隻野兔和一頭狐狸。
這還是劉協刻意藏拙的結果,否則戰果更加斐然。
“可惜今年冬日太長,無論是兔子還是狐狸,一身精血都化成了厚毛,以緻肉身枯瘦不堪,制筆合适,吃起來便沒什麼口味了。
”劉協騎在馬上,看着倒在眼前的灰白野兔,不無惋惜地說。
聽到劉協這樣講,郭嘉下馬拎起兔子,湊到鼻子前嗅了嗅味道,然後用舌頭舔了幾下被羽箭射穿的脖頸,擡頭一本正經道:“果然血味發澀,想不到劉兄你倒是此中方家。
” “呵呵,當初颠沛流離,不得不學得一技傍身。
”劉協機警地回答。
當初漢室從雒陽至長安,再從長安一路東來,屢有大臣活活餓死,皇帝學點弓術糊口,也并非什麼不可能的事。
郭嘉把兔子扔進坐騎旁邊的搭筐裡,重新上馬扶住鞍子,感慨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如今鹿死了,兔子和狐狸還是跑得滿地皆是,不知會成為哪隻猛虎的口中食啊。
” 前半句是《史記·淮陰侯列傳》裡的句子,感慨秦末楚漢相争,後半句不知是否是郭嘉有意試探。
劉協聽到,側臉道:“戲兄,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這是《左傳》裡曹刿同鄉對曹刿說的話,意思是自有上位者操心,你又何必忙活呢。
以典故對典故,他這是在提醒郭嘉,今天不談國事。
郭嘉聽了,捶了捶頭,比了個抱歉的手勢,結果一下子平衡沒掌握好,差點摔下馬去。
“哎呀,真是麻煩,平時我都是坐馬車出入。
”郭嘉緊抓着缰繩,臉上浮現出不健康的紅色。
“你又犯規了,戲兄。
” 郭嘉又要擺出道歉的手勢,但這一次他沒那麼幸運了,隻聽得“撲通”一聲,這位天才掉下馬去,重重摔在地上。
郭嘉狼狽地爬起來,咳嗽數聲,一擡頭,與劉協的戲谑眼神恰好四目相對。
這兩位對天下大勢影響至深的敵人,在原野上忽然放聲大笑起來。
倘若讓熟知朝廷内幕的人——比如荀彧——看到這一幕,一定會覺得莫名其妙。
兩人且走且玩,眼看日頭移到了天頂,遠處忽然出現一片黑影,竟是一個村落模樣。
郭嘉袖手說道:“我們不妨在那裡休息一下,再從原路返回,日落之前便可趕回許都。
” 劉協感覺郭嘉一直在刻意引導着方向,既然他建議在這村子裡休息,一定也是有什麼目的。
劉協沒有多問,跟着過去了。
這村子不似尋常村落東一棟、西一間雜亂無章,而是規整有緻,屋舍劃一,一看便知是個新起的村子,裡面住的多是屯田兵與家眷。
如今官渡抽調了曹軍大部分兵力,此時在村裡的隻有些婦孺。
她們看到忽然有兩個騎士闖入,都有些驚慌。
劉協暗想,這種村子,恐怕連酒館都不會有,最多也就是歇歇腳,讨些水喝而已。
然而郭嘉仿佛胸有成竹,也不問路,徑直朝村子裡走去。
劉協跟在身後,心中納罕不已。
郭嘉帶着劉協七轉八轉,來到一條巷子深處。
這裡兩側俱是低矮茅屋,盡頭是一處土牆大院,門口看似簡陋,柴門卻紮得頗為别緻,門上刻意留了兩隻粗大樹枝昂揚朝天,仿佛牛的兩隻巨角——劉協從未在中原見過這等規制。
郭嘉下馬,拍了拍柴門,很快裡面走出一位女子。
劉協認得她,她似乎是郭嘉的姬妾,叫做任紅昌。
但這千嬌百媚的小女子,難道不應該在許都盡享錦衣玉食麼?怎麼跑到這裡,有如一個粗布荊钗的村婦。
“紅昌,我帶了一位朋友來坐坐,許都的劉公子。
”郭嘉大大咧咧推門而入,還補了一句,“這位可是漢室宗親。
”任紅昌警惕地看了劉協一眼,又看看郭嘉,這才微微整衽,表示歡迎。
劉協按下苦笑,也邁步走了進去。
郭嘉這句介紹,嚴格來說還真沒錯,他真的是漢室宗親。
三人進了院子,從旁邊茅屋裡跑出好幾個小孩子。
這些孩子大的不過十歲,小的才五六歲,看到有客人來了,都紛紛跑出來看熱鬧。
