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缇
關燈
小
中
大
1
雀缇站在岸邊,遠遠眺望對面的普那卡宗堡。
白牆高聳,檐壁雕琢,黃銅屋頂閃閃發光如同鳥翼升起。
這座宮殿名字的含義是堡壘上的珍寶堆。
藍花楹樹的花朵正綻放,一團團如雲霧缭繞,半掩高立的白牆和紅色坡形穹頂。
湍急的母曲河和父曲河由高山上的雪水融化,長路奔騰不息在此地交彙。
一座狹長木廊橋由河的此岸抵達彼岸。
她剛才下山疲累,在廣場上擺攤老婆婆的竹筐裡,買紫紅色新鮮李子當做午餐。
休息一會,再次背上裝滿新鮮草藥的籮筐。
卻仿佛被一根絲線牽連,情不自禁走向長橋,渡過大河,朝向遠處的佛殿。
一隻虎紋小貓俯趴在橋頭,黑色眼線圍繞的碧綠眼睛一動不動盯着她。
當她走近,它擡起頭叫喚一聲,起身走到她的身邊圍繞轉圈,腦袋蹭她的裙子。
她蹲下撫摸它,聽到它喉嚨裡發出呼噜呼噜輕柔的聲音。
它的身體倚靠在她的腿上來回摩擦,熱烈地對她打招呼仿佛等待已久。
然後它往前走給她帶路,引導她走向左邊的小宗堡。
沿着石子路往前,河流粼粼水波反射透亮陽光。
路邊種滿茂盛的木芙蓉和月季花,花影簇簇。
貓有時鑽進灌木叢中打滾玩耍,有時爬樹,沒有忘記趕路。
她跟随其後攀上石頭台階,看到一座華麗而精巧的佛殿,外面圍繞一圈長廊懸挂樣式古樸的轉經筒,寂靜無人。
她先以順時針方向繞行以示禮敬,伸手轉動經筒,走得慢,小貓跟在旁邊。
轉到長廊盡頭看見大殿厚重的木門已被打開。
小貓趴在台階上準備休息,她把藥筐留在台階邊推開木門。
大殿裡,一盞點燃的大酥油燈燭火躍動。
這裡供奉一尊看起來普通無奇卻極為珍貴的佛陀像,四周環繞佛陀說法圖的壁畫,壯觀宏大。
礦物顔料的飽和色彩經久不褪,以朱紅,金黃,橘黃等為底色,襯托青、綠等冷色。
淺色堆疊,再用瀝粉金線勾線。
畫中約一米高的佛陀像在蓮台上結跏趺坐,穿綠長衫、紅色袈裟,左手掌心向上結禅定印,右手在胸前結說法印。
束起的黑色發髻頂一顆如意寶珠。
面容端莊,眉間有毫相。
周圍兩側站立聽法衆。
一位男子正站在角落裡觀賞壁畫。
他的長發在背後紮成一束馬尾,穿白色襯衣、卡其布長褲、球鞋。
身形敦實。
聽到她進入的聲響,他轉身看她一眼。
兩個人各自默默仰頭看壁畫。
一扇木門打開,一位十歲左右的小僧人從内室出來。
他右腳跛行走得很慢,手裡端着一隻黃銅壺。
男人走過去,低頭弓腰,用手心迎接從壺口倒出來的藏紅花甘露水,低頭喝幾口,剩下的水滴抹在額頭和頭頂。
她跟在其後同樣照做,水呈黃褐色有清涼藥香。
小僧人又拿出兩盞酥油燈,示意他們去佛像前點燃。
三個人一起繞佛像三圈。
他給他們各自一顆甘露丸,一把供奉過的糖果。
小僧人态度友善,儀态安甯,做完這些之後垂首合掌告别,回到内室重新關上雕花暗色木門。
再次剩下他們兩人。
他在佛像對面盤坐,從背包裡取出一冊經書,解開包裹緞布露出傳統樣式的經文開始誦經。
她在旁邊角落裡席地坐下,聽他誦經的聲音在佛殿裡回響,綿密而穩定。
暮色的甯靜降臨在他們之間。
結束誦經,他把看起來已翻動得陳舊的經文,用絲質包經布再次仔細纏裹好放進雙肩背包,對她點頭表示告别。
起身推開殿門,小貓仍等候在台階邊,看到他們出來開始歡喜地圍繞走動,它是這座小佛殿的守護者以此地為家。
他俯身抱起小貓,用手掌撫摸它的腦袋和身體,對它輕聲說話。
當他放下貓,擡起頭再次看她一眼。
這時她看清楚他的面容。
眉毛濃黑,鼻子英挺,是輪廓鮮明的當地人長相。
一雙清亮的單眼皮眼睛,眼尾細長綿延。
他們并未相交一語。
他已轉身離開。
