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誠

關燈
文,不會被蟲咬損壞,也不變色。

    經得起時間消耗。

     他說,這有一千多年的傳承。

    在寺院我們做這樣的紙。

    采回來狼毒草,隻留下根,去皮之後撕成條,放在大鍋裡煮熟,拿石頭搗碎,做成柔軟的紙漿。

    再把一張張紙晾曬在院子裡,用手仔細撫平。

    等紙張幹燥,小心地一張張幹揭下來,疊放好,送去印經。

    到印經院,把紙張切成寬條,浸水,包裹起來進行晾曬。

    顔料塗刷在雕版上,裁切好的紙鋪在上面,滾輪從雕版上面軋過,紅色經文就印在上面。

     你還會什麼。

     做壇城,做燃香,做酥油花,各種儀軌,我都會。

    他們都說我的手巧。

    我還會繪畫、寫書法,也會下廚房做飯。

    他說,事實上我們有一種奇怪的個性,有時懶怠,不願意為生活層面的事奔走操勞。

    但一旦開始做事,因為心調柔,心與手協調,手都靈巧。

     在寺院,我住在活佛院,與老活佛和他身邊的僧人們在一起。

    活佛院的小僧人越來越多,因為訪客多,老活佛決定把我們分散到不同的師父的住所,這樣能得到更多關照和教育。

    我也有了師父,是博學的加央格西。

    他學習很努力,經常不脫衣坐着睡覺,讀書很長時間。

    我要感謝他對我的嚴格要求。

    那時我必須跟其他人一樣,通過規定的經書文選考試,一點不錯地背誦出一百多頁經文。

    我通常完成得很快。

     格西像以前的一些老僧人,白天在爐子裡燒煤炭,晚上不留下火種,而是熄滅所有火光。

    并把木碗清洗之後倒扣起來。

    每個晚上他們做好明天也許無法醒來的準備,把每一天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度過。

    他的言傳身教深深地影響我。

    我們後來一起去犀地。

     嗯。

     在犀地過得很辛苦。

    太窮,大部分時間隻能吃陳舊的糌粑,師父因此把胃吃壞。

    但他每次都會記得給花園裡的野貓、鳥留下一點糌粑。

    我年輕,好像什麼樣都可以,總是高高興興。

    二十歲我決定離開寺院出門旅行,騎一輛别人送我的舊自行車,從西邊一直往南邊騎。

    到海邊再返回騎到東邊。

    又見到海,往北邊騎。

    這樣騎了上萬公裡。

    在路上搭帳篷,有時住在别人的家裡。

    整整持續三年。

    然後我決定還俗。

     是有什麼原因嗎。

     很多人猜測我為女人還俗。

    但事實上我并沒有女人。

    在旅途中經曆太多,體會到人間森羅萬象,深深觸動我的心。

    在寺院裡的封閉與安全不是我想要的。

    我不需要被供養,被尊敬,逐漸變得僵硬而又自傲……我想在動蕩而真實的生活中去感受,去訓練,去探索和發現,驗證學習到的這些真理。

    我願意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一直想問你一個問題。

    她說。

     你問。

     我覺得一些人他們對佛法沒有認識,但有全部的相信,而我看你,你對佛法有深刻的認識,但你好像不怎麼相信。

     為什麼這樣認為。

     你還俗了。

    平時不是經常念祈禱文,很少做儀式也不禅坐,也不喜歡對别人随便說佛法的事情。

    你比普通人還要顯得普通。

    你有每天固定做的事情,早上起來供燈、供水、點香,每日課誦。

    這一切還是顯得太過于平淡。

     他說,我可以告訴你,我八歲進的寺院,在寺院住過那麼長時間,後來到處流浪,去過大量的各地寺院,有一度産生過深刻而強烈的懷疑。

    這種感覺讓我痛苦。

    當你看到外人無法想象到的複雜現實,是理想化的浪漫的天真的想象之後的赤裸裸呈現,當你看到有些僧人做生意、賺錢、裝模作樣欺瞞信衆、為家族賺錢、互相比較誰開豪車誰住高樓,這是考驗人的虔敬心的時候。

