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我想和這個天下談談
關燈
小
中
大
會萬劫不複。
在這種沒有退路的戰争裡,董承那愚蠢自負的忠誠,隻會成為負擔!” 劉協被突如其來的氣勢吓住了,張了張嘴,居然無法反駁。
“你知道楊家為何要出賣董承麼?”伏壽喘息了一下,繼續說道,“雒陽系當初的首領,是楊彪楊大人。
可是董承卻在暗中策謀,刻意把楊大人與袁紹的姻親關系與許都安危聯系到一起,結果導緻楊大人入獄,幾乎死在裡面,董承則堂而皇之地以雒陽系領袖而自居。
争權奪利的,到底是誰?” “也許他是有别的用意。
” “是的,他有!董承複興漢室的法子,就是把他們那一撮人都拔擢上高位,密謀一次簡單的宮廷政變,一勞永逸。
為此,他不惜得罪以楊家為首的世家大族。
” 劉協啞口無言。
他長在河内名門司馬家,對這些大族的實力知之甚詳。
那些家族不顯山,不露水,但是根基卻極為牢固與廣泛。
若無當地名閥支持,别說縣丞郡守,就連一州刺史也未必坐得長久。
“就連曹操、袁紹,都要極力拉攏這些世家。
董承卻愚蠢到同時得罪了曹氏與大族,想靠幾個精英來逆轉局面。
把漢室綁在他的馬車上,早晚是傾覆之局!” “可是……即使如此,也不必坐視他們被曹氏誅滅啊。
你剛才也說了,漢室太弱小了,需要每一點細微的力量。
董承積攢下來的勢力,難道不可惜?” 伏壽的臉上浮現出堅毅的神色:“沒有别的辦法。
我們必須切除不穩的肌瘤,把姿态放得極低。
有董承的漢室,既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扳倒曹操,又容易招惹曹家的警惕,就像是一條破船,偏要高懸紅燈去闖強軍的水寨。
這一次事敗,漢室明面上的勢力一掃而光,曹操才會覺得我們根本不配做威脅,以退為進,我們才有空間扳回局面。
潛龍在淵,騰必九天,這道理陛下你該知道。
” 劉協搖搖頭,他承認伏壽說的有道理,可他還是無法接受這些殘酷的法則。
“這個皇帝我當不來,對不起。
我沒辦法和你們一樣,把人當成棋子一樣随意舍棄。
你們這麼搞法,我的兄弟也不會贊同的。
”劉協說。
伏壽眼圈突然一紅,她昂起下巴凜然道:“你大錯特錯了。
這都是陛下生前定好的方略,除掉董承的計劃,從陛下秘發衣帶诏開始,就已經發動了。
每一個細節,都是陛下親自拟定,我們隻是遵照執行,履行他的遺志罷了。
” “又是這樣!每次都是他的生前遺志!難道害死董妃和他的親生骨肉,也是他生前的意思嗎?”劉協憤怒地喊道。
“那是個意外,”伏壽蹙起眉頭,“我們沒有預料到,董承居然在起事之前,沒有把他女兒疏散出許都。
大概是他太自信,根本沒考慮過失敗的可能。
” “那你剛才和我敦倫呢?難道也是我兄長的意思嗎?” 伏壽的身體陡然變得冰冷,她咬着嘴唇:“是的,這正是陛下的意思。
你以為我真的那麼賤,在丈夫死後幾天就跟别的男人歡好?” 劉協意識到自己說得太過分了,他咳嗽一聲,想表示歉意。
可伏壽已經轉過身去,背對着他,語調冰冷:“看來陛下果然隻适合在河内打獵遊玩,許都對你來說太殘酷了。
陛下他看錯了人,明天我們會想辦法把你弄出許都,以後漢室如何,就與你無關了。
” 劉協呆立在原地,這時他才感覺到屋子裡徹骨的寒冷。
許都這一日的朝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熱鬧景象。
不光雒陽系官員和中立官員都到齊了,就連曹公在許都的人都一個不缺。
他們各自揣着心思,跟自己信得過的人輕聲細語,每個人的臉上都帶着驚疑和忐忑。
昨天晚上許都的動靜,大家都聽見了,隻是恪于宵禁都不敢出門去打聽。