早晨,她背着籮筐走過大河之上的吊橋。
一路走過種着土豆、辣椒、麥子和蠶豆的田野。
山坡遍地茂密的松樹林,松針芳香被太陽曬得強烈。
草地上掉落碩大的松塔,間或有清脆的鳥鳴閃過。
她朝向山谷峰頂的寺院緩緩而行,經過山谷中民居的木屋,有人耕種,有人燒草木灰,有人做木工。
她走出熱汗,爬上山頂進入高山寺院的中庭,圍牆邊有一處小巧的儲水池,她脫掉布鞋,赤腳走到水池邊洗臉,洗手,喝下幾口清澈的山泉。
一隻黑色小松鼠從圍牆上經過,剛好停在她的面前。
她擡起頭對它打招呼,微笑的臉上仍流着濕漉漉的水珠被陽光照射發出亮光。
轉過臉她再次見到他。
今天他坐在佛殿台階上,正看着她與松鼠之間的交流。
他并沒有目的或計劃,依然穿昨天的衣服,仿佛隻是背包出來随意走走逛逛,在哪裡都可以停留。
這次她沒有猶豫。
用衣袖擦幹臉上的水滴,走過去跟他打招呼。
她說,我們又見面了。
你去哪裡。
我在尋找草藥。
現在這個月份是一些特定草藥的生長期,要在花朵被授粉之前采下來。
一會回到富畢卡山谷。
聽說那裡有一座大鳥會圍繞盤旋的寺院。
是崗提寺。
山谷是一個碗狀的冰川峽谷,每年十一月到次年二月中旬,大群黑頸鶴從遠方飛過來過冬。
到春天,它們再次飛越喜馬拉雅山回去家鄉。
每次抵達和離開,鳥群會順時針圍繞寺院飛三圈。
當地人認為它們是神聖的鳥。
可以同行嗎。
我想去這座寺院。
她溫柔地笑着,說,我給你帶路。
她說話不多,臉上經常帶着認真傾聽的神情。
烏黑柔軟的長發垂至腰際,面容如一輪淨月。
兩道粗黑的直眉毛,眼睛黑白分明。
古老而澄淨的眼神仿佛一潭深泉,所及之處讓人陷入并得到安甯。
山丘上的寺廟正對峽谷,大塊岩石砌成開闊廣場。
小僧人們在廣場上踢足球玩耍。
她引他走進大殿,裡面陰暗寒冷,供奉着蓮花生大師像和巨大的普爾巴金剛像。
她仔細凝望這座憤怒金剛塑像,它身上戴着骷髅頭骨項鍊,腳下踩着垂死掙紮的男女。
他說,這些代表着摧毀内心的貪嗔癡,把自我熄滅。
人類所有欲望,從世俗的角度來看充滿摧毀性,帶有邪惡,但它們也可以成為一種工具來達到轉化。
把貪欲,嗔恚,愚癡,忿怒……一切欲望的負面能量轉化成力量。
雖然,這也是有危險的。
人的意識容易陷入慣性與概念的桎梏,并試圖捆綁自己與他人。
他持誦蓮花生大士祈禱文。
在他做這些的時候,她仍安靜地守在他的旁邊。
他說,你是從哪裡來。
C城。
我不知道它在哪裡。
我也不知道你從哪裡來。
這裡的人也不知道黑頸鶴到底是從哪裡來。
具體的定位對我們的相遇來說并不重要。
世界也許是由各種意識的經緯編織而成的巨大幻網,重要的是我們交會的這個點。
就像兩條河流交叉之處需要安置一座宮殿。
他微笑點頭,說,你來這裡做什麼。
我來采藥。
沿着鵝卵石道路,他們經過村莊進入森林深處。
杜鵑、藍松、橡樹、竹林,筆直的雲杉,老樹高聳參天,空氣微寒。
蕨類簇簇點綴山坡,她嗅聞芬芳的氣味步履輕盈。
喜歡羊齒植物,經常蹲下來仔細觀察它們。
他說,你喜歡它們對稱排列的羽片狀葉子嗎。
有種樹叫桫椤,它的葉子也是這樣。
是的。
她用手撫摸一枚葉片,說,仿佛能看到一種未曾被更改的原始而久遠的基因。
在裡面能看到永恒的排列。
每當發現一叢草藥躲藏在岩壁或灌木之中,她先跪下來合掌祈禱,再小心清理周圍,把它們的枝葉花朵取下而不傷害根部。
她讓自己的雙膝、衣物、雙手沾上泥土,靠近草藥感受它新鮮的濕漉漉的氣息。
低俯下臉貼着植株仿佛喃喃低語,溫柔地撫慰它,感激它。
你尋找什麼樣的草藥。
大自然奉獻的素材很多都有藥效。
花草樹木,果葉根莖,苔藓,響尾蛇,老鷹,鳥類,瓢蟲,蝌蚪……以及礦物和寶石都可入藥。
