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久他鄉是故鄉
關燈
小
中
大
十九世紀初期,清道光年間。
中國廣東發生了旱災,陽光如漿澆落,灌溉不了土地與人,隻能赤地千裡。
有戶農家斷糧了很久,能挖的、能啃的野菜早就沒了,他們決心渡黑水溝到台灣發展。
部落的人力勸,說渡台是過鬼門關,多少人有去無回,過了海,島上還有老虎、毒蟲與“生番”砍人。
那又如何?該農戶的三兄弟心意已決,離開是找新契機,即使搏命後葬送自己,總比活活在這等到餓死好多了。
夜裡,三兄弟的老父受了家神哪吒太子的托夢,授予妙法。
第二天,他們依妙法拆了老屋梁,花一禮拜時間勉強拼湊了艘戎克船渡海。
但是,船離海岸有數公裡,河無水,天無雲。
造船有屁用,村人搖頭等着看戲。
哪吒太子又托夢,要他們把船搬到幹得隻剩下石礫的河裡,等到他的淚水湧出就能出海了。
一天過去了,一禮拜過去了,船在旱河動不了,老父餓死了,死前仍抱着哪吒太子相信自己能出海。
老父死時沒有遺憾,沒有遺言,隻流淚水。
淚滴在哪吒太子的眼眶,成了他的淚水。
他該實踐他的諾言了。
過不久,海水倒灌成災,沿着溪床緩緩流入了八公裡,戎克船這才順利出海。
曆經海難、台風與各種險阻,三兄弟幾乎把命摧折了,終于順利在新竹外海上岸。
他們上了岸,可是哪吒太子仍坐在船艙裡,請不動,搬也搬不了。
老大、老二不耐久候,自行上岸生活,務農為主。
隻有老三劉道明不願走,他認為哪吒太子是老父的化身,是父親的淚水召喚海水倒灌才出海的。
劉道明以船為家,在沿海一帶從事買辦生意,十年過了,二十年過去了,奔走的範圍因溯河而漸漸深至内陸,除了茶葉、樟腦與鹽,還從事火藥與槍的買賣。
十九世紀中葉,五十八歲的劉道明溯後龍溪而上,春夏之交,正是梅雨之際,水肥山壯,戎克船在船夫的竹篙忙碌下,緩緩地進入内地。
船上除了貨物,還有随員跟船。
随員背了一枝前膛槍式的火繩槍,此槍客語叫作火索铳或“牛髀铳”,尤其後者顯示了槍支的特性,它重如牛腿。
槍支是恫吓撲來的“生番”,但真正的敵人卻是在眼前飛來飛去,用槍打不到的蚊子。
它傳染瘴疠之氣,也就是瘧疾。
船最後經過牛鬥口,來到關牛窩,風景不殊,土壤豐腴,劉道明登上岸後雅興來了,随意煮開了水,扔了一把茶葉喝。
這時候,河中激起陣陣水花,可能是淡水魚吸吮船底的鹽分或死藤壺,劉道明看去,注意到舷側有片葉子浮在一寸高之地,随風搖擺,他以為是落葉掉在蜘蛛網上。
趨前一看,船發芽了,應該說是這條泡過海水的枯木逢春了,舷闆長出嫩芽。
劉道明流着淚,忽然有了歸鄉的心情,但是他老父死前曾以詩慰勉三兄弟渡海後“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
唐山回不去,那就在關牛窩定居吧! 關牛窩最初不過是泰雅人的獵地與賽夏人的耕地。
清康熙年間,施琅欲引清兵入台,鄭克塽征調平埔人防備。
一些不堪勞役與督運鞭笞的平埔人,順後龍溪逃入縱谷定居,很快與賽夏人建立合作關系,互稱“鄰居”,抵禦強悍的泰雅人。
一八六一年,劉道明進入關牛窩,用三把槍與十斤鹽巴,向賽夏人換了約一分地,界标是兩棵木麻黃與大石頭之間。
定界标是買賣鐵律,原因很簡單,曾有漢人向少數民族人發誓隻要買下手中一塊牛皮大小的地,事後卻把牛皮剪成線絲,圍出一大塊地。
可是賽夏人又吃虧了。
當劉道明把連着樹芽的舷木種入土,樹長大,樹根把地撐開,木麻黃與大石頭往外置移了上百公尺。
劉道明樂死了,少數民族人就快氣死了。
此後,劉道明在從事零星的商業交易之餘,更緻力農耕開墾,招來更多的客家人移入。
客家人怕被砍頭,更怕餓死,增加隘丁阻擋防衛,加深了與少數民族的沖突。