到了今天早上,各式各樣的猜測與流言飛速地在城内散布開來,說什麼的都有。
有的說孫策帶着武陵蠻軍飛進許都;有的說張魯的信徒設下法陣;甚至還有傳聞說呂布根本沒死,昨天晚上那恐怖的馬蹄聲,就是他麾下那支陷陣營在肆意沖撞。
不過所有的流言,結局都是曹公獲得了勝利。
否則此時站在皇帝身邊的,該是董承,而不是荀彧。
趙彥站在群臣之中,肩膀微微顫抖,面色十分蒼白。
他昨天晚上從狗洞逃離董府,一口氣跑回家裡,用被子蒙住頭号啕大哭了一場,哭到幾乎吐出血來。
到了今天早上他步出府門的時候,已全不見昨夜的驚慌與悲痛,整個人像是被爐火燒得熾熱又猛然浸入冰水中淬煉了一般。
當他從陳群那裡聽到董妃已經去世的消息時,眉毛連動都沒動。
“少君,我已哭淨了後半生的懦弱,可以全身心地去完成你的囑托了。
”趙彥在心中向着她起誓。
他擡起頭,向高高在上的皇帝望去,發現今天的皇帝與往常不同。
劉協頹然跪坐在案幾之後,右手有氣無力地斜撐着身體,眉宇之間缭繞着愁苦灰敗的氣息。
不是病容,而是愁容,那種心事極重、幾乎要壓垮精神的愁容。
“車騎将軍如此輕易就覆亡,陛下如此失望,也是難免的吧?”趙彥心想,但他馬上記起董妃的叮囑,不免又多看了幾眼,這時才發現到底哪裡不對勁。
原本與皇帝形影不離的伏後,居然缺席了。
趙彥記得自從到了許都以後,皇帝經常生病,所以幾乎每一次觐見臣子,都要有伏後陪伴侍候,為此沒少惹董妃嫉妒。
可是今日如此重大的朝會,伏後怎麼不來呢? 有問題。
趙彥在腦海裡拼命思索,似乎有一根極其模糊的絲線遊動四周,能感應得到,卻難以切實捕捉。
忽然一隻大手拍在他肩膀上,讓趙彥的思緒一下子散亂開來。
“彥威,你今天怎麼回事?” 趙彥回頭,原來是孔融,連忙低頭行禮:“少府大人,我偶感風寒,身體有些不适……” “昨晚的事你都知道了?”孔融壓低聲音問。
趙彥點點頭,沒說什麼,孔融憤憤道:“這個老糊塗,居然獨斷專行,這麼大的事居然都不與我商量。
” 趙彥道:“車騎将軍想來是怕累及大人吧。
” 孔融道:“他這個人我最了解,好大喜功,又看不起别人,總以為自己肚子裡那點貨色能治國平天下,如今看到了?” 趙彥對孔融的說辭有些不滿,忍不住反擊道:“少府大人難道認為車騎将軍做錯了?” 孔融冷笑:“他做對做錯,又有什麼用,還不是被荀彧和滿寵輕輕一巴掌拍下去,拍了個煙消雲散。
他這是把漢室當自己的賭資往盤中押注呀。
賭赢了,就是霍光;賭輸了,就是李固——左右他都不吃虧。
如今好了,他成全了忠臣之義,陛下倒要給他殉葬。
” 說完他重重地跺了跺腳,似乎十分憤恨。
趙彥聽完,心中一震。
孔融這番話,讓他一下子豁然開朗,原本虛無飄渺的那根線頭,終于被捏住了。
這位孤高的少府大人,似乎比想象中要有頭腦得多。
兩人正談着,忽然上面一聲金缶脆響,朝議正式開始。
皇帝和大臣們草草地走了一遍朝議的儀程以後,滿寵率先站出來,請求奏事。
劉協懶洋洋地擡手準了。
滿寵便把昨晚發生的一切一一道來。
滿寵的聲音陰森森的,而且不帶任何感情色彩,仿佛在朗讀前朝舊事。
在彙報中,一些細節被刻意掩飾,但整個事情的全貌還是被勾勒得很清楚。
很多人看到滿寵站出來,都大為驚訝。
要知道,董承“叛亂”是件大事,一般應由皇帝向臣下頒旨說明,或者由尚書令代為宣布結果,以安群臣之心。
如今居然是一個小小的許都令站出來,以奏事的形式向皇帝彙報,這其中的味道,頗值得思索。
“哼,一看就是荀文若的安排,他倒有心思。
”孔融在人群裡撇了撇嘴。
董承叛亂一起,任何人都會聯想到漢室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如果這兩者被有心人聯系起來,誅殺董承就成了對漢室宣戰,政治上會很不利。
