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
關燈
小
中
大
站要去哪裡。
他又說,你還要再往哪裡去。
我仍無法作答,神情迷惘立在他的面前。
他溫柔而鎮定地對我說,現在停下來吧。
就是現在。
我知道生命可以改進與調整,而不是被業力鞭打着亦步亦趨。
終止流浪在尼泊爾安頓下來,跟随上師學習。
我停留在這座塵煙滾滾充滿噪音與污染的城市,在寺院生活,與他們一起勞作,種菜,蓋房子,修水電,做家具……什麼都做。
為給師父翻譯,跟一個台灣教授學習中文。
師父平時教誨我,真正的修行是為他人做事,付出自己,不是僅僅坐在靜室享受自我的禅悅。
人世的悲苦和磨難更能考驗修行所獲的證量。
他說,人應該觀察自己的悲痛與恐懼是由什麼組成。
人可以承受多少痛苦,才可以承受多少喜悅。
我在重新生長,而這種生長必須通過不同階段的檢查與考驗。
先是對男女情愛、吃喝玩樂、物質享樂等所有具備漏洞的欲望失去向往。
再後來,逐漸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
沒有驕傲自大,也沒有自卑自憐。
沒有悲傷,也沒有狂喜。
讓心清醒,而不是逃避與麻醉于情緒與妄念。
不沉迷于物質、欲望、感官刺激、享樂、情感、出行、飲食、流浪。
不貪戀也不憎惡這個世界。
我體會到什麼是自由,清淨的法喜升起。
轉眼過去五年,師父心髒病加劇,被弟子們堅持着送進醫院。
手術做完三天之後去世。
當時很多弟子覺得這樣證量圓滿的師父,如此飽學、精深而高尚的僧人,不應該在醫院裡做手術患病去世。
有些人開始懷疑無法具備信心,颠倒的人認為他不應該病死。
但我始終相信自己的師父。
聽聞他開示跟随他做事,我對他有強烈的信心。
隻是不知道與師父之間的緣分是五年。
但這五年也已足夠。
我需要傳承着師父的燈火繼續行路。
我也相信師父的死亡是他最後一次開示。
他告訴我們,生死無常須精進。
對真正的修行者來說,死亡是無懼的。
它隻是圓滿而平靜地回歸。
你想他嗎。
他就在我的心中存在。
不必想起。
他對我說,當你意識到心被調禦到等持、清淨、皎潔、無穢、離随煩惱、柔軟并且達到确立不動,才能夠點亮心燈。
但這火源并非來自我這樣一位師父,而是來自人類整體高級意識的傳承。
在這盞燈的背後,有過無量無邊的苦海中的明燈,它們發出共同的光芒。
你要借此光芒點燃心燈,以此為憑靠再去照亮别人。
你是這光芒之海中的一簇。
這是師父留給我的最後遺言。
他去世後,遺體經過特殊處理被保存起來,身體滴下來的鹽水被他們收集起來與黏土混合,做成小佛像和擦擦。
它們極為珍貴。
得到的人會把小佛像或擦擦珍藏在護身符盒子裡,挂在脖子或戴在頭上。
我得到這個小度母佛像,從此再沒有離開身邊。
6 在卓瑪崗拉。
白雪皚皚的山坡,厚厚的雪堆讓人舉步維艱。
越往上行越感受到身心壓力。
在蒼茫冰雪之上,天空仍是一片耀眼的透藍,無一團雲朵,鷹的影子也見不到。
沒有任何人說話的聲音,沒有水的流動。
即便是偶然的雪崩,也是在遙遠的地方傳來隐約回聲。
