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

關燈
和思量身邊發生的一切,同時知道某種傲慢和固執是自己的障礙。

     我害怕不知道什麼是臣服與開放,開始參加慈善公益、内觀禅修的一些組織。

    大學畢業那年,奔赴斯裡蘭卡參加一次集會。

    集會的目的是以愛、和平、自然主義的方式抵制物質至上、消費主義和主流價值觀,來自世界各地三百人約定彙聚在一處海拔兩千米的山地草原,共同生活兩星期。

    我坐上百年曆史的老舊火車,人很少,車速慢。

    經過山坡,一路都是青翠而平整的茶田,高低有序,雲霧缭繞,火車仿佛在雲境中無止境般緩緩穿行。

    不知不覺入睡。

     在夢中,我見到一條寬闊的河流,對岸是寸草不生的黑色山崗,山下有寺院,一座白塔。

    我坐在船上,是用張開的牛皮綁在樹幹上做成的渡船,旁邊有一頭大山羊背上馱着布袋,裡面可能裝着水和食物。

    山羊睜着安靜的眼睛,嘴巴裡嚼着蠶豆。

    我也許在等人。

     一個懷孕的年輕女人朝我走過來。

    她即将要分娩,肚子隆起,穿着白絲襯衣、粉紅色上衣和彩虹色圍裙,耳墜上戴兩顆小而潔白的海水珍珠。

    雖然衣着整潔,眼神看起來卻哀傷,臉上還有被擊打過的傷痕。

    她上船,船夫開始劃槳。

    載着三個人一隻羊的牛皮船在江水上順波而行,每當有風吹過船搖晃不停。

    我看那江水清澈湧動,源頭來自遠處雪山,手浸入江水中感覺寒涼。

    女子坐在對面,看不清楚她的臉。

     下船之後,船夫把船倒扣在岸邊,讓風吹幹,再把船身背到上遊準備下次渡河再用。

    我和女人一起走進寺院。

    她跟在我的後面沉默無語,進到佛殿,裡面的擺設熟悉而又無比陌生。

    點燃着酥油燈香霧彌漫的殿堂,各種從來沒有見過的寂靜或憤怒像的神像,正中是一座高聳觸及屋頂的四臂觀音像。

    猛然一陣驚天動地的長号喇叭、铙钹、海螺的聲音齊鳴。

    我即醒來。

     不清楚為何做這樣一個夢,我很快将它抛之腦後。

    人群開始集會,一起搭起帳篷,自力更生,在野外敞開而自然地生活。

    大家赤裸身體在溪水中沐浴,收集柴禾,生火制作各種食物,編發辮,在臉上繪畫裝飾圖案,用淤泥塗抹身體,用草藥催眠、進行冥想。

    彼此抛開一切身份、性别、年齡的差異,在野外勞作共生。

    我在那裡認識一位也是來自巴黎的女孩,她叫度雅,是韓國孤兒,與法國的養父母生活在一起。

     她小時候有比較嚴重的心髒疾病,做手術之後治愈。

    她的東方面孔讓我覺得親近,而她溫柔而單純的性格像我的母親。

    她說從來不知道生身父母是什麼樣子,隻是盡可能保持溫和的心情生活。

    我還沒有做好談戀愛的準備,但她的臉、說話的表情、笑起來的樣子,一言一行,迅速而深切地吸引我。

    她在巴黎上藝術學校,兼職當模特。

    很樸素,不施脂粉,穿簡單的衣服。

    喜歡閱讀、音樂、戲劇,精于烹饪。

    她來自無神論者家庭,但對《聖經》産生強烈興趣,加入一個韓國人為主的基督教團體,經常參與禮拜。

     她與我的家庭有不同的信仰,我想父母應該不會允許我與她之間的交往。

    在這方面,我的家庭有極為嚴格的界限,必須保持純正的血緣和信仰。

    但這緣分過于強烈。

    我們迅速決定同居,并開始四處旅行。

     離開巴黎,租車一路開到靠近聖十字湖邊的小鎮,我們租下一間狹小的帶閣樓的二樓房子。

    她教孩子畫畫,手工做一些設計品售賣。

