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
關燈
小
中
大
1
彌光遵照母親遺言,帶着綠度母佛抵達菩提伽耶。
她把小度母像供在大正覺寺佛陀像前。
她想雀缇的意思應該是讓它漂流于世間,誰與它有緣就由誰拿走。
有三天時間,她獨自從早到晚以順時針方向繞行禮敬大正覺塔,疲倦時坐在大菩提樹的樹枝下喝水、休息。
這裡人來人往。
有一天,她注意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婦,穿着淺藍色綢緞衣袍,白色絲襯衣,戴着紅珊瑚耳墜和戒指,看起來整潔而優雅,坐在菩提樹下祈禱。
大風吹過,間或有幾片心髒形狀的綠色菩提葉悠悠落下,老婦慢慢走過去,小心蹲下,把撿起來的落葉視若珍寶放在手心裡攤開的一方絲布上。
她想起雀缇,不知道她活到這般的年齡會是怎樣。
她不能想象一個成為老人的雀缇。
雀缇以前愛佩戴鮮花,總是随手把摘到的野花插到發鬓上。
她的黑發濃黑茂密,披散下來如絲緞柔軟。
去世之前母親的頭發還沒有變白,隻有四五根白發。
再到瓦拉納西聖城。
在這裡,恒河從瑞詩凱詩向東南方流淌八百多公裡之後,在與阿西河交界的新月形地帶突然掉頭向北流,因此被認為是神迹顯靈之處。
據說是濕婆創造這座城,也是印度人最早定居的地方,叫光之城。
這座古城有漫長曆史。
她住在恒河邊上一家老宅改成的小旅館。
房間在二樓,樓下是集市,熙熙攘攘,有人售賣供神用的萬壽菊、素馨花以及香蕉等水果。
每個鋪子前點燃一根帶有安息香濃烈氣味的粗香枝,煙霧彌漫,人們摩肩擦踵。
窗外大河波光粼粼。
她心中有說不出的甯靜,感覺放松。
即便在這般日夜不息的熱鬧之中,醒來之後也不想起床。
睡了一天。
那天淩晨,她感覺雀缇回來。
她們睡在頂樓房間鋪着白色床單的床上,有古舊的純木房梁、柱子和手工編織地毯,衛生間鋪陶土磚,是帕坦古城以往的貴族宅邸。
一排優雅缜密的法式百葉木門,打開後是懸空陽台,站在那裡可以遠眺房屋間隙的灰藍色天空。
樓下花園傳來隐約說話聲音,一些歐洲住客即将離開,他們的背囊堆在庭院,吃完早餐在喝最後一杯咖啡。
母親比她早醒,從背後抱住她,撫摸她的手臂,親吻她的臉頰,下巴貼着她的額頭,彌光,彌光,親愛的女兒,我的寶貝,輕聲在背後寵愛地呼喚仍在睡夢中的她。
隻在偶爾,雀缇敞開她内心屬于世間深切而纏綿的情感。
此刻的雀缇三十歲,年輕而秀美。
她聞到母親身上帶着清淡酸味的馥郁芳香,以及頭發上散發的晚香玉芳香。
她熟悉這溫暖柔軟的身體和氣息,雀缇在花園裡種植花卉和草藥,自制精油,塗抹各種自制的乳液或精油,皮膚細潤潔淨。
尤其喜歡浸泡晚香玉的精油,身上、頭發上總有一股淡淡的晚香玉馥郁芳香。
她留戀母親,知道能夠與她共處的時間并不長久。
雀缇溫柔地低聲吟唱道歌,以往夏天,哄她入睡,雀缇側躺在她身邊時會一邊搖着扇子一邊哼唱:善似青松惡似花,青松冷淡不如花。
有朝一日濃霜降,隻見青松不見花。
她心裡說,母親,再給我唱一首歌。
雀缇繼續唱歌。
