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久他鄉是故鄉
關燈
小
中
大
肉,餡豐了。
撕肉不黏核,籽瘦了。
吃起來,讓舌頭躺下來,天下第一鮮呀!夠了,劉金福邊歎邊喝了壺酽茶,連忙沖醒舌齒,帶着三位老婆,牽手大團結地唱起了情歌:“摘牛眼啦,阿哥阿妹牽手來,兩人有情牛眼圓。
”圓者,緣也。
所以老少攜伴,一提燈,一拍樹,敲鑼打鼓、放紙炮地鬧進果園,非得吵醒龍眼寶寶不可,大喊:“起床,起床,早起的牛眼最靓。
”再睡下去就睡壞了。
龍眼須在半月内收成,要是慢一天,鐵定皮殼綻裂,露出白肉像得了青光眼,俗稱青瞑牛,隻能當肥料。
為此大家沒日沒夜趕工,從南方起手,那的陽光足滿,接下來順東西北三方。
摘到第七天,北方那些果子熟得累到下垂,經常,噼裡啪啦地斷枝,能壓傷路人。
至于夜摘龍眼,熱鬧非凡,燒起柴火,架起高台,人來人往,忙得沒閑吃飯還得請人炒粄條或煮飯。
摘完龍眼,風一吹,群樹都輕輕地仰天歎息,沒了負擔呢! 出賣剩下的做龍眼幹,以船順江出貨,味道獨步全台灣。
龍眼先日頭曬上三天,不斷翻轉,再送進木造烘焙房熏幹。
當然得用龍眼炭烤,這火炭不亂燥,不苦澀,不老裂,更不沸火。
烘房流出龍眼的收縮聲,發出各種古典樂器的交響曲,一種水果幾乎擔任了所有樂器的聲響。
有人說龍眼炭焙龍眼,不是相煎何太急,是魚水之歡,能烘出上等的滋味。
龍眼幹不止能吃,放上孕婦肚臍眼,眼眼相觑,能看出嬰兒的性别:剝開殼,肉蒂連的是男,反之則女。
當然,用龍眼幹拜床母,孩子又俊又美,争着要撐傘過老樹王下頭。
一八九五年,日本人來了。
劉金福帶了火繩槍北上迎戰,吃了敗仗回到關牛窩,賭氣跑到山上隐居,住出了瘾,丢下龍眼園不顧。
之後小山屋添了熱鬧,加入了二房孫子帕,這已是很後來的事了。
女人鬥給男人看,男人不在沒興緻,從此龍眼園的女人安靜多了,各自為政。
等到劉金福再次回到龍眼園,坐上那張始終被擦得嶄亮的太師椅,已是日本投降了,他順勢當上九民主義關牛窩區隊長。
園子裡的龍眼樹長了又枯,枯了再植。
老樹王仍勃發,多少的綠光在上頭不墜,分株移植,但是劉金福自覺老了,大婆細妾有的早已過身,在世的也情同兄妹而非夫妻。
劉金福在屋院繞一圈,當年院落有一百零八間房舍,木工耗時三年不歸鄉過年才打造而成。
一九三五年的中部地震塌毀了大半房舍,之後的幾場小火又收拾了一些,其餘的被風霜侵蝕。
房舍自有其命運,兒孫自有兒孫福。
劉金福最後來到樹王下,時值龍眼采收完的八月底,地上有些落果,吃甜的果蠅與蜜蜂飛來飛去。
劉金福摸了摸縱裂的樹紋,心裡湧現難以言诠的滋味。
樹冠蓋住了半邊天,風吹來,才賒了些天色給人看。
當年劉金福碰觸樹王時,它必定顫動,開花落粉。
如今他摸了幾下老樹也沒反應,正絕望時,樹王随風動了,未摘落的果實全掉落了,砸得他湯湯水水。
“你看,他還識得我。
”劉金福激動地說,“他在罰我呢!” 劉金福過身後葬在老樹王旁。
他死後七天,下起夜雨,關牛窩陷入又濕又黏的水汽。
他陰魂蘇醒,從墳中爬起,拍拍水漬與塵土,沿小徑入門,雨珠潤亮他的身影。
一入家門,屁股找到了太師椅坐,脾氣就辣了,怎麼大白天,大家睡得不知佛神來了。
這時他那種睡醒後尚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醒了,他死了,死得一幹二淨,沒有屁,沒有痛,連呼吸的力氣都省了。
他大笑幾聲,笑得目汁都挂出來,不是沒有痛了,幹嗎還有淚水這種廢物?他跳下椅,給神桌上的祖公祖婆的牌位叩頭,叩完這頭,大家都是同類了。
滿堂的妻兒子孫入睡,打呼聲成了交響樂,聲響回蕩在樹林間。