    我去洗車場打工。

    我們經濟拮據,但彼此相愛毫無怨悔。

    她渴望有很多孩子,與愛的人在一起朝朝暮暮度過人生。

    說,平淡生活就好。

    隻要每天醒來,看到你睡在身邊,花園裡有四五個孩子在玩耍,我在廚房裡給你們做飯,再無所求。

    她的願望真誠貌似也快要實現。

    我們的第一個孩子即将出生。

     那天中午,懷孕六個月的她臨時出門去集市買食物,回來時車子不知為何突然出現故障,不能點火。

    她打電話給我。

    我說,你坐在路邊咖啡店,我馬上去接。

    她坐在超市門口的街邊木椅上,想打開一瓶礦泉水喝幾口水。

    剛擰開蓋子,一個形容憔悴的中年男人經過,突然從衣服裡面拿出一把槍狂亂地射擊。

    毫無設防的路人無一幸免。

    男子很快被趕來的警察擊斃。

    他隻是路過這裡的遊客,後來被證實是個精神病患者。

     在死去的十七個人當中,度雅和還沒有出生的孩子也在其中。

     她的屍體被放在醫院,白色裙子上全是血污,子彈集中在胸背部,臉仍完好幹淨。

    她的耳垂那天戴着一對小而潔白的海水珍珠,之前我從未見過她戴任何首飾。

    我讓二十一歲的她戴着這對耳墜被火化。

    防不勝防,人對生命毫無控制力,無常使所有計劃中的理想成為泡影。

    自此我的前半段生活瓦解,重新開始形單影隻。

     因為無法克制的悲傷,我不想回到父母身邊。

    于是開始流浪。

     3 走過甯靜的開滿高山杜鵑的山谷,穿行于懸崖的羊腸小道。

    有時需要翻過冰雪覆蓋、寸草不生的山頂山口。

    持續行走在喜馬拉雅山脈雲霧缭繞的山麓。

    日夜交替,循環往複。

    隻是往前。

     都已換上當地人的衣服,長袍穿脫更為方便。

    晚上不需要脫衣,靠近火堆靠着大岩石縮在袍子裡就可以睡覺。

    他們看起來像一對年輕夫婦,一路陪伴和照顧對方。

    在低溫而刺骨寒冷的荒野裡過夜,選擇有淡水和野牛糞的背風的場地紮營,撿一些幹牛糞餅或幾把羊糞,用兩塊石頭搭建起爐竈。

    生火之後,煮茶,吃糌粑,每日相同的粗茶淡飯。

    一起在夜色中誦經、修習禅定。

     慢慢遠離人煙。

    走過草原,空中的團團白雲移動陰涼的投影。

    有時從淩晨到黃昏看不到其他人影。

    沒有村莊,沒有野獸,沒有煙火,沒有任何聲音。

    隻有一道地平線,落日餘晖染紅雲霞。

    偶爾邂逅一些野驢和羚羊。

    仿佛行走在永久的渺無人煙的寂靜之中。

    天氣如同魔術般幻化無常。

    即便是一望無際的藍天如同寶石澄澈,白雲朵朵,很快,滂沱大雨,電閃雷鳴,大雪夾雜冰雹,飛沙走石。

    大自然随意而任性地展示它不可阻擋的威力。

     在曠野裡無量燒起牛糞火,火焰竄出氣息辛辣的煙霧,這股熟悉的氣味彌漫意味着在大地之上的休憩。

    在任何地方他維持覺知,長時間靜默地打坐,修習瑜伽,持誦經文。

    每天寫日記,用鉛筆在一本筆記本裡記下所見所聞,當地的習俗、食物、建築、交通、服飾和行為方式。

    他說這些具有典型特征的區域性的文明,也許在以後會改變,消失,失傳。

    人留下來的痕迹對天地來說微不足道,但承載一代又一代生命印記。

    他們來過,存在過,然後消失。

     他有光明的特質,幹燥而潔淨,仿佛無色無味。

    習慣今日事今日畢,保持自然狀态地活着。

    不自找煩惱,更不找别人的麻煩。

    也許是因為他懂得如何歸于中心。

