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來曆不明的蛋
關燈
小
中
大
小子吃跑老子”的年紀,吃得多餓得快,看見好吃的就不要命,剛到長白山那倆月吃撐了好幾次。
老時年間有“吃狍子,得長生”的說法。
當天的菜比過年吃得還好,張保慶也樂壞了,甩開腮幫子,吃了個溝滿壕平。
吃飯的時候,四舅爺特地打開了一壇老燒酒,長白山的燒酒度數極高,入口有如燒紅的刀子,故有“燒刀子”之稱。
四舅爺這個酒封存了好幾年,酒性猛烈,遇火能燃,拍開了封泥酒香四溢。
老爺子今天高興,一杯接一杯地喝,來了興緻非讓張保慶陪他整兩口。
張保慶沒喝過白酒,奈何推不過躲不掉,加上在山裡跑了一天,累得不輕,兩杯燒刀子下肚,酒意撞上來,頓覺腦袋昏昏沉沉暈頭轉向,早已認不得東南西北了,回屋倒在炕上蒙頭大睡,跟個死豬一樣,天王老子來了也顧不上了,挎包也放在了炕上。
東北屯子裡的炕,皆為火蔓子炕,内有土坯煙道,炕下有竈口,上鋪席子或毛氈。
趕上天寒地凍,屋裡沒有火蔓子炕住不了人。
炕頭兒最熱,炕尾稍涼,家中來了客,必定讓客人坐在炕頭兒上以示尊重。
每年到了九月份,天氣漸冷,山裡的火炕就燒上了。
張保慶撿回來的蛋裝在挎包裡,放到火炕上這麼暖和,蛋裡的東西可就孵出來了。
由于頭一次喝烈酒,張保慶睡不踏實,心裡頭火燒火燎的,從胃口一直幹到喉嚨,撕心裂肺的難受,正當他迷迷糊糊、昏天黑地之際,忽然發覺身邊有東西在動,毛毛茸茸、熱熱乎乎,這是個什麼玩意兒? 說話到了後半夜,在那個年代,長白山偏遠的屯子不通電,更别提電燈了,屋子裡黑燈瞎火,伸手不見五指,瞪眼看不見東西,黑得跟鍋底似的。
張保慶喝了酒睡不踏實,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迷迷糊糊夢見白天捉的大葉子在咬他。
這可把張保慶吓壞了,忙說:“捉你的不是我、開膛剝皮的也不是我,肉晾在架子上我一口沒吃過,你陰魂不散,該去找四舅爺才對,咱們兩個無冤無仇,為什麼跟我過不去?”大葉子可不聽他怎麼說,龇牙咧嘴的隻顧對張保慶亂咬,這一人一獸在夢中撕扯開了。
幾個回合下來,大葉子突然閃出一個空當兒,跳起來一口咬在了張保慶的手上,把張保慶吓得一激靈。
張保慶吃了一驚,恍惚中意識到這是個夢,覺得身邊有東西在動,拿手扒拉開接着睡,過了一會兒那東西又動起來,他又拿手撥開,反複幾個來回。
他忽然想起挎包裡還有個蛋,白天在山上撿的,差半步就讓林貂給吃了,尋思是不是這鳥蛋已然成了形,拿到火炕上一焐,孵出了雛鳥? 張保慶急忙睜開眼看,不過這屋裡太黑了,什麼也看不見。
他摸到油燈點上,低下頭在這炕上找,發現果真有隻剛出殼的小鳥,全身白色,兩個大眼炯炯有神,張着嘴像是要吃的,身邊還有剛擠碎的蛋殼。
這要隻是個鳥蛋,沒準真讓張保慶做了炒蛋,沒想到孵出這麼隻小鳥,估計是這個鳥蛋從巢中掉下來,落在草棵子裡,險些讓林貂給吃了,怎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結果林貂倒被四舅爺的獵狗捉了,剝皮挂到了牆上,這個蛋又讓他撿回了屯子。
