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來曆不明的蛋
關燈
小
中
大
獵狗一吓唬很容易發蒙,隻有這時候才有可能被獵戶活捉。
張保慶跟四舅爺在老林子中走了大半天,翻山越嶺,東轉西走,眼看日頭往西沉了,什麼都沒見着。
原以為今天要空手而回,掉頭正要往回走的時候,打頭的獵狗突然一陣狂吠,叫聲震動了山林。
張保慶聽到獵狗的叫聲,心中詫異,撒開腿飛奔過去,待到近前,但見枯枝蔓草間有隻小獸,嘴尖尾長,四肢短小,油亮的皮毛黑中透紫,小臉兒長得近似黃鼠狼,身子又比黃鼠狼短,正是四舅爺所說的“大葉子”!大小足有兩掌半,爪下按住一個蛋,可能是剛偷到的鳥蛋,正想吃呢,結果讓獵狗堵在這兒了。
這東西兩個小眼珠子滴溜溜亂轉,如若眼前隻有一條獵狗,大葉子扭頭一跑,七繞八繞或是往樹頂上一蹿就甩掉了,可如今同時面對三四條獵狗,這隻林貂也愣了一下,這才扔下鳥蛋,“嗖”的一下逃進山林,幾條獵狗跟在後頭窮追不舍。
張保慶順手撿起地上的鳥蛋,當時見獵心喜,沒承想真碰上了大葉子,隻顧去攆逃走的大葉子,别的事一概沒想,全抛在九霄雲外了,直到半夜回了屯子才讓他大吃一驚。
張保慶已經在山裡住了一陣子,對各種山貨早已見怪不怪,如果說平時撿到個鳥蛋或者蛇蛋,他根本不用過腦子,準和四舅爺一樣,先拿起來對太陽照一照,再當場磕破了一口嘬個幹幹淨淨,随撿随喝。
至于為什麼要對着太陽照這麼一下,張保慶開始并不知道,也沒細想過,看四舅爺這麼做他也照葫蘆畫瓢,以為這隻是打獵的習慣,覺得挺好玩兒。
後來四舅爺告訴他,那是看這個蛋有沒有“雄”,其實這也是說白了,有雄的蛋是受過精的,可以孵出小鳥,跟雞蛋一樣。
打獵的在森林中撿了鳥蛋,把在日影中照上一照,如果不透光,那就是有“雄”的,必須原樣放好了。
因為打獵靠山吃山,吃的就是這口飯,雖是殺生,卻不能趕盡殺絕。
什麼能打什麼不能打,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這都有規矩。
比如打公不打母,這是怎麼個道理呢?打一隻母的等于打了一窩,長此以往隻會越打越少,絕了自己的飯口。
常言道“勸君莫打三月鳥,子在巢中盼母歸”,打這個太損陰德,按迷信的話說這叫造孽,遲早會遭報應。
如若是沒得過“雄”的野鳥蛋,打獵的盡可以随便吃,那玩意兒是大補,經常生喝野鳥蛋長力氣,翻山越嶺如走平地,遠比當今的各種滋補藥品和能量飲料貨真價實,絕對無添加、無污染,純天然非轉基因。
撿到蛇蛋也能喝,縱然是毒蛇的蛋也不用擔心,不僅滋補還可以入藥,起到通經活絡的作用。
一般的野鳥蛋外殼粗糙,帶有五顔六色的斑點,沒有太大的。
張保慶撿起這個鳥蛋,拿手一掂卻覺得略沉,個頭兒也大,能有雞蛋那麼大,沒斑沒點還挺細滑。
他心裡轉了一個念頭,認為是山雞下的蛋,随手塞進挎包,尋思回去來個小蔥炒雞蛋,晚上給四舅爺下酒,然後加快腳步,跟随獵狗往前追趕林貂。
長白山腳下的獵屯子家家戶戶有狗,少則一兩條,多了一大窩,帶上獵狗上山打獵稱之為“攆山”。