    這是一種五行平衡的個性,土的穩重,風的開放,火的熱誠,水的溫柔,空的安甯,自然而合理地存在。

    但她知道要形成這樣的存在并不容易。

    他必然經曆過一段漫長而周折的來路。

     在白天,默默無言,隻是跋涉在荒野之中。

    睡前,他繼續對她講自己的故事。

    輕聲說話,斷斷續續,綿延不絕。

    言語仿佛來自亘古的源頭,無法說盡。

    也許因為他們都曾各自度過漫長而孤獨的時間。

     他說,我賣掉剩下的不多的物品,先去耶路撒冷。

    度雅之前努力存錢,希望以後帶着孩子去朝聖。

    她祈願能夠滿足這個心願,現在由我實行。

    我來到這座古老的聖城,看到山谷中遍布簡潔方正的岩石砌成的房子。

    這些房屋用附近山上開采的石灰岩裝飾正面,顔色樸素溫和,在夕陽照射中發出金色反光。

    年輕女性穿着端莊,衣服偏好黑色、深藍色、白色。

    男人戴禮帽,衣着正統。

    燈火次第亮起,遠處的宮殿凸顯出輪廓。

    耶路撒冷,這座積累漫長曆史和劫難的聖城,有一股能量靜谧而柔和。

    仿佛神從未離開過人,離開過這座城。

     我帶着她的一張小照片去聖公墓教堂。

    在耶稣被釘上十字架的地方,有一塊耶稣複活的墓穴的堵墓石是原石。

    大量的人排隊等待進入被搭建出來的華麗的複活墓穴。

    被玻璃密封的小型青色岩石放置在墓穴入口處,點着兩根白蠟燭。

    擁擠人群彙聚在一起産生激情。

    女人披着潔白的蕾絲,手裡拿着鮮花,盛裝打扮。

    男人趴在恍若流淌過耶稣鮮血的石闆上,如癡如醉久久不起,反複用手和臉頰碰觸,輕聲祈禱。

     我把她的小照片包在絲布裡面塞入教堂的牆壁縫隙。

    不管有任何人死去,這個世界繼續存在、繼續推進。

    世界是大地,而人的生命是無數的落葉腐爛其中消失不見。

    我們以幻化輪轉的生命喂養這片大地。

     然後我到特拉維夫,給弱視殘障少兒社團做義工,帶領這些孩子用陶土捏出想象中的模型。

    與他們相處有特别的甯靜,我訓練自己也處于黑暗之中,感受他們的心境。

    一個年輕的女孩名叫阿萊娜,她問我,你覺得一生中發生過的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

    她關心快樂而不是痛苦。

    她分享自己的感受,說她的快樂是有人騎着自行車載她去海邊兜風。

    她嚴重弱視但溫柔純淨,她的微笑讓我想起度雅,想起在農莊的母親。

    我說,對我而言,已發生過的最快樂的事情是,我愛過一個人也被深深地愛過。

     城内不時出現各種爆炸企圖的新聞,兵荒馬亂,仿佛随時會遭遇變故和死傷。

    人們忙裡偷閑。

    我去吃飯的餐廳午後沒有人,廚子們在露台上休息。

    膚色黝黑的穿着廚師制服的男人們,有的打着鼻釘,手上有刺青,濃眉俊目,分享彼此的煙和咖啡。

    旁邊的白色花樹開得正盛,映襯特拉維夫特有的頹唐建築。

     在這裡,所有的年輕人都要在軍營裡接受訓練。

    家庭如何對待随時會到來的親人的離去,死亡的侵襲。

    妻子失去丈夫,女孩失去愛人,母親失去兒子…… 最後一站是死海。

    車子沿着岸邊公路一路行駛,荒涼的沙漠和山地不見生機與人煙。

    另一邊是日出之前的死海,靜止的鹹水湖紋絲不動,山巒邊際天空瑰麗的顔色在凝固,深藍,深紫,玫紅……彼此糅合,光影變幻。

    黃昏時我去死海裡浸泡,脫掉衣服,慢慢浸入冰冷的海水。