有珍貴的、稀少的藥材,也有很平常但能切實治愈某些疾病的草藥。
都應一視同仁。
你挖出草藥的時候在對它們說什麼。
掘出一棵植株的時候,要在内心對它說話,撫慰它的犧牲,感謝它獻出自己去幫助人類解除疾病的痛苦。
在一朵花,一片葉子當中,包含着整個宇宙的信息和生命模式。
人體也是一個宇宙。
人們如果得病,大多因為業力或貪嗔癡三毒造成的污染和侵害。
而一顆甯靜、放松、善良、愉快的心,懂得原諒與接受的心,對我們的身體很有好處。
她與他在山谷中走路,一邊慢慢說話。
以前師父帶我一起去采藥,這樣可以教我學習。
我們随季節更替,去不同的地區尋找藥材。
不同季節和時間的草藥,可以被采摘的部位不同。
在春夏采摘花和葉,秋天收集根和籽。
采藥一般在有陽光的白天,不在晚上。
跟師父學習藥理和經絡知識,幫他采藥,回去寺院之後,清洗,曬幹,照料熬藥的火候,制作藥丸。
我現在的師父是僧人,有古老的傳承,采藥之前要做火供,獻祭,淨化。
每位準備做醫生的人,都要先修習藥師禅定,這樣才能認知人身體裡面細微的五行變化,精确把握病症。
不盡然隻是用草藥去治愈人身體的疾病,更重要的是醫生要學會禅定與祈禱,用領悟去開導病人的内心,淨化他的能量。
他說,你傳承的是一門複雜精微的哲學和技藝。
她微笑,我還隻是一個學徒。
半路他們在山邊亭子裡小憩,她喝幾口溪澗裡的清水,說,這種被草叢隐藏起來的溪水可以喝。
但有些溪水喝下去會讓人生病,這取決于它置身的地形和能量場。
很多事物我們無法用肉眼去簡單分辨,隻能用心去體察。
雨水、雪水、河水、泉水、井水、鹹水、樹根水,七種飲用水中最殊勝的水,是來自雪山的河源水。
她說,累了,要睡一會,每日午時我睡半個小時。
這個時間點是人體内部真陰真陽氣血交彙轉換的時候,需要休息。
她在亭子木椅上側身躺下,手托腮閉目休息。
當她入睡,一些放養的小馬駒靠近過來,站在草叢中安靜地呼吸仿佛在默默聆聽。
然後它們悄悄離開。
他站在山坡前,俯瞰寬闊無際的深綠色平原。
她醒來,說,做了一個夢。
夢見了什麼。
這個夢常有。
我去一個地方,山路盤旋,高山聳立,山巒的形狀像海螺、大象和獅子,岩石嶙峋,柏樹成林。
寺院金頂在山谷中聳起。
當我離它越來越近,畫面變成黑白色,場景退化成荒涼的野地與無垠邊際,隻有山脈形狀相同。
泥土路塵土飛揚,有一座顯得更古老的寺院。
瞬間寺院燃燒起火焰,響起各種刺耳鈍重的聲響。
我穿過廢墟尋找一間僧舍,在土巷盡頭是一所夯土平房,木門右側長着一棵形狀奇美的松樹。
門上垂着黃銅門環,銅鎖雕刻藥師佛造像。
推開門沿石闆小徑,走過修葺整潔的花園,兩邊有盛開的蒲公英、牡丹和格桑花。
盡頭是木結構房子,有人站在那裡。
也許是一位僧人。
每次我剛剛想仔細看他的面容就會醒來。
他說,我也會做類似的夢,但不知道這些夢是代表着過去還是未來,還是僅僅隻是當下一些記憶與意識的碎片交織。
覺得好像夢中的世界更真實,醒來倒覺得内心迷茫。
她說,有可能我們存在于無盡的幻夢之中,如何醒來,醒來去哪裡,如何存在,這是比辨别真實與幻夢更困難的事情。
我們很難最終離棄虛幻的自我。
人習慣以虛幻為食。
此時他們沿着山坡慢慢下行,回到開闊的草原。
碧綠草地上盛開一群群靛藍報春花,迎風搖曳。
他摘下一株報春花,把幽雅清香的小花枝舉到她的面前,說,這些草坡,山谷,花朵是虛幻的嗎。
我在你面前是虛幻的嗎。
現在我們置身的這個空間還有沒有可能在其他地方存在。
她接下花朵,在鼻子前面輕嗅,說,我們一定會在夢中見到這種花。
它于夢境中一樣開得漫山遍野。
2 開始雨點落下。
他邀請她去住的旅館吃晚餐。