山中野獸不會在開闊的地方等你來打,要麼躲在密林之中,要麼蹲在草棵子裡,不會自己跑出來,打獵的一聲令下,成群的獵狗如同一陣黑旋風,一邊跑一邊吠叫。
狗是極陽之物,身上有一股躁動之氣,在東北有些地方,立冬那天都要炖上一鍋狗肉,俗話說“喝了狗肉湯,棉被不開箱”,可見其性燥熱,即使進山的獵狗不叫,也會驚動藏匿的野獸。
這時候獵人們舉槍射擊,十拿九穩。
遇上林貂這樣的小獸,不必等打獵的出手,隻吩咐獵狗與之周旋,也可以直接生擒活捉。
此時此刻,那隻林貂四爪生風,拼了命地狂逃,換誰也得玩兒命啊,逃不掉可就變圍脖了!加之林貂靈活迅速,身形小巧,上蹿下跳、閃轉騰挪,還會繞着樹跑,所以很不好逮。
可那幾條獵狗跟了四舅爺多年,也不是白給的,可以互相配合,分頭包抄圍堵,讓它顧得了頭顧不了腚,三五個回合便将林貂咬住。
獵狗通人性,知道咬出窟窿的貂皮不值錢,不敢使勁兒咬,叼住不撒嘴讓林貂不能動也就是了。
等四舅爺和張保慶追過來,幾條獵狗紛紛搖起尾巴找主子請功。
林貂狡詐多變,善于裝死,這也是一門保命的絕活兒,它打好了主意,讓狗咬住之後腦袋爪子一耷拉,一動不動地裝死。
四舅爺常年進山捉林貂,知道這玩意兒會裝死逃命,喝令獵狗不許松口,從身後摘下背來的籠子,右手戴上一隻鐵網手套,揪住半死不活的林貂塞了進去。
那手套是用一個個細小鐵圈編成的,剛柔并濟,既不影響穿戴,又能起到防護作用,可以避免被小獸咬傷了手,是掏獾捕貂的專用護具。
雖說林貂這東西個頭不大,卻也是牙尖嘴利,它這一口下去,卻足以把人的手指咬斷。
再說那隻林貂裝死不成,似乎也明白難逃活命,在籠子裡龇牙咧嘴作勢吓人,又東蹿西突地亂撞。
四舅爺根本不理會它怎麼折騰,今天這趟沒白來,收獲是真不小,拎起籠子哼上小曲下了山。
爺兒倆把林貂帶回家,當即磨刀開膛,再用小刀一點點剝下貂皮,用水洗幹淨血污,拿樹枝做成一個方形的框子,把貂皮撐開綁在上邊,再去掉挂在上面的碎肉,整個過程小心翼翼,生怕刮破了皮子,這叫熟皮子,然後晾在院子裡風幹做成皮筒子。
林貂餘下的五髒六腑和肉切成長條,加上佐料煮熟了,放在樹枝架子上晾曬成肉幹,打算存到過冬,炖菜時再放進去吃,增鮮提味,真是要多香有多香。
腦袋、爪子之類的零碎兒喂了那幾條獵狗,半點兒沒糟蹋。
張保慶跟四舅爺忙前忙後,活剝貂皮時他捂上眼不忍看,先前撿到個鳥蛋塞進包裡,到這會兒全然忘在了腦後。
四舅爺捉了兩巴掌半大小的一條“大葉子”,可把老頭兒給樂壞了,打了一輩子獵,從沒見過這麼大的林貂,以往趕上巴掌大小的就了不得了,這可值了老錢了。
他越想心裡越高興,今年準能過個好年,眯起眼“吧嗒吧嗒”地抽煙袋鍋子。
東北的煙葉子葉片厚實,味道香醇,抽起來過瘾,唯獨煙太大,一抽上整個屋子雲霧缭繞,嗆得人睜不開眼。
抽完煙歇夠了,四舅爺讓老伴兒包餃子,燙壺酒多整倆菜。
東北屯子裡能有什麼菜,也無非松茸蘑菇炖土雞、木耳炒花菜、酸菜粉條汆白肉、整鍋的手扒肉。
手扒肉是大塊狍子肉放到鍋裡,拿慢火煨上,接連幾天不斷火,吃一塊用刀割一塊,蘸上鹽和野韭菜花、野蔥調和的肉湯吃,做法很糙,東西可全是好東西,不在這個地方,你想吃也沒有。
