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美

關燈
木。

    一個月後,她的例假沒有來。

    她獨自去醫院做檢查,拿到報告單,陽性。

    這是一個新的生命開始發動的信息。

    這個孩子選擇在她最糟糕最艱難的時候來臨,也許是在舞洲的時候選擇進入她的肉身,不應該來。

     她帶着檢查報告搭公車回家。

    漫長路途公車停停開開,車門打開關上,乘客上車下車,陽光時隐時現。

    她覺得生活充滿荒誕感,卻又是絕對的冷酷無情,根本無法把它當做一個幻夢處置。

    人需要穿過黑暗煉獄。

    她頭靠在玻璃窗上,疲憊空洞,又昏昏欲睡。

    睡睡醒醒,一路經過滿目瘡痍的城市街道,到處在拆遷,到處在重建。

    這庸庸碌碌的人世,人們工作、賺錢、吃喝玩樂、男歡女愛、浪費生命、逐漸死去、或者說活着和死去的狀态也沒有兩樣。

     她的母親,他,他的妻子,包括她自己,陷入在世俗的沼澤地裡不能動彈。

    她聞到每一個成年人的臭味,包括聞到自己的臭味。

    她有極深切的厭惡,卻無力掙脫既定的生活。

     那段時間彼此見面已很少。

    曾經他對她愛慕、暗戀,現在她回到他身邊價值已不同。

    那趟舞洲旅行,是爬上高山巅峰之後的一個标界。

    她也許希望這是第一道美景,之後應該有更長遠的高峰。

    但事實上很快他們就開始下坡,持續下滑。

    短短五日的縱情之後,對她來說是開啟,對他來說是終結。

     她熟悉這樣的套路。

    刻骨銘心的失敗已經曆兩次,這次來得更快。

    她默默旁觀他的冷淡,沒有追問,沒有黏纏。

    這是以往的教訓,一旦開始追究,這關系會死得更快。

    她陪他冷戰,看他最終是否會給她一個表态。

    隻是現在她沒有時間,肚子裡的受精卵細胞每天都在飛速分裂,無法回避的現實。

    隻能背水一戰。

     她打電話約他出來見面。

     在一家咖啡連鎖店相見,他消瘦很多,頻繁抽煙,對她的态度很冷漠。

    之前的殷勤熱烈,到現在的漫不經心、躲閃和警惕,他們最終識别出她身上可以為感情而死的強烈,而這蘊藏着巨大威脅。

    同時,在這段時間對她的無情對待讓他内心不安。

    這使他感覺不好,仿佛背信棄義。

    最好是不見,相見隻是尴尬。

     他點兩份簡餐,各自埋頭吃。

    她已有反應,吃不下套餐中油膩的豬肉,撥在旁邊。

    他看見,說,什麼時候你開始不能吃肉。

    他用筷子把這些肉夾到自己的盤子裡吃幹淨。

    她看着他的手,那雙修長而骨骼分明的手,在酒店房間裡,愛撫過她的頭發、肌膚,也含情脈脈捧住過她的臉頰。

    那一刻的激情,他們仿佛要把彼此融入骨血一般的熱烈和投入。

    這人間脆弱的美景轉眼成空。

     她幻想過如果能夠遇見一個正直而清潔的愛人,可以共同生活。

    願意一生的動蕩就此平息,洗手作羹湯,洗衣做飯,生兒育女,白頭到老。

    晚上相擁而睡,早晨醒來,看見初升太陽的光亮照在枕邊愛人的頭發上,又是新的日子。

    這樣幸福而糊塗地活着直到死去也可以。

    不需要清醒,不需要壯大理想,碌碌無為平淡無奇過完一生。

    她願意。

     但現實告訴她,這構想的藍圖不會實現。

    願望隻會一再落空,并已脫離她自身可控的力量。

    一定是有更高的視角在為她做出決定。

    這次她想孤注一擲地報複。

    命運實在不公。

     她說,我懷孕了。

    你說過,如果我需要,你可以為我離婚。

    現在我很想生下孩子。

     他并不顯得吃驚,仿佛預料到她會有這樣一出,他說,這很突然,我需要考慮。

     現在主動權在你手裡了嗎。

    請你給我一個家。

     但是,如真,我有我的問題。