荀彧讓滿寵打破慣例,自下向上彙報,明擺着就是想把漢室從這起事件裡摘出來。
是的,漢室對這起叛亂事先毫不知情,一直到許都衛消弭亂象,主動報告,皇帝方才“欣聞”。
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兩者之間的區别可是相當之大。
而且滿寵的許都令身份,暗示這不過是起治安事件,幕府不會擴大打擊面,追究其他雒陽系官員的責任。
這樣一來,漢室既不會被董承牽連,曹操的敵人也拿不到任何話柄,還順便安撫了朝廷官員,一舉三得——這是典型的荀氏平衡之術,誰也學不來。
在這個朝廷裡混的,都不是傻瓜。
大多數人在愣怔片刻之後,都解讀出了幕府釋放出的善意。
有些人如釋重負,有些人面無表情。
孔融忍不住喟歎道:“荀彧這個家夥,如果把這些心思都用在輔佐漢室上,那該是另一番氣象呀。
”趙彥卻沒接下去,而是死死盯着滿寵,不放過他說的任何一個字。
每一個細節,都有可能幫助他完成董妃的囑托。
滿寵的彙報很快就結束了,然後謙恭地退了回去。
荀彧向皇帝詢問意見,劉協無精打采地擺了擺袖子,冷壽光乖巧地遞來一杯藥湯,他接過杯子慢慢啜飲,意思是我不管了,你們随意。
荀彧知道皇帝情緒不高,他不知昨晚龍榻上那半幅沒寫完的書法,還以為陛下仍舊在為董承之事郁悶。
這件事荀彧無法勸慰,隻求皇帝不要失心瘋般站出來說傻話,一切就都好辦。
群臣此時都在議論紛紛。
滿寵的報告裡除了提及董承一黨的下場以外,還透露說有一位漢室良臣,赴許勤王,大家都在猜測到底是誰。
荀彧站出一步,清了清嗓子:“陛下有旨,宣宣威侯建忠将軍張繡、宣義将軍賈诩觐見。
” 這兩個名字在群臣中炸響,除了事先知情的幾個人,其他人人面色都是大變。
曹操與張繡之間的仇恨誰人不知
在這種沒有退路的戰争裡,董承那愚蠢自負的忠誠,隻會成為負擔!” 劉協被突如其來的氣勢吓住了,張了張嘴,居然無法反駁。
“你知道楊家為何要出賣董承麼?”伏壽喘息了一下,繼續說道,“雒陽系當初的首領,是楊彪楊大人。
可是董承卻在暗中策謀,刻意把楊大人與袁紹的姻親關系與許都安危聯系到一起,結果導緻楊大人入獄,幾乎死在裡面,董承則堂而皇之地以雒陽系領袖而自居。
争權奪利的,到底是誰?” “也許他是有别的用意。
” “是的,他有!董承複興漢室的法子,就是把他們那一撮人都拔擢上高位,密謀一次簡單的宮廷政變,一勞永逸。
為此,他不惜得罪以楊家為首的世家大族。
” 劉協啞口無言。
他長在河内名門司馬家,對這些大族的實力知之甚詳。
那些家族不顯山,不露水,但是根基卻極為牢固與廣泛。
若無當地名閥支持,别說縣丞郡守,就連一州刺史也未必坐得長久。
“就連曹操、袁紹,都要極力拉攏這些世家。
董承卻愚蠢到同時得罪了曹氏與大族,想靠幾個精英來逆轉局面。
把漢室綁在他的馬車上,早晚是傾覆之局!” “可是……即使如此,也不必坐視他們被曹氏誅滅啊。
你剛才也說了,漢室太弱小了,需要每一點細微的力量。
董承積攢下來的勢力,難道不可惜?” 伏壽的臉上浮現出堅毅的神色:“沒有别的辦法。
我們必須切除不穩的肌瘤,把姿态放得極低。
有董承的漢室,既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扳倒曹操,又容易招惹曹家的警惕,就像是一條破船,偏要高懸紅燈去闖強軍的水寨。
這一次事敗,漢室明面上的勢力一掃而光,曹操才會覺得我們根本不配做威脅,以退為進,我們才有空間扳回局面。
潛龍在淵,騰必九天,這道理陛下你該知道。