他走了一遭龍眼園,三月的夜晚多麼凄涼,貓頭鷹的叫聲從河岸越過來,一隻白鼻心沿着落葉小徑來到木棚下偷吃蜂箱裡的蜜,蟋蟀瀕臨爆炸般地鳴唱。
萬籁俱寂都是如此。
劉金福深覺自己的同伴是大自然,不是硬邦邦的建築,就連低頭,都能看到金龜子爬在他腳上歡娛。
一陣風來,樹梢的雨珠跌落,砸得他渾身來勁了。
他想起了帕,多麼重要的牽挂。
雨停了。
山棱線很清楚。
森林的雨還沒停,樹葉滴滴答答地落水珠。
帕整夜睡了又醒、醒了又睡,盤算着劉金福哪時會來。
翻來覆去,鬧得竹床嘎吱響。
這時匍匐在門前的黑熊醒了,站起來凝視遠方。
帕知道劉金福回來了,突然有些怯情,七天來的期待在這刻縮水了,隻好佯睡。
劉金福走了五裡路來到山屋,不喘也不累,覺得身體死得好,再走過中央山脈也沒關系。
他先巡視了菜園,極為滿意地點頭,韭菜活了,番薯長藤,嫩亮的芥菜像惡作劇般塗滿了油彩。
門後挂的鐮刀磨亮了,向來松動的鋤頭鐵舌也塞緊了。
最擔心的桌腳也修好了。
他走到帕邊,輕聲說:“起床咧!阿公知你沒睡着,帶你去看阿興叔公了。
” 帕賴床不起,嘴瓣還呼啦啦地裝鼾。
劉金福坐桌邊發呆,手撐得腮發酸。
等帕鼓足勇氣,借尿意起床時,桌邊空無鬼影。
劉金福早走了。
帕翻下眠床,追了出去,與劉金福偷偷保持了一段距離。
潮濕的山林滾動着月光,浮白一片,劉金福的鬼魂反而成了暗影,朝山下飄去,頓時無迹,沒有鬼魂了。
帕找了一會,下了結論,阿公走得真快,幾乎适應了鬼,但是留下些蹤迹。
水灘上浮着油光,是劉金福掉下的目汁。
帕舍不得那些泛着光彩的淚花就此遺棄,他脫下衣褲,吸回來。
淚光閃閃帶他走入森林,渡過湍急的山溝,那裡的青蛙流動缤紛的色彩,它們喝醉了劉金福的淚水。
帕最後來到了冢埔,光着肉身,甩着胯下的朘子,走近古樹下。
鬼王老早就坐在那。
他死過五十餘次,包括他殺與自殺,沒有一次不醒來的。
還有他最讨厭的就是下雨,雨刷幹淨他刺下的細孔,又得重來一次。
不過多年來努力也不是
撕肉不黏核,籽瘦了。
吃起來,讓舌頭躺下來,天下第一鮮呀!夠了,劉金福邊歎邊喝了壺酽茶,連忙沖醒舌齒,帶着三位老婆,牽手大團結地唱起了情歌:“摘牛眼啦,阿哥阿妹牽手來,兩人有情牛眼圓。
”圓者,緣也。
所以老少攜伴,一提燈,一拍樹,敲鑼打鼓、放紙炮地鬧進果園,非得吵醒龍眼寶寶不可,大喊:“起床,起床,早起的牛眼最靓。
”再睡下去就睡壞了。
龍眼須在半月内收成,要是慢一天,鐵定皮殼綻裂,露出白肉像得了青光眼,俗稱青瞑牛,隻能當肥料。
為此大家沒日沒夜趕工,從南方起手,那的陽光足滿,接下來順東西北三方。
摘到第七天,北方那些果子熟得累到下垂,經常,噼裡啪啦地斷枝,能壓傷路人。
至于夜摘龍眼,熱鬧非凡,燒起柴火,架起高台,人來人往,忙得沒閑吃飯還得請人炒粄條或煮飯。
摘完龍眼,風一吹,群樹都輕輕地仰天歎息,沒了負擔呢! 出賣剩下的做龍眼幹,以船順江出貨,味道獨步全台灣。
龍眼先日頭曬上三天,不斷翻轉,再送進木造烘焙房熏幹。
當然得用龍眼炭烤,這火炭不亂燥,不苦澀,不老裂,更不沸火。
烘房流出龍眼的收縮聲,發出各種古典樂器的交響曲,一種水果幾乎擔任了所有樂器的聲響。
有人說龍眼炭焙龍眼,不是相煎何太急,是魚水之歡,能烘出上等的滋味。
龍眼幹不止能吃,放上孕婦肚臍眼,眼眼相觑,能看出嬰兒的性别:剝開殼,肉蒂連的是男,反之則女。
當然,用龍眼幹拜床母,孩子又俊又美,争着要撐傘過老樹王下頭。
一八九五年,日本人來了。
劉金福帶了火繩槍北上迎戰,吃了敗仗回到關牛窩,賭氣跑到山上隐居,住出了瘾,丢下龍眼園不顧。
之後小山屋添了熱鬧,加入了二房孫子帕,這已是很後來的事了。
女人鬥給男人看,男人不在沒興緻,從此龍眼園的女人安靜多了,各自為政。
等到劉金福再次回到龍眼園,坐上那張始終被擦得嶄亮的太師椅,已是日本投降了,他順勢當上九民主義關牛窩區隊長。