他們全神貫注走在極其滑陡的山路上,以免一不小心掉進冰雪的裂縫。
那裂縫極深,人掉進去之後屍首難尋。
夜色來臨,必須找到有岩石可以避風的地方,蜷縮起身體熬過必須經過的長夜。
無量把岩石下面的積雪清除幹淨,他們躲在岩石下面,用羊毛毯子緊緊蓋住身體。
沒有辦法生火,不能煮茶,要忍饑挨餓經受嚴寒度過一夜,次日一早下山繞行。
山頂空氣稀薄,刺骨寒風陣陣呼嘯。
雀缇取出随身帶着的藥丸,兩個人吃下補充精力,以便身體經受自然的嚴酷和狂暴。
大風夾着雨和冰雹,她覺得腳和膝蓋已凍得麻木。
無量此時離她非常近,他們緊緊貼在一起。
她說,我們一定不會死在這裡。
他說,這是通向惹覺的台階,必須被跨越。
當人經過卓瑪崗拉,會因為缺氧和嚴寒的痛苦而嘔吐、窒息、痛苦地呻吟,有些甚至發谵妄,他們形容這種感受如同穿越煉獄。
也有人死在途中。
實相與至善至美同體,也許在臨近死亡時離它們最近。
白天從這裡眺望惹覺,我看到不是一座雪峰,而是這一座諸神的宮殿。
它深具威嚴也有足夠的仁慈。
它被黃金、純銀、水晶、寶石覆蓋,發出晶瑩透徹的耀眼光芒。
空中飛舞深沉的秘密和珍貴的真言,空行母們在歡笑着舞蹈。
這是天地的密意被撕開的能量之壑。
不管白天黑夜,我看到整片山巒谷地被一種奇異的電光石火照射。
七彩光波振動。
虹光籠罩和封閉這片天地,以便讓振動強烈地集中。
這是一個在不斷旋轉和上升着的磁場,包含無數曾抵達這裡的朝聖者們的生命痕迹,他們無盡的發願、慈悲的回向和源源不斷的菩提心所生起的喜樂與清淨。
由他們内心赤誠而重複的心咒的音節和熱能所彙聚。
由苦修者和瑜伽士心中洶湧的般若智慧的靈感和他們所創造的禮贊、道歌、文字所萃取出來的精華而推動。
這個場,現在托舉、灌注我們,也在同時吸取我們的生命彙入它的中心。
她說,是的。
這個能量場在不斷轉動。
就好像被我們推動的寺院的經筒,老人手裡持着的經輪,塔下繞行的人流,以順時針方向旋轉。
這股純淨、超脫的能量在平衡地球的持續與生滅。
他說,惹覺啟示我們,如何抵達淨土。
朝聖神山對你我來說,是精神的旅行,也是對自己的靈魂感受與淨化的過程。
我們進入壇城的中心。
曾經被伏藏經文裡提到過的曼荼羅淨土,是個象征性的比喻。
并不存在物質性的淨土,而是對自己有過堅定與深入的認知,自我淨化,把所有曾經二元對立的概念粉碎,把事物的兩極合一,才能最終觀望一切外景、外物、展示、發生、變化都是清淨完美。
那時才有淨土。
他與她面對面而坐,身體内有拙火帶來的深切熱量,持續誦經與觀想,彼此進入深深的禅定。
雪山的能量極為純淨,他們坐在一起很快進入定境。
身體内有拙火帶來的熱量,慈悲的甯靜與溫柔湧入心識之流,明亮覺性包裹人在天地之間渺小的身心。
此刻人的存在與天地一般大。
淩晨時,大風、雨和冰雹突然奇迹一般停止,天空露出微微帶着深紫和暗紅的藍黑色。
四周連綿起伏的雪山如蓮花聖潔的花瓣層層打開,惹覺山峰展示出清冷而肅穆的線條,整個世界像琉璃水晶雕砌出來一般的甯靜。
無數繁星躍出,遠處傳來的雪崩回音。
在山頂上有着最為荒涼、壯麗而孤獨的景色。
她說,剛才我短暫地入睡。