” 劉協搖搖頭,他承認伏壽說的有道理,可他還是無法接受這些殘酷的法則。
“這個皇帝我當不來,對不起。
我沒辦法和你們一樣,把人當成棋子一樣随意舍棄。
你們這麼搞法,我的兄弟也不會贊同的。
”劉協說。
伏壽眼圈突然一紅,她昂起下巴凜然道:“你大錯特錯了。
這都是陛下生前定好的方略,除掉董承的計劃,從陛下秘發衣帶诏開始,就已經發動了。
每一個細節,都是陛下親自拟定,我們隻是遵照執行,履行他的遺志罷了。
” “又是這樣!每次都是他的生前遺志!難道害死董妃和他的親生骨肉,也是他生前的意思嗎?”劉協憤怒地喊道。
“那是個意外,”伏壽蹙起眉頭,“我們沒有預料到,董承居然在起事之前,沒有把他女兒疏散出許都。
大概是他太自信,根本沒考慮過失敗的可能。
” “那你剛才和我敦倫呢?難道也是我兄長的意思嗎?” 伏壽的身體陡然變得冰冷,她咬着嘴唇:“是的,這正是陛下的意思。
你以為我真的那麼賤,在丈夫死後幾天就跟别的男人歡好?” 劉協意識到自己說得太過分了,他咳嗽一聲,想表示歉意。
可伏壽已經轉過身去,背對着他,語調冰冷:“看來陛下果然隻适合在河内打獵遊玩,許都對你來說太殘酷了。
陛下他看錯了人,明天我們會想辦法把你弄出許都,以後漢室如何,就與你無關了。
” 劉協呆立在原地,這時他才感覺到屋子裡徹骨的寒冷。
許都這一日的朝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熱鬧景象。
不光雒陽系官員和中立官員都到齊了,就連曹公在許都的人都一個不缺。
他們各自揣着心思,跟自己信得過的人輕聲細語,每個人的臉上都帶着驚疑和忐忑。
昨天晚上許都的動靜,大家都聽見了,隻是恪于宵禁都不敢出門去打聽。
到了今天早上,各式各樣的猜測與流言飛速地在城内散布開來,說什麼的都有。
有的說孫策帶着武陵蠻軍飛進許都;有的說張魯的信徒設下法陣;甚至還有傳聞說呂布根本沒死,昨天晚上那恐怖的馬蹄聲,就是他麾下那支陷陣營在肆意沖撞。
不過所有的流言,結局都是曹公獲得了勝利。
否則此時站在皇帝身邊的,該是董承,而不是荀彧。
趙彥站在群臣之中,肩膀微微顫抖,面色十分蒼白。
他昨天晚上從狗洞逃離董府,一口氣跑回家裡,用被子蒙住頭号啕大哭了一場,哭到幾乎吐出血來。
到了今天早上他步出府門的時候,已全不見昨夜的驚慌與悲痛,整個人像是被爐火燒得熾熱又猛然浸入冰水中淬煉了一般。
當他從陳群那裡聽到董妃已經去世的消息時,眉毛連動都沒動。
“少君,我已哭淨了後半生的懦弱,可以全身心地去完成你的囑托了。
”趙彥在心中向着她起誓。
他擡起頭,向高高在上的皇帝望去,發現今天的皇帝與往常不同。
劉協頹然跪坐在案幾之後,右手有氣無力地斜撐着身體,眉宇之間缭繞着愁苦灰敗的氣息。
不是病容,而是愁容,那種心事極重、幾乎要壓垮精神的愁容。
“車騎将軍如此輕易就覆亡,陛下如此失望,也是難免的吧?”趙彥心想,但他馬上記起董妃的叮囑,不免又多看了幾眼,這時才發現到底哪裡不對勁。
原本與皇帝形影不離的伏後,居然缺席了。
趙彥記得自從到了許都以後,皇帝經常生病,所以幾乎每一次觐見臣子,都要有伏後陪伴侍候,為此沒少惹董妃嫉妒。
可是今日如此重大的朝會,伏後怎麼不來呢? 有問題。
趙彥在腦海裡拼命思索,似乎有一根極其模糊的絲線遊動四周,能感應得到,卻難以切實捕捉。
忽然一隻大手拍在他肩膀上,讓趙彥的思緒一下子散亂開來。
“彥威,你今天怎麼回事?” 趙彥回頭,原來是孔融,連忙低頭行禮:“少府大人,我偶感風寒,身體有些不适……” “昨晚的事你都知道了?”孔融壓低聲音問。
趙彥點點頭,沒說什麼,孔融憤憤道:“這個老糊塗,居然獨斷專行,這麼大的事居然都不與我商量。