劉協一驚,心想莫非這是郭嘉在外頭養的私生子?可任紅昌年紀不過十八九歲,怎麼能生出十幾歲的孩子來?郭嘉看出他的疑惑,也不辯解,邪邪一笑,徑直朝前走去。
任紅昌把他們迎進正中的一間木屋,然後端來兩碗新煮的熱水和兩塊幹硬的面餅。
看得出,這是兩個不速之客,她倉促之間也隻有準備這些。
想到這裡,劉協略微放心了些,看來郭嘉來此也是心血來潮,并未出于某種“設計”。
劉協拿起一塊面餅,蘸了蘸熱水,塞入口中。
這水帶着一絲甘甜,似乎是用什麼草根熬煮而成。
郭嘉也拿起一塊餅,端詳片刻,對任紅昌道:“能不能多拿一塊來?我們跑了半天,可都餓啦。
” 任紅昌嘴唇嚅動,似乎很不情願,但最終還是屈服般地撩起額前亂絲,轉身出去。
過不多時,她又拿來一張面餅,擱到郭嘉和劉協前面。
在許都時,郭嘉與任紅昌狎昵無遮,肆意大膽;可在這個村子裡,郭嘉非但沒有什麼露骨舉動,反而以禮相待,十分客氣。
“真看不出你們還挺相敬如賓。
”劉協好奇地問。
郭嘉攤開頭,無奈地指了指茅屋頂:“這是她的家。
” “她的家?” “沒錯。
我們約好了。
在許都我可以對她為所欲為;但在這裡,她才是主人。
高興了,扔給我兩張餅,要是心情不好,把我打出去也不是沒幹過。
” 郭嘉說這些話時,口氣充滿無奈,眼神裡卻閃爍着一種很享受的光芒。
對郭嘉的做法劉協很意外。
亂世男人不如狗,女人連男人也不如,要麼淪為賊匪玩物,要麼托庇于大族,甚至被烹煮吃掉,也不稀奇。
任紅昌和郭嘉的這種關系,可實在是聞所未聞。
這時候屋外傳來一陣笑聲,幾個小腦袋簇擁到低矮的窗戶前,朝裡面好奇地窺視。
任紅昌氣惱地揮了揮手,可他們還是不肯走。
她從郭嘉手裡奪過半張面餅,撕成三片扔過去,這些小腦袋才發出一連串喜悅笑聲,從窗台消失。
郭嘉苦笑着把剩餘半張扔到嘴裡,嚼了嚼,費力地咽下去,這才向劉協解釋道:“那些孩子都是戰争遺孤,被她以典農中郎将任峻侄女的名義收養在這裡,自成一家。
她時常會過來看看。
” “她一個女子,孤身往返于許都與村子之間,難道你也放心?
他們前進的速度不快,任憑坐騎一路小跑,身體随之搖擺,肌肉頗為放松。
趙彥注意到這兩匹馬也是軍馬,兩側的搭袋裡還放着弓箭和酒壺,看來是出來踏青的。
在這個時候,居然還有心情出來遊玩,可真是兩個悠閑的家夥。
趙彥沒理睬他們,加快速度,想從他們側面超過去。
當他湊近以後發現,那兩個騎士用絲帛蒙住了自己的臉,看不清面孔。
忽然其中一位騎士喊道:“春光如此美好,先生何不駐足片刻,共酌一觞?” 趙彥哪裡有這種心情,他在馬上略一抱拳,然後快馬一鞭,匆匆離去。
那位騎士在馬上笑道:“你看,這些人總是這樣,行色匆匆。
”另外一位騎士沉默地點了點頭。
“不過那個人不是趙議郎麼?他這時候離開許都,是去幹嗎呢?”騎士摸了摸下巴,旋即拍了拍頭,“哎呀,我怎麼忘了,我是‘戲志才’啊,這些公事跟咱們沒關系。
對吧?劉兄?” 另一位騎士沒理睬他,而是摘下絲帛罩口,環顧四周,胸·部起伏。
他們兩個正是偷偷溜出城的郭嘉與劉協。
對于郭嘉在尚書台微服出遊的荒唐提議,劉協最終還是答應了。
于是郭嘉借口要向皇帝密奏陳事,把他帶去了自己的私宅。
在那裡,他們換上了信使專用的号衣,戴上檐鬥笠,準備了一條絲帛捂住口鼻,還想了兩個化名。
随侍的冷壽光沒有表達任何反對意見,他的職責是侍候皇帝,而不是對皇帝指手畫腳。
郭嘉和劉協在換衣服的時候,他隻是恭順地幫天子托着外袍,面無表情。
隻有當郭嘉說出自己的化名叫做“戲志才”時,這位曾經的同門師弟才微微露出一絲憤恨。
劉協則選擇了“劉平”作為化名。
諷刺的是,這個才是他真正的名字。
準備停當之後,兩個人從私宅後院偷偷溜了出去。
冷壽光則被留在了宅前,守在空房之外,告訴每一個前來問詢的人陛下和祭酒正在議事,不得靠近。
