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美
關燈
小
中
大
年也不是沒有考慮過離婚,去年我們鬧得很兇。
她沉迷于看韓劇,家裡的事從來不管,女兒的頭發都不梳,孩子的頭發最後都梳不直。
我當時很生氣,覺得生活沒有希望,憤怒之中拿起剪刀把孩子打結的頭發全剪了……孩子大哭。
她回去娘家住了半月。
然後,她又回來。
我無法獨自照顧兩個孩子。
之後,他決定更多時間用在工作上,早出晚歸。
她隐約覺得他應該還找過其他的情人,但都是短期而不固定的角色。
他有官位,畢竟要考慮權衡。
她對于他來說,在大城市待過受過高等教育,有敏銳心性。
她是他在這個無趣而世俗的小城裡,虛假而感情匮乏的生活裡,出現的一個特别的人。
他在征服她,并因此而征服内心的某種失落。
并且認為她是安全的。
他對她暢所欲言并不隐藏自己。
此刻這個話題觸及敏感的核心,她沒有搭腔,他也及時停止。
都沒有再往下說。
次日下午,一起坐飛機回到小城。
他先打車把她送到家裡。
兩個人都感覺疲憊,身體空洞,眼神無力,仿佛洩了氣。
剛出發時的激情已被收割完畢,妄念蕩然無存。
她下車,對他擺擺手。
他說,你住在這裡嗎。
她平靜地說,是的,家裡變故之後我與母親隻能住在廉價租住區。
房間後窗是墓園。
歡迎你來做客。
他的嘴角微微抽搐一下,對她這些年所遭受的無常他豈會無聞,但他裝作不知。
他道再見,車子絕塵而去。
回到家裡,她看到母親在一樓店鋪的躺椅上入睡,指間夾着煙頭,亂發遮擋着眼睛,看起來已是個老人,蒼老憔悴。
母親嘴巴微開發出間斷的鼾聲,她拿掉母親手上的煙頭,把她的頭發整理到耳後,上樓回到床鋪。
内心迷惘,無邊的空虛,大概在這份關系裡她沒有感受到任何踏實而充足的真情。
欲望退卻之後,心裡的空洞像退潮之後的沙灘,荒涼至極。
她躺在枕頭上持續昏睡。
在舞洲他們每天做愛,強度太大。
在劇烈沖撞中仿佛暫時失去對自我的感受,以此獲得平靜。
但這平靜是短暫的。
現在,她體會到深淵般強烈的孤獨反撲,把她包裹,并活生生大口吞噬。
她想,人所受到的自我的折磨實在太沉重。
“我”在饑餓,“我”在孤獨,“我”在失望,“我”在期待,“我”在要求,“我”在憤怒……人的肉身是負擔、禁锢、牢籠。
除非死亡,否則離不開這具可以承載無盡欲望與孤獨的肉身。
她不是第一次有想讓肉身滅亡的念頭,隻是沒有勇氣做到。
隐隐中她意識到這念頭必然不是正道,但無人指引。
她的心現在是一艘船,保持蠻橫的力氣試圖穿越苦海,但并沒有方向。
眼前黑暗茫茫。
在床上從黃昏睡到次日淩晨,晚飯沒有吃。
大概睡了十個小時。
天色未亮,她醒來,看到手機裡顯示他深夜發來的一條短信,說,回到家裡,妻子對我很好,很體貼。
我很内疚。
她主動要求做愛,我們做了。
我想我不能輕易離開這個家庭。
3 仁美,曾經我有過的最深的恐懼,是在死去時還沒有真正了知什麼是愛。
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不知道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死。