張保慶特别喜愛吃狍子肉,又正是“半大
張保慶跟四舅爺在老林子中走了大半天,翻山越嶺,東轉西走,眼看日頭往西沉了,什麼都沒見着。
原以為今天要空手而回,掉頭正要往回走的時候,打頭的獵狗突然一陣狂吠,叫聲震動了山林。
張保慶聽到獵狗的叫聲,心中詫異,撒開腿飛奔過去,待到近前,但見枯枝蔓草間有隻小獸,嘴尖尾長,四肢短小,油亮的皮毛黑中透紫,小臉兒長得近似黃鼠狼,身子又比黃鼠狼短,正是四舅爺所說的“大葉子”!大小足有兩掌半,爪下按住一個蛋,可能是剛偷到的鳥蛋,正想吃呢,結果讓獵狗堵在這兒了。
這東西兩個小眼珠子滴溜溜亂轉,如若眼前隻有一條獵狗,大葉子扭頭一跑,七繞八繞或是往樹頂上一蹿就甩掉了,可如今同時面對三四條獵狗,這隻林貂也愣了一下,這才扔下鳥蛋,“嗖”的一下逃進山林,幾條獵狗跟在後頭窮追不舍。
張保慶順手撿起地上的鳥蛋,當時見獵心喜,沒承想真碰上了大葉子,隻顧去攆逃走的大葉子,别的事一概沒想,全抛在九霄雲外了,直到半夜回了屯子才讓他大吃一驚。
張保慶已經在山裡住了一陣子,對各種山貨早已見怪不怪,如果說平時撿到個鳥蛋或者蛇蛋,他根本不用過腦子,準和四舅爺一樣,先拿起來對太陽照一照,再當場磕破了一口嘬個幹幹淨淨,随撿随喝。
至于為什麼要對着太陽照這麼一下,張保慶開始并不知道,也沒細想過,看四舅爺這麼做他也照葫蘆畫瓢,以為這隻是打獵的習慣,覺得挺好玩兒。
後來四舅爺告訴他,那是看這個蛋有沒有“雄”,其實這也是說白了,有雄的蛋是受過精的,可以孵出小鳥,跟雞蛋一樣。
打獵的在森林中撿了鳥蛋,把在日影中照上一照,如果不透光,那就是有“雄”的,必須原樣放好了。
因為打獵靠山吃山,吃的就是這口飯,雖是殺生,卻不能趕盡殺絕。
什麼能打什麼不能打,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這都有規矩。
比如打公不打母,這是怎麼個道理呢?打一隻母的等于打了一窩,長此以往隻會越打越少,絕了自己的飯口。
常言道“勸君莫打三月鳥,子在巢中盼母歸”,打這個太損陰德,按迷信的話說這叫造孽,遲早會遭報應。
如若是沒得過“雄”的野鳥蛋,打獵的盡可以随便吃,那玩意兒是大補,經常生喝野鳥蛋長力氣,翻山越嶺如走平地,遠比當今的各種滋補藥品和能量飲料貨真價實,絕對無添加、無污染,純天然非轉基因。
撿到蛇蛋也能喝,縱然是毒蛇的蛋也不用擔心,不僅滋補還可以入藥,起到通經活絡的作用。
一般的野鳥蛋外殼粗糙,帶有五顔六色的斑點,沒有太大的。
張保慶撿起這個鳥蛋,拿手一掂卻覺得略沉,個頭兒也大,能有雞蛋那麼大,沒斑沒點還挺細滑。
他心裡轉了一個念頭,認為是山雞下的蛋,随手塞進挎包,尋思回去來個小蔥炒雞蛋,晚上給四舅爺下酒,然後加快腳步,跟随獵狗往前追趕林貂。
長白山腳下的獵屯子家家戶戶有狗,少則一兩條,多了一大窩,帶上獵狗上山打獵稱之為“攆山”。
山中野獸不會在開闊的地方等你來打,要麼躲在密林之中,要麼蹲在草棵子裡,不會自己跑出來,打獵的一聲令下,成群的獵狗如同一陣黑旋風,一邊跑一邊吠叫。