她沒有拒絕,背着草藥筐坐上他的車。
他租一輛越野車,自己開車。
零星雨點已變成滂沱大雨,汽車在盤旋山路行駛。
一隊放學的穿着校服的孩童在大雨中走着、跑着,也不慌張,看見車子經過停下來對他們鞠躬和緻敬,她打開窗對他們揮手微笑。
旅館門口,接待的女孩穿着傳統服裝,撐着雨傘等在門口。
他帶她去他的房間。
這個旅館的設計合理精巧,力求挖掘和填土工程減至最小,隻為保存河谷壯麗景色。
有十一間客房。
走過純木走廊,打開木門,客房寬敞,有杉木家具、炭爐、印度棉床單、尼泊爾手織地毯,整面落地木格玻璃窗正對山谷,可以俯瞰大片山巒美景。
碧綠梯田蔓延,由冰川雪水融彙的大河經過窗前,形成一個優美的拐彎遠去。
在前方它将與另一條大河相遇。
他說,我想小睡。
如果你願意,去浴室裡泡個熱水澡讓自己暖和,然後煮熱茶喝。
可以嗎。
可以。
男人脫掉外套、卡其布長褲,裡面穿着灰色的長袖T恤與平角内褲,露出健壯修長的身體。
他掀開白色被子躺進去,低聲咕哝,今天不知道為什麼時間變得悠長。
好像時間過不盡。
她說,兩個人在一起,時間比一個人的時候長。
彼此的生命能量在互換、交織。
這是增加密度的方式。
這個描述十分精确,你經常能說清楚我無法表達的感受。
他說,你很聰慧。
他閉上眼睛入睡。
她走到洗手間,乳白色大理石地磚色澤柔和,窗口露出一簇青翠的竹子。
她把浴缸放滿熱水,踏進去浸泡三十分鐘。
用精油香皂清洗全身,揉搓皮膚,聞到香茅草的清涼芳香。
房間裡沒有聲響,他們共處一室,他在睡覺,她在洗浴。
空間是敞開式設計,存在的一切自然而然。
雖然他們至今還不知道對方的名字。
擦幹身體,穿上衣裙,她燒熱水泡茶,用白瓷杯倒上紅茶,坐在落地窗前的椅子上。
身上蓋着羊毛毯子,靜靜喝茶。
窗外雲天的光線瞬息萬變,突然間又一陣暴雨如注,電閃雷鳴,雨水滂沱澆灌着山丘。
大河仿佛奔騰起來。
十幾分鐘之後雨水停止,暮色蒼茫覆蓋大地。
天邊出現如鈎明月,清輝流瀉,旁邊伴随一顆星辰。
他在後面說,你的背影我見過。
她轉過臉看到他已醒,背靠床頭沒有開燈,他說,你的眼睛多麼好看。
我很久沒有見到過這麼幹淨的眼睛,仿佛高山湖水。
據說有人如果在佛前供養過很多鮮花與水晶,才會得到一雙美麗的眼睛。
他起身,換上一件暗紫紅色的長袖T恤,卡其布長褲,赤腳走到窗邊看着山谷。
他說,你獨自坐在這裡覺得孤單嗎。
沒有。
我看着河流,山谷,雨水,樹木,感覺自己在與它們一起舞動。
我這幾天晚上睡覺,聽到窗外江水整夜奔流發出轟隆隆的聲音,感覺仿佛赤裸地睡在大地之上。
有時覺得身體很熱無法入睡。
你感應到這個區域的磁場,它是一處強烈的位置。
這裡以前應該發生過地貌結構的變化。
或許常有水災。
剛才恍恍惚惚睡着,卻好像在夢中看見你小時候的樣子。
我在哪裡。
你住在山洞裡。
那座高山岩石高聳長滿松樹,山頂兀鷹盤旋,山谷中開滿藍紫色翠雀花。
你還是小女孩,有百合花般皎潔的面容。
和一位老人在一起。
他是我的師父芒切老人。
他是瑜伽士。
對我說說你的故事。
我叫雀缇。
在那座山下的村子裡出生。
三歲時我常能看見鬼魂。
當我十歲的時候,家人怕村子裡的人認為不吉祥把我趕走,決定把我送到山上。
山上懸崖洞穴裡,常年住着年近九十歲的芒切老人,家人經常給他布施食物、草藥,供養他。
據說他出身于皇族,聰明過人,十歲時被送去大寺院出家。
在三十歲時他已很有名望,卻遇見一位來寺院獻供的牧區女子。
由于前世的緣分他們産生強烈的感情,他離開寺院與她住在一起。
女子在二十歲生下孩子的當日去世,他獨自帶着心愛的幼子為離開人世惡毒的流言蜚語,隐居在山頂洞穴,一邊修行一邊撫養孩子。