太陽月亮和星星, 是藍天上的三種寶, 照亮人間要靠它, 五谷的豐登要靠它, 願三種星星永不變, 為了永存祝吉祥。
雪山石山和草山, 是大地上的三種寶, 奔流江河的源頭, 滋潤莊稼的甘露雨, 願三種寶山永不變, 為了永存祝吉祥。
五谷六畜和人的智慧, 是人世間的三種寶, 消滅饑荒要靠它, 人間的平安要靠它, 願三種寶貝永不變, 為了永存祝吉祥。
這首歌是不同的,旋律深情悠長而甯靜。
雀缇在與她去尼泊爾的路途上,獨自洗衣服或曬太陽、看着滿月、睡前常常輕聲哼唱。
也許母親已接受所有的結果和安排,再無期待或失望,而在那樣的時刻,她思念心中不再見面的愛人。
她即刻從夢魇中警醒。
天色未亮,穿戴整潔帶上骨灰,去恒河邊相會約好的船夫。
霧氣彌漫的河中已有很多人在沐浴,這條雪山融化的聖河是很多人的向往。
古老宮殿下面的台階,火葬儀式正在舉行。
烈火熊熊白煙升騰,白布包裹的屍體燃起火焰,空氣中充斥熟悉的腥甜黏稠的氣味。
加德滿都山谷聖河邊,她與雀缇一起看過火葬。
雀缇早就預感到這一天,提前把飽含深意的種子置入她的心裡,等待她慢慢去領悟。
她坐在船上,船夫搖動船槳,木船晃晃悠悠駛向河流中心。
船上有事先準備好的玫瑰花瓣和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蠟燭。
她買一束青蓮花,把點燃的蠟燭放在河流上,把玫瑰花瓣灑出去,為雀缇做最後一次供養。
終究還是打開那封紅絲布袋裡的書信。
雀缇: 犀地一别。
世事無常,則旦孤兒學校發展順遂,現在我們可以照顧三百個孩子。
但最近清理國外嬉皮士,我也需要離開加德滿都,不能繼續在瓊持寺完成心願。
也許要回去歐洲。
期限緊迫,我即将遠行。
不需要去思念你或回憶你,每一天你都在我的心裡。
接到通知時我亦思忖,是否能夠帶上你和彌光回去法國。
我們或許可以在我父母的農莊裡,成為與他們一樣的農夫與農婦,撫養彌光,生活靜好,度過花好月圓的一生。
這是你内心的願望嗎,雀缇。
我很想滿足你,但我看到你身上負載的使命。
你自己也有意識,你會在未來為更多人付出你的生命。
你需要愛,但你更需要在愛中得到自由。
我昨天夢見你在高山之上采摘草藥,仍穿着白色衣衫綠色裙袍,戴着綠松石項鍊。
你背着與我相見時的竹筐,黑發如絲,神情純淨,美麗的眼睛如同寶石般晶瑩。
這閃爍而溫柔的眼神驚動我,又像一潭清泉讓我難以自禁、沉浸其中,讓我忘卻來時路上的漫長與辛勞。
在佛陀殿壁畫之下見到你的那一眼,我即明了與你的重逢是宿世的願力所緻。
你如此美好卻從不自知,我忍耐所有感情佯裝沉着,隻是和你走完三個月的旅程。
這三個月每一天對我來說都無比珍貴,過去一天便少去一天。
我在心裡數算。
山谷中出現兩道彩虹,一端來自惹覺,一端浸入度母湖。
我們當時赤身浸泡在湖水中沐浴,一前一後,仰頭觀望這夢幻般的虹光,你像一朵盛開的夜蓮皎潔無瑕。
我感恩這一刻你陪我度過漫長旅途,并仍在我的身邊。
我感恩你接受我的選擇與告别,這是由你的智慧與慈悲所決定。