閉上眼睛看見虛空中漂浮的經文,一行一行躍動,自動鋪展不休。
是從來沒有見過的文字,但我并未去努力分辨,隻是讀誦它們,一行一行把它們吞服下去。
現在我記不住内容,也不知道它究竟說了一些什麼。
他說,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把它們都吞食進去了。
雀缇,讓我們在這神聖場域的加持中,整夜禅定與祈禱,回向給一切生靈。
天色微亮,他們互相依偎小睡一會。
她在他的懷抱中醒來,看見他們裹在一團被雨雪濕潤而越發增加重量的厚毛毯中。
她的臉貼着他的脖子,感受到他的血管動脈的微微震動以及他的心跳。
這是旅途中唯一的親近。
雖然苦行在漫漫長途的朝聖中,他們頭發蓬亂,臉色蒼白,體力有待恢複,身體需要沐浴。
但在這擁抱中,她感受到的不是肉身而是彼此水晶般清透而璀璨的心識交抱,發出熠熠光彩。
他也醒來,此時的卓瑪崗拉變幻顔色,晨輝傾灑在它的峰頂,變成玫瑰色與灰色交融發出金光的色澤。
它像一把金碧輝煌的寶劍刺向無限,像一朵皎潔的純白蓮花盛開在虛空之中。
朝霞絢爛,一束明淨而鮮亮的藍紫色光芒從山後迸發而出,揮灑天際,慢慢變成銀白色。
浩瀚的光帶往天際延伸。
這神聖天象從未曾見過。
他們一起看着這座寶石般閃爍的山峰陷入靜默。
靜默的瞬間如同遠古,再說不出一個字,隻是凝望這座山峰,膜拜它的顯現,聆聽它的低語。
天色放亮,萬象退隐,剩下一片茫茫無際的白雪的海洋和碧藍天空。
他們感覺能量充沛,從内到外的澄澈清明。
彼此一語不發地分開。
站起來準備盡快下山。
先把行李扔下去,然後沿着雪坡快速滑下。
繼續行走,繞行惹覺。
漸漸開始有植被出現。
回到岩石邊上有灌木叢生的山道,一路疾行。
7 臨近中午,烏雲翻滾。
天色開始變化。
突然電閃雷鳴,下起大雨。
即将穿過山谷,此時經過一處平台。
大小不一的石頭堆裡,遺留佛珠,被廢棄的碗,以及過路的旅人留下來的舊物。
衆人留下衣服,鞋子或一塊布條,作為一個儀式。
轉完惹覺,身上的罪孽已被消除,這是向過去的自己告别。
無量從懷中拿出攜帶的桑卻老人的佛珠,把它放在衣服堆裡,祈禱,持誦。
他對雀缇說,讓我們剪下一縷頭發,留在岩石底下。
滂沱大雨,寒風刺骨,兩個人已渾身濕透。
他拿出平時削肉用的小刀,在她的頭頂抽出一小束發絲割下,然後由她為他做。
兩束漆黑發絲相疊,他用一塊紅色絲布包上,搬開黑色岩石,掘出泥土把絲布埋在下面,又重新覆蓋上。
他說,由它們慢慢腐爛。
這是此世我們來過這裡的信物。
他們衣衫褴褛,風塵仆仆,臉上被曬得黝黑厚實。
無量的臉被曬得黑紅,被灼傷的眼睛浮腫,手臂上滿是疤痕,眼神卻灼灼發亮。
等他們走到群山之間的開闊荒地上,風雨戛然而止。
形貌兇惡的野狗聚集成群。
惡狗會傷人,他并不畏懼,穩定地往前走。
大堆狗群跟過來反而不再躁動,一直默默跟随。
一隻懷孕的母狗圍繞着無量徘徊幾圈,低聲嗚咽似有所求。
他停下來對它持咒給予祝福,蹲下來輕輕撫摸它的頭和脖子。
路過一面碧綠大湖。
度母湖如同一顆心髒形狀的綠色寶石鑲嵌在山谷之中,純淨的湖水源自惹覺的冰雪融化。