有的人剛走出家門就死,有的在床上睡着一會死去,有的人在站起來的瞬間死去,有的人在狂歡之後死去。
也有些是在漫長的病痛折磨與煎熬之後死去……死亡是猜不到答案的謎題,它令人恐懼。
大部分人選擇不思考不想起這個問題,仿佛回避可以讓他們長生、不死。
這是否是愚癡。
怕死的人甯可蒙起眼睛像瞎了一般地活着。
我們關心的、寄托希望的、相信的,隻是眼前的這一小塊現實,貪求快樂,忙忙碌碌,試圖占有更多得到永久,卻不過是徒勞無功。
我的父母也曾是不折不扣的現實主義享樂者,努力争取财富與保障。
但最後的結果都是相反,他們領受欲望帶來的挫敗和傷害。
世事無可預料。
而我所見的大部分世間的男女關系,隻是貪婪而機械性地取悅他人,同時期待他人取悅自己,處于需索和失望的循環之中。
自私的男女情愛以對方為工具,沒有慈悲。
我害怕自己如果沒有真正愛過、被愛過,會再次回到這個世界,試圖完成還未曾通過的測試。
如果一些心願沒有圓滿,是否會成為一再輪回的執念。
我想得到答案。
生活最終由心中的價值觀決定,它決定我們采取何種方式生活。
我變成現在這樣的一個人,有其漫長的形成過程。
與任何人一樣,我們有自己的故事與曆史。
遇見你之後,我想把這些告訴你,仿佛是一種自我整理。
也許我認為你有權利了知我的前半生。
這令我覺得清潔。
我想去寺院看你。
順便把父親的骨灰灑在山上。
她在書信裡對他傾訴一切,并無強烈情緒,隻是不知為何常有眼淚無法自制地流下。
滿臉淚水。
這些寫信時流下來的眼淚,仿佛超過前半生不如意的總和。
之前即便在極為困難的時候她也很少為自己哭泣。
她未曾得到過這樣的機會,忏悔、回憶、祈禱、清洗自己。
她活着,心灰意冷,苟且偷生,仿佛大船沉沒之後毫無訊息的海底,陷入一種無助而長久的停頓。
流淚帶來的感受正在打撈她的覺知。
在坦白、真誠、無保留、無掩飾之中,得到比封閉與壓抑更為安全的體會。
那些遇見他之前經曆的漫長無邊的遊蕩、悲傷、橫沖直撞的憤怒,深海般的孤獨。
人不缺乏激發出惡的對手,卻難遇能夠把内心的光亮挖掘出來的對象。
這需要更為強大的力量。
她有幸對一個人說出自己内心的語言。
赤裸裸的,真誠的,沒有任何保留和掩飾。
她因他而起掉下的眼淚,如泉水從全身每一處彙聚、湧出,帶着無盡積累和壓抑的悲傷。
有一瞬間,她覺得自己被這強烈的釋放和清空所粉碎。
她在碎裂,融化于虛空。
他給她回複,說,我知道你經受很多事,以後你會因此而成為很美的一個人。
我等你來。
最近山谷氣候極寒冷,記得帶夠禦寒保暖的衣服。
把你父親的骨灰帶上。
4 她覺得時間已到。
從幻海去往夏摩山谷方向,隻有早班飛機。
天未亮抵達機場,候機廳空空蕩蕩。
長久未曾旅行,她收拾簡單行裝,随身背包裡裝着父親的骨灰。
用絲緞手縫袋包裹,隔着布面能摸到肉身顆粒的形狀與質地。
人的肉身生前被百般珍愛與看重,一旦心識遷出就是無用雜物。
但是因為對父親的執念她執着于這殘留的物質,直到遇見仁美,才覺得可以放下心念。
在飛機上讀一會書。
最近在閱讀《大智度論》,裡面有優美的故事與譬喻。
這一頁讀到摩诃男釋王來詢問佛陀:迦比羅城人口衆多而且富裕,我有時碰上車馬橫沖直撞,發狂的大象與人相鬥,心便散亂,忘卻念佛。