昨夜我夢見你,我們于開滿紫藍色翠雀花的山谷再次相遇,滿心歡喜,相對無言。
我從未親吻和占有過你,在雪山之巅,在犀地夏欽寺的荒廢側殿過道,也許是彼此唯一的親近。
但在夢中,我全然地擁抱住你。
抱住你的瞬間,同時意識到我此生的确不想對你做與世間男女一樣的事情,與你朝朝暮暮,癡纏圍繞,讓你生下我們的孩子,彼此相對衰老。
并最終為對方的離去而悲痛。
直到肉身腐朽與草木一起消失,心識依然流浪着尋求對方。
也許在很多世,我們無數次重複過這樣的内容,并因為對彼此的深愛、對世間的留戀或未曾完成的心願,被卡在輪回裡一次次輾轉。
人生如峻峭之山急流而下的泉水,而人不可能在世俗的宴席之中忘乎所以,還能觸碰到神性的足尖。
這一世,我們付出的熱量應該比以往都多。
生命有一次又一次試圖提升自己的任務,這是活在此刻的原因。
師父曾對我說,修行者的使命,是把颠倒的扶直,使被覆蓋的顯現,為迷途者指路,在黑暗中持着油燈讓衆生能見到實相,把無明轉換為菩提。
這應是我們共同的所求。
願我們此生身心能獲得解脫,融入善法的永恒,并服務衆生的需求直到輪回成空。
摯愛你的無量 2 黃昏時抵達帕崗。
離開不丹境内,開始走向高原。
這個旅館靠近邊境,接待印度尼泊爾的商隊和朝聖客比較多。
房間簡陋,設施缺乏,牦牛毛帳篷的地上鋪兩塊髒乎乎的墊子,沒有熱水,沒有電。
他抵達海拔五千多米的村莊之後感覺有些頭痛,上台階時心髒有明顯壓力,需要适應日後将一直延續的稀薄氧氣和高原環境。
雀缇摸他的額頭,沒有發燒,服下藥丸後明天應該會适應。
她點燃蠟燭,從廚房倒來一盆熱水讓他洗臉,讓他喝下一些摻加酥油的青稞粥。
等他覺得慢慢有些舒服,他把一張破舊矮桌擦幹淨,從随身攜帶的絲布袋子裡拿出一尊鍍金小度母像。
小佛像大概六厘米長,在他的掌心中顯得小巧但金光熠熠。
女神像左腿伸出,擱在一朵蓮花上面。
華麗的佛冠頂部是阿彌陀佛。
右手持蓮花三朵,一朵完全打開,一朵半開,一朵含苞。
這三朵花代表過去、現在、未來。
他把在草地上摘的一束粉白的鹿藥花連同柏枝一起供在它的面前,點起燃香。
他說,一切現實物質都可以當成内心的供養物,并且觀想這供養無邊無際的廣大。
他打開用綢布包裹的經文。
無論走到哪裡,他都帶着這些。
經文每天持誦。
他的誦經聲音與在不丹的佛殿裡一樣,熟悉的音色和節奏。
此刻夜色降臨村莊,萬籁俱寂。
她說,不知為何,覺得我們現在處于一個時空交界地帶,很快将進入另外一層時空。
這裡是終結點,也是出發的地标。
身邊場景在逐漸倒退,仿佛回到古老的年代。
那時沒有汽車,沒有電,沒有科技化的配置。
他說,惹覺有特殊的能量場指引需要靠近它的人,并展示出不同的時空。
去朝聖的人都提到過這一點。
更重要的是,這種示現是由每個人的業力與心境所決定。
也就是說,雀缇你看到的是自己心裡的旅途。
是唯你所有的心裡的時空。
你看到的和我一樣嗎。
是的,我們進入同樣的頻率。
這是我邀請你和我一同去朝聖惹覺的原因。
他說,關于惹覺,他們叫它神聖之川。
它的形狀像一把寶劍插在大地,周圍的山脈如同八瓣蓮花圍繞巨峰。