這小鳥也真是命大,經過這一番折騰,還能從蛋裡孵出來,萬幸沒喂了林貂,也沒變成炒蛋,這就是命。
張保慶見這小鳥挺可憐,舍不得扔下不管,那就權當養來玩兒吧。
想想這就叫命,偷鳥蛋的大葉子怎麼也想不到,它自己死在這蛋前邊了,而今這隻小鳥丢了窩巢,離了雙親,也是孤零零的一個,跟張保慶倒有幾分相似。
雖然寄住在四舅爺家看似挺自在,可也不是長久之計,總不能一輩子待在這兒不走。
這小鳥是碰上好人了,不至于下了湯鍋,可他張保慶又将何去何從,天地這麼大,何處可以容身?真要上飯莊子當個小學徒,跟老爹老娘似的一碗安穩飯吃到死?想一想都覺得心裡憋屈,可再看看自己,文也不成武也不就,到底能幹什麼呢?唉!眼前自己還不如這隻小鳥,它現在滿腦子隻想吃東西,哪有這些做人的煩惱! 張保慶愣了半天回過神來,穿鞋下地四處找吃的喂鳥。
他以前養過鳥,知道這雛鳥剛出殼,嗓子眼兒還嫩,谷子、小米肯定吃不下去,吃下去也得噎死,竈上有煮狍子肉的鍋,鍋中現成的肉湯,用小碗盛出來泡上半個饅頭,泡軟了拿去喂鳥。
别看這麼隻小鳥,站在炕上卻透出一股子精神,怎麼看也不是一般的鳥,不肯吃饅頭,生下來光吃肉不說,飯量還特别大,每天睜開眼就張嘴要吃的,但凡是肉就行,什麼肉都吃。
這邊的河裡有種鲑魚,肉質鮮美,切成薄片可以生吃,經常出沒在淺水,不用釣鈎也不用撒網,用石頭堆成個漏鬥形,等魚遊進去伸手就能抓到,去掉骨刺挂在房前屋後陰幹,肉成絲狀,味道賽過螃蟹,屯子裡經常有剛從河中捕到的鲑魚。
這小鳥一天要吃下一整條魚,飯量太大了。
過了幾天,四舅爺瞧見這隻鳥,當場看直了眼,這哪是什麼鳥啊,分明是隻西伯利亞蒼鷹! 長白山一帶自古有鷹獵之俗,鷹獵是指馴鷹捕獵,馴鷹比馴狗難得十倍。
誰要是架上隻鷹進山狩獵,那可比帶條獵狗氣派多了。
不過訓練獵鷹非常之難,老話說“九死一生,難得一鷹”,說的正是馴鷹。
先說這個捉鷹,其中有一整套的規矩和技巧,過去的人迷信,捕鷹之前必先燒香上供,上山之後在極險峻之處布網,網中間拴上一隻活兔子或者山雞,人再隐蔽起來,眼睛一刻也不能離開鷹網,就得那麼盯着,一旦有了落網的鷹,立馬過去捉住,以免它在掙脫之際傷損羽翼。
很多時候一等就是十天半個月,誘餌死了還得趕緊換個活的,這個過程叫作“蹲鷹”。
如果說碰巧蹲到一隻鷹,先拜謝過山神爺,再小心翼翼把山鷹裝在“鷹緊子”裡困住,一根羽毛也不能損壞。
給鷹頭上套個皮套,也叫“鷹帽兒”,遮住鷹的雙眼,不能讓它瞧見東西。
帶到家中先過秤,記下這隻鷹有多重,接下來還得“熬鷹”。
東北那邊形容一個人長時間不睡覺為“熬鷹”,就是指不讓鷹睡覺。
剛捉回來的鷹必須有人二十四小時熬它,不讓它打盹兒,直到熬得精疲力竭,才給這鷹吞麻軸,再到上架過拳,招之即來,揮之即去,起碼要一年時間。
鷹巢皆在人迹不至的懸崖絕壁上,想掏雛鷹幾乎是不可能的,偶爾捉到一隻剛長全了羽毛還不太會飛的落巢鷹,那也相當于撿到寶了。
因此四舅爺說張保慶有機緣找到一隻剛出殼的雛鷹,馴起來可比後來逮的鷹容易多了。
這隻小鷹長得也快,不久已經會飛了,羽翼漸豐,一身白羽白翎,站在張保慶肩膀上目射金光、神威凜凜,四舅爺見了更是驚歎,因為山裡人認為白鷹是神!