這時候,自己心裡在想,我現在如果死了,應該在什麼地方。
佛告訴摩诃男:你不要恐懼害怕。
好比樹木常常向東邊彎曲,如果有砍伐,一定向東邊倒去。
行善的人也是這樣,如果身壞滅而死,這時候善心意識流轉,以平時的信心、持戒、聲聞、布施、智慧熏染了心,所以一定能得到利益,上生天上。
這些話,仁美之前對她說過類似的意思,即對心流與意識的觀察與照管。
不放任散漫,不沉淪于習氣,日常行住坐卧,時時刻刻,保持覺照。
這是持戒。
他們分開不過一年,卻仿佛已有半生般漫長。
在機場,取出箱子走到接機出口。
仁美囑咐過會安排一個朋友接她去寺院,有人撥她的手機,她剛聽到打開手機,一位年輕男人走到她的面前,說,如真,我是慈誠。
我來接你。
歡迎你來夏摩山谷做客。
他穿着一件暗紫紅色的羽絨服,短短的頭發,眼神明亮,笑起來時露出雪白整齊的牙齒。
他風塵仆仆,開一輛現代越野車,說前段時間這裡下起大雪,冰雪封路,前天才剛剛通路。
陡直山口開車仍有危險,他開得比平時慢,今天淩晨就出發,預留出比平時多一倍的時間。
車離開郊外很快進入高速公路。
他也許經常長途開車,技術娴熟,幾次多重拐彎的複雜地段都能沉穩應對。
車速保持平穩節奏。
她在後排車位上不由慢慢入睡。
來到一座美輪美奂的暗黑色大神廟面前。
這是似乎發生過地震的廣場,年代久遠的建築和塑像大多已被損壞。
她站在由龐大青石堆置而起的廊道上,仰頭觀賞雕琢精細繁複的窗框木門。
女神、吉祥物、花鳥等紋案栩栩如生,層層疊疊,人們也許在此中放置無數世的虔誠與膜拜之心。
往四面八方呈現出輻射狀排列的檐柱,每一根圓木上面雕刻以不同姿勢交抱的男女,正在進行肉體之歡。
仿佛把性愛當作對神靈的供奉或是對邪惡的抵擋。
鴿子咕咕低聲鳴叫,廊柱角落有它們栖息的巢穴。
忽然一陣風刮過轟然有聲,鳥群受驚起飛。
羽翼碰撞到銅鈴發出清幽悠長的音韻。
她身邊站着的女子,穿白色生絲上衣,刺繡及踝長裙,脖子上戴一條項鍊,古老的松耳石圍一圈海水珍珠,點綴兩顆同樣經曆過滄海桑田的紅珊瑚。
她說,如果我們來遲,就見不到這些等待上千年的神廟。
事物無法穩固不變,一旦變化過去的不會回來。
人不知道何時是一種及時。
遠處傳來神廟夜間祈禱的歌詠與音樂,一輪金黃色碩大圓月在高聳山崗頂上躍出,剛剛出生,并以無法分辨的速度移動,逐漸升到空中。
此刻朗照如水,煙火世間顯得一塵不染。
澄瑩的銀白光澤震懾她的心神。
她突然驚醒,發現仍在慈誠的車上。
夢中這個女人是怎麼出現的。
她從來沒有見過這個人,卻又好像跟她極為熟悉。
窗外是冰雪茫茫的山道,群山愈發高挺險峻,氣勢雄壯。
太陽西沉,山巒浸沒于紅紫色清冷霞光。
她用手心擦幹淨車窗玻璃上的霧氣,凝望窗外景象。
此刻她的生活已被切換頻道。
慈誠正帶她去往夏摩山谷。
那仿佛是另一個世界。
他在前面輕聲說,你睡得很好。
你累了。
他溫和而言行得體,懂得如何适宜而開放地交談。
漢語說得比仁美更流利。
他說,右邊有個山峰,看見沒有,這是卓瑪拉欽山口。
翻過山口就意味着進入夏摩山谷地界。
通常人們會在卓瑪拉欽山口煨桑,灑隆達,堆瑪尼石,這是向山神祈福的方式。
一會我們下車來做儀式。
這是仁美特意囑咐要帶你去做的事情。