雀缇站在湖邊,感受風吹動發梢、衣角,手臂上的肌膚。
遠處雪山重新隐藏于雲霧缭繞之中,仿佛罩上面紗。
一行黑色候鳥途經此地,發出餘音缭繞的鳴叫,消失在湖的彼岸。
她說,度母湖邊也許會有雪蓮花,我去找一找。
雪蓮是珍貴的藥材。
她讓他等在原地,很快走下坡去。
回來時用衣服包了一些新鮮雪蓮花,是難得的高山苞葉雪蓮和綿頭雪蓮,可以為女子治病。
她還在湖邊撿到一塊石頭,自然呈現的海螺形狀,上面有六個白點。
他說,六個白點象征六字真言。
這是惹覺送給你的禮物。
留好它。
這面湖是珍珠,是不敗和勝利,也是諸神情愛之地。
據說惹覺的諸神若與他們的愛人相會,在這湖水中沐浴嬉戲。
他們交抱,互相問答,闡釋智慧與真理。
有些被記錄在古老的婆羅門教經典之中。
他們問答過一些什麼樣的問題。
你的真相是什麼,這個充滿驚奇的宇宙是什麼,種子是由什麼所組成的,誰是宇宙輪子的中心,這個超越形式的生命是什麼,我們要如何超越空間和時間,名稱和描述,而完全進入它。
他們洗臉,洗手。
他在湖邊準備煨桑,挑選一塊幹淨大岩石,在上面堆起柏枝、糌粑、酥油、紅花。
這些東西他常會買好裝在背包裡,到殊勝之地挑選一個适當的位置就開始煨桑,以此儀式向神靈禮敬和供養。
他拿出酥油投在火焰中,火焰熾烈,清淨而芳香的濃白煙霧升起,滾滾灑向虛空。
取出一小瓶湖水,用大拇指和無名指彈動水滴,念誦淨化咒語。
站在一起念誦祈請文。
她已習慣他随時随地按照需要而進行的儀式。
這些儀式和祈禱并不陌生,成為共同旅行生活中的常态。
他說,有人認為,這是惹覺之神為來朝拜他的旅人們用意念創造出來的一面湖。
當疲憊的朝聖者們下山之後,會極為渴望喝到甘泉以及沐浴清洗。
讓我們對着度母湖祈禱,把清淨的身口意供養給它。
他把戴在手腕上的一串粉紅色碧玺項鍊捧在手心中,念誦經文,把這瑩潤透亮的珠寶投擲到湖中。
他說,這是我母親的項鍊。
她去世之後,他們把它寄到尼泊爾我住着的寺院。
這是最好的歸屬。
他說,我想進去湖中沐浴,覺得應該下水,印度人看到聖湖會立刻投入它的懷抱。
聖湖可以洗滌身心内外的塵勞和污穢,洗淨障礙與惡念的痕迹。
他脫掉身上全部衣服,背對着她裸身走進湖中。
他的身材高大勻稱,肌肉結實。
背部皮膚上如同星空遍布一抹紅色血痣。
他撲入湖中,湖水幽藍清澈,深不見底。
水波輕輕晃動,如同明鏡開始融化。
她脫掉裙子、上衣,解開發髻,一頭黑色長發披散于腰際,裸身跟在他後面踏進湖水裡。
浸入水中,冰冷徹骨。
等身體适應這冰寒之後,她用手掬起湖水,澆在頭上,臉上,身上,清洗自己并保持觀想。
他回過頭來看她一眼,知道她已适應無妨,放下心來,也開始用手掬水灑在頭頂與身上。
此時,晴空朗朗,兩道彩虹出現。
熠熠閃光的虹彩夢幻橫跨山谷,一端出自惹覺雪山,一端浸入度母湖中。
8 他說,處理好師父的舍利之後,我決定離開瓊持寺。
短途旅行,轉換環境,去三百公裡之外的一個寺院閉關。
寺院位于一個已經消失的小王國境内,在荒漠的山崗之上。
那裡的山色紅褐鐵黑相間,高崖上有天然岩穴,自古以來供僧人們或瑜伽修士隐居修行。