     你有什麼問題。

    你們以前就分居過,讨論過離婚。

    如果恩愛,也不會有我這個插曲發生。

    如果你們之間感情笃深,彼此忠誠,我們不會去舞洲。

    我也不會懷上孩子。

     世間的事情,不是你想的那麼非黑即白。

    不是那麼簡單和容易做出取舍。

     我還需要你來教我世間的真理嗎。

    這個世間有無法離開的婚姻嗎。

     我願意,但我有其他的因素……他用手抱住頭,遮擋住自己的眼睛。

    他不想看到她。

     如真,我本來不想現在就告訴你。

    半個月前,她告訴我,她懷孕了,決定生下來。

    她想要一個男孩。

     她和一個從來沒有見過面的女人,分享着共同的男人。

    對方有可能至今都不知道她的存在。

    她們之間唯一相同的是,為同一個普通而世俗的男人懷孕了。

    她知道他今年年末面臨再次升職,有可能得到更高的權力。

    他小心謹慎,已開始回避她,更不會在這個節點離婚。

     家裡的妻子,即便不做飯不關心孩子隻看韓劇隻喜歡購物和塗指甲油,又怎樣呢。

    作為聰慧美貌如她,和他一起出門旅行,做愛彼此沉迷,講話日夜不倦,又能如何。

    甜蜜愛意比不上現實的種種考量。

    她注定要被犧牲。

    他早已做出決定,隻是不想告訴她。

     從舞洲剛回來,他應該就知道妻子懷孕,開始冷淡和疏遠。

    一切都有因由。

    上天設置不同的困境和考驗給她,此刻她被激起深刻的不甘,以及這不甘所帶來的恨意。

    不盡然是對他,也是對她自己,對她背後的那股力量。

    偏不。

    你是想讓我放下嗎,我不放下,要逆道而行。

     她查到他家裡的電話号碼,先給他的妻子打電話。

    這樣做的前提是,她已确定與他之間沒有一絲希望。

    不必再為兩個人的長遠而躲藏于黑暗之中。

    把這個破損的罐子直接摔碎吧。

    她在電話中對從未曾謀面的女人說出所有事情,告訴對方,她不會去流産。

    她需要他們拿出一百萬賠償。

    如果沒有,她就一路上告。

    他有可能連工作都保不住。

     她的妻子先是愕然,然後憤怒,痛罵,又傷心地哭泣。

    好了,這個火藥庫已點燃,他回到家會不得安甯。

    她知道他一定又會來找她。

    果然,他來了。

     他試圖和解。

    如真,我現在無法離開家庭。

    請你先處理掉孩子。

    如果目前經濟困難,我先給你五萬,你渡過難關。

    給我一些時間,以後我會跟你在一起。

    我十分愛你,相信我。

    我們還會再有孩子,你要幾個都可以。

    我會彌補你。

     以後是什麼時候。

     ……給我三年。

    三年時間。

     三年,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

    三年,你有可能死去,我也可能死去。

    現在能做的決定,你要放在三年之後。

    三年對你來說不過是個托詞。

     你不相信我嗎。

     對。

    比起相信三年,我更相信一百萬。

     他怒火蹿升,眼睛浮出血絲。

    我盡全力想幫助你,沒有想到你是這樣的女人。

    這樣做到底是為什麼。

     在我們的關系中,你自省,可有曾經為我考慮一絲一毫。

     我考慮過,你不适合和别人結婚。

    你的性格如此激烈、固執,你會傷害所有的人。

     所以,為了保全你自己,保全你的家庭、利益,你需要我悄無聲息地消失。

    為何不雇人來殺了我。

    如果我活着,我就會記錄下我們之間所有的一切。

    短信,電話記錄,還有錄音,都在我這裡。

    我還有視頻。

