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裡有番字的少年

關燈
不斷複誦“鹿野千拔”,不疾不緩。

    帕先是捏拳抗拒,不久捂上耳朵,但來不及了。

    那名字在腦海放大,如雷澆灌,如海銷蝕,要驅逐它不如接受了,于是帕張嘴放逐那些心音,說:“鹿野千拔。

    ” “鹿野千拔,來。

    拔刀,斬中國神。

    ”鬼中佐拍了腰間的佩刀。

     帕上前幾步,握刀柄,把那把刀拔出鞘。

    他把刀快揮,幾乎看到空氣裂開的傷口,才吼一聲劈去。

    恩主公分家了,迸出一大泡的塵,并飛出一群虎頭蜂。

    虎頭蜂是制神尊時封在泥内以顯赫神威,如今仍然猛剽,翅膀生風,撅起帶刺的尾巴攻擊。

    帕空拳撈下蜂群,一掌抓了三十六隻,放入嘴嚼個爽。

    這時節,火車火室也燒得悍,火舌自己頂開爐門,想把機關助士卷進去。

    日本兵趕緊把恩主公的殘肉丢進去燒。

    火車吸收了神魄,輪胎又刨又跳,不用多半顆炭的助興,一溜煙就跑到縱谷的盡頭,隻留下藍天中的黑煙。

    老村民紛紛跪落地,用雙手盛接下那稱為“神灰”的煙灰,仔細收藏祭拜。

    煤雲轟隆隆地膨脹,落下閃電,嘩啦啦下大雨。

    人都散了,帕還站在場上,雙手紫冷發抖,聽着雷雨響在每座山的懷抱裡。

    他竟然殺了神,而且怎麼殺的都不曉得。

    他沒處可逃,一輩子被神詛咒了。

     全關牛窩最慢知道恩主公被殺的,就數帕的阿公劉金福。

    劉金福當年是關牛窩的土豪,用一株百年龍眼樹繁殖出無數樹苗,靠此養活子孫。

    莊裡産的蜂蜜漿稠,如月光,如摻了時光的液态瑪瑙,每季珍品皆裝入雕有桂圓花的玉罐。

    珍品進貢給巡撫劉銘傳吃,他的麻子臉好了不少,但他妻妾的感情更壞了,常為養顔美容的蜂蜜争來争去。

    劉金福因此獲武官八品,領軍一百名官兵隘勇和民兵隘丁,好防堵少數民族侵擾。

    劉金福娶了三個老婆,以曾搞垮三張眠床自豪,卻苦于記不得十五個子嗣的排序和名字。

    清朝敗給日本後,立《馬關條約》割讓台、澎。

    劉金福聽說日本人愛抽稅,吃飯洗澡放屁要抽頭,跟老婆上床還要繳稅。

    他氣不過,領了軍民一百二十人,攜防“番仔”的火繩铳十把、戳山豬的雞油柄镖刀二十支、竹篙插菜刀四十支,加入“義軍”對抗日本的現代化武器,展開俗稱為“走番仔反”的戰争,這回的“番仔”變成日軍。

    義軍越打越慘,打輸颠倒志氣高,最後在台灣中部的一座大山頭被日軍徹底擊潰。

    劉金福退回關牛窩。

    日本人到村子治理後,劉金福有萬萬個理由反抗,發現沒有比老理由更好的,就是甯願那裡綁死也不繳半滴“漦(精液)”稅。

    他志氣高得抛家棄子,獨隐深山,用竹籬圍成圈,延續一個叫“綠巴碧客(Republic)”的神秘小國。

    他自擁“國玺”和“國旗”,“國土”有菜園幾畦,子民有雞鴨三兩,繼續和日本人消極抗衡。

     “國玺”有拳頭大,上刻官銜“伯理玺天德”,是洋文“總統”的音譯,不料給帕吃光了。

    帕小時候對世界的認知由嘴巴進入,拿到什麼就吃,還差點喝掉一條山溪水,沒好吃就吮自己的拇指。

    他這貪吃鬼,舌頭老是黏在地上,像蝸牛到處卷東西食,兩口啃光“國玺”,不肯屙出來。

    劉金福兜着臉盆苦追一個月,才對粉紅的小屁眼歎氣,說了上百回的“算了”。

    他自嘲雖不是做總統的料,至少能保護好藍地黃虎旗。

    他趕緊升起旗,在蝸牛殼中放月桃的種子當鈴铛,系在杆底讓帕往上吃起時能提防。

    藍地黃虎旗是從戰場拿回的,燒剩下一半,金蔥繡虎隻剩下半身和五個铳孔。

    其中穿過旗子的兩顆铳子,卡在劉金福體内,他說他那時把“國旗”綁在身上殺向日軍。

    此後,每當氣候和濕度對時,他便大歎:“唉!兩尾鰗鳅活了。

    ”他體内兩顆铳子開始竄流,彼此分不清是仇人還是愛人在追逐,不客氣地打爛器官,快搞死人。

    這時劉金福會念上幾回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安慰铳子,更能安定自己。

     他卻活得長壽,是全莊最強悍的“活死人”。

    他在籬笆外築短墳,碑石刻上自己名字“劉金福之墓”,如果不想見的外人來打擾,就指着墓說:“他死了,鬼仔已轉去唐山。

    ”這神秘國越來越冷清,訪客隻剩下越積越多的青苔。

    隻有過舊曆年時來一群來自山下懂門路、吃甜頭的孩童,走兩小時山路,在籬笆外跪喊:“綠巴碧客,萬歲;伯理玺天德,萬萬歲。

    ”劉金福歡喜極了,要封他們作哨官、營官,頒賜美食糕點,滿山土地自己去畫封。

    那時光總是恬靜,夕陽大把大把地流滿森林,黃粉粉地停妥在墳頭上。

    帕的下巴磕在窗台上,摳着腳趾頭,看着劉金福坐在碑上、端着美食,一遍又一遍講在民主國時代如何“走番仔反”,如何和日本人相打,如何擋铳子、扛大铳,如何在竹篙頂插菜刀和對方相殺,盡興處要村童弄個棍棒互打,擺個戰場風光。

    帕總是想着,眼前這老頭如此憨直,不通情理,對自己好就像要刮下自己一層皮難,又老是講些五四三的老狗屎故事,竟然跟他生活了這麼久。

    而村童這麼配合,完全為了好彩的。

    他們最後吵到了紅龜粄、丁粄或幾塊山豬肉,吃得滿嘴油光,手還兜幾塊糕餅,順道罵罵日本人,笑着下山去,約定明年再來。

    明年懂事不來了,隻剩劉金福在門口端漆紅盤子,聽着寒風咻咻跑過,怪起孩子怕一種叫“魔神仔”的山鬼而不來山上了。

    久等不到,他對屋内偷窺的帕喊:“來玩玩大将軍,仰般?”“自家吃自家的,有什麼好玩。

    ”帕緊躲在窗下,摸摸印在下巴的窗溝痕,他要的是過年紅包而已。

    他記得兩年前劉金福給他一個佛銀——佛朗機銀圓,由俗稱佛朗機(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賓流入台灣地區,是清末台灣地區常用的民間貨币——當作紅包,他拿去換了一套制服與帽子。

    有紅包,他狗屎也吃。

     這兩人平日很少私情對話,像不同時代的野鬼。

    要是話超過十句,都是在吵架了。

    帕在籬笆内很順從劉金福,講一不二,在籬外就馬虎,常逗弄劉金福。

    他們相依為命,要是哪天沒聽到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