老時年間有“吃狍子,得長生”的說法。
當天的菜比過年吃得還好,張保慶也樂壞了,甩開腮幫子,吃了個溝滿壕平。
吃飯的時候,四舅爺特地打開了一壇老燒酒,長白山的燒酒度數極高,入口有如燒紅的刀子,故有“燒刀子”之稱。
四舅爺這個酒封存了好幾年,酒性猛烈,遇火能燃,拍開了封泥酒香四溢。
老爺子今天高興,一杯接一杯地喝,來了興緻非讓張保慶陪他整兩口。
張保慶沒喝過白酒,奈何推不過躲不掉,加上在山裡跑了一天,累得不輕,兩杯燒刀子下肚,酒意撞上來,頓覺腦袋昏昏沉沉暈頭轉向,早已認不得東南西北了,回屋倒在炕上蒙頭大睡,跟個死豬一樣,天王老子來了也顧不上了,挎包也放在了炕上。
東北屯子裡的炕,皆為火蔓子炕,内有土坯煙道,炕下有竈口,上鋪席子或毛氈。
趕上天寒地凍,屋裡沒有火蔓子炕住不了人。
炕頭兒最熱,炕尾稍涼,家中來了客,必定讓客人坐在炕頭兒上以示尊重。
每年到了九月份,天氣漸冷,山裡的火炕就燒上了。
張保慶撿回來的蛋裝在挎包裡,放到火炕上這麼暖和,蛋裡的東西可就孵出來了。
由于頭一次喝烈酒,張保慶睡不踏實,心裡頭火燒火燎的,從胃口一直幹到喉嚨,撕心裂肺的難受,正當他迷迷糊糊、昏天黑地之際,忽然發覺身邊有東西在動,毛毛茸茸、熱熱乎乎,這是個什麼玩意兒? 說話到了後半夜,在那個年代,長白山偏遠的屯子不通電,更别提電燈了,屋子裡黑燈瞎火,伸手不見五指,瞪眼看不見東西,黑得跟鍋底似的。
張保慶喝了酒睡不踏實,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迷迷糊糊夢見白天捉的大葉子在咬他。
這可把張保慶吓壞了,忙說:“捉你的不是我、開膛剝皮的也不是我,肉晾在架子上我一口沒吃過,你陰魂不散,該去找四舅爺才對,咱們兩個無冤無仇,為什麼跟我過不去?”大葉子可不聽他怎麼說,龇牙咧嘴的隻顧對張保慶亂咬,這一人一獸在夢中撕扯開了。
幾個回合下來,大葉子突然閃出一個空當兒,跳起來一口咬在了張保慶的手上,把張保慶吓得一激靈。
張保慶吃了一驚,恍惚中意識到這是個夢,覺得身邊有東西在動,拿手扒拉開接着睡,過了一會兒那東西又動起來,他又拿手撥開,反複幾個來回。
他忽然想起挎包裡還有個蛋,白天在山上撿的,差半步就讓林貂給吃了,尋思是不是這鳥蛋已然成了形,拿到火炕上一焐,孵出了雛鳥? 張保慶急忙睜開眼看,不過這屋裡太黑了,什麼也看不見。
他摸到油燈點上,低下頭在這炕上找,發現果真有隻剛出殼的小鳥,全身白色,兩個大眼炯炯有神,張着嘴像是要吃的,身邊還有剛擠碎的蛋殼。
這要隻是個鳥蛋,沒準真讓張保慶做了炒蛋,沒想到孵出這麼隻小鳥,估計是這個鳥蛋從巢中掉下來,落在草棵子裡,險些讓林貂給吃了,怎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結果林貂倒被四舅爺的獵狗捉了,剝皮挂到了牆上,這個蛋又讓他撿回了屯子。
這小鳥也真是命大,經過這一番折騰,還能從蛋裡孵出來,萬幸沒喂了林貂,也沒變成炒蛋,這就是命。
張保慶見這小鳥挺可憐,舍不得扔下不管,那就權當養來玩兒吧。
