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鬥茶 · 4

關燈
(六) 整整10年後,福建茶客才再度遇見技術員。

     光陰如電,時間已從20世紀90年代初,來到了21世紀。

     當年的弱冠青年長成一條中年漢子,漢子攥緊技術員的手腕,眼淚噼裡啪啦掉下來。

     他咬牙切齒地說:我每年都來帕沙等你,足足等了10年! 技術員說:哦…… 他低聲質問:哦什麼哦!為什麼爽約,你就不怕斷子絕孫?! 技術員單手摘下毛線帽子,露出锃亮的光頭一個。

    阿彌陀佛,他說,施主别來無恙哦…… 技術員10年前就有剃度之心,二人别後沒多久,他就在柏林禅寺出了家,早就已經是一個水月遊方僧。

     福建茶客說:我不管! 他說,認識你之前和之後,我都沒有輸給過任何人,管你現在是出家還是出殡,都必須和我再比拼一次!不然打死我也不會放你走出這片茶山! 僧人撓撓頭,說:哦…… 福建茶客擦幹眼淚,說出了自己的決定: 10年才等來的這次比拼,要鬥就鬥一條龍,從采菁、萎凋、殺青、揉撚、曬青、泡茶、品茶……全部過程兩個人都必須親力親為,誓死要分出個孰高孰低。

     這種鐵人十項式的鬥茶聞所未聞,夠狠。

     僧人摸摸鼻子,說:哦…… 說比就比。

     第二天一早,福建茶客于日出後半小時起身,親自爬樹采茶。

    春茶以一茶一葉、一芽兩葉為上,他專揀一芽兩葉的采,仔細又認真,好似淘金。

     接着是兢兢業業地曬制…… 然後是細火慢工地炒制…… 炒茶又謂炒青,生鍋、二青鍋、熟鍋,三鍋相連順序操作,工藝煩瑣至極。

     炒茶前洗手的肥皂是福建茶客自己帶來的,口罩套袖用的也是自己帶來的,白色大褂一看就是專門做的,一琢磨就知道,他已為此悉心準備了許多年。

     那一廂忙得熱火朝天,這一廂,僧人背着手溜達茶山。

     喂喂松鼠,聽聽鳥叫,偶爾在林間打打坐、參參禅。

     僧人也随意采了點兒茶,也簡單曬了曬,也胡亂炒了炒,态度輕松自然,明顯沒花什麼心力,像是在故弄玄虛,又好像是在敷衍作業…… 福建茶客難免心下忐忑,這老光頭,是不是有撒手锏?上回輸給他的破瓦罐,今朝他又會出啥幺蛾子? 再看看自己炮制的茶葉,自信瞬間又回來了:天道酬勤,花多少功夫見多少真章,管他呢,真金白銀茶桌上見。

     茶葉曬青即将完畢,萬事俱備,不欠東風。

     福建茶客更衣沐浴,滿身肥皂泡沫,差點兒洗秃噜皮,他一邊玩命地搓洗自己,一邊強忍住淚水:10年的卧薪嘗膽,終于可以換來今朝的一雪前恥,終于終于可以咽下這口氣…… 可他終究沒能咽下這口氣。

     僧人跑了。

     炒好的茶葉攤在屋檐下陰幹,少了一半。

     字條倒是多了一張,用茶針釘在竹牆上: 施主,看到您如此用心做茶,貧僧甚是欣慰,茶道有繼,善哉善哉。

     俗話說,茶是人情酒是債,如此上等的茶,如此厚重的情誼,我就笑納了吧,善哉善哉。

     茶是人家香大爺家的,僧人臨走前按市價付了錢,好像也不能算是犯了盜戒…… 福建茶客裹着浴巾狂追,邊追邊哭,差點兒沒背過氣兒去。

     拖鞋攆不上拖拉機,他哽咽着,隔着半道山梁叫罵: 秃驢!臭不要臉的! 你到底是不敢比還是不想比?! 你給我回來…… 拖拉機上僧人雙手合十:阿彌陀佛,回頭再說,回頭再說哈…… 山路拐了個彎兒,拖拉機的突突突突聲漸遠,須臾,啥也聽不見了。

     此恨綿綿無絕期。

     萬幸,福建茶客沒被氣死,隻不過返鄉後瘦了數斤。

    此後他化郁悶為執念,發奮鑽研茶道,技藝上愈發精進。

     茶客生有一女,女兒自幼被養在茶桌旁長大,10歲起随父進茶山,采茶、曬茶、炒茶、泡茶樣樣精通,漸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不僅練得一身茶道本領,亦繼承了老父的這顆複仇之心。

     僧人留下的那根茶針,她用來盤了發髻,當了發簪。

     …… 此時此刻,福建茶客的女兒正端坐在我們面前。

     她輕聲說: 每年清明節前後的那幾天,墓一掃完,我父親都會匆匆趕往帕沙,前前後後加起來,他守株待兔了快20年……後來他漸漸年邁,人總也等不到,他也跑不動了,于是每年那幾天,都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賭氣不吃飯,後來,他終于…… 我和成子集體一搖晃,差點兒聯袂從凳子上跌下去。

     我×,不至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