有人說它就是須彌山,在古典經文裡認為我們生存的世間以須彌山為中心在運行與旋轉。
惹覺也是一座自然天成的壇城。
隻有對曼荼羅淨土深切地祈禱和發起大願的人,才會去朝聖惹覺。
那片地區氣候惡劣,天氣變化無常,經常有雪崩和冰雹。
要翻過海拔六千多米的卓瑪崗拉雪山。
我們徒步前往,路上艱辛,會需要一些時間。
她說,你為什麼會來到這裡。
是的。
現在應該告訴你我的故事。
他說,我出門開始旅行,是想把妻子的骨灰灑在耶路撒冷的山丘上,完成她的願望。
但後來一發不可收,越走越遠。
慢慢我發現,最重要的問題應是我如何處置自己的生命。
就像耶稣說的,如果生長出你裡面本有的,生長出來的會拯救你。
但如果不能生出你裡面的,那不能生出來的将毀滅你。
我需要解決自己的困境。
我出生與長大的地方,在普羅旺斯薰衣草工廠農莊。
不太清楚父母為什麼會到那裡。
他們像被鳥攜帶的種子,翻山越嶺,随意被丢棄在這片土壤之後開始生根發芽。
他們在工廠裡幹活,每當薰衣草開花的季節,收割,蒸餾,提煉精油,制作各種香皂及衍生品。
忙碌的季節過完,管理一處大莊園。
莊園占地很大,屬于世襲貴族。
四層古老建築長久無人居住,周邊是廣闊的經過精心設計的法式花園。
庭院種滿各種各樣月季花,還有一個長滿綠苔的遊泳池,池中有魚。
父親從馬賽港口入的法國。
他來自夏摩山谷曾經是一位僧人,抵達這裡之後選擇還俗,與同樣血統的女子結婚生子。
我母親是貴族的女兒,後來家族開始流浪。
她執意跟父親結合,與家族脫離成為一位吃苦耐勞的農婦。
她終生有一雙澄淨的微微含笑的眼睛。
他們沒有什麼錢,但為人慷慨樂善好施,總是積極幫助比自己更困難的人。
童年是一段平順的日子,經常跟着父母去薰衣草田野裡勞作,曬太陽,眺望遠處的雪山。
收割薰衣草的季節,天上飛過的鳥被芳香田野熏得迷失方向,撲閃翅膀直往下掉。
父母一年四季辛勞工作,早起睡前長時間持誦祈禱文,說話幽默,經常大笑朗朗,從不說傷心或憤怒的話。
我也未見過他們彼此争吵。
他們不傷害自己不折磨别人,保持心地潔淨,這大概是他們一生的戒律。
母親說她分娩之前,夢見一隻漂亮的雪白猛虎跳入她的肚子。
他們隻有我一個獨子,百般疼愛。
後來父親被賞識提拔為管理層,家裡日子更加好過。
境遇順暢,他們注重我的教育,希望我學有所成。
我十六歲離開他們去巴黎讀書。
上大學之後發現自己常有疑問,不像身邊的人那般能夠簡單快樂。
我不喜歡流連在酒吧、餐廳、咖啡店,對世俗的虛榮、成功的目标沒有熱情。
一次富家同學生日,邀請我們去海邊度假酒店開派對。
房間奢華,環境優美。
旅客們白天遊泳、沖浪、上山入海。
晚上歌舞派對,各色人種聚集一起,電音沸騰,日夜狂歡。
餐廳裡提供應有盡有的美食,随便吃喝。
人們看起來縱情聲色這般快活。
這些快活都是真的嗎,能持續多久,為何快樂有這樣層出不窮的花樣,而人們卻又從來沒有得到過徹底的滿足。
我午夜醒來,獨自下樓在沙灘上走路。
一輪皎潔圓月灑下銀光,照亮潮湧。
夜色中的海水與月光交融。
我覺得這是一場幻夢卻醒不過來。