這些小山洞俯瞰整片荒漠,以及遠處峥
他又說,你還要再往哪裡去。
我仍無法作答,神情迷惘立在他的面前。
他溫柔而鎮定地對我說,現在停下來吧。
就是現在。
我知道生命可以改進與調整,而不是被業力鞭打着亦步亦趨。
終止流浪在尼泊爾安頓下來,跟随上師學習。
我停留在這座塵煙滾滾充滿噪音與污染的城市,在寺院生活,與他們一起勞作,種菜,蓋房子,修水電,做家具……什麼都做。
為給師父翻譯,跟一個台灣教授學習中文。
師父平時教誨我,真正的修行是為他人做事,付出自己,不是僅僅坐在靜室享受自我的禅悅。
人世的悲苦和磨難更能考驗修行所獲的證量。
他說,人應該觀察自己的悲痛與恐懼是由什麼組成。
人可以承受多少痛苦,才可以承受多少喜悅。
我在重新生長,而這種生長必須通過不同階段的檢查與考驗。
先是對男女情愛、吃喝玩樂、物質享樂等所有具備漏洞的欲望失去向往。
再後來,逐漸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
沒有驕傲自大,也沒有自卑自憐。
沒有悲傷,也沒有狂喜。
讓心清醒,而不是逃避與麻醉于情緒與妄念。
不沉迷于物質、欲望、感官刺激、享樂、情感、出行、飲食、流浪。
不貪戀也不憎惡這個世界。
我體會到什麼是自由,清淨的法喜升起。
轉眼過去五年,師父心髒病加劇,被弟子們堅持着送進醫院。
手術做完三天之後去世。
當時很多弟子覺得這樣證量圓滿的師父,如此飽學、精深而高尚的僧人,不應該在醫院裡做手術患病去世。
有些人開始懷疑無法具備信心,颠倒的人認為他不應該病死。
但我始終相信自己的師父。
聽聞他開示跟随他做事,我對他有強烈的信心。
隻是不知道與師父之間的緣分是五年。
但這五年也已足夠。
我需要傳承着師父的燈火繼續行路。
我也相信師父的死亡是他最後一次開示。
他告訴我們,生死無常須精進。
對真正的修行者來說,死亡是無懼的。
它隻是圓滿而平靜地回歸。
你想他嗎。
他就在我的心中存在。
不必想起。
他對我說,當你意識到心被調禦到等持、清淨、皎潔、無穢、離随煩惱、柔軟并且達到确立不動,才能夠點亮心燈。
但這火源并非來自我這樣一位師父,而是來自人類整體高級意識的傳承。
在這盞燈的背後,有過無量無邊的苦海中的明燈,它們發出共同的光芒。
你要借此光芒點燃心燈,以此為憑靠再去照亮别人。
你是這光芒之海中的一簇。
這是師父留給我的最後遺言。
他去世後,遺體經過特殊處理被保存起來,身體滴下來的鹽水被他們收集起來與黏土混合,做成小佛像和擦擦。
它們極為珍貴。
得到的人會把小佛像或擦擦珍藏在護身符盒子裡,挂在脖子或戴在頭上。
我得到這個小度母佛像,從此再沒有離開身邊。
6 在卓瑪崗拉。
白雪皚皚的山坡,厚厚的雪堆讓人舉步維艱。
越往上行越感受到身心壓力。
在蒼茫冰雪之上,天空仍是一片耀眼的透藍,無一團雲朵,鷹的影子也見不到。
沒有任何人說話的聲音,沒有水的流動。
即便是偶然的雪崩,也是在遙遠的地方傳來隐約回聲。
他們全神貫注走在極其滑陡的山路上,以免一不小心掉進冰雪的裂縫。
那裂縫極深,人掉進去之後屍首難尋。