山頂狂風呼嘯,密密麻麻的經幡在風中激烈飛舞。
她跟随他下車,一陣冰冷刺骨的烈風幾乎讓她窒息。
他示意她照顧好自己,背着雙肩包飛快爬上左側陡坡。
煨桑台在高處。
她艱難地攀爬到那裡,他已取出事先準備好的柏枝、青稞、小麥,把它們堆積起來用火點燃。
火焰噼啪躍動,噴出白色芳香煙霧。
他說,我們相信神靈可以享受到這種氣味。
純潔而芳香的氣味會清除各種有形及無形的障礙。
他合掌虔誠念誦祈請文,拿出隆達交給她一疊,說,和我一起灑。
印着馬與經文的白色紙片灑向白雪覆蓋的山野,仿佛把至深的祈禱揮灑到世間每一處角落。
他揚起手臂用力揮灑,一邊大聲呼喊,拉加羅,拉加羅。
男人身上有一股矯健、強壯、野性、率真的氣息,同時溫柔而放松。
仁美身上也有這種品質。
這大概是夏摩山谷男人們的特性。
和城市裡的男人畢竟有些區别。
他說,現在趕緊回去車裡。
該做的事情已做完,辛苦你了。
拉加羅是什麼意思。
神會取得勝利。
離開山口,來到山谷邊緣的小鎮,也是離夏摩山谷最近的商業區。
再往深處就是高山、草原、原始森林、封閉的修行地。
他說,我們去吃碗面。
從早上出發,還沒有吃過一口飯。
你也應該餓了,已到中午。
之前他沒有任何疲憊或饑腸辘辘的狀态,看起來總是精神奕奕。
對勞累與寒冷他們有堅韌的态度。
她穿着很多仍凍得渾身顫抖。
他穿得不多,若無其事。
停車,走進路邊一家他熟悉的小飯館。
他點兩碗面條,一壺甜茶。
甜茶用紅茶熬汁,混合牛奶和糖,他說,按照山谷的傳統,我們喜歡用硬币一杯一杯買茶、飲茶,好像這樣才是樂趣。
甜茶館是男女老少都喜歡的聊天聚會的場合。
山谷的人喜歡群體共同生活,以後你會知道。
等面的時候他替她倒上熱茶。
她問,你一直住在山谷裡面嗎。
以前是。
後來我去犀地,在作坊裡畫唐卡。
與五六個人一起工作。
你去過幻海嗎。
聽說過。
據說現在城市空氣很肮髒,霧霾成災。
人住在那樣的地方容易生病和不高興吧。
應該在空氣清潔的地方生活。
很多人已經離開,幻海現在隻有最後一部分人留在最後。
它快成為一座空城。
我對大城市沒有興趣。
走過一大圈之後,覺得在哪裡都可以生活,但空氣、水、食物清潔是重要的。
通常我們住在哪裡,還跟與他人的關系有關。
現在我隻在犀地與夏摩山谷兩處穿梭。
滾燙的湯面端上來,他說,這種面條是用小麥粉壓制,煮熟晾幹,吃的時候,把面條下到牦牛肉湯鍋中。
湯是牦牛骨熬制的。
煮好的面撈到碗裡,盛上熱湯,撒上牛肉片、鹽巴、蔥花,配一小碟酸蘿蔔,加上一點辣醬就是完美。
我們經常吃這個。
還吃些什麼。
日常不吃海鮮、家禽、零食、糕點和飲料,食物基本上以糌粑、奶茶、酸奶、面食、紅土豆、蘿蔔等為主。
一般也偏愛在山上放養的牧區羊的肉,這是節日或待客的最隆重佳肴。
寺院裡因為傳統的原因也吃肉。
他也許是餓了,吃得很快。
她說,那麼燙,不能吃得太快。
他說,這是小時候在寺院裡養成的習慣。
在大殿我們匆匆忙忙吃完東西,要跟上别人的節奏。
還沒有告訴過你,我八歲時出家,二十歲離開寺院四處旅行,去過很多城市和一些陌生的地方。
二十五歲的時候,我還俗了。
她有些吃驚。
他看到,說,以前的夏摩山谷,每戶人家把家裡最漂亮最聰明的孩子送去出家,這是榮耀的事情,也是一種習俗。