在許都令的暗中協助之下,他們輕而易舉地弄到了兩匹馬并混出了城。
重回原野,無論是清新的野風、稀疏的枯樹還是遠處的地平線,都讓劉協十分陶醉。
他的心情被狹窄的許都壓抑太久了,好似一匹被壓疊得無比密實的宮錦,密到難以喘息。
一直到此時,這匹宮錦才被徐徐展開,露出本來顔色。
劉協現在總算明白,為何漢武帝對郊獵樂此不疲。
無論誰在皇城那種地方久居,都會有沖出樊籠一任馳騁的沖動。
他伸出手來,感受了一番料峭的春風,恨不得立刻催馬挽弓,痛痛快快地發洩一番。
但郭嘉在一旁的眼神,讓他立刻冷靜下來。
他現在不是楊平,是大病初愈的劉協。
“五禽戲”可以解釋他偶爾展露的武功,但無法解釋他為何突然就變得弓馬娴熟。
一直到現在,郭嘉的動機仍舊不明,他可不能輕易卸下心房露出破綻。
兩個人并駕齊驅跑了一陣,“戲志才”在馬上揚鞭笑道:“劉兄,是否舒暢快意?”“劉平”把浮上心頭的躍動按捺下去,回了一個修飾過的微笑:“古人郊獵之樂,今知之矣。
” 出發之前,郭嘉就明确表示,這一天出來玩的是“戲志才”和“劉平”,沒有軍師祭酒也沒有皇帝,不談任何公務,也不提任何朝政。
截止到目前,郭嘉都做得不錯,一語未涉曹氏,就連趙彥匆匆離開許都這麼可疑的事,他都未有任何動作。
慢慢地,劉協也放下心來,全身心地投入到這片美景之中。
二人信馬由缰,且走且看,一路朝着西北方向走去。
郭嘉的騎術不算高明,勉強能保持不跌下來而已,經常會被劉協甩開。
此時積雪未化,踏青還談不上,不過感受到春意初來的小動物倒有不少已經冒出頭來。
才一個多時辰,兩個人已經獵到了兩隻野兔和一頭狐狸。
這還是劉協刻意藏拙的結果,否則戰果更加斐然。
“可惜今年冬日太長,無論是兔子還是狐狸,一身精血都化成了厚毛,以緻肉身枯瘦不堪,制筆合适,吃起來便沒什麼口味了。
”劉協騎在馬上,看着倒在眼前的灰白野兔,不無惋惜地說。
聽到劉協這樣講,郭嘉下馬拎起兔子,湊到鼻子前嗅了嗅味道,然後用舌頭舔了幾下被羽箭射穿的脖頸,擡頭一本正經道:“果然血味發澀,想不到劉兄你倒是此中方家。
” “呵呵,當初颠沛流離,不得不學得一技傍身。
”劉協機警地回答。
當初漢室從雒陽至長安,再從長安一路東來,屢有大臣活活餓死,皇帝學點弓術糊口,也并非什麼不可能的事。
郭嘉把兔子扔進坐騎旁邊的搭筐裡,重新上馬扶住鞍子,感慨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如今鹿死了,兔子和狐狸還是跑得滿地皆是,不知會成為哪隻猛虎的口中食啊。
” 前半句是《史記·淮陰侯列傳》裡的句子,感慨秦末楚漢相争,後半句不知是否是郭嘉有意試探。
劉協聽到,側臉道:“戲兄,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這是《左傳》裡曹刿同鄉對曹刿說的話,意思是自有上位者操心,你又何必忙活呢。
以典故對典故,他這是在提醒郭嘉,今天不談國事。
郭嘉聽了,捶了捶頭,比了個抱歉的手勢,結果一下子平衡沒掌握好,差點摔下馬去。
“哎呀,真是麻煩,平時我都是坐馬車出入。
”郭嘉緊抓着缰繩,臉上浮現出不健康的紅色。
“你又犯規了,戲兄。
” 郭嘉又要擺出道歉的手勢,但這一次他沒那麼幸運了,隻聽得“撲通”一聲,這位天才掉下馬去,重重摔在地上。
郭嘉狼狽地爬起來,咳嗽數聲,一擡頭,與劉協的戲谑眼神恰好四目相對。
這兩位對天下大勢影響至深的敵人,在原野上忽然放聲大笑起來。
倘若讓熟知朝廷内幕的人——比如荀彧——看到這一幕,一定會覺得莫名其妙。
兩人且走且玩,眼看日頭移到了天頂,遠處忽然出現一片黑影,竟是一個村落模樣。