我的性格獨立,叛逆,不會随便順服于權威或相信教條。
懷疑
她把小度母像供在大正覺寺佛陀像前。
她想雀缇的意思應該是讓它漂流于世間,誰與它有緣就由誰拿走。
有三天時間,她獨自從早到晚以順時針方向繞行禮敬大正覺塔,疲倦時坐在大菩提樹的樹枝下喝水、休息。
這裡人來人往。
有一天,她注意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婦,穿着淺藍色綢緞衣袍,白色絲襯衣,戴着紅珊瑚耳墜和戒指,看起來整潔而優雅,坐在菩提樹下祈禱。
大風吹過,間或有幾片心髒形狀的綠色菩提葉悠悠落下,老婦慢慢走過去,小心蹲下,把撿起來的落葉視若珍寶放在手心裡攤開的一方絲布上。
她想起雀缇,不知道她活到這般的年齡會是怎樣。
她不能想象一個成為老人的雀缇。
雀缇以前愛佩戴鮮花,總是随手把摘到的野花插到發鬓上。
她的黑發濃黑茂密,披散下來如絲緞柔軟。
去世之前母親的頭發還沒有變白,隻有四五根白發。
再到瓦拉納西聖城。
在這裡,恒河從瑞詩凱詩向東南方流淌八百多公裡之後,在與阿西河交界的新月形地帶突然掉頭向北流,因此被認為是神迹顯靈之處。
據說是濕婆創造這座城,也是印度人最早定居的地方,叫光之城。
這座古城有漫長曆史。
她住在恒河邊上一家老宅改成的小旅館。
房間在二樓,樓下是集市,熙熙攘攘,有人售賣供神用的萬壽菊、素馨花以及香蕉等水果。
每個鋪子前點燃一根帶有安息香濃烈氣味的粗香枝,煙霧彌漫,人們摩肩擦踵。
窗外大河波光粼粼。
她心中有說不出的甯靜,感覺放松。
即便在這般日夜不息的熱鬧之中,醒來之後也不想起床。
睡了一天。
那天淩晨,她感覺雀缇回來。
她們睡在頂樓房間鋪着白色床單的床上,有古舊的純木房梁、柱子和手工編織地毯,衛生間鋪陶土磚,是帕坦古城以往的貴族宅邸。
一排優雅缜密的法式百葉木門,打開後是懸空陽台,站在那裡可以遠眺房屋間隙的灰藍色天空。
樓下花園傳來隐約說話聲音,一些歐洲住客即将離開,他們的背囊堆在庭院,吃完早餐在喝最後一杯咖啡。
母親比她早醒,從背後抱住她,撫摸她的手臂,親吻她的臉頰,下巴貼着她的額頭,彌光,彌光,親愛的女兒,我的寶貝,輕聲在背後寵愛地呼喚仍在睡夢中的她。
隻在偶爾,雀缇敞開她内心屬于世間深切而纏綿的情感。
此刻的雀缇三十歲,年輕而秀美。
她聞到母親身上帶着清淡酸味的馥郁芳香,以及頭發上散發的晚香玉芳香。
她熟悉這溫暖柔軟的身體和氣息,雀缇在花園裡種植花卉和草藥,自制精油,塗抹各種自制的乳液或精油,皮膚細潤潔淨。
尤其喜歡浸泡晚香玉的精油,身上、頭發上總有一股淡淡的晚香玉馥郁芳香。
她留戀母親,知道能夠與她共處的時間并不長久。
雀缇溫柔地低聲吟唱道歌,以往夏天,哄她入睡,雀缇側躺在她身邊時會一邊搖着扇子一邊哼唱:善似青松惡似花,青松冷淡不如花。
有朝一日濃霜降,隻見青松不見花。
她心裡說,母親,再給我唱一首歌。
雀缇繼續唱歌。
太陽月亮和星星, 是藍天上的三種寶, 照亮人間要靠它, 五谷的豐登要靠它, 願三種星星永不變, 為了永存祝吉祥。