孩子五歲時他
白牆高聳,檐壁雕琢,黃銅屋頂閃閃發光如同鳥翼升起。
這座宮殿名字的含義是堡壘上的珍寶堆。
藍花楹樹的花朵正綻放,一團團如雲霧缭繞,半掩高立的白牆和紅色坡形穹頂。
湍急的母曲河和父曲河由高山上的雪水融化,長路奔騰不息在此地交彙。
一座狹長木廊橋由河的此岸抵達彼岸。
她剛才下山疲累,在廣場上擺攤老婆婆的竹筐裡,買紫紅色新鮮李子當做午餐。
休息一會,再次背上裝滿新鮮草藥的籮筐。
卻仿佛被一根絲線牽連,情不自禁走向長橋,渡過大河,朝向遠處的佛殿。
一隻虎紋小貓俯趴在橋頭,黑色眼線圍繞的碧綠眼睛一動不動盯着她。
當她走近,它擡起頭叫喚一聲,起身走到她的身邊圍繞轉圈,腦袋蹭她的裙子。
她蹲下撫摸它,聽到它喉嚨裡發出呼噜呼噜輕柔的聲音。
它的身體倚靠在她的腿上來回摩擦,熱烈地對她打招呼仿佛等待已久。
然後它往前走給她帶路,引導她走向左邊的小宗堡。
沿着石子路往前,河流粼粼水波反射透亮陽光。
路邊種滿茂盛的木芙蓉和月季花,花影簇簇。
貓有時鑽進灌木叢中打滾玩耍,有時爬樹,沒有忘記趕路。
她跟随其後攀上石頭台階,看到一座華麗而精巧的佛殿,外面圍繞一圈長廊懸挂樣式古樸的轉經筒,寂靜無人。
她先以順時針方向繞行以示禮敬,伸手轉動經筒,走得慢,小貓跟在旁邊。
轉到長廊盡頭看見大殿厚重的木門已被打開。
小貓趴在台階上準備休息,她把藥筐留在台階邊推開木門。
大殿裡,一盞點燃的大酥油燈燭火躍動。
這裡供奉一尊看起來普通無奇卻極為珍貴的佛陀像,四周環繞佛陀說法圖的壁畫,壯觀宏大。
礦物顔料的飽和色彩經久不褪,以朱紅,金黃,橘黃等為底色,襯托青、綠等冷色。
淺色堆疊,再用瀝粉金線勾線。
畫中約一米高的佛陀像在蓮台上結跏趺坐,穿綠長衫、紅色袈裟,左手掌心向上結禅定印,右手在胸前結說法印。
束起的黑色發髻頂一顆如意寶珠。
面容端莊,眉間有毫相。
周圍兩側站立聽法衆。
一位男子正站在角落裡觀賞壁畫。
他的長發在背後紮成一束馬尾,穿白色襯衣、卡其布長褲、球鞋。
身形敦實。
聽到她進入的聲響,他轉身看她一眼。
兩個人各自默默仰頭看壁畫。
一扇木門打開,一位十歲左右的小僧人從内室出來。
他右腳跛行走得很慢,手裡端着一隻黃銅壺。
男人走過去,低頭弓腰,用手心迎接從壺口倒出來的藏紅花甘露水,低頭喝幾口,剩下的水滴抹在額頭和頭頂。
她跟在其後同樣照做,水呈黃褐色有清涼藥香。
小僧人又拿出兩盞酥油燈,示意他們去佛像前點燃。
三個人一起繞佛像三圈。
他給他們各自一顆甘露丸,一把供奉過的糖果。
小僧人态度友善,儀态安甯,做完這些之後垂首合掌告别,回到内室重新關上雕花暗色木門。
再次剩下他們兩人。
他在佛像對面盤坐,從背包裡取出一冊經書,解開包裹緞布露出傳統樣式的經文開始誦經。
她在旁邊角落裡席地坐下,聽他誦經的聲音在佛殿裡回響,綿密而穩定。
暮色的甯靜降臨在他們之間。
結束誦經,他把看起來已翻動得陳舊的經文,用絲質包經布再次仔細纏裹好放進雙肩背包,對她點頭表示告别。
起身推開殿門,小貓仍等候在台階邊,看到他們出來開始歡喜地圍繞走動,它是這座小佛殿的守護者以此地為家。
他俯身抱起小貓,用手掌撫摸它的腦袋和身體,對它輕聲說話。
當他放下貓,擡起頭再次看她一眼。
這時她看清楚他的面容。
眉毛濃黑,鼻子英挺,是輪廓鮮明的當地人長相。
一雙清亮的單眼皮眼睛,眼尾細長綿延。
他們并未相交一語。
他已轉身離開。
早晨,她背着籮筐走過大河之上的吊橋。
一路走過種着土豆、辣椒、麥子和蠶豆的田野。
山坡遍地茂密的松樹林,松針芳香被太陽曬得強烈。
草地上掉落碩大的松塔,間或有清脆的鳥鳴閃過。