夜色來臨,必須找到有岩石可以避風的地方,蜷縮起身體熬過必須經過的長夜。
無量把岩石下面的積雪清除幹淨,他們躲在岩石下面,用羊毛毯子緊緊蓋住身體。
沒有辦法生火,不能煮茶,要忍饑挨餓經受嚴寒度過一夜,次日一早下山繞行。
山頂空氣稀薄,刺骨寒風陣陣呼嘯。
雀缇取出随身帶着的藥丸,兩個人吃下補充精力,以便身體經受自然的嚴酷和狂暴。
大風夾着雨和冰雹,她覺得腳和膝蓋已凍得麻木。
無量此時離她非常近,他們緊緊貼在一起。
她說,我們一定不會死在這裡。
他說,這是通向惹覺的台階,必須被跨越。
當人經過卓瑪崗拉,會因為缺氧和嚴寒的痛苦而嘔吐、窒息、痛苦地呻吟,有些甚至發谵妄,他們形容這種感受如同穿越煉獄。
也有人死在途中。
實相與至善至美同體,也許在臨近死亡時離它們最近。
白天從這裡眺望惹覺,我看到不是一座雪峰,而是這一座諸神的宮殿。
它深具威嚴也有足夠的仁慈。
它被黃金、純銀、水晶、寶石覆蓋,發出晶瑩透徹的耀眼光芒。
空中飛舞深沉的秘密和珍貴的真言,空行母們在歡笑着舞蹈。
這是天地的密意被撕開的能量之壑。
不管白天黑夜,我看到整片山巒谷地被一種奇異的電光石火照射。
七彩光波振動。
虹光籠罩和封閉這片天地,以便讓振動強烈地集中。
這是一個在不斷旋轉和上升着的磁場,包含無數曾抵達這裡的朝聖者們的生命痕迹,他們無盡的發願、慈悲的回向和源源不斷的菩提心所生起的喜樂與清淨。
由他們内心赤誠而重複的心咒的音節和熱能所彙聚。
由苦修者和瑜伽士心中洶湧的般若智慧的靈感和他們所創造的禮贊、道歌、文字所萃取出來的精華而推動。
這個場,現在托舉、灌注我們,也在同時吸取我們的生命彙入它的中心。
她說,是的。
這個能量場在不斷轉動。
就好像被我們推動的寺院的經筒,老人手裡持着的經輪,塔下繞行的人流,以順時針方向旋轉。
這股純淨、超脫的能量在平衡地球的持續與生滅。
他說,惹覺啟示我們,如何抵達淨土。
朝聖神山對你我來說,是精神的旅行,也是對自己的靈魂感受與淨化的過程。
我們進入壇城的中心。
曾經被伏藏經文裡提到過的曼荼羅淨土,是個象征性的比喻。
并不存在物質性的淨土,而是對自己有過堅定與深入的認知,自我淨化,把所有曾經二元對立的概念粉碎,把事物的兩極合一,才能最終觀望一切外景、外物、展示、發生、變化都是清淨完美。
那時才有淨土。
他與她面對面而坐,身體内有拙火帶來的深切熱量,持續誦經與觀想,彼此進入深深的禅定。
雪山的能量極為純淨,他們坐在一起很快進入定境。
身體内有拙火帶來的熱量,慈悲的甯靜與溫柔湧入心識之流,明亮覺性包裹人在天地之間渺小的身心。
此刻人的存在與天地一般大。
淩晨時,大風、雨和冰雹突然奇迹一般停止,天空露出微微帶着深紫和暗紅的藍黑色。
四周連綿起伏的雪山如蓮花聖潔的花瓣層層打開,惹覺山峰展示出清冷而肅穆的線條,整個世界像琉璃水晶雕砌出來一般的甯靜。
無數繁星躍出,遠處傳來的雪崩回音。
在山頂上有着最為荒涼、壯麗而孤獨的景色。
她說,剛才我短暫地入睡。
閉上眼睛看見虛空中漂浮的經文,一行一行躍動,自動鋪展不休。
是從來沒有見過的文字,但我并未去努力分辨,隻是讀誦它們,一行一行把它們吞服下去。