雪山石山和草山, 是大地上的三種寶, 奔流江河的源頭, 滋潤莊稼的甘露雨, 願三種寶山永不變, 為了永存祝吉祥。
五谷六畜和人的智慧, 是人世間的三種寶, 消滅饑荒要靠它, 人間的平安要靠它, 願三種寶貝永不變, 為了永存祝吉祥。
這首歌是不同的,旋律深情悠長而甯靜。
雀缇在與她去尼泊爾的路途上,獨自洗衣服或曬太陽、看着滿月、睡前常常輕聲哼唱。
也許母親已接受所有的結果和安排,再無期待或失望,而在那樣的時刻,她思念心中不再見面的愛人。
她即刻從夢魇中警醒。
天色未亮,穿戴整潔帶上骨灰,去恒河邊相會約好的船夫。
霧氣彌漫的河中已有很多人在沐浴,這條雪山融化的聖河是很多人的向往。
古老宮殿下面的台階,火葬儀式正在舉行。
烈火熊熊白煙升騰,白布包裹的屍體燃起火焰,空氣中充斥熟悉的腥甜黏稠的氣味。
加德滿都山谷聖河邊,她與雀缇一起看過火葬。
雀缇早就預感到這一天,提前把飽含深意的種子置入她的心裡,等待她慢慢去領悟。
她坐在船上,船夫搖動船槳,木船晃晃悠悠駛向河流中心。
船上有事先準備好的玫瑰花瓣和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蠟燭。
她買一束青蓮花,把點燃的蠟燭放在河流上,把玫瑰花瓣灑出去,為雀缇做最後一次供養。
終究還是打開那封紅絲布袋裡的書信。
雀缇: 犀地一别。
世事無常,則旦孤兒學校發展順遂,現在我們可以照顧三百個孩子。
但最近清理國外嬉皮士,我也需要離開加德滿都,不能繼續在瓊持寺完成心願。
也許要回去歐洲。
期限緊迫,我即将遠行。
不需要去思念你或回憶你,每一天你都在我的心裡。
接到通知時我亦思忖,是否能夠帶上你和彌光回去法國。
我們或許可以在我父母的農莊裡,成為與他們一樣的農夫與農婦,撫養彌光,生活靜好,度過花好月圓的一生。
這是你内心的願望嗎,雀缇。
我很想滿足你,但我看到你身上負載的使命。
你自己也有意識,你會在未來為更多人付出你的生命。
你需要愛,但你更需要在愛中得到自由。
我昨天夢見你在高山之上采摘草藥,仍穿着白色衣衫綠色裙袍,戴着綠松石項鍊。
你背着與我相見時的竹筐,黑發如絲,神情純淨,美麗的眼睛如同寶石般晶瑩。
這閃爍而溫柔的眼神驚動我,又像一潭清泉讓我難以自禁、沉浸其中,讓我忘卻來時路上的漫長與辛勞。
在佛陀殿壁畫之下見到你的那一眼,我即明了與你的重逢是宿世的願力所緻。
你如此美好卻從不自知,我忍耐所有感情佯裝沉着,隻是和你走完三個月的旅程。
這三個月每一天對我來說都無比珍貴,過去一天便少去一天。
我在心裡數算。
山谷中出現兩道彩虹,一端來自惹覺,一端浸入度母湖。
我們當時赤身浸泡在湖水中沐浴,一前一後,仰頭觀望這夢幻般的虹光,你像一朵盛開的夜蓮皎潔無瑕。
我感恩這一刻你陪我度過漫長旅途,并仍在我的身邊。
我感恩你接受我的選擇與告别,這是由你的智慧與慈悲所決定。
昨夜我夢見你,我們于開滿紫藍色翠雀花的山谷再次相遇,滿心歡喜,相對無言。
我從未親吻和占有過你,在雪山之巅,在犀地夏欽寺的荒廢側殿過道,也許是彼此唯一的親近。