五年後的某個早晨,舷闆芽成大樹,開花了,又結果,樹上是滿滿的龍眼。
伴随着淡淡果香,門内與門外鑼聲喧天,彌漫一股年節氣氛。
門内是劉道明老來得子,唯一的兒子劉金福誕生了。
門外的是隘丁返回關牛窩,提着五撮割自擊斃的泰雅人的頭發,他們憑着龐大的槍支與子彈,把最近也最悍的泰雅部落趕出三公裡外,報複前晚的出草行動。
至此,漢人鞏固自己的勢力,泰雅人陸續離開了,隻留下一些客語化的泰雅地名。
幾年後,劉道明過身,兒子劉金福繼承了龍眼樹園。
劉金福二十歲後,對龍眼樹與女人照顧有一套。
他娶了三位大婆細妾,兩個漢人,一個泰雅人。
女人間的醋勁戰争,差點折損他的命。
他最後找到解脫之道,日日吃蜂王乳增強性能力,讓女人陷入不斷妊娠的工作。
孩子生得又快又兇,女人撇個腿,孩子就蹦出來。
從短時間看來,劉金福撫熄了火藥味,卻點燃另一條龐大家族摩擦的火線。
不過最讓村人津津樂道,不是女人戰争,是看到又吃得到的龍眼。
龍眼園廣大,有樹百株,全由一棵唐山來的舷闆老樹王開枝散葉而成。
樹苗不需多大照顧,就等落地長大。
三十年後老樹王成精了,樹冠峨然,有了自己的情感,專逗人為樂。
俊男女從下頭走過,花朵能噴出雨粉,得潇灑打傘呢!要是醜男女經過,得狼狽地穿蓑衣,别給毛毛蟲炸昏了。
村人都俊俏,沒人承認淋過毛蟲雨。
光吃龍眼就能鬧人命了。
龍眼的客語為牛眼。
園裡的龍眼大如牛眼,甜郁如蜜,落地濺出的甜汁讓螞蟻吃了忘回巢。
龍眼也如牛眼,溫溫良良的,滿枝頭看人慰勞人,讓人忍不住摘一把吃。
這滋味好,多少老人忘了戒急,被乳凍的果肉噎着,還拼命地往喉嚨喂,情況不對時,人咚嚨栽地,死守牙關不放一滴甜汁呢! 看龍眼何時熟,劉金福有一套。
八月燥熱天,午夜子時,滿樹的龍眼偎在綠葉中,睡得跟孲伢仔沒兩樣。
他偷偷來到樹下,順着樓梯上去摸一顆果下來。
試一試,捏了有彈性恢複,汁足了。
落地裂殼,皮熟了。
剝皮不沾
中國廣東發生了旱災,陽光如漿澆落,灌溉不了土地與人,隻能赤地千裡。
有戶農家斷糧了很久,能挖的、能啃的野菜早就沒了,他們決心渡黑水溝到台灣發展。
部落的人力勸,說渡台是過鬼門關,多少人有去無回,過了海,島上還有老虎、毒蟲與“生番”砍人。
那又如何?該農戶的三兄弟心意已決,離開是找新契機,即使搏命後葬送自己,總比活活在這等到餓死好多了。
夜裡,三兄弟的老父受了家神哪吒太子的托夢,授予妙法。
第二天,他們依妙法拆了老屋梁,花一禮拜時間勉強拼湊了艘戎克船渡海。
但是,船離海岸有數公裡,河無水,天無雲。
造船有屁用,村人搖頭等着看戲。
哪吒太子又托夢,要他們把船搬到幹得隻剩下石礫的河裡,等到他的淚水湧出就能出海了。
一天過去了,一禮拜過去了,船在旱河動不了,老父餓死了,死前仍抱着哪吒太子相信自己能出海。
老父死時沒有遺憾,沒有遺言,隻流淚水。
淚滴在哪吒太子的眼眶,成了他的淚水。
他該實踐他的諾言了。
過不久,海水倒灌成災,沿着溪床緩緩流入了八公裡,戎克船這才順利出海。
曆經海難、台風與各種險阻,三兄弟幾乎把命摧折了,終于順利在新竹外海上岸。
他們上了岸,可是哪吒太子仍坐在船艙裡,請不動,搬也搬不了。
老大、老二不耐久候,自行上岸生活,務農為主。
隻有老三劉道明不願走,他認為哪吒太子是老父的化身,是父親的淚水召喚海水倒灌才出海的。
劉道明以船為家,在沿海一帶從事買辦生意,十年過了,二十年過去了,奔走的範圍因溯河而漸漸深至内陸,除了茶葉、樟腦與鹽,還從事火藥與槍的買賣。
十九世紀中葉,五十八歲的劉道明溯後龍溪而上,春夏之交,正是梅雨之際,水肥山壯,戎克船在船夫的竹篙忙碌下,緩緩地進入内地。
船上除了貨物,還有随員跟船。
随員背了一枝前膛槍式的火繩槍,此槍客語叫作火索铳或“牛髀铳”,尤其後者顯示了槍支的特性,它重如牛腿。