她朝向山谷峰頂的寺院緩緩而行,經過山谷中民居的木屋,有人耕種,有人燒草木灰,有人做木工。
她走出熱汗,爬上山頂進入高山寺院的中庭,圍牆邊有一處小巧的儲水池,她脫掉布鞋,赤腳走到水池邊洗臉,洗手,喝下幾口清澈的山泉。
一隻黑色小松鼠從圍牆上經過,剛好停在她的面前。
她擡起頭對它打招呼,微笑的臉上仍流着濕漉漉的水珠被陽光照射發出亮光。
轉過臉她再次見到他。
今天他坐在佛殿台階上,正看着她與松鼠之間的交流。
他并沒有目的或計劃,依然穿昨天的衣服,仿佛隻是背包出來随意走走逛逛,在哪裡都可以停留。
這次她沒有猶豫。
用衣袖擦幹臉上的水滴,走過去跟他打招呼。
她說,我們又見面了。
你去哪裡。
我在尋找草藥。
現在這個月份是一些特定草藥的生長期,要在花朵被授粉之前采下來。
一會回到富畢卡山谷。
聽說那裡有一座大鳥會圍繞盤旋的寺院。
是崗提寺。
山谷是一個碗狀的冰川峽谷,每年十一月到次年二月中旬,大群黑頸鶴從遠方飛過來過冬。
到春天,它們再次飛越喜馬拉雅山回去家鄉。
每次抵達和離開,鳥群會順時針圍繞寺院飛三圈。
當地人認為它們是神聖的鳥。
可以同行嗎。
我想去這座寺院。
她溫柔地笑着,說,我給你帶路。
她說話不多,臉上經常帶着認真傾聽的神情。
烏黑柔軟的長發垂至腰際,面容如一輪淨月。
兩道粗黑的直眉毛,眼睛黑白分明。
古老而澄淨的眼神仿佛一潭深泉,所及之處讓人陷入并得到安甯。
山丘上的寺廟正對峽谷,大塊岩石砌成開闊廣場。
小僧人們在廣場上踢足球玩耍。
她引他走進大殿,裡面陰暗寒冷,供奉着蓮花生大師像和巨大的普爾巴金剛像。
她仔細凝望這座憤怒金剛塑像,它身上戴着骷髅頭骨項鍊,腳下踩着垂死掙紮的男女。
他說,這些代表着摧毀内心的貪嗔癡,把自我熄滅。
人類所有欲望,從世俗的角度來看充滿摧毀性,帶有邪惡,但它們也可以成為一種工具來達到轉化。
把貪欲,嗔恚,愚癡,忿怒……一切欲望的負面能量轉化成力量。
雖然,這也是有危險的。
人的意識容易陷入慣性與概念的桎梏,并試圖捆綁自己與他人。
他持誦蓮花生大士祈禱文。
在他做這些的時候,她仍安靜地守在他的旁邊。
他說,你是從哪裡來。
C城。
我不知道它在哪裡。
我也不知道你從哪裡來。
這裡的人也不知道黑頸鶴到底是從哪裡來。
具體的定位對我們的相遇來說并不重要。
世界也許是由各種意識的經緯編織而成的巨大幻網,重要的是我們交會的這個點。
就像兩條河流交叉之處需要安置一座宮殿。
他微笑點頭,說,你來這裡做什麼。
我來采藥。
沿着鵝卵石道路,他們經過村莊進入森林深處。
杜鵑、藍松、橡樹、竹林,筆直的雲杉,老樹高聳參天,空氣微寒。
蕨類簇簇點綴山坡,她嗅聞芬芳的氣味步履輕盈。
喜歡羊齒植物,經常蹲下來仔細觀察它們。
他說,你喜歡它們對稱排列的羽片狀葉子嗎。
有種樹叫桫椤,它的葉子也是這樣。
是的。
她用手撫摸一枚葉片,說,仿佛能看到一種未曾被更改的原始而久遠的基因。
在裡面能看到永恒的排列。
每當發現一叢草藥躲藏在岩壁或灌木之中,她先跪下來合掌祈禱,再小心清理周圍,把它們的枝葉花朵取下而不傷害根部。
她讓自己的雙膝、衣物、雙手沾上泥土,靠近草藥感受它新鮮的濕漉漉的氣息。
低俯下臉貼着植株仿佛喃喃低語,溫柔地撫慰它,感激它。
你尋找什麼樣的草藥。
大自然奉獻的素材很多都有藥效。
花草樹木,果葉根莖,苔藓,響尾蛇,老鷹,鳥類,瓢蟲,蝌蚪……以及礦物和寶石都可入藥。
有珍貴的、稀少的藥材,也有很平常但能切實治愈某些疾病的草藥。
都應一視同仁。
你挖出草藥的時候在對它們說什麼。