” 趙彥道:“車騎将軍想來是怕累及大人吧。
” 孔融道:“他這個人我最了解,好大喜功,又看不起别人,總以為自己肚子裡那點貨色能治國平天下,如今看到了?” 趙彥對孔融的說辭有些不滿,忍不住反擊道:“少府大人難道認為車騎将軍做錯了?” 孔融冷笑:“他做對做錯,又有什麼用,還不是被荀彧和滿寵輕輕一巴掌拍下去,拍了個煙消雲散。
他這是把漢室當自己的賭資往盤中押注呀。
賭赢了,就是霍光;賭輸了,就是李固——左右他都不吃虧。
如今好了,他成全了忠臣之義,陛下倒要給他殉葬。
” 說完他重重地跺了跺腳,似乎十分憤恨。
趙彥聽完,心中一震。
孔融這番話,讓他一下子豁然開朗,原本虛無飄渺的那根線頭,終于被捏住了。
這位孤高的少府大人,似乎比想象中要有頭腦得多。
兩人正談着,忽然上面一聲金缶脆響,朝議正式開始。
皇帝和大臣們草草地走了一遍朝議的儀程以後,滿寵率先站出來,請求奏事。
劉協懶洋洋地擡手準了。
滿寵便把昨晚發生的一切一一道來。
滿寵的聲音陰森森的,而且不帶任何感情色彩,仿佛在朗讀前朝舊事。
在彙報中,一些細節被刻意掩飾,但整個事情的全貌還是被勾勒得很清楚。
很多人看到滿寵站出來,都大為驚訝。
要知道,董承“叛亂”是件大事,一般應由皇帝向臣下頒旨說明,或者由尚書令代為宣布結果,以安群臣之心。
如今居然是一個小小的許都令站出來,以奏事的形式向皇帝彙報,這其中的味道,頗值得思索。
“哼,一看就是荀文若的安排,他倒有心思。
”孔融在人群裡撇了撇嘴。
董承叛亂一起,任何人都會聯想到漢室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如果這兩者被有心人聯系起來,誅殺董承就成了對漢室宣戰,政治上會很不利。
荀彧讓滿寵打破慣例,自下向上彙報,明擺着就是想把漢室從這起事件裡摘出來。
是的,漢室對這起叛亂事先毫不知情,一直到許都衛消弭亂象,主動報告,皇帝方才“欣聞”。
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兩者之間的區别可是相當之大。
而且滿寵的許都令身份,暗示這不過是起治安事件,幕府不會擴大打擊面,追究其他雒陽系官員的責任。
這樣一來,漢室既不會被董承牽連,曹操的敵人也拿不到任何話柄,還順便安撫了朝廷官員,一舉三得——這是典型的荀氏平衡之術,誰也學不來。
在這個朝廷裡混的,都不是傻瓜。
大多數人在愣怔片刻之後,都解讀出了幕府釋放出的善意。
有些人如釋重負,有些人面無表情。
孔融忍不住喟歎道:“荀彧這個家夥,如果把這些心思都用在輔佐漢室上,那該是另一番氣象呀。
”趙彥卻沒接下去,而是死死盯着滿寵,不放過他說的任何一個字。
每一個細節,都有可能幫助他完成董妃的囑托。
滿寵的彙報很快就結束了,然後謙恭地退了回去。
荀彧向皇帝詢問意見,劉協無精打采地擺了擺袖子,冷壽光乖巧地遞來一杯藥湯,他接過杯子慢慢啜飲,意思是我不管了,你們随意。
荀彧知道皇帝情緒不高,他不知昨晚龍榻上那半幅沒寫完的書法,還以為陛下仍舊在為董承之事郁悶。
這件事荀彧無法勸慰,隻求皇帝不要失心瘋般站出來說傻話,一切就都好辦。
群臣此時都在議論紛紛。
滿寵的報告裡除了提及董承一黨的下場以外,還透露說有一位漢室良臣,赴許勤王,大家都在猜測到底是誰。
荀彧站出一步,清了清嗓子:“陛下有旨,宣宣威侯建忠将軍張繡、宣義将軍賈诩觐見。
” 這兩個名字在群臣中炸響,除了事先知情的幾個人,其他人人面色都是大變。
曹操與張繡之間的仇恨誰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