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鬥茶 · 4
關燈
小
中
大
含恨而亡?
姑娘卻說:……後來他終于肯吃飯了。
因為我長大了,每年由我替他去帕沙…… 好了,不用說了,明白了。
冰與火之歌小說 僧人行腳四方,蹤迹如鴻爪雪泥,自然是找不到的,所以,你就奉命來找僧人的徒弟是吧? 福建茶客的女兒想了想,點點頭,笑得像朵花兒。
是啊是啊,是奉命而來的呢。
她說:成子哥,我知道你也已經很多年沒見過你師父了,但你終歸是你師父的徒弟,是吧? 一旁的鐵壺嘶嘶地響,她笑意盈盈地盯着成子看: 恩恩怨怨20年了,真的說不清咱們倆應該算是世交還是世仇…… 少頃,又客氣地問道: 你覺得,今天你躲得開嗎? 唉…… 她輕輕歎了一口氣: 要麼馬上用開水潑我,要麼,現在把茶具端上來吧。
(七) 兩個茶盤兩套茶具,茶一餅。
一屁股坐上主泡台的,卻是豆兒。
我“哎”了一聲,她瞪了我一眼,成子伸手去拍拍她的肩,她反手一掌撥拉開。
豆兒沖那姑娘挑了一下眉,甜甜一笑,意圖很明顯:想找我老公鬥茶,先過我這關。
言下之意也很明顯:來來來,小婊砸,我就能把你給收拾了。
一個代夫出征,打算以攻為守;一個爽快應戰,志在斬将奪旗。
姑娘不僅沒有異議,反而一副正中下懷的表情,她也甜甜地點了點頭,也挑了一下眉。
高手過招兒讷于言,好嘛,都不說話,倆人都演開了啞劇。
甜甜的笑意着實耐人尋味,明明心裡是在作死較勁,面上卻像極了一對默契姐妹好閨密。
我和成子對視一眼,聯袂打了個寒戰,女人這種生物,真他奶奶的神奇。
我瞅瞅擺出來的那餅茶。
好了,沒懸念,豆兒必赢,那餅茶是昔歸。
古董局中局小說 昔歸産于雲南省臨滄邦東鄉昔歸村忙麓山,又被稱為“臨滄班章”。
此茶内質豐富,十分耐泡。
茶氣濃烈,香氣犀利奪人。
茶湯滋味重濃度高,卻又湯感柔順,水路細膩并伴随着濃強的回甘與生津,口内持久留香…… 什麼子彈配什麼槍,什麼人玩兒什麼鳥。
豆兒秉性與此茶合,泡昔歸她最擅長。
升水壺内開。
蓋碗分為蓋、身、托三者,取天地人三才之義。
豆兒取一新蓋碗,沸水緩緩,從碗蓋的斜上方注到八成深處,蓋和碗身微微敲擊,微微輕響。
悄然靜候30秒。
食指頂住碗蓋的提耳處,将熱水分到公道杯中,再分入四隻茶杯中。
輕提一口氣,取茶9克投入蓋碗中,封上蓋,右手提起蓋碗,左手托住。
腕揚,手震,蓋碗打在左手掌心處,反複了三次……這是在搖香? 我暗自喝了一聲彩,好兵法! 豆兒竟然用起了南方茶道的茶藝,并且用得中規中矩,如此這般以其道還其身,福建姑娘該如何接招兒?幹茶香氣撲鼻,猶如蘭花,姑娘唇畔一抹淺笑。
豆兒不動聲色,請聞幹茶! 蓋碗放回杯子右後方。
左手引蓋,右手提壺,單邊注水,懸壺高沖。
熱水沿着碗身急速流下,帶動茶葉從底部團團翻轉,水恰好漫出蓋碗,刮沫,分湯。
第一遍注水是為洗茶,第二遍注水是為醒茶,兩沖水都疊加在公道杯中。
至此,茶已醒杯已熱,再靜候半分鐘,便可将杯中水倒掉。
壺水又沸。
第三遍注水,第四遍注水,提壺沿杯壁高沖,蓋杯略蓋5秒,昔歸出湯! 按理說可以分杯了,豆兒卻偏不分,隻飛快地瞟了那姑娘一眼。
姑娘笑笑地回看回去,不急不躁也不催。
可以啊,又打了一個平手,看來都是行家,都明白個中學問:滇西北海拔高、沸點低,以此時的水溫,香氣出之不易。
豆兒點點頭,擡手将碗身挪出,對着碗托低低斟上熱水,再将碗覆之上方重新注水。
這是在用碗托的溫度來增強茶物質的溶出量,彌補海拔對水溫的影響。
豆兒正色懸壺高沖,高度更高了,接着是中規中矩的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最後幾滴所謂“精華”卻舍掉,為的是保留韻氣。
茶還沒端至唇邊,就聞到香氣有别,定睛細看,湯色幼亮清透,煞是喜人。
一啜一咂摸,滋味微澀甘甜,喉韻沉香鮮爽,茶氣醇厚,縷縷生津,非同凡響,堪稱完美! 懸着的一顆心此時墜地。
豆兒先聲奪人,耍了一套教科書式的茶藝,姑娘就算原樣複制,也不過打個平手而已。