園子裡的龍眼樹長了又枯,枯了再植。
老樹王仍勃發,多少的綠光在上頭不墜,分株移植,但是劉金福自覺老了,大婆細妾有的早已過身,在世的也情同兄妹而非夫妻。
劉金福在屋院繞一圈,當年院落有一百零八間房舍,木工耗時三年不歸鄉過年才打造而成。
一九三五年的中部地震塌毀了大半房舍,之後的幾場小火又收拾了一些,其餘的被風霜侵蝕。
房舍自有其命運,兒孫自有兒孫福。
劉金福最後來到樹王下,時值龍眼采收完的八月底,地上有些落果,吃甜的果蠅與蜜蜂飛來飛去。
劉金福摸了摸縱裂的樹紋,心裡湧現難以言诠的滋味。
樹冠蓋住了半邊天,風吹來,才賒了些天色給人看。
當年劉金福碰觸樹王時,它必定顫動,開花落粉。
如今他摸了幾下老樹也沒反應,正絕望時,樹王随風動了,未摘落的果實全掉落了,砸得他湯湯水水。
“你看,他還識得我。
”劉金福激動地說,“他在罰我呢!” 劉金福過身後葬在老樹王旁。
他死後七天,下起夜雨,關牛窩陷入又濕又黏的水汽。
他陰魂蘇醒,從墳中爬起,拍拍水漬與塵土,沿小徑入門,雨珠潤亮他的身影。
一入家門,屁股找到了太師椅坐,脾氣就辣了,怎麼大白天,大家睡得不知佛神來了。
這時他那種睡醒後尚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醒了,他死了,死得一幹二淨,沒有屁,沒有痛,連呼吸的力氣都省了。
他大笑幾聲,笑得目汁都挂出來,不是沒有痛了,幹嗎還有淚水這種廢物?他跳下椅,給神桌上的祖公祖婆的牌位叩頭,叩完這頭,大家都是同類了。
滿堂的妻兒子孫入睡,打呼聲成了交響樂,聲響回蕩在樹林間。
他走了一遭龍眼園,三月的夜晚多麼凄涼,貓頭鷹的叫聲從河岸越過來,一隻白鼻心沿着落葉小徑來到木棚下偷吃蜂箱裡的蜜,蟋蟀瀕臨爆炸般地鳴唱。
萬籁俱寂都是如此。
劉金福深覺自己的同伴是大自然,不是硬邦邦的建築,就連低頭,都能看到金龜子爬在他腳上歡娛。
一陣風來,樹梢的雨珠跌落,砸得他渾身來勁了。
他想起了帕,多麼重要的牽挂。
雨停了。
山棱線很清楚。
森林的雨還沒停,樹葉滴滴答答地落水珠。
帕整夜睡了又醒、醒了又睡,盤算着劉金福哪時會來。
翻來覆去,鬧得竹床嘎吱響。
這時匍匐在門前的黑熊醒了,站起來凝視遠方。
帕知道劉金福回來了,突然有些怯情,七天來的期待在這刻縮水了,隻好佯睡。
劉金福走了五裡路來到山屋,不喘也不累,覺得身體死得好,再走過中央山脈也沒關系。
他先巡視了菜園,極為滿意地點頭,韭菜活了,番薯長藤,嫩亮的芥菜像惡作劇般塗滿了油彩。
門後挂的鐮刀磨亮了,向來松動的鋤頭鐵舌也塞緊了。
最擔心的桌腳也修好了。
他走到帕邊,輕聲說:“起床咧!阿公知你沒睡着,帶你去看阿興叔公了。
” 帕賴床不起,嘴瓣還呼啦啦地裝鼾。
劉金福坐桌邊發呆,手撐得腮發酸。
等帕鼓足勇氣,借尿意起床時,桌邊空無鬼影。
劉金福早走了。
帕翻下眠床,追了出去,與劉金福偷偷保持了一段距離。
潮濕的山林滾動着月光,浮白一片,劉金福的鬼魂反而成了暗影,朝山下飄去,頓時無迹,沒有鬼魂了。
帕找了一會,下了結論,阿公走得真快,幾乎适應了鬼,但是留下些蹤迹。
水灘上浮着油光,是劉金福掉下的目汁。
帕舍不得那些泛着光彩的淚花就此遺棄,他脫下衣褲,吸回來。
淚光閃閃帶他走入森林,渡過湍急的山溝,那裡的青蛙流動缤紛的色彩,它們喝醉了劉金福的淚水。
帕最後來到了冢埔,光着肉身,甩着胯下的朘子,走近古樹下。
鬼王老早就坐在那。
他死過五十餘次,包括他殺與自殺,沒有一次不醒來的。
還有他最讨厭的就是下雨,雨刷幹淨他刺下的細孔,又得重來一次。
不過多年來努力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