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誠

關燈
如何開放而無懼地面對人生。

    我們可以在每一個細微的物體、每一件渺小的事情上感受到法性存在,也能夠在雨聲、葉片刮動、鳥鳴、流水、音樂、人的語言……任何一種聲響中,聽見世尊說法的聲音。

    如果心呈現出自性清淨,這個世間的一切展現形式将會完全不同。

    這值得嘗試,不是嗎。

     走到村口,村莊散落的木屋冒出白色炊煙,人們在燒柴火準備晚餐。

    山坡上有一叢叢灌木開出黃色小花,他把孩子交給她,她重新把倫珠背在身上。

    他腳步敏捷快速爬上山坡,采摘那些花朵。

    他說,這種花朵叫白蒿,花朵燃燒起來有芳香,煨桑時我們加上這些小花。

    同時它也是一種草藥,可以止血,消除四肢腫脹,治療瘡疖和肺病。

    我們也用附近山裡生長的植物泡茶,比如蒲公英、金絲桃、錦葵……對草藥都會有一些基本常識。

     她解下圍巾,把這些花朵包裹在裡面,在手心中放了幾朵仔細觀看。

    他和仁美一樣,善于發現各種微小的美好事物,仿佛他們眼中所見的美好無處不在。

    這些男人的細心和敏感逐漸影響到她。

     她說,我以前喜歡寫作,現在也在寫一個故事。

    前些日子在街上偶然走進一家舊書店,看到裡面收集很多夏摩山谷地區的老照片,關于寺院、僧人、地貌、法會、儀式的黑白照片。

    其中有一張引起我的注意,是一對在犀地合影的男女。

    照片拿回來後我夾在書裡。

    一天晚上,我突然覺得應該寫個故事。

     怎麼寫。

     在心安靜的時候,用直覺連接這照片上的兩個人。

    一邊寫一邊有記憶灌輸在我的心中。

    這些意念自動成形化為文字。

    也許我會因此知道一些事情。

     記得不要努力去寫,而是讓你的覺知在寫的過程中自然流動。

    好的作品并非頭腦造作,而是自性如實流露。

    這是一個回憶的方式。

    如同我們學習佛法,也是回憶起自性的過程。

     她說,我想寫一個完整的故事,寫一本書,以後讓它自己在世間漂流。

    在寫作這件事情上,我其實已失去一切坐标,因為我無人可以對照、比較,像個石頭縫裡跳出來的猴子,無來源,也無師承、流派,更不歸屬任何圈子。

    我獨來獨往,一意孤行,好像在漫漫無邊的大海中獨自奮力遊着,朝着自己的彼岸。

    這是一個人的路途,一個人的追索。

    與任何人或外界沒有關系。

    但同時文字又與人、外界産生深入血肉的連接,這種連接來自遠古深處,攜帶秘密而深刻的訊号。

    這是我對寫作的感受。

     所以你并不關心其他的人在寫些什麼或用什麼方式在寫,是嗎。

     寫作隻是一種個體的生命表達,彼此無法比較。

    每個人按照獨特的生命質地和生命方式去書寫。

    每個人隻能表達他的心。

     她說,前些日子仁美在淨月寺對我傳授教法。

     仁美是你的橋,讓你把自己獻給真理。

    以後你走在學習的道路上,而不是為世間膚淺而瑣碎的幸福活着。

    你現在擁有更廣大的視角,需要通過聞思修的認真修持,去實踐與經驗這些真理所存在的狀态。

    有了經驗,自然會跨過困惑。

    如同燕子進出巢穴,内心清晰并充滿自信,你進入法性的海洋也将沒有絲毫猶疑。

     7 他說,家人邀請你在家裡住宿一晚,明早我送你回去寺院。

    我會打電話告訴仁美,讓他不用擔心。

     她同意。

    一家人聚集在房間裡,圍着矮木桌吃晚飯。

    新蒸的牦牛肉包子,肉湯。

    村子裡的生活基本自給自足,吃院子裡種的菜,食用芥菜籽榨的油,家裡養奶牛、羊,酥油和奶酪都是自制。

    吃完飯,每人盛一小碗酸奶,放上一勺白糖。

    這是她至今為止吃過的最為醇濃自然的酸奶。

    城市超市裡售賣的完全不能相比。

     他說,媽媽說明天早上想給你做藏紅花甜米飯,擠下新鮮牛奶給你做奶茶。