郭嘉袖手說道:“我們不妨在那裡休息一下,再從原路返回,日落之前便可趕回許都。
” 劉協感覺郭嘉一直在刻意引導着方向,既然他建議在這村子裡休息,一定也是有什麼目的。
劉協沒有多問,跟着過去了。
這村子不似尋常村落東一棟、西一間雜亂無章,而是規整有緻,屋舍劃一,一看便知是個新起的村子,裡面住的多是屯田兵與家眷。
如今官渡抽調了曹軍大部分兵力,此時在村裡的隻有些婦孺。
她們看到忽然有兩個騎士闖入,都有些驚慌。
劉協暗想,這種村子,恐怕連酒館都不會有,最多也就是歇歇腳,讨些水喝而已。
然而郭嘉仿佛胸有成竹,也不問路,徑直朝村子裡走去。
劉協跟在身後,心中納罕不已。
郭嘉帶着劉協七轉八轉,來到一條巷子深處。
這裡兩側俱是低矮茅屋,盡頭是一處土牆大院,門口看似簡陋,柴門卻紮得頗為别緻,門上刻意留了兩隻粗大樹枝昂揚朝天,仿佛牛的兩隻巨角——劉協從未在中原見過這等規制。
郭嘉下馬,拍了拍柴門,很快裡面走出一位女子。
劉協認得她,她似乎是郭嘉的姬妾,叫做任紅昌。
但這千嬌百媚的小女子,難道不應該在許都盡享錦衣玉食麼?怎麼跑到這裡,有如一個粗布荊钗的村婦。
“紅昌,我帶了一位朋友來坐坐,許都的劉公子。
”郭嘉大大咧咧推門而入,還補了一句,“這位可是漢室宗親。
”任紅昌警惕地看了劉協一眼,又看看郭嘉,這才微微整衽,表示歡迎。
劉協按下苦笑,也邁步走了進去。
郭嘉這句介紹,嚴格來說還真沒錯,他真的是漢室宗親。
三人進了院子,從旁邊茅屋裡跑出好幾個小孩子。
這些孩子大的不過十歲,小的才五六歲,看到有客人來了,都紛紛跑出來看熱鬧。
劉協一驚,心想莫非這是郭嘉在外頭養的私生子?可任紅昌年紀不過十八九歲,怎麼能生出十幾歲的孩子來?郭嘉看出他的疑惑,也不辯解,邪邪一笑,徑直朝前走去。
任紅昌把他們迎進正中的一間木屋,然後端來兩碗新煮的熱水和兩塊幹硬的面餅。
看得出,這是兩個不速之客,她倉促之間也隻有準備這些。
想到這裡,劉協略微放心了些,看來郭嘉來此也是心血來潮,并未出于某種“設計”。
劉協拿起一塊面餅,蘸了蘸熱水,塞入口中。
這水帶着一絲甘甜,似乎是用什麼草根熬煮而成。
郭嘉也拿起一塊餅,端詳片刻,對任紅昌道:“能不能多拿一塊來?我們跑了半天,可都餓啦。
” 任紅昌嘴唇嚅動,似乎很不情願,但最終還是屈服般地撩起額前亂絲,轉身出去。
過不多時,她又拿來一張面餅,擱到郭嘉和劉協前面。
在許都時,郭嘉與任紅昌狎昵無遮,肆意大膽;可在這個村子裡,郭嘉非但沒有什麼露骨舉動,反而以禮相待,十分客氣。
“真看不出你們還挺相敬如賓。
”劉協好奇地問。
郭嘉攤開頭,無奈地指了指茅屋頂:“這是她的家。
” “她的家?” “沒錯。
我們約好了。
在許都我可以對她為所欲為;但在這裡,她才是主人。
高興了,扔給我兩張餅,要是心情不好,把我打出去也不是沒幹過。
” 郭嘉說這些話時,口氣充滿無奈,眼神裡卻閃爍着一種很享受的光芒。
對郭嘉的做法劉協很意外。
亂世男人不如狗,女人連男人也不如,要麼淪為賊匪玩物,要麼托庇于大族,甚至被烹煮吃掉,也不稀奇。
任紅昌和郭嘉的這種關系,可實在是聞所未聞。
這時候屋外傳來一陣笑聲,幾個小腦袋簇擁到低矮的窗戶前,朝裡面好奇地窺視。
任紅昌氣惱地揮了揮手,可他們還是不肯走。
她從郭嘉手裡奪過半張面餅,撕成三片扔過去,這些小腦袋才發出一連串喜悅笑聲,從窗台消失。
郭嘉苦笑着把剩餘半張扔到嘴裡,嚼了嚼,費力地咽下去,這才向劉協解釋道:“那些孩子都是戰争遺孤,被她以典農中郎将任峻侄女的名義收養在這裡,自成一家。
她時常會過來看看。
” “她一個女子,孤身往返于許都與村子之間,難道你也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