    但我從來沒有對佛陀的教法失去信心。

    我自認為比那些依然穿着僧衣但并沒有如法去做的僧人更真誠。

     後來我到處旅行,看到一些在富人當中招搖撞騙的僧人,一些盲目而無知的信徒。

    他們對教法的誤解和偏見,并不渴求真正的智慧與真理,隻是希望通過膜拜和賄賂神佛來改變命運,獲得更多的利益與庇佑。

    不知道什麼是聞思修,不知道佛法隻能通過自己的修行去親證。

    一個好的學習者首先要有疑問,然後才能培養起堅定的信心。

    而他們甯可在幻想與自欺中浪費時間。

     在他們眼中,神通力是奧妙無窮的,一個被想象出來的可以帶來護佑和加持的上師是寶貴的。

    有些人連經典都不閱讀,不理解,還好意思聲稱是學佛的修行者。

    如果我忍不住對他們說實話,他們一定會沮喪和暴怒。

     我相信因果。

    有些人即便可以經文倒背如流,嘴巴天花亂墜,卻從骨子裡沒有相信過因果。

    他們如何約束身口意。

     這也許隻是我的個人想法,并不客觀。

    但如果看過人世間的那麼多磨難,人們不管貧富如何、階層身份如何、生活在哪個角落,不管在繁華城市,還是偏僻鄉村,都一樣深受生老病死之苦,遭受無常撥弄,心靈不知歸宿,無法找到安甯與滿足,就會覺得躲避在寺院裡享受所謂的清淨無染,根本沒有用處。

     他說,真正的修行,是在這些痛苦和赤裸裸的現實當中對峙,以此增加功力。

    作為人身來到世間,我們正是為經曆、為檢驗最究竟的修證。

     出來以後你覺得困難嗎。

     這是自己的選擇。

    我甘願受苦,也不覺得以此為苦。

     你去寺院,又回到俗世當中。

    那麼你學會了如何入世,又如何出世了嗎。

     我盡力在學習。

    但我恐怕仍還沒有學會該如何解脫。

     5 他們走到自然塔下。

     據說這古塔一夜之間自動形成,裡面有成道者舍利。

    旁邊一間小寺院,幾位比丘尼長期守護這座塔,每天過來打掃、清理。

    古塔周圍地勢闊曠,風景怡人,走在塔邊内心安穩。

    當地人過來繞行禮敬,在塔座縫隙中,塞着來還願的白色鵝卵石或小塊花崗岩、幹枯的花草,雕刻六字真言的瑪尼石。

    她把在路邊采摘的迎風搖曳的鸢尾花擺成一束,供養給佛塔。

     背上的倫珠低聲咿咿呀呀說着話。

    她把背帶系緊,跟随着慈誠與他的母親,與其他人一起,沿塔座按照順時針方向繞行,同時轉動在塔邊排列的轉經筒。

    木支架發出吱嘎吱嘎滑動的聲音,經筒旋轉起來。

    此刻她體會到仁美之前對她說的話。

    他說夏摩山谷的嬰兒生出來之後,會被母親背在背囊裡面,跟着家人去繞寺院轉塔轉經筒,聽他們念誦六字真言。

    信仰不需要被說服,也不需要下決心,它在當地人的生命中是如同空氣般的自然存在。

    對神行的虔誠與敬畏,無數世以來深深地镌刻在他們的骨血之中。

    她感受到這種日積月累的虔誠帶來的加持。

     中途休息坐在麥田旁邊,喝水,俯視山下的河谷。

    遠處山峰仍有積雪,白雪皚皚反射太陽璀璨的光芒。

     慈誠伏在塔身上,在天然形成的小佛龛裡摸索。

    他從窗縫邊的空間裡摸出一尊金色的小綠度母像,大概隻有六厘米高,小巧精美。

     你在這裡藏了東西嗎。

     他微笑,一次我在金剛頂寺裡勞動,幫助他們修建護法殿,每天挑泥,也幫做佛像的師父打下手。

    當時住在一位僧人朋友的僧舍裡,屋子的天花闆是用木枝與木梁搭建,稍有震動就會落下灰塵和碎石頭。

    晚上睡覺時,突然從木梁上掉下來三個小佛像,也許是以前有人放在那裡,是大威德金剛像、宗喀巴像和綠度母像。

    我選了綠度母像,把它帶回家,放在塔裡進行淨化。

    好幾年過去,今天想起來,覺得應該取走。

     他們看着遠處的雪山,繼續談論話題。

    她說,我在禅定入深的時候,常會全身湧起感動,仿佛來自内心深處的眼淚情不自禁不斷湧出,但并不是哀傷,而是很難以言語解釋的一種柔軟與憐憫。

    即便是圍繞古塔巡禮,或者進去某個神聖的修行山洞或聖人閉關處,這種眼淚也常湧出。

    以前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後來閱讀一本關于印第安巫師的書,看到對悲傷的重新注解,書裡說,悲傷并不屬于個人感覺,那是一波來自宇宙深處的能量。