     最後一段威脅其實是她的謊言,她并不是那種天性有惡意有心機的人。

    再困難,她也許會軟弱,會沉淪,但從來沒有失去過純粹本性。

    但他已無法具備理性的判斷,或者在他心中,她的本性如何他從來不關心也無法看見。

    他隻意識到在被逼迫。

    氣急敗壞,一股怒氣蹿升,起身撲到她身上,狠狠掐住她的脖子。

     他太用力。

    有十幾秒她覺得失去呼吸。

    但她不害怕,隻是默默看着他,默默忍耐這也許會陷入死亡的窒息。

    她無言忍受的樣子,讓他從極度憤怒的失控中清醒過來。

    她看起來對死亡沒有恐懼。

    她臉上無情而冷漠的表情擊潰了他。

     他放松手,抱住腦袋。

    說,你到底要怎樣。

    他的聲音開始發顫。

    他害怕,渾身顫抖并流下眼淚。

     她的喉嚨受傷,此刻産生劇烈疼痛,聲音沙啞但依然堅定,說,給我一百萬。

    我離開這裡。

    離開你的生活。

     我沒有這麼多錢。

     那你想辦法,你必須得有。

    我有期限。

    如果一個月之内,你不籌錢,不做處理,我去見你們的上級。

    我要寫個長的舉報。

     你不能這樣做。

     這決定于你會怎樣做。

     慈誠幫她在寺院邊上訂好旅館。

    旅館在當地有百年曆史。

    老闆娘能說流利英語,據說以前很多來山谷觀摩或探索的西方人在這裡住宿。

    大廳地面鋪水磨石,這種複雜工藝現在很少有人做,用灰泥拌勻小石子壓碾,打磨得溫潤光滑仿佛可以在上面滑冰。

    木樓梯造型古樸,通向廊道兩邊的客房。

    牆壁上有手工彩繪,畫着吉祥八寶。

     她在櫃台邊辦手續。

    老闆娘說,你又回來了。

    她一時愣住,不知道這個婦人在說什麼。

    但這個身材結實、戴着闊氣的紅珊瑚長項鍊的婦人并不在意,她一邊做登記一邊說,你是不是要住一段時間。

     是的。

     要小心。

    來到夏摩山谷的人最後都舍不得走。

     她笑,與老闆娘閑聊幾句,問,這家旅館開了很久嗎。

     夏摩山谷沒有遊客,它不是旅遊地。

    但我們是家傳的店,以前主要是接待新年從遠地過來參加曬佛節、灌頂法會的當地人,還有過來看病、問卦的。

    現在西方人來得少了。

    我的旅館裡還住過一些看起來很普通的修行人。

     她指着樓上,說,你住的房間對面角落,以前有一位女子長住。

    她是我祖輩開店時的房客,那時也叫日瑪旅館。

    聽家裡老人說,她住了二十年。

    這個女人老的時候就跟夏摩山谷的本地人一模一樣。

    後來她在房間裡去世,被發現時穿戴整齊,在床上禅坐跟平時一樣。

    他們之後把那個房間布置起來,不再住客人,擺放經書當作小佛堂。

     她孤身一人在這裡嗎。

     她去世之後,寺院給她做了火葬。

    她的骨灰被帶到她女兒那裡,據說要灑在恒河。

    夏摩山谷有魔力,與它有緣的人會被召喚。

    最後他們願意死在這裡,把山谷當作此生終結的歸宿。

     她走進三樓房間之前,先看一眼對面的房間。

    褐色老木門上繪有彩色圖案,一隻右旋白海螺立在芍藥花之上,門緊緊關閉。

    她打開門走進自己的房間,裡面整潔,有熱水,有衛生間,這就足夠。

    拉開窗簾,樓下是一條東西貫通的長街,兩邊有各種雜貨店鋪,男女老少穿着當地袍子,說着她聽不懂的話。

    間或經過馬匹、狗、山羊,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山崗。

    仿佛與世隔絕。

     黃昏溫度降低,在長裙下面她再穿上一條貼身羊毛長褲,用熱水洗臉,抹上厚厚一層保濕霜。

    短發已變長,漆黑茂密,生長極快。

    她穿上黑色羊毛大衣,走下樓去。

    慈誠在大堂正與老闆娘閑聊,神情輕松。