掘出一棵植株的時候,要在内心對它說話,撫慰它的犧牲,感謝它獻出自己去幫助人類解除疾病的痛苦。
在一朵花,一片葉子當中,包含着整個宇宙的信息和生命模式。
人體也是一個宇宙。
人們如果得病,大多因為業力或貪嗔癡三毒造成的污染和侵害。
而一顆甯靜、放松、善良、愉快的心,懂得原諒與接受的心,對我們的身體很有好處。
她與他在山谷中走路,一邊慢慢說話。
以前師父帶我一起去采藥,這樣可以教我學習。
我們随季節更替,去不同的地區尋找藥材。
不同季節和時間的草藥,可以被采摘的部位不同。
在春夏采摘花和葉,秋天收集根和籽。
采藥一般在有陽光的白天,不在晚上。
跟師父學習藥理和經絡知識,幫他采藥,回去寺院之後,清洗,曬幹,照料熬藥的火候,制作藥丸。
我現在的師父是僧人,有古老的傳承,采藥之前要做火供,獻祭,淨化。
每位準備做醫生的人,都要先修習藥師禅定,這樣才能認知人身體裡面細微的五行變化,精确把握病症。
不盡然隻是用草藥去治愈人身體的疾病,更重要的是醫生要學會禅定與祈禱,用領悟去開導病人的内心,淨化他的能量。
他說,你傳承的是一門複雜精微的哲學和技藝。
她微笑,我還隻是一個學徒。
半路他們在山邊亭子裡小憩,她喝幾口溪澗裡的清水,說,這種被草叢隐藏起來的溪水可以喝。
但有些溪水喝下去會讓人生病,這取決于它置身的地形和能量場。
很多事物我們無法用肉眼去簡單分辨,隻能用心去體察。
雨水、雪水、河水、泉水、井水、鹹水、樹根水,七種飲用水中最殊勝的水,是來自雪山的河源水。
她說,累了,要睡一會,每日午時我睡半個小時。
這個時間點是人體内部真陰真陽氣血交彙轉換的時候,需要休息。
她在亭子木椅上側身躺下,手托腮閉目休息。
當她入睡,一些放養的小馬駒靠近過來,站在草叢中安靜地呼吸仿佛在默默聆聽。
然後它們悄悄離開。
他站在山坡前,俯瞰寬闊無際的深綠色平原。
她醒來,說,做了一個夢。
夢見了什麼。
這個夢常有。
我去一個地方,山路盤旋,高山聳立,山巒的形狀像海螺、大象和獅子,岩石嶙峋,柏樹成林。
寺院金頂在山谷中聳起。
當我離它越來越近,畫面變成黑白色,場景退化成荒涼的野地與無垠邊際,隻有山脈形狀相同。
泥土路塵土飛揚,有一座顯得更古老的寺院。
瞬間寺院燃燒起火焰,響起各種刺耳鈍重的聲響。
我穿過廢墟尋找一間僧舍,在土巷盡頭是一所夯土平房,木門右側長着一棵形狀奇美的松樹。
門上垂着黃銅門環,銅鎖雕刻藥師佛造像。
推開門沿石闆小徑,走過修葺整潔的花園,兩邊有盛開的蒲公英、牡丹和格桑花。
盡頭是木結構房子,有人站在那裡。
也許是一位僧人。
每次我剛剛想仔細看他的面容就會醒來。
他說,我也會做類似的夢,但不知道這些夢是代表着過去還是未來,還是僅僅隻是當下一些記憶與意識的碎片交織。
覺得好像夢中的世界更真實,醒來倒覺得内心迷茫。
她說,有可能我們存在于無盡的幻夢之中,如何醒來,醒來去哪裡,如何存在,這是比辨别真實與幻夢更困難的事情。
我們很難最終離棄虛幻的自我。
人習慣以虛幻為食。
此時他們沿着山坡慢慢下行,回到開闊的草原。
碧綠草地上盛開一群群靛藍報春花,迎風搖曳。
他摘下一株報春花,把幽雅清香的小花枝舉到她的面前,說,這些草坡,山谷,花朵是虛幻的嗎。
我在你面前是虛幻的嗎。
現在我們置身的這個空間還有沒有可能在其他地方存在。
她接下花朵,在鼻子前面輕嗅,說,我們一定會在夢中見到這種花。
它于夢境中一樣開得漫山遍野。
2 開始雨點落下。
他邀請她去住的旅館吃晚餐。
她沒有拒絕,背着草藥筐坐上他的車。
他租一輛越野車,自己開車。
零星雨點已變成滂沱大雨,汽車在盤旋山路行駛。