但現在孩子生得少,有一些地區的人不這樣做,他們把不太健康的孩子送去寺院。
或者孩子到了寺院,十幾歲想讓他們還俗再回家來。
這都是不正确的動機和發心。
在夏摩山谷,僧人還俗仍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
我離開的時候寺院并不願意。
但我堅持。
為何。
因為我不想在寺院裡養尊處優,受人供養,驕傲自滿。
我想在世間檢驗自己學到的一切,哪怕經曆艱難與動蕩,這正是去實踐的機會。
衆生是佛土。
我不畏懼被從一個備受尊敬和保護的位置上拉下來,成為普通的人。
生命的真實對我來說重要于其他。
繼續上路。
路上出現磕長頭的當地人,戴着手套、護膝,系着皮質自制圍裙,風塵仆仆,滿身灰泥,大約四五個一行在山路上磕頭前行。
他說,在冬天沒有太多田地裡的勞動,人們有空閑,願意一心一意磕長頭禮佛。
這些行動是由深切的虔敬心所驅動,發心并不僅為自己。
通常我們會發願,為衆生的解脫和給予這個世界的善意而進行朝拜。
前段時間我去犀地的神山磕長頭完成第七遍轉山。
剛回到夏摩山谷嗎。
是的。
因為母親前段時間牙齒壞了幾顆,需要陪伴她去縣城補牙。
她思念我。
我去轉山祈福,然後回家帶她去縣城治療。
你還在工作嗎。
我把之前在犀地畫唐卡所得的報酬,捐助給寺院裡的孤兒學校,讓他們買糧食、衣服、文具等生活所需。
現在我隻有一千塊錢,是村子裡一個家庭希望我畫一張千手千眼觀音像的定金。
如果是其他商業性的預定我就不再接受,因為沒有時間。
我不是為金錢去工作,我可以很簡單地存活。
如果用技能去交換生存基本條件,再能帶給他人幫助和溫暖,讓他們受益,就再好不過。
平時你做些什麼。
我的生活很規律。
早上與晚上有一段時間屬于自己,在佛堂修習,這是以前在寺院裡養成的習慣。
基本上淩晨四點起床,晚上九點就睡覺。
最近要完成那張千手千眼觀音畫像,同時幫助村裡八十多歲的多吉老人,修葺他的屋頂,給他接上水管。
寺院很快要開法會,要過去給他們幫忙。
大概一年左右,我可能會再次離開夏摩山谷。
為什麼。
可能會有新的生活和方向。
誰知道呢。
他微笑,我們活着的日子總會有各種發生,不管好壞,總是有無常的餘地。
然後他說,看到嗎,金剛頂寺已在前面。
她打開玻璃車窗,看到山巒深處露出高聳的金光閃耀的佛殿檐頂,雲霧缭繞,白煙袅袅,号角的聲音低沉回蕩。
四周聳立蔓延山嶺,山頂冰雪覆蓋。
山坡濃蔭密布,長滿枞樹、杉樹和落葉松樹林,谷地裡大片杜松和高山杜鵑灌木。
一條大河奔騰而來,水流壯闊。
收割之後荒蕪而開闊的麥田,過路的鳥群呈對稱隊形飛過田野上空。
發出響亮鳴叫。
他說,我們已抵達夏摩山谷。
5 從舞洲回來之後,他發出一條直接和坦然的短信,告訴她,分開的當晚他就與妻子做愛了。
也許他認為她是不一樣的女人,可以理解男人的任何行為,根本無需考慮她的感受。
他們不回避把自己最差最真實的一面暴露出來,總是有勇氣當着她的面撕開最後一輪溫情脈脈的面具。
是覺得她足夠勇敢嗎。
不管他發這個短信的目的是什麼,她不打算退出。
他仍對她戀戀不舍。
平時見面不算勤,一般是他妻子出門去香港購物或哪裡旅行,孩子也被爺爺奶奶抱走。