    他等着接她去見仁美。

    看到她下樓,他的眼睛認認真真地注視着她。

    他看到她的耳環。

    她在古董市場買的小顆老松石和紅珊瑚,用銀線串起纏繞在耳針上。

     他說,我的奶奶、媽媽,她們都有這樣的耳環。

    這是很古老的山谷裡的耳環款式。

    女人常戴這種樣子的耳環。

    她說,這是我随便用手做的。

     他們出發,沿着寺院曲折蜿蜒的土巷走去僧舍。

    北邊是形狀如同獅子和大象的高山,南邊山坡上遍布綠色柏樹,東西走向的清澈大河,發出淙淙流淌的水波聲音。

    沿着土路走到靠近山下的一個小院,從圍牆來看建築面積很大,造型古樸的木雕大門上懸挂黃銅門環。

    門邊有棵老松,枝幹蒼勁,形狀清奇。

     慈誠說,這棵松樹,是很久之前一位寺院裡尊貴的老仁波切栽下的。

    當他圓寂,肉身被火化,剩下的骨頭上出現自然成行的白色經文,舌頭與心髒沒有燒毀。

    仁美是這位仁波切的後幾代轉世。

    他六歲的時候被認定。

     6 她第一次知道仁美的身份。

    之前他對她提起過一些關于自己童年、少年的往事,對身份卻隻字不提。

    當他來到城市從不顯露任何特殊之處,從不計較别人對他的言行态度。

    他讓自己看起來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人。

    現在她知道他身上那種特别氣質的原因所在。

     慈誠扣響銅環,很快裡面傳出有人熱熱鬧鬧地叫嚷着跑過來開門的聲音。

    兩個七八歲左右的小僧人探出腦袋,壯實活潑,曬得紅紅的臉蛋,穿着合身的小僧袍,眼睛閃閃發光。

    他們走進花園,此刻是冬天,花草凋萎,生機暗藏。

    慈誠對她介紹,這花園裡有些花是他過來種的,有波斯菊、萬壽菊、牡丹花、大麗花、杜鵑。

    這都是山谷中的人喜愛的花朵。

    後來又種上一些石竹、雞冠花,仁美也都喜歡。

     他們走到最高處的木結構房子,門窗邊框雕刻精美,顔色暗沉。

    看起來是很老的房子。

    推開門,仁美在客廳裡等她。

    他穿着整潔的藏紅花色僧衣,高底黑色傳統僧靴。

    頭發短短的黑而濃密。

    皮膚好像更黑一些,人卻敦實。

    她跟随着慈誠的動作,屈身向前對他頂禮。

    他站在那裡輕聲誦經文,接受他們的見面頂禮。

     等她站起來,他看着她微笑,說,你終于來到我這裡。

     房間裡有鑄鐵火爐,燒着炭火很暖和,鋪着厚厚手工地毯的炕床,很少但是精美雕刻的彩繪家具。

    黃銅鎏金的佛像整潔地擺在神龛,邊上有用絲布蓋住的唐卡。

    書櫃裡擺滿各種手抄的或印制的經文與書。

    牆壁上挂一幅書法,是一位故去的聖人的手迹。

    桌上擺滿水果、點心、飲料,累疊成豐富缤紛的樣子。

    這是招待遠方賓客的禮貌和熱情。

     她獻給他一條潔白的哈達,他把它又挂回到她的脖子上。

    他見到她并不遮掩喜悅的心情,眼神閃亮看着她微笑。

    他的面容、眼神和微笑絲毫不陌生,仿佛昨天才剛剛一起在桌子邊讀完一章書。

    她帶給他的禮物,是一匹有如意祥雲花紋的黃色緞子。

    偶然看到這匹緞子,直覺這是與仁美相稱而匹配的禮物,現在看來她是對的。

     仁美說,寺院在十五即将舉辦新年法會。

    附近的村民過來參加七天的新年祈福。

    你一起過完法會,然後我幫助你安頓父親的骨灰。

     她說,我打算在寺院附近住一個月,調整身心。

    并不着急回去。

     他說,很好。

    我們會照顧你。

     六個小僧人寄住在這裡,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僧人和一位年老的僧人,與仁美同住,也是在身邊照顧他的人。