槍支是恫吓撲來的“生番”,但真正的敵人卻是在眼前飛來飛去,用槍打不到的蚊子。
它傳染瘴疠之氣,也就是瘧疾。
船最後經過牛鬥口,來到關牛窩,風景不殊,土壤豐腴,劉道明登上岸後雅興來了,随意煮開了水,扔了一把茶葉喝。
這時候,河中激起陣陣水花,可能是淡水魚吸吮船底的鹽分或死藤壺,劉道明看去,注意到舷側有片葉子浮在一寸高之地,随風搖擺,他以為是落葉掉在蜘蛛網上。
趨前一看,船發芽了,應該說是這條泡過海水的枯木逢春了,舷闆長出嫩芽。
劉道明流着淚,忽然有了歸鄉的心情,但是他老父死前曾以詩慰勉三兄弟渡海後“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
唐山回不去,那就在關牛窩定居吧! 關牛窩最初不過是泰雅人的獵地與賽夏人的耕地。
清康熙年間,施琅欲引清兵入台,鄭克塽征調平埔人防備。
一些不堪勞役與督運鞭笞的平埔人,順後龍溪逃入縱谷定居,很快與賽夏人建立合作關系,互稱“鄰居”,抵禦強悍的泰雅人。
一八六一年,劉道明進入關牛窩,用三把槍與十斤鹽巴,向賽夏人換了約一分地,界标是兩棵木麻黃與大石頭之間。
定界标是買賣鐵律,原因很簡單,曾有漢人向少數民族人發誓隻要買下手中一塊牛皮大小的地,事後卻把牛皮剪成線絲,圍出一大塊地。
可是賽夏人又吃虧了。
當劉道明把連着樹芽的舷木種入土,樹長大,樹根把地撐開,木麻黃與大石頭往外置移了上百公尺。
劉道明樂死了,少數民族人就快氣死了。
此後,劉道明在從事零星的商業交易之餘,更緻力農耕開墾,招來更多的客家人移入。
客家人怕被砍頭,更怕餓死,增加隘丁阻擋防衛,加深了與少數民族的沖突。
五年後的某個早晨,舷闆芽成大樹,開花了,又結果,樹上是滿滿的龍眼。
伴随着淡淡果香,門内與門外鑼聲喧天,彌漫一股年節氣氛。
門内是劉道明老來得子,唯一的兒子劉金福誕生了。
門外的是隘丁返回關牛窩,提着五撮割自擊斃的泰雅人的頭發,他們憑着龐大的槍支與子彈,把最近也最悍的泰雅部落趕出三公裡外,報複前晚的出草行動。
至此,漢人鞏固自己的勢力,泰雅人陸續離開了,隻留下一些客語化的泰雅地名。
幾年後,劉道明過身,兒子劉金福繼承了龍眼樹園。
劉金福二十歲後,對龍眼樹與女人照顧有一套。
他娶了三位大婆細妾,兩個漢人,一個泰雅人。
女人間的醋勁戰争,差點折損他的命。
他最後找到解脫之道,日日吃蜂王乳增強性能力,讓女人陷入不斷妊娠的工作。
孩子生得又快又兇,女人撇個腿,孩子就蹦出來。
從短時間看來,劉金福撫熄了火藥味,卻點燃另一條龐大家族摩擦的火線。
不過最讓村人津津樂道,不是女人戰争,是看到又吃得到的龍眼。
龍眼園廣大,有樹百株,全由一棵唐山來的舷闆老樹王開枝散葉而成。
樹苗不需多大照顧,就等落地長大。
三十年後老樹王成精了,樹冠峨然,有了自己的情感,專逗人為樂。
俊男女從下頭走過,花朵能噴出雨粉,得潇灑打傘呢!要是醜男女經過,得狼狽地穿蓑衣,别給毛毛蟲炸昏了。
村人都俊俏,沒人承認淋過毛蟲雨。
光吃龍眼就能鬧人命了。
龍眼的客語為牛眼。
園裡的龍眼大如牛眼,甜郁如蜜,落地濺出的甜汁讓螞蟻吃了忘回巢。
龍眼也如牛眼,溫溫良良的,滿枝頭看人慰勞人,讓人忍不住摘一把吃。
這滋味好,多少老人忘了戒急,被乳凍的果肉噎着,還拼命地往喉嚨喂,情況不對時,人咚嚨栽地,死守牙關不放一滴甜汁呢! 看龍眼何時熟,劉金福有一套。
八月燥熱天,午夜子時,滿樹的龍眼偎在綠葉中,睡得跟孲伢仔沒兩樣。
他偷偷來到樹下,順着樓梯上去摸一顆果下來。
試一試,捏了有彈性恢複,汁足了。
落地裂殼,皮熟了。
剝皮不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