    她想知道,你在我們家裡做客覺得高興嗎。

    她說,是的。

    我很高興。

    這裡隻有慈誠能夠說流利的漢語。

    她聽不懂他們的語言,但享受與他們在一起的氣氛。

    他們見到她隻能安靜而善意地微笑着,她并不覺得隔膜或不自在,相反卻有一種樸素而親近的情感自然升起。

    這種感受,是她小時候即便在父母身邊也未曾得到過的。

    成年之後也沒有。

    而在慈誠的家人之間,他們那種和諧而親密的氣氛把她滲透。

     孩子們也都乖巧。

    慈誠姐姐的女兒雖然年少,已學會幫家庭做很多家務,洗碗,掃地,照顧年幼孩子,晾衣服,背柴。

    老人們有威嚴。

    他們尊老愛幼,有周全的傳統禮節。

     他不喝酒,不吸煙,過午不食,準備出去給院子裡養着的小黑狗和綠眼睛野貓喂食。

    她跟他一起出去。

    夜晚山上降溫迅速,站在泥地上,仰頭驟然看見夜空中浩瀚而清澈的星河,閃閃發亮,離人世格外近。

    她出神,忘記了寒冷。

    他站在她身邊陪她一起看。

    這個瞬間,他們并肩在一起,毫無隔閡。

    他輕輕伸出手牽住她的手,說,你冷嗎。

    她轉過臉,看到他深邃而幹淨的眼神。

    此時才意識到自己沒有穿外衣,正凍得瑟瑟發抖。

     他們站在開滿白色繁花的大梨樹陰影下,屋子裡的人看不到他們。

    他把她拉向他,輕輕擁抱住她。

    這是一個踏踏實實的溫暖的懷抱,發生得如此突然,卻又自然而然,理所應當。

    她的腦袋嗡嗡作響,如同逐漸沉沒于幽藍無邊的海底。

    呵,終于回了家,無盡流浪,無限疲憊,此刻可以安歇。

     她聞到他衣服上酥油與各種香料的混合氣息。

    他脖子皮膚上幹淨的男性氣味。

    閉上眼睛,深深呼吸,一切的思維與感受都靜止。

    隻感受到他的能量與溫度,像距離合宜的火焰溫暖着她,融化着她。

    他的懷抱有強烈的磁性,能夠讓她的頭腦在此刻死去并停止所有念頭。

    這個擁抱如同地久天長,但等他們分開時,也許隻是過去幾分鐘。

     她的心在此刻變得十分冷靜。

    在一起時,他從沒有表達過對她的喜歡或愛慕之意,隻是溫柔地善待她、照顧她、陪伴她。

    此刻他擁抱她,她沒有感覺很意外或被冒犯,這個擁抱過于熟悉。

    熟悉得仿佛發生過無數次,無數個世代。

    她在回憶,但看不到他們之間關系的始終。

     他用手心捧住她的腦袋,深切地看着她的眼睛,說,以後你不是孤單一個人。

    我在這裡。

    我是你的。

     她說不出話來。

    很久才說,為什麼,慈誠。

    我是一個經曆複雜的人。

     他說,我知道你受過很多苦,所有的苦來自無明,來自我們内心的貪嗔癡。

    這些苦難讓你翻山越嶺,穿越地獄,渾身發出因為努力而閃耀的亮光。

    我看到的是你心中的亮光。

    你在追尋。

    如真。

    這一切磨砺應使你成為更為純潔的人。

     她的眼淚流下來,說,請你愛我。

     他說,是的。

    我愛你。

     他說,黃昏回家前,你用手心捧着白蒿仔細欣賞,我當時想,我很久之前見過這個場景。

    一個女人背着孩子,還有我和母親,四個人在塔邊轉動經筒一起祈禱。

    在夢裡我沒有看清楚她的臉,隻見她穿着長裙,梳長辮,仿佛是山谷中的女人。

    在夢中我也見到她手心中的白蒿花朵,所有發生一絲不差。

    我知道,我在等待你。

    等待一個比我大五歲的女人。

    她長得很美,經曆坎坷,有老人般的神情卻有一雙嬰兒般的眼睛。

     當我在機場第一眼看見你,我認出你。

    你終于來到夏摩山谷。

    我們會相愛。

    這并不是我們第一次才做的事情。

     我以為自己是為仁美才來到這裡。

     這是第一步的理由。

    你真正奔向的人是我。

     他從口袋裡摸出那隻金色綠度母小佛像,說,它是你的。