但在夢中,我全然地擁抱住你。
抱住你的瞬間,同時意識到我此生的确不想對你做與世間男女一樣的事情,與你朝朝暮暮,癡纏圍繞,讓你生下我們的孩子,彼此相對衰老。
并最終為對方的離去而悲痛。
直到肉身腐朽與草木一起消失,心識依然流浪着尋求對方。
也許在很多世,我們無數次重複過這樣的内容,并因為對彼此的深愛、對世間的留戀或未曾完成的心願,被卡在輪回裡一次次輾轉。
人生如峻峭之山急流而下的泉水,而人不可能在世俗的宴席之中忘乎所以,還能觸碰到神性的足尖。
這一世,我們付出的熱量應該比以往都多。
生命有一次又一次試圖提升自己的任務,這是活在此刻的原因。
師父曾對我說,修行者的使命,是把颠倒的扶直,使被覆蓋的顯現,為迷途者指路,在黑暗中持着油燈讓衆生能見到實相,把無明轉換為菩提。
這應是我們共同的所求。
願我們此生身心能獲得解脫,融入善法的永恒,并服務衆生的需求直到輪回成空。
摯愛你的無量 2 黃昏時抵達帕崗。
離開不丹境内,開始走向高原。
這個旅館靠近邊境,接待印度尼泊爾的商隊和朝聖客比較多。
房間簡陋,設施缺乏,牦牛毛帳篷的地上鋪兩塊髒乎乎的墊子,沒有熱水,沒有電。
他抵達海拔五千多米的村莊之後感覺有些頭痛,上台階時心髒有明顯壓力,需要适應日後将一直延續的稀薄氧氣和高原環境。
雀缇摸他的額頭,沒有發燒,服下藥丸後明天應該會适應。
她點燃蠟燭,從廚房倒來一盆熱水讓他洗臉,讓他喝下一些摻加酥油的青稞粥。
等他覺得慢慢有些舒服,他把一張破舊矮桌擦幹淨,從随身攜帶的絲布袋子裡拿出一尊鍍金小度母像。
小佛像大概六厘米長,在他的掌心中顯得小巧但金光熠熠。
女神像左腿伸出,擱在一朵蓮花上面。
華麗的佛冠頂部是阿彌陀佛。
右手持蓮花三朵,一朵完全打開,一朵半開,一朵含苞。
這三朵花代表過去、現在、未來。
他把在草地上摘的一束粉白的鹿藥花連同柏枝一起供在它的面前,點起燃香。
他說,一切現實物質都可以當成内心的供養物,并且觀想這供養無邊無際的廣大。
他打開用綢布包裹的經文。
無論走到哪裡,他都帶着這些。
經文每天持誦。
他的誦經聲音與在不丹的佛殿裡一樣,熟悉的音色和節奏。
此刻夜色降臨村莊,萬籁俱寂。
她說,不知為何,覺得我們現在處于一個時空交界地帶,很快将進入另外一層時空。
這裡是終結點,也是出發的地标。
身邊場景在逐漸倒退,仿佛回到古老的年代。
那時沒有汽車,沒有電,沒有科技化的配置。
他說,惹覺有特殊的能量場指引需要靠近它的人,并展示出不同的時空。
去朝聖的人都提到過這一點。
更重要的是,這種示現是由每個人的業力與心境所決定。
也就是說,雀缇你看到的是自己心裡的旅途。
是唯你所有的心裡的時空。
你看到的和我一樣嗎。
是的,我們進入同樣的頻率。
這是我邀請你和我一同去朝聖惹覺的原因。
他說,關于惹覺,他們叫它神聖之川。
它的形狀像一把寶劍插在大地,周圍的山脈如同八瓣蓮花圍繞巨峰。
有人說它就是須彌山,在古典經文裡認為我們生存的世間以須彌山為中心在運行與旋轉。
惹覺也是一座自然天成的壇城。
隻有對曼荼羅淨土深切地祈禱和發起大願的人,才會去朝聖惹覺。