    悲傷屬于無限。

    讀到這句話我才釋然。

     他說,可能也不是悲傷可以定義。

    或許是菩提心的記憶被喚起。

     我以前做過一個印象深刻的夢。

    她說,我看見自己在空中飛翔,俯瞰一片熱氣騰騰的黑暗沼澤,四周有圍牆,仿佛是地獄模型。

    有個聲音在告訴我,一旦降落此地萬劫不複,難以再得到拯救。

    但是我還是不可避免地降落,置身于一座空曠無比的圓形宮殿,周圍是階梯,巨大的廊柱。

    宮殿中央,一頭巨龍模樣的怪獸從地洞竄出,張開大嘴。

    一個被繩索緊緊捆綁的女子在它的嘴中掙紮。

     我在旁邊看着,意識到她馬上要被扼殺卻無力制止。

    同時,心裡已知道這個女子也許是我自己。

    周圍階梯上不知何時,聚集起一些穿着紅色僧袍的人,他們沉默地站在旁邊圍觀。

    我驚叫一聲,目睹女子被吞食的死亡,他們轉身紛紛散去。

    有一個人留下等着我。

    他遞給我一株滴着水的長葉子綠草,說,這棵植物可以救活她。

    我接過那棵有水滴的植物,就醒了。

     我記得這個夢。

    它像一部電影的場景。

     他說,誰又說我們現在的生活不是電影。

    如果夢醒來發現它是虛幻的,那麼現在的生活呢,如果醒來,我們是否會發現它也是虛幻的。

    我們是自己的意識的觀衆。

    阿賴耶識儲存着大量信息,但大部分是潛藏、沉睡的。

    如果能夠看清自己,會知道自己的心識被蒙蔽,覆蓋着重重障礙。

    我們被業力所支配。

    所謂業力,是來自負面情緒和過往行為的後果。

     應該怎麼做。

     清洗自己,訓練自己,持之以恒。

    直到露出内在清淨本性。

    這是唯一道路。

     他說,如真,佛法不認為人本來就是髒的,有原罪或需要救贖,相反,它認為一切衆生都具備獲得深邃永恒的佛性安樂的潛能。

    每個人都具備如來藏,具備清醒與獲得不變之喜樂的自性,具備承載智慧與慈悲的能力。

    如果人的清淨本性能夠逐漸顯露,一切存在,包括善惡、貪愛、憤怒、愚癡,都可以成為轉化的工具。

    我們是一切法界能量的結合與體現。

    當我們發掘出内在的清淨和喜樂,也會在他人身上看到同樣的神聖本質。

    如果沒有觸及到它,會覺得别人和自己都一樣低劣并且有局限。

    一切所見都是我們内心的反映。

     那麼我對你來說,也是這種反映嗎。

     是的。

    所以我看到你的痛苦,你的哭泣,也同時看到你的神聖,你的清潔。

     那麼我也應該這樣看你嗎。

     也是一樣。

     有時我覺得非常愛仁美。

    但這種愛跟男女情愛不一樣。

     他說,男女之間世俗的愛有束縛的占有之心,最後嫉妒、恨意毀壞一切。

    而你與一位師父之間的感情,即便有再多的欣賞與愉悅,也隻能停止于精神層面。

    隻要沒有肉體與物質的影響,就能幫助這份情感的純度,使它得到深化和擴展。

    這種關系不是為了世俗的連接,而是一種心靈的聯盟。

     她說,我們之間連接很緊密。

    我知道它有限制。

     他會幫助你尋找到新生的道路。

    當然,因為他也還很年輕,所以同時你也是他的幫助和啟發者。

    他在寺院裡有很大的壓力,你帶給他不一樣的空氣和存在感。

    但即便你們之間互相信任和分享,要記得他是一個六歲就被認證的轉世者。

    他有他這一世的任務和責任。

     你們遇見,是前生因緣成熟、各種機緣彙聚得以最終相見。

    他提供給你一條通道,讓你釋放出業力的障礙。

    這些本來深深埋藏在你的内心,你的血液之中,你不想讓任何人知道。