想想這就叫命,偷鳥蛋的大葉子怎麼也想不到,它自己死在這蛋前邊了,而今這隻小鳥丢了窩巢,離了雙親,也是孤零零的一個,跟張保慶倒有幾分相似。
雖然寄住在四舅爺家看似挺自在,可也不是長久之計,總不能一輩子待在這兒不走。
這小鳥是碰上好人了,不至于下了湯鍋,可他張保慶又将何去何從,天地這麼大,何處可以容身?真要上飯莊子當個小學徒,跟老爹老娘似的一碗安穩飯吃到死?想一想都覺得心裡憋屈,可再看看自己,文也不成武也不就,到底能幹什麼呢?唉!眼前自己還不如這隻小鳥,它現在滿腦子隻想吃東西,哪有這些做人的煩惱! 張保慶愣了半天回過神來,穿鞋下地四處找吃的喂鳥。
他以前養過鳥,知道這雛鳥剛出殼,嗓子眼兒還嫩,谷子、小米肯定吃不下去,吃下去也得噎死,竈上有煮狍子肉的鍋,鍋中現成的肉湯,用小碗盛出來泡上半個饅頭,泡軟了拿去喂鳥。
别看這麼隻小鳥,站在炕上卻透出一股子精神,怎麼看也不是一般的鳥,不肯吃饅頭,生下來光吃肉不說,飯量還特别大,每天睜開眼就張嘴要吃的,但凡是肉就行,什麼肉都吃。
這邊的河裡有種鲑魚,肉質鮮美,切成薄片可以生吃,經常出沒在淺水,不用釣鈎也不用撒網,用石頭堆成個漏鬥形,等魚遊進去伸手就能抓到,去掉骨刺挂在房前屋後陰幹,肉成絲狀,味道賽過螃蟹,屯子裡經常有剛從河中捕到的鲑魚。
這小鳥一天要吃下一整條魚,飯量太大了。
過了幾天,四舅爺瞧見這隻鳥,當場看直了眼,這哪是什麼鳥啊,分明是隻西伯利亞蒼鷹! 長白山一帶自古有鷹獵之俗,鷹獵是指馴鷹捕獵,馴鷹比馴狗難得十倍。
誰要是架上隻鷹進山狩獵,那可比帶條獵狗氣派多了。
不過訓練獵鷹非常之難,老話說“九死一生,難得一鷹”,說的正是馴鷹。
先說這個捉鷹,其中有一整套的規矩和技巧,過去的人迷信,捕鷹之前必先燒香上供,上山之後在極險峻之處布網,網中間拴上一隻活兔子或者山雞,人再隐蔽起來,眼睛一刻也不能離開鷹網,就得那麼盯着,一旦有了落網的鷹,立馬過去捉住,以免它在掙脫之際傷損羽翼。
很多時候一等就是十天半個月,誘餌死了還得趕緊換個活的,這個過程叫作“蹲鷹”。
如果說碰巧蹲到一隻鷹,先拜謝過山神爺,再小心翼翼把山鷹裝在“鷹緊子”裡困住,一根羽毛也不能損壞。
給鷹頭上套個皮套,也叫“鷹帽兒”,遮住鷹的雙眼,不能讓它瞧見東西。
帶到家中先過秤,記下這隻鷹有多重,接下來還得“熬鷹”。
東北那邊形容一個人長時間不睡覺為“熬鷹”,就是指不讓鷹睡覺。
剛捉回來的鷹必須有人二十四小時熬它,不讓它打盹兒,直到熬得精疲力竭,才給這鷹吞麻軸,再到上架過拳,招之即來,揮之即去,起碼要一年時間。
鷹巢皆在人迹不至的懸崖絕壁上,想掏雛鷹幾乎是不可能的,偶爾捉到一隻剛長全了羽毛還不太會飛的落巢鷹,那也相當于撿到寶了。
因此四舅爺說張保慶有機緣找到一隻剛出殼的雛鷹,馴起來可比後來逮的鷹容易多了。
這隻小鷹長得也快,不久已經會飛了,羽翼漸豐,一身白羽白翎,站在張保慶肩膀上目射金光、神威凜凜,四舅爺見了更是驚歎,因為山裡人認為白鷹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