一隊放學的穿着校服的孩童在大雨中走着、跑着,也不慌張,看見車子經過停下來對他們鞠躬和緻敬,她打開窗對他們揮手微笑。
旅館門口,接待的女孩穿着傳統服裝,撐着雨傘等在門口。
他帶她去他的房間。
這個旅館的設計合理精巧,力求挖掘和填土工程減至最小,隻為保存河谷壯麗景色。
有十一間客房。
走過純木走廊,打開木門,客房寬敞,有杉木家具、炭爐、印度棉床單、尼泊爾手織地毯,整面落地木格玻璃窗正對山谷,可以俯瞰大片山巒美景。
碧綠梯田蔓延,由冰川雪水融彙的大河經過窗前,形成一個優美的拐彎遠去。
在前方它将與另一條大河相遇。
他說,我想小睡。
如果你願意,去浴室裡泡個熱水澡讓自己暖和,然後煮熱茶喝。
可以嗎。
可以。
男人脫掉外套、卡其布長褲,裡面穿着灰色的長袖T恤與平角内褲,露出健壯修長的身體。
他掀開白色被子躺進去,低聲咕哝,今天不知道為什麼時間變得悠長。
好像時間過不盡。
她說,兩個人在一起,時間比一個人的時候長。
彼此的生命能量在互換、交織。
這是增加密度的方式。
這個描述十分精确,你經常能說清楚我無法表達的感受。
他說,你很聰慧。
他閉上眼睛入睡。
她走到洗手間,乳白色大理石地磚色澤柔和,窗口露出一簇青翠的竹子。
她把浴缸放滿熱水,踏進去浸泡三十分鐘。
用精油香皂清洗全身,揉搓皮膚,聞到香茅草的清涼芳香。
房間裡沒有聲響,他們共處一室,他在睡覺,她在洗浴。
空間是敞開式設計,存在的一切自然而然。
雖然他們至今還不知道對方的名字。
擦幹身體,穿上衣裙,她燒熱水泡茶,用白瓷杯倒上紅茶,坐在落地窗前的椅子上。
身上蓋着羊毛毯子,靜靜喝茶。
窗外雲天的光線瞬息萬變,突然間又一陣暴雨如注,電閃雷鳴,雨水滂沱澆灌着山丘。
大河仿佛奔騰起來。
十幾分鐘之後雨水停止,暮色蒼茫覆蓋大地。
天邊出現如鈎明月,清輝流瀉,旁邊伴随一顆星辰。
他在後面說,你的背影我見過。
她轉過臉看到他已醒,背靠床頭沒有開燈,他說,你的眼睛多麼好看。
我很久沒有見到過這麼幹淨的眼睛,仿佛高山湖水。
據說有人如果在佛前供養過很多鮮花與水晶,才會得到一雙美麗的眼睛。
他起身,換上一件暗紫紅色的長袖T恤,卡其布長褲,赤腳走到窗邊看着山谷。
他說,你獨自坐在這裡覺得孤單嗎。
沒有。
我看着河流,山谷,雨水,樹木,感覺自己在與它們一起舞動。
我這幾天晚上睡覺,聽到窗外江水整夜奔流發出轟隆隆的聲音,感覺仿佛赤裸地睡在大地之上。
有時覺得身體很熱無法入睡。
你感應到這個區域的磁場,它是一處強烈的位置。
這裡以前應該發生過地貌結構的變化。
或許常有水災。
剛才恍恍惚惚睡着,卻好像在夢中看見你小時候的樣子。
我在哪裡。
你住在山洞裡。
那座高山岩石高聳長滿松樹,山頂兀鷹盤旋,山谷中開滿藍紫色翠雀花。
你還是小女孩,有百合花般皎潔的面容。
和一位老人在一起。
他是我的師父芒切老人。
他是瑜伽士。
對我說說你的故事。
我叫雀缇。
在那座山下的村子裡出生。
三歲時我常能看見鬼魂。
當我十歲的時候,家人怕村子裡的人認為不吉祥把我趕走,決定把我送到山上。
山上懸崖洞穴裡,常年住着年近九十歲的芒切老人,家人經常給他布施食物、草藥,供養他。
據說他出身于皇族,聰明過人,十歲時被送去大寺院出家。
在三十歲時他已很有名望,卻遇見一位來寺院獻供的牧區女子。
由于前世的緣分他們産生強烈的感情,他離開寺院與她住在一起。
女子在二十歲生下孩子的當日去世,他獨自帶着心愛的幼子為離開人世惡毒的流言蜚語,隐居在山頂洞穴,一邊修行一邊撫養孩子。
孩子五歲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