    如真。

    讓綠度母真正駐紮在你的心中,與你的心識合二為一。

    這是我為你準備的禮物。

    也是夏摩山谷贈予你的。

     我很喜歡。

     我把它先放在佛堂裡。

    明天你回去寺院時,把它帶上。

     她回到他們已為她收拾好的房間。

    純木結構,幹淨的新房間,炕席鋪着玫瑰紅錦緞被面棉花被子,鐵爐裡燒熱炭,熱水壺滋滋冒出熱氣。

    房間裡暖和,他們歡迎來自遠方城市裡的客人,雖然沒有辦法暢快地說話溝通,但心意都在細微處。

    有時人的語言不也是多餘的嗎。

    雖然溝通也是重要的,如果仁美與慈誠不能說她的語言,她也沒有辦法被他們影響。

    曾經有過的在幻海長時間不發一語的狀态,也許隻是在等待他們。

     脫掉外套,鞋子,襪子,她穿着内衣躺進被窩裡面,看到枕頭邊放着一隻保溫杯,裡面有熱水。

    這應該是慈誠準備的。

    他的心細膩,對他人充滿關切。

    她昨天在旅店裡已洗頭洗澡,身上沒有什麼不适,可以躺下就睡。

    隔壁是他們家庭的小佛堂,隐約傳來慈誠持續而穩定的誦經聲音。

    每天臨睡前他誦持護法長儀軌。

     在黑暗中聽着他的聲音,再次回憶他的擁抱。

    這個擁抱的質感與她以前遭遇過的任何一種都不同。

    那些擁抱大多來自肉身輕薄的欲望,而這個剛剛發生的擁抱是由深處的靈魂意識來連接。

    有覺知的能量與溫暖具備力量,立刻傳輸到心裡。

    因為心的清淨,相比較日常的男人,受過心性訓練的人對環境和事物有更多的溫柔和包容。

    對感情的回應也更敏銳而細膩。

    并且因為持戒,他們不會去輕易傷害對方。

     他的心開放、純淨,如同一面透亮的鏡子照應出她所具備的同等特質。

    而此前,這些存在好像被重重地埋葬和遺忘。

    慈誠以真實的言行傳遞心念,她看到他甯靜的處事方式,内心的平穩自如,沒有日常人那般的焦躁、敏感,也沒有比較、分别、評判、指責。

    在那樣的時刻,他傳輸過來的情感與能量有強大的磁性産生,讓時空停滞。

     她低估和忽視了這個看起來平平常常的異族男子,平時他隻是默默地陪伴在她身邊。

     在這個高山村莊的房間,她做了一個夢。

    與慈誠走過樹影深幽的山道,兩旁古樹參天,黑影重重,青苔濕滑,月光如水,落葉踩上去發出細微碎裂聲。

    對岸是荒無人煙的村莊,她站在溪澗邊說,村子裡沒有人迹,這是空的村莊。

    慈誠沒有說話,牽着她的手繼續往前走。

    夜霧升起,盡頭是一座圓拱形古老石橋。

    他們停下來,并肩站立看着這座橋。

    對岸有古寺。

    黑暗中傳來鐘聲,渾厚而清明,仿佛震碎心念。

     沒有想好是不是要過橋。

    此時在溪澗兩邊的樹叢中,她看見到處都是閃閃發亮的螢火蟲。

     她說,你見過螢火蟲嗎。

     在夏摩山谷沒有這樣的蟲子。

    我沒有見到過。

     隻有在腐爛的草木堆裡才會有它們。

    有時候它們藏在竹林裡面。

    但這裡好多。

     他說,我看一看。

    他躍到岩石上,矯健地攀住樹枝,那裡栖息着一明一滅無數的小昆蟲。

    他用手指拈起一隻,仔細地觀察它。

    然後那隻螢火蟲從他手指上端飛起,慢悠悠飄走。

     她說,小時候我覺得它們好美。

     他說,所有發光的東西都是美的。

     你看着螢火蟲的樣子也很美。

    很少有男人能夠這樣仔細地欣賞它們。

     他從岩石上回來,看着她。

    這個世界此刻隻有他們兩人。

    螢火點點,如夢如幻。

    人間愛欲,海市蜃樓。

    這是童年時候的場景嗎。

    這個回來的男人是誰。

     他沒有說話,抱住她,俯下身親吻她。

    一個真摯而長遠的親吻,在融化一切界限與傷痕的親吻。

    她聞到他口腔裡幹淨得令人疑惑的氣息。

    一般人的口腔裡會有各種氣味,但他仿佛沒有人的氣息。