    赤裸的小腿在石頭上有些擦傷,傷口滲入鹹鹹的海水帶着鋒利的刺痛。

    天色淺藍,湖水呈現碧綠,遠處紫灰色山脈起伏籠罩微藍霧霭。

    對岸即是約旦邊境,燈火綿密閃爍。

     我在澄淨海水裡閉上眼睛漂浮,此時感覺到度雅伸手在撫摸我的頭發。

    我看到她臉上的笑容,她的面容有些變老,眼角有皺紋,眼尾微微肌膚松弛。

    去世時她仍是年輕秀麗的女子。

    我看到她老去之後的樣子。

    内心的悲傷平息,仿佛與大海合為一體。

    大海在融化我的過往。

    我對她說,我已做完你想做的事。

    我想重活一次。

     然後我帶着背包、帳篷、睡袋、水壺,遊蕩過十幾個國家。

    在長途的漂泊與流浪當中,我體驗到兩件事,人占有很少的移動的生活是很好的,像古代行腳僧那樣的生活,不囤積、不建設,克制欲望。

    同時,不思戀不依賴任何人是好的。

    但要互相善待。

     最終我來到喜馬拉雅地區,沿着緬甸、老撾、印度、泰國、孟加拉走過一圈。

    直到抵達尼泊爾。

     4 雀缇在路上帶着草藥、藥物、針灸工具,遇見病人或需要幫助的人随時随地給他們看病。

    有人得各種病,消化不良,心髒衰竭,甲狀腺腫大等,經過潮濕的瘧疾地帶,穿行于高山和密林,路過一個麻風病盛行的村莊。

    這種病據說是遭受蛇神或惡靈的詛咒。

    村子房屋頂上到處挂着印有符咒的旗子,試圖阻止邪靈進入。

    在一個峽谷的小村莊裡,她幫人接生了孩子。

     她給患者服下用秘方調制而成的藥丸,有時采摘新鮮草藥熬成汁水,或直接從他們耳後的頸靜脈放血,也給他們按摩、針灸、擦劑、精油的治療。

    替他們灑淨房間。

    用吉祥草沾上紅花水,持誦咒語,去除污穢,驅除不淨的邪靈。

    她的溫柔與甯靜,滋潤和撫慰這些在困難與疾病中焦慮不安的人。

    因為被感激他們陸續收到施舍,又把這些施舍一路分送給需要的人。

     在逐漸靠近惹覺的荒原上,他們遇見一行六人朝聖者,這些人來自遙遠的牧區,有些來自邊界,在路上遇見并聚集一起去惹覺朝拜。

    在秋天收割莊稼之後,很多人有空閑時間。

    為祈禱或還願出門踏上持續數月的長途旅行。

    通常隻帶着很少的行李。

    一個結實的手杖,杖頭包上金屬,右手舉着轉經輪,一路持咒誦經,轉動經輪。

    如果磕大頭前行速度更慢,需要專門的人幫忙推車帶着帳篷、食物等配備。

     在旅途中遇見的人們親切而自然地圍聚一起,一堆牛糞火熊熊燒起來,冒出氣味刺鼻的白煙,彼此倒熱茶、分享食物、席地而坐交換見聞。

    第二天按照各自的速度漸漸分開。

     在六人當中,年齡最大的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名叫桑卻。

    他獨自從北邊牧區家鄉出發,在路上已行走二十三天。

    他說他一生都在草原上放羊,沒有出過遠門,這是第一次出門旅行。

    他聽到過祖輩們提到惹覺,說惹覺是諸神的宮殿,有福之人去朝聖能聽到峰頂勝樂宮中傳出歌舞聲音。

    而對惹覺生起信心的人,會把靈魂安置在曼荼羅淨土。

     他覺得在離世之前去朝拜一次惹覺,這世生命才會完滿。

    他的妻子在一年前已去世。

     無量說,一般老人都喜歡去犀地朝聖。

    你為什麼想去朝拜惹覺。

     桑卻說,去犀地是為了積累福德。

    朝拜惹覺則能夠迅速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