狗是極陽之物,身上有一股躁動之氣,在東北有些地方,立冬那天都要炖上一鍋狗肉,俗話說“喝了狗肉湯,棉被不開箱”,可見其性燥熱,即使進山的獵狗不叫,也會驚動藏匿的野獸。
這時候獵人們舉槍射擊,十拿九穩。
遇上林貂這樣的小獸,不必等打獵的出手,隻吩咐獵狗與之周旋,也可以直接生擒活捉。
此時此刻,那隻林貂四爪生風,拼了命地狂逃,換誰也得玩兒命啊,逃不掉可就變圍脖了!加之林貂靈活迅速,身形小巧,上蹿下跳、閃轉騰挪,還會繞着樹跑,所以很不好逮。
可那幾條獵狗跟了四舅爺多年,也不是白給的,可以互相配合,分頭包抄圍堵,讓它顧得了頭顧不了腚,三五個回合便将林貂咬住。
獵狗通人性,知道咬出窟窿的貂皮不值錢,不敢使勁兒咬,叼住不撒嘴讓林貂不能動也就是了。
等四舅爺和張保慶追過來,幾條獵狗紛紛搖起尾巴找主子請功。
林貂狡詐多變,善于裝死,這也是一門保命的絕活兒,它打好了主意,讓狗咬住之後腦袋爪子一耷拉,一動不動地裝死。
四舅爺常年進山捉林貂,知道這玩意兒會裝死逃命,喝令獵狗不許松口,從身後摘下背來的籠子,右手戴上一隻鐵網手套,揪住半死不活的林貂塞了進去。
那手套是用一個個細小鐵圈編成的,剛柔并濟,既不影響穿戴,又能起到防護作用,可以避免被小獸咬傷了手,是掏獾捕貂的專用護具。
雖說林貂這東西個頭不大,卻也是牙尖嘴利,它這一口下去,卻足以把人的手指咬斷。
再說那隻林貂裝死不成,似乎也明白難逃活命,在籠子裡龇牙咧嘴作勢吓人,又東蹿西突地亂撞。
四舅爺根本不理會它怎麼折騰,今天這趟沒白來,收獲是真不小,拎起籠子哼上小曲下了山。
爺兒倆把林貂帶回家,當即磨刀開膛,再用小刀一點點剝下貂皮,用水洗幹淨血污,拿樹枝做成一個方形的框子,把貂皮撐開綁在上邊,再去掉挂在上面的碎肉,整個過程小心翼翼,生怕刮破了皮子,這叫熟皮子,然後晾在院子裡風幹做成皮筒子。
林貂餘下的五髒六腑和肉切成長條,加上佐料煮熟了,放在樹枝架子上晾曬成肉幹,打算存到過冬,炖菜時再放進去吃,增鮮提味,真是要多香有多香。
腦袋、爪子之類的零碎兒喂了那幾條獵狗,半點兒沒糟蹋。
張保慶跟四舅爺忙前忙後,活剝貂皮時他捂上眼不忍看,先前撿到個鳥蛋塞進包裡,到這會兒全然忘在了腦後。
四舅爺捉了兩巴掌半大小的一條“大葉子”,可把老頭兒給樂壞了,打了一輩子獵,從沒見過這麼大的林貂,以往趕上巴掌大小的就了不得了,這可值了老錢了。
他越想心裡越高興,今年準能過個好年,眯起眼“吧嗒吧嗒”地抽煙袋鍋子。
東北的煙葉子葉片厚實,味道香醇,抽起來過瘾,唯獨煙太大,一抽上整個屋子雲霧缭繞,嗆得人睜不開眼。
抽完煙歇夠了,四舅爺讓老伴兒包餃子,燙壺酒多整倆菜。
東北屯子裡能有什麼菜,也無非松茸蘑菇炖土雞、木耳炒花菜、酸菜粉條汆白肉、整鍋的手扒肉。
手扒肉是大塊狍子肉放到鍋裡,拿慢火煨上,接連幾天不斷火,吃一塊用刀割一塊,蘸上鹽和野韭菜花、野蔥調和的肉湯吃,做法很糙,東西可全是好東西,不在這個地方,你想吃也沒有。
張保慶特别喜愛吃狍子肉,又正是“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