姑娘啊姑娘,那還比什麼比? 可她還真敢比。
因為我長大了,每年由我替他去帕沙…… 好了,不用說了,明白了。
冰與火之歌小說 僧人行腳四方,蹤迹如鴻爪雪泥,自然是找不到的,所以,你就奉命來找僧人的徒弟是吧? 福建茶客的女兒想了想,點點頭,笑得像朵花兒。
是啊是啊,是奉命而來的呢。
她說:成子哥,我知道你也已經很多年沒見過你師父了,但你終歸是你師父的徒弟,是吧? 一旁的鐵壺嘶嘶地響,她笑意盈盈地盯着成子看: 恩恩怨怨20年了,真的說不清咱們倆應該算是世交還是世仇…… 少頃,又客氣地問道: 你覺得,今天你躲得開嗎? 唉…… 她輕輕歎了一口氣: 要麼馬上用開水潑我,要麼,現在把茶具端上來吧。
(七) 兩個茶盤兩套茶具,茶一餅。
一屁股坐上主泡台的,卻是豆兒。
我“哎”了一聲,她瞪了我一眼,成子伸手去拍拍她的肩,她反手一掌撥拉開。
豆兒沖那姑娘挑了一下眉,甜甜一笑,意圖很明顯:想找我老公鬥茶,先過我這關。
言下之意也很明顯:來來來,小婊砸,我就能把你給收拾了。
一個代夫出征,打算以攻為守;一個爽快應戰,志在斬将奪旗。
姑娘不僅沒有異議,反而一副正中下懷的表情,她也甜甜地點了點頭,也挑了一下眉。
高手過招兒讷于言,好嘛,都不說話,倆人都演開了啞劇。
甜甜的笑意着實耐人尋味,明明心裡是在作死較勁,面上卻像極了一對默契姐妹好閨密。
我和成子對視一眼,聯袂打了個寒戰,女人這種生物,真他奶奶的神奇。
我瞅瞅擺出來的那餅茶。
好了,沒懸念,豆兒必赢,那餅茶是昔歸。
古董局中局小說 昔歸産于雲南省臨滄邦東鄉昔歸村忙麓山,又被稱為“臨滄班章”。
此茶内質豐富,十分耐泡。
茶氣濃烈,香氣犀利奪人。
茶湯滋味重濃度高,卻又湯感柔順,水路細膩并伴随着濃強的回甘與生津,口内持久留香…… 什麼子彈配什麼槍,什麼人玩兒什麼鳥。
豆兒秉性與此茶合,泡昔歸她最擅長。
升水壺内開。
蓋碗分為蓋、身、托三者,取天地人三才之義。
豆兒取一新蓋碗,沸水緩緩,從碗蓋的斜上方注到八成深處,蓋和碗身微微敲擊,微微輕響。
悄然靜候30秒。
食指頂住碗蓋的提耳處,将熱水分到公道杯中,再分入四隻茶杯中。
輕提一口氣,取茶9克投入蓋碗中,封上蓋,右手提起蓋碗,左手托住。
腕揚,手震,蓋碗打在左手掌心處,反複了三次……這是在搖香? 我暗自喝了一聲彩,好兵法! 豆兒竟然用起了南方茶道的茶藝,并且用得中規中矩,如此這般以其道還其身,福建姑娘該如何接招兒?幹茶香氣撲鼻,猶如蘭花,姑娘唇畔一抹淺笑。
豆兒不動聲色,請聞幹茶! 蓋碗放回杯子右後方。
左手引蓋,右手提壺,單邊注水,懸壺高沖。
熱水沿着碗身急速流下,帶動茶葉從底部團團翻轉,水恰好漫出蓋碗,刮沫,分湯。
第一遍注水是為洗茶,第二遍注水是為醒茶,兩沖水都疊加在公道杯中。
至此,茶已醒杯已熱,再靜候半分鐘,便可将杯中水倒掉。
壺水又沸。
第三遍注水,第四遍注水,提壺沿杯壁高沖,蓋杯略蓋5秒,昔歸出湯! 按理說可以分杯了,豆兒卻偏不分,隻飛快地瞟了那姑娘一眼。
姑娘笑笑地回看回去,不急不躁也不催。
可以啊,又打了一個平手,看來都是行家,都明白個中學問:滇西北海拔高、沸點低,以此時的水溫,香氣出之不易。
豆兒點點頭,擡手将碗身挪出,對着碗托低低斟上熱水,再将碗覆之上方重新注水。
這是在用碗托的溫度來增強茶物質的溶出量,彌補海拔對水溫的影響。
豆兒正色懸壺高沖,高度更高了,接着是中規中矩的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最後幾滴所謂“精華”卻舍掉,為的是保留韻氣。
茶還沒端至唇邊,就聞到香氣有别,定睛細看,湯色幼亮清透,煞是喜人。
一啜一咂摸,滋味微澀甘甜,喉韻沉香鮮爽,茶氣醇厚,縷縷生津,非同凡響,堪稱完美! 懸着的一顆心此時墜地。
豆兒先聲奪人,耍了一套教科書式的茶藝,姑娘就算原樣複制,也不過打個平手而已。
姑娘啊姑娘,那還比什麼比? 可她還真敢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