    但同時你也渴望釋放它們,你因此排出靈魂之中大量由創傷凝結而成的黑暗團塊。

    這是一次機會。

     他看着她的眼睛,認真地說,真正的良師益友隻能是幫助我們走在正法道路上的人,仁美是引路的人,但後面的路是你自己的。

    如真,不要忽視你的潛力。

    你充滿力量。

     6 黃昏日暮,孩子在背上不知不覺入睡,他們帶着入睡的孩子準備返程。

    遠處落日下沉之後變成灰紫色的山丘暮霭沉靜。

    她覺得内心安甯,大概因為與他交流過内心深刻的話題。

    他從她背上抱走孩子,覺得她背負太長時間,怕她勞累。

    他喜歡孩子,她看得出來。

    雖然是他姐姐的孩子,但他對待這個男嬰的态度溫柔愛護。

     他撫摸倫珠沉睡時握緊的手,說,知道為什麼孩子們時常會握緊拳頭嗎。

    她說,你告訴我。

    他微笑,我們認為當每一個嬰兒出生時,就帶着屬于自己的如意寶來到人世。

    當我們成年以後,其實也不應失去它。

     他的母親留在塔邊上的寺院和比丘尼說話。

    離去之前,他讓她祈禱。

     他說,你來到夏摩山谷尋找到你所想要的東西了嗎。

     我想這不是一個馬上會完全得到的過程。

     我們尋找的東西在自己的身上都可以找到。

    它并沒有在外面。

    你在塔邊祈禱,把你的願望告訴它。

    但不要僅僅為自己發願。

    要為更多的人,為所有的人。

     她閉起眼睛發願,在心中說,祈願所有渴望得到愛、懂得愛的女子們,都能得到真正的愛人。

    能夠從愛的苦痛中得到淨化,嘗到甘美,并以愛得到解脫。

    她真誠地祈禱,我想與人相愛。

    我想得到一個真正的愛人。

     他仿佛知道她的心願,低聲說,我還俗以後四處流浪,一次在山裡,有人帶我去見一位女修行者,她以乞丐相示人,一生隻住在随身攜帶的帳篷裡。

    我見到她,對她說我有一個疑惑,自己粗淺的情欲已去除,但細微的情欲并未清洗幹淨。

    有時夢中會見到一位女子,見到自己與她合二為一。

     她對我說,人以肉身生存的重要意義,除求證,也應相愛。

    相愛最終是對心靈互助,讓彼此獲得解脫。

    若能朝向廣大的方向,男女之愛如同珍寶。

    即便有時它會帶來苦痛,通過之後有領悟,一樣可貴。

    若不能了知、領悟,那麼彼此贈予的任何喜悅或痛苦,隻是荒廢。

    愛人之間的相遇以及真正的相愛,實屬不易。

     剛才看到你在塔邊合掌祈禱,不知為何我的眼睛生出熱淚。

     為什麼。

     大概在你的背影中看到你所經曆過的一切,雖然你沒有提起過。

    人世的諸相與苦楚你都已體驗,現在你返璞歸真,走上回家的路。

    我為你的回歸高興。

     她說,除了這條路也并沒有别的路。

     他說,是的。

    但這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更多的人走在追逐妄想與物質的路上,浪費時間與擁有珍貴肉身的機會。

    人的一生是很快的。

    一生非常快。

     她說,我知道。

    人生很快。

    我見過很多人的死亡。

     他折下身邊波斯菊花叢中的一朵粉白色的花朵。

    輕輕轉動它,看着它花瓣邊緣折射出來的陽光,說,世尊曾說,他體驗到的法是甚深、難見、難了悟、寂靜、殊勝、非思索境界、微妙、智者可感受的,但人們喜歡執着、愛好執着、愉悅執着而難見此道理。

    有時,我覺得一朵花短暫的開放和凋謝,也在暗示我們,要全然享受每一刻的發生,告訴我們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