現在我記不住内容,也不知道它究竟說了一些什麼。
他說,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把它們都吞食進去了。
雀缇,讓我們在這神聖場域的加持中,整夜禅定與祈禱,回向給一切生靈。
天色微亮,他們互相依偎小睡一會。
她在他的懷抱中醒來,看見他們裹在一團被雨雪濕潤而越發增加重量的厚毛毯中。
她的臉貼着他的脖子,感受到他的血管動脈的微微震動以及他的心跳。
這是旅途中唯一的親近。
雖然苦行在漫漫長途的朝聖中,他們頭發蓬亂,臉色蒼白,體力有待恢複,身體需要沐浴。
但在這擁抱中,她感受到的不是肉身而是彼此水晶般清透而璀璨的心識交抱,發出熠熠光彩。
他也醒來,此時的卓瑪崗拉變幻顔色,晨輝傾灑在它的峰頂,變成玫瑰色與灰色交融發出金光的色澤。
它像一把金碧輝煌的寶劍刺向無限,像一朵皎潔的純白蓮花盛開在虛空之中。
朝霞絢爛,一束明淨而鮮亮的藍紫色光芒從山後迸發而出,揮灑天際,慢慢變成銀白色。
浩瀚的光帶往天際延伸。
這神聖天象從未曾見過。
他們一起看着這座寶石般閃爍的山峰陷入靜默。
靜默的瞬間如同遠古,再說不出一個字,隻是凝望這座山峰,膜拜它的顯現,聆聽它的低語。
天色放亮,萬象退隐,剩下一片茫茫無際的白雪的海洋和碧藍天空。
他們感覺能量充沛,從内到外的澄澈清明。
彼此一語不發地分開。
站起來準備盡快下山。
先把行李扔下去,然後沿着雪坡快速滑下。
繼續行走,繞行惹覺。
漸漸開始有植被出現。
回到岩石邊上有灌木叢生的山道,一路疾行。
7 臨近中午,烏雲翻滾。
天色開始變化。
突然電閃雷鳴,下起大雨。
即将穿過山谷,此時經過一處平台。
大小不一的石頭堆裡,遺留佛珠,被廢棄的碗,以及過路的旅人留下來的舊物。
衆人留下衣服,鞋子或一塊布條,作為一個儀式。
轉完惹覺,身上的罪孽已被消除,這是向過去的自己告别。
無量從懷中拿出攜帶的桑卻老人的佛珠,把它放在衣服堆裡,祈禱,持誦。
他對雀缇說,讓我們剪下一縷頭發,留在岩石底下。
滂沱大雨,寒風刺骨,兩個人已渾身濕透。
他拿出平時削肉用的小刀,在她的頭頂抽出一小束發絲割下,然後由她為他做。
兩束漆黑發絲相疊,他用一塊紅色絲布包上,搬開黑色岩石,掘出泥土把絲布埋在下面,又重新覆蓋上。
他說,由它們慢慢腐爛。
這是此世我們來過這裡的信物。
他們衣衫褴褛,風塵仆仆,臉上被曬得黝黑厚實。
無量的臉被曬得黑紅,被灼傷的眼睛浮腫,手臂上滿是疤痕,眼神卻灼灼發亮。
等他們走到群山之間的開闊荒地上,風雨戛然而止。
形貌兇惡的野狗聚集成群。
惡狗會傷人,他并不畏懼,穩定地往前走。
大堆狗群跟過來反而不再躁動,一直默默跟随。
一隻懷孕的母狗圍繞着無量徘徊幾圈,低聲嗚咽似有所求。
他停下來對它持咒給予祝福,蹲下來輕輕撫摸它的頭和脖子。
路過一面碧綠大湖。
度母湖如同一顆心髒形狀的綠色寶石鑲嵌在山谷之中,純淨的湖水源自惹覺的冰雪融化。
雀缇站在湖邊,感受風吹動發梢、衣角,手臂上的肌膚。
遠處雪山重新隐藏于雲霧缭繞之中,仿佛罩上面紗。
