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月

關燈
蛇,長蛇。

     (6)彤弓彤矢紅色的弓和矢。

    盧弓盧矢,黑色的弓和矢。

    弩機,是弩上發矢的機括,一稱弩牙。

     (7)廢止朝食過去有一些人為了“健康不老”,提倡節食。

    蔣維喬曾據日本美島近一郎的著作“輯述”而成《廢止朝食論》一書,一九一五年六月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8)這裡“去年就有四十五歲了”的話以及下文好幾處,都與當時高長虹诽謗魯迅的事件有關。

    高長虹,山西盂縣人,狂飙社主要成員之一;是當時一個思想上帶有虛無主義和無政府主義色彩的青年作者。

    他在一九二四年十二月認識魯迅後,曾得到魯迅很多指導和幫助;他的第一本創作散文和詩的合集《心的探險》,即由魯迅選輯并編入《烏合叢書》。

    魯迅在一九二五年編輯《莽原》周刊時,他是該刊經常的撰稿者之一;但至一九二六年下半年,他借口《莽原》半月刊的編者韋素園(當時魯迅已離開北京到廈門大學任教,《莽原》自一九二六年起改為半月刊)壓下了向培良的一篇稿子,即對韋素園等進行人身攻擊,并對魯迅表示不滿;但另一方面他又利用魯迅的名字進行招搖撞騙,如登在當年八月《新女性》月刊上的狂飙社(他和向培良等所組織的文藝團體)廣告中,即冒稱他們曾與魯迅合辦《莽原》,合編《烏合叢書》等,并暗示讀者好像魯迅也參與他們的所謂“狂飙運動”。

    魯迅當時曾發表《所謂“思想界先驅者”魯迅啟事》(後收入《華蓋集續編》),揭穿了這一騙局;高長虹即進而攻擊魯迅,在他所寫的《走到出捌界》中不斷地對魯迅進行诽謗。

    這篇小說寫于高長虹诽謗魯迅的時候,其中逢蒙這個形象就含有高長虹的影子。

    魯迅在一九二七年一月十一日給許廣平的信中提到這篇作品時說:“那時就做了一篇小說,和他(按指高長虹)開了一些小玩笑”(見《兩地書·一一二》)。

    小說中有些對話也是摘取高長虹所寫《走到出版界》中的文句略加改動而成。

    如這裡的“去年就有四十五歲了”以及下文的“若以老人自居,是思想的堕落”等語,都引自其中的一篇《1925北京出版界形勢指掌圖》:“須知年齡尊卑,是乃祖乃父們的因襲思想,在新的時代是最大的阻礙物。

    魯迅去年不過四十五歲……如自謂老人,是精神的堕落!”又如下文“你真是白來了一百多回”,也是針對高長虹在這篇《指掌圖》中自稱與魯迅“會面不隻百次”的話而說的。

    “即以其人之道,反諸其人之身”,是引自其中的《公理與正義的談話》:“正義:我深望彼等覺悟,但恐不容易吧!公理:我即以其人之道反諸其人之身。

    ”還有,“你打了喪鐘”,是引自其中的《時代的命運》:“魯迅先生已不着言語而敲了舊時代的喪鐘。

    ”“有人說老爺還是一個戰士”,“有時看去簡直好像藝術家”,也是從《指掌圖》中引來:“他(按指魯迅)所給與我的印象,實以此一短促的時期(按指一九二四年末)為最清新,彼此時實為一真正的藝術家的面目,過此以往,則遞降而至一不很高明而卻奮勇的戰士的面目。

    ”(《走到出版界》是高長虹在他所主編的《狂飙》周刊上連續發表的零星批評文字的總題,後來出版單行本。

    ) (9)逢蒙我國古代善射的人,相傳他是羿的弟子。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黃帝之後,楚有弧父,……習用弓矢,所射無脫;以其道傳于羿,羿傳逢蒙。

    ” (10)逢蒙射羿的故事,在《孟子·離婁》中有如下的記載:“逢蒙學射于羿,盡羿之道;思天下惟羿為愈己,于是殺羿。

    ”又《列子·湯問》有關于飛衛的故事:“(飛衛)學射于甘蠅;……紀昌者,又學射于飛衛,……紀昌既盡衛之術,計天下之敵己者,一人而已;乃謀殺飛衛。

    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鋒相觸而墜于地,而塵不揚。

    飛衛之矢先窮,紀昌遺一矢,既發,飛衛以棘刺之端□(捍)之而無差焉。

    ” (11)“齧镞法”《太平禦覽》卷三五○引有《列子》的如下記載:“飛衛學射于甘蠅,諸法并善,唯齧法不教。

    衛密将矢以射蠅,蠅齧得镞矢射衛,衛繞樹而走,矢亦繞樹而射。

    ”(按今本《列子》無此文。

    ) (12)閃閃如岩下電語出《世說新語·容止》;王衍稱裴楷“雙眸閃閃若岩下電”。

     (13)射日《淮南子·本經訓》:“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

    ……堯乃使羿,……上射十日。

    ”高誘注:“十日并出,羿射去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