    他們粘連,要合成一體般互相融化。

    他的靈魂柔軟、通透、有溫度和光亮。

    她不知道他們在哪裡,時空失去标記。

    她隻知道,他們重逢了。

    這是一件遙遠而亘古的事情。

     然後她突然醒過來,心裡清楚得像一汪冰冷湖水。

    淩晨四點左右,房間裡的溫度下降,露在外面的臉感覺到空氣清冷。

    此刻她正睡在高山頂上,在夏摩山谷的慈誠的家裡。

    她從千裡之外的幻海來到這裡,與這家人同吃同住。

    她聽到隔壁佛堂的木門被推開,咯吱作響。

    是慈誠。

    他睡得早起來也早,生活保持自控。

    睡前醒來,做同樣的事情。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從不間斷。

     他在佛堂裡點燈,供水,點香。

    清晰而有力的誦經聲音再次響起。

     8 她臉上被曬黑,兩頰漸漸浮出被陽光暴曬的紅暈。

    頭發長出很多,可以梳起和當地女子一樣的發辮,用彩色棉線細細纏繞。

    能聽懂基本的當地語言,跟人簡單打招呼,去集市購物時可以與人說上幾句。

    他們慢慢認識她。

    她走在街上,抱着孩子的婦女會親熱地拍她的身體。

    老人遠遠見到她,大聲說,好美。

    你真美。

    老年人戴印第安人般的黑呢子禮帽,毫不掩飾的贊美也許是性情直率。

     清晨和黃昏,她和他們一起繞寺院繞塔,磕大頭持咒誦經。

    充實勞作,笃定修行。

    她感覺與一年前剛剛抵達機場的自己有很大變化,也許是融入陽光、土壤、山川、河流、當地的食物和風俗。

    夏摩山谷像個巨大的發酵罐,轉化她内心在幻海曾經壓抑的空虛、彷徨與迷茫。

    她得到一種深沉、自由、甯靜、開放的生長。

     遲遲沒有作出決定。

    沒有訂飛機票回去幻海,失去回歸城市的勇氣。

    她需要轉換生活方式,但不能總是停留在仁美身邊。

    這會帶給他麻煩,她留在他身邊的時間已經太久。

     仁美邀請她一起去附近村莊,瞻仰一尊據說會說話的度母像。

    慈誠開車帶上他們和其他兩位僧人。

    一百多公裡之遙,這個村莊有座小寺院,因珍藏一尊珍貴的度母像而出名。

    度母像沒有放在佛殿,保存在佛殿後面隔離而隐蔽的暗室。

    鑰匙平時由兩個人保管,不随便對他人開放。

    因為仁美的到來,寺院的管鑰匙的老人已等候在那裡。

     他們爬上陡窄的樓梯,進入佛殿後面一間隐蔽暗室。

    老人在房間裡擦亮火柴,點燃一盞大酥油燈,又由他們各自點燃一些小酥油燈。

    燈火的光亮灑開,她看到房間裡有一張舊桌,陳放一尊五六十厘米高的佛像,被用布條緊緊纏繞包裹。

    除此之外沒有什麼擺設,房間簡陋看起來像間小儲藏室。

    寶物被隐藏起來,并不輕易對人開放。

    燭火幽幽閃動,大家人挨人擠着。

    這是殊勝的機會,立刻開始誦祈禱文。

     她站在後面,背脊貼到冰涼的牆壁。

    慈誠沒有在她身邊,與仁美站在前端。

    在她看他的時候,他正回頭看她。

    他的眼神關切,很快回過頭去。

    誦經結束,他們挨個上去把臉貼近佛像,仔細查看,佛像看起來沒有動靜。

    她沒有上去,站在牆邊靜等。

    突然,她聽到空氣中有電磁波般的輕微噪音一閃而過,然後有個女人聲音響亮地說出一句心咒。

     這聲音在虛空中發出,又仿佛是在時空的某處震蕩回旋而出,明亮、優美、喜悅、溫柔,像一股電流清晰入耳,遍滿時空。

    這奇妙的感受讓她恍惚,以為哪裡出錯。

    是有錄音,是幻覺,還是錯覺。

    她沒有發問。

    大家魚貫下樓。

    從幽暗的地方重新回到日光之下,眼睛漆黑一片。

     聲音在虛空中平白無故地發生,它是怎麼引起的,它的來源在哪裡,它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