    他們對他的态度恭敬尊重。

    慈誠在旁邊給鐵爐添柴,燒熱水倒茶,又去廚房幫忙做飯,晚上準備吃西紅柿羊肉湯面片。

    慈誠把衣服袖子卷起來,洗幹淨手,在搪瓷盆裡揉面團。

    他們幹活的樣子熟練而有秩序,不慌不忙,一邊彼此輕松地聊天。

    時常因為開着幽默的玩笑發出笑聲。

     外面已夜色漆黑,一輪皎潔的月亮爬上西邊山頂。

    熱氣騰騰的面片出鍋,大家圍坐吃飯,其樂融融。

    有人端出來一盆煮熟的紅皮土豆,剝土豆皮,吃熱乎乎的鹽水煮熟的土豆。

    慈誠在炭爐裡塞入一把高山杜鵑幹樹枝,芬芳的枞葉點燃起火焰,再增添幹杜松和柏枝,房間裡充滿植物辛辣而清新的芳香。

    喝完茶之後,慈誠說把她送去旅館,他也要回家。

    與仁美告辭,約定第二天她再過去他的院子。

     明天開始由仁美身邊的侍者,那個年輕僧人智花來照應她。

    智花是皮膚白皙面容清秀的男孩,話語不多心思細密,經常微微笑着。

    她跟随慈誠走出僧舍準備返回旅館。

    他們今天相處一整天,從機場開車,冰雪公路上的兩百多公裡,在卓瑪拉欽山口煨桑,并且說了很多話。

    他并不令人覺得疲倦,時間過得平緩而安甯。

    不知為何,與他沒有絲毫陌生。

    這個初相識的男人,他一直都在照顧她,熱心給她介紹,充滿善待的熱誠。

     他們慢慢在夜色中走路,經過寺院東側白色佛塔。

    很多人在寒風月色中聚集繞塔,年邁長者,有男有女,順時針繞行,手裡持念珠腳步迅疾,一邊不停持咒。

    有些則在外圍磕大頭繞塔。

    他說,經書中曾說:凡是任何塔廟巡禮者、正在漫遊者有淨信心,将來死亡,于身體敗壞死後,将再生于善趣的天界。

    不管如何,在夏摩山谷有強大的能量頻率,這是無數世修行者們留下來的境界和清淨心願。

    在這裡,信仰是人的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

    人們不是有求于神,而是與神共存。

     他說,這是寺院最古老的佛塔。

    在塔的基部刻有一首古老的梵文偈子,翻譯過來大意是說:不追回過去,不期待未來,凡過去已舍,而未來未到。

    但若現在法,處處觀察之。

    不惑不動搖,智者當增進。

     他說,這種塔的建造結構,象征構成自然世界的四大要素,最底層代表大地,中層供奉着舍利、照片、珍貴佛像等聖物,代表水。

    再往上是圓柱形塔頸,象征火。

    頂部安放新月圍繞着的太陽,象征太空和空氣。

    塔的底部和中部大多刷成白色,頂部鍍金。

    佛塔有重要意義,它代表佛陀的靈魂。

     在山谷中據說生病的人如果不斷繞塔會得到神秘的祝福。

    有些身患重病的人,放棄在醫院治療的希望之後,在寺院邊上長住。

    他們放下一切的事情,每天隻是繞塔轉經,虔誠祈禱。

    據說有些人過一年半載之後,身體開始逐漸好轉。

    這樣的事情常有。

    去年我母親心髒覺得不舒服,她每天來這裡繞塔,在佛殿做大禮拜。

    現在她的心髒很健康,沒有什麼問題。

     在旅館門口他跟她告别。

    空氣冷冽,一輪明月挂在邊上即将圓滿。

    他說,過幾天我也來參加仁美的法會。

    如果你願意,我想在合适的時間邀請你去我家裡吃飯。

    我家就在附近的村子裡,離這裡大概二十公裡。

    村子邊有一座不知如何形成的佛塔,比這個寺院的曆史還要長久。

    也許你會對它有興趣。

    她說,好。

    我想去。

     她又說,今天沒有見到頓珠。

    他是我在幻海認識的第一位僧人,後來認識仁美。

    他陪着仁美回來夏摩山谷。

     他說,頓珠回來三個月後還俗了。

    在法會中認識牧區來的年輕女孩,突如其來的愛情。

    他喜歡這個女孩,決定與她結婚。

    現在他們在縣城文化廣場附近開一家佛具店,生意不錯,生下一個男孩。

    他依然虔誠做很多供養。

    對仁美也很照顧。

     現在還俗的僧人并不少。

     是的。

    發心也不一樣。

     頓珠想體驗他以前沒有感受過的世俗生活。

    你是為了檢驗自己的功力。

     我也一樣在體驗。

    但可能他認為人間的苦是一種樂,而我認為人間的樂實質上是一種苦。

    他想體驗樂,我想體驗苦。

    我們的感受不一樣。

     他看着她的眼睛,說,其實你長得很像這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