那片地區氣候惡劣,天氣變化無常,經常有雪崩和冰雹。
要翻過海拔六千多米的卓瑪崗拉雪山。
我們徒步前往,路上艱辛,會需要一些時間。
她說,你為什麼會來到這裡。
是的。
現在應該告訴你我的故事。
他說,我出門開始旅行,是想把妻子的骨灰灑在耶路撒冷的山丘上,完成她的願望。
但後來一發不可收,越走越遠。
慢慢我發現,最重要的問題應是我如何處置自己的生命。
就像耶稣說的,如果生長出你裡面本有的,生長出來的會拯救你。
但如果不能生出你裡面的,那不能生出來的将毀滅你。
我需要解決自己的困境。
我出生與長大的地方,在普羅旺斯薰衣草工廠農莊。
不太清楚父母為什麼會到那裡。
他們像被鳥攜帶的種子,翻山越嶺,随意被丢棄在這片土壤之後開始生根發芽。
他們在工廠裡幹活,每當薰衣草開花的季節,收割,蒸餾,提煉精油,制作各種香皂及衍生品。
忙碌的季節過完,管理一處大莊園。
莊園占地很大,屬于世襲貴族。
四層古老建築長久無人居住,周邊是廣闊的經過精心設計的法式花園。
庭院種滿各種各樣月季花,還有一個長滿綠苔的遊泳池,池中有魚。
父親從馬賽港口入的法國。
他來自夏摩山谷曾經是一位僧人,抵達這裡之後選擇還俗,與同樣血統的女子結婚生子。
我母親是貴族的女兒,後來家族開始流浪。
她執意跟父親結合,與家族脫離成為一位吃苦耐勞的農婦。
她終生有一雙澄淨的微微含笑的眼睛。
他們沒有什麼錢,但為人慷慨樂善好施,總是積極幫助比自己更困難的人。
童年是一段平順的日子,經常跟着父母去薰衣草田野裡勞作,曬太陽,眺望遠處的雪山。
收割薰衣草的季節,天上飛過的鳥被芳香田野熏得迷失方向,撲閃翅膀直往下掉。
父母一年四季辛勞工作,早起睡前長時間持誦祈禱文,說話幽默,經常大笑朗朗,從不說傷心或憤怒的話。
我也未見過他們彼此争吵。
他們不傷害自己不折磨别人,保持心地潔淨,這大概是他們一生的戒律。
母親說她分娩之前,夢見一隻漂亮的雪白猛虎跳入她的肚子。
他們隻有我一個獨子,百般疼愛。
後來父親被賞識提拔為管理層,家裡日子更加好過。
境遇順暢,他們注重我的教育,希望我學有所成。
我十六歲離開他們去巴黎讀書。
上大學之後發現自己常有疑問,不像身邊的人那般能夠簡單快樂。
我不喜歡流連在酒吧、餐廳、咖啡店,對世俗的虛榮、成功的目标沒有熱情。
一次富家同學生日,邀請我們去海邊度假酒店開派對。
房間奢華,環境優美。
旅客們白天遊泳、沖浪、上山入海。
晚上歌舞派對,各色人種聚集一起,電音沸騰,日夜狂歡。
餐廳裡提供應有盡有的美食,随便吃喝。
人們看起來縱情聲色這般快活。
這些快活都是真的嗎,能持續多久,為何快樂有這樣層出不窮的花樣,而人們卻又從來沒有得到過徹底的滿足。
我午夜醒來,獨自下樓在沙灘上走路。
一輪皎潔圓月灑下銀光,照亮潮湧。
夜色中的海水與月光交融。
我覺得這是一場幻夢卻醒不過來。
我的性格獨立,叛逆,不會随便順服于權威或相信教條。
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