一行黑色候鳥途經此地,發出餘音缭繞的鳴叫,消失在湖的彼岸。
她說,度母湖邊也許會有雪蓮花,我去找一找。
雪蓮是珍貴的藥材。
她讓他等在原地,很快走下坡去。
回來時用衣服包了一些新鮮雪蓮花,是難得的高山苞葉雪蓮和綿頭雪蓮,可以為女子治病。
她還在湖邊撿到一塊石頭,自然呈現的海螺形狀,上面有六個白點。
他說,六個白點象征六字真言。
這是惹覺送給你的禮物。
留好它。
這面湖是珍珠,是不敗和勝利,也是諸神情愛之地。
據說惹覺的諸神若與他們的愛人相會,在這湖水中沐浴嬉戲。
他們交抱,互相問答,闡釋智慧與真理。
有些被記錄在古老的婆羅門教經典之中。
他們問答過一些什麼樣的問題。
你的真相是什麼,這個充滿驚奇的宇宙是什麼,種子是由什麼所組成的,誰是宇宙輪子的中心,這個超越形式的生命是什麼,我們要如何超越空間和時間,名稱和描述,而完全進入它。
他們洗臉,洗手。
他在湖邊準備煨桑,挑選一塊幹淨大岩石,在上面堆起柏枝、糌粑、酥油、紅花。
這些東西他常會買好裝在背包裡,到殊勝之地挑選一個适當的位置就開始煨桑,以此儀式向神靈禮敬和供養。
他拿出酥油投在火焰中,火焰熾烈,清淨而芳香的濃白煙霧升起,滾滾灑向虛空。
取出一小瓶湖水,用大拇指和無名指彈動水滴,念誦淨化咒語。
站在一起念誦祈請文。
她已習慣他随時随地按照需要而進行的儀式。
這些儀式和祈禱并不陌生,成為共同旅行生活中的常态。
他說,有人認為,這是惹覺之神為來朝拜他的旅人們用意念創造出來的一面湖。
當疲憊的朝聖者們下山之後,會極為渴望喝到甘泉以及沐浴清洗。
讓我們對着度母湖祈禱,把清淨的身口意供養給它。
他把戴在手腕上的一串粉紅色碧玺項鍊捧在手心中,念誦經文,把這瑩潤透亮的珠寶投擲到湖中。
他說,這是我母親的項鍊。
她去世之後,他們把它寄到尼泊爾我住着的寺院。
這是最好的歸屬。
他說,我想進去湖中沐浴,覺得應該下水,印度人看到聖湖會立刻投入它的懷抱。
聖湖可以洗滌身心内外的塵勞和污穢,洗淨障礙與惡念的痕迹。
他脫掉身上全部衣服,背對着她裸身走進湖中。
他的身材高大勻稱,肌肉結實。
背部皮膚上如同星空遍布一抹紅色血痣。
他撲入湖中,湖水幽藍清澈,深不見底。
水波輕輕晃動,如同明鏡開始融化。
她脫掉裙子、上衣,解開發髻,一頭黑色長發披散于腰際,裸身跟在他後面踏進湖水裡。
浸入水中,冰冷徹骨。
等身體适應這冰寒之後,她用手掬起湖水,澆在頭上,臉上,身上,清洗自己并保持觀想。
他回過頭來看她一眼,知道她已适應無妨,放下心來,也開始用手掬水灑在頭頂與身上。
此時,晴空朗朗,兩道彩虹出現。
熠熠閃光的虹彩夢幻橫跨山谷,一端出自惹覺雪山,一端浸入度母湖中。
8 他說,處理好師父的舍利之後,我決定離開瓊持寺。
短途旅行,轉換環境,去三百公裡之外的一個寺院閉關。
寺院位于一個已經消失的小王國境内,在荒漠的山崗之上。
那裡的山色紅褐鐵黑相間,高崖上有天然岩穴,自古以來供僧人們或瑜伽修士隐居修行。
這些小山洞俯瞰整片荒漠,以及遠處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