她去他的家裡,在他的卧室大床,他與妻子的婚紗照就挂在床頭。
年輕新人許下誓約企圖白頭到老,但這種期望最終漏洞百出而成為諷刺。
在照片中的合法婚姻愛侶的注視之下,他們做愛。
然後她離開回家。
父親去世,在美國讀書的哥哥燕來學習成績優異,本來是家裡的希望,但在她決定去舞洲之前,哥哥在從實驗室回去租住的公寓的路上遇見搶劫的黑人。
他被擊中胸部。
艱難地回到宿舍,倒在電梯門口死去。
母親接到消息,痛不欲生,一夜白頭。
母親在超市遇見傳教的陌生人,後來開始每周去教堂做禮拜。
所有的一切都在破碎。
他着迷于跟她做愛,也有情感連接和物質給予。
這個男人,在現實中還有一定範圍的權力及社會活動能力,她維系這個關系,因為在汪洋大海中再找不到一塊浮
她沉迷于看韓劇,家裡的事從來不管,女兒的頭發都不梳,孩子的頭發最後都梳不直。
我當時很生氣,覺得生活沒有希望,憤怒之中拿起剪刀把孩子打結的頭發全剪了……孩子大哭。
她回去娘家住了半月。
然後,她又回來。
我無法獨自照顧兩個孩子。
之後,他決定更多時間用在工作上,早出晚歸。
她隐約覺得他應該還找過其他的情人,但都是短期而不固定的角色。
他有官位,畢竟要考慮權衡。
她對于他來說,在大城市待過受過高等教育,有敏銳心性。
她是他在這個無趣而世俗的小城裡,虛假而感情匮乏的生活裡,出現的一個特别的人。
他在征服她,并因此而征服内心的某種失落。
并且認為她是安全的。
他對她暢所欲言并不隐藏自己。
此刻這個話題觸及敏感的核心,她沒有搭腔,他也及時停止。
都沒有再往下說。
次日下午,一起坐飛機回到小城。
他先打車把她送到家裡。
兩個人都感覺疲憊,身體空洞,眼神無力,仿佛洩了氣。
剛出發時的激情已被收割完畢,妄念蕩然無存。
她下車,對他擺擺手。
他說,你住在這裡嗎。
她平靜地說,是的,家裡變故之後我與母親隻能住在廉價租住區。
房間後窗是墓園。
歡迎你來做客。
他的嘴角微微抽搐一下,對她這些年所遭受的無常他豈會無聞,但他裝作不知。
他道再見,車子絕塵而去。
回到家裡,她看到母親在一樓店鋪的躺椅上入睡,指間夾着煙頭,亂發遮擋着眼睛,看起來已是個老人,蒼老憔悴。
母親嘴巴微開發出間斷的鼾聲,她拿掉母親手上的煙頭,把她的頭發整理到耳後,上樓回到床鋪。
内心迷惘,無邊的空虛,大概在這份關系裡她沒有感受到任何踏實而充足的真情。
欲望退卻之後,心裡的空洞像退潮之後的沙灘,荒涼至極。
她躺在枕頭上持續昏睡。
在舞洲他們每天做愛,強度太大。
在劇烈沖撞中仿佛暫時失去對自我的感受,以此獲得平靜。
但這平靜是短暫的。
現在,她體會到深淵般強烈的孤獨反撲,把她包裹,并活生生大口吞噬。
她想,人所受到的自我的折磨實在太沉重。
“我”在饑餓,“我”在孤獨,“我”在失望,“我”在期待,“我”在要求,“我”在憤怒……人的肉身是負擔、禁锢、牢籠。
除非死亡,否則離不開這具可以承載無盡欲望與孤獨的肉身。
她不是第一次有想讓肉身滅亡的念頭,隻是沒有勇氣做到。
隐隐中她意識到這念頭必然不是正道,但無人指引。
她的心現在是一艘船,保持蠻橫的力氣試圖穿越苦海,但并沒有方向。
眼前黑暗茫茫。
在床上從黃昏睡到次日淩晨,晚飯沒有吃。
大概睡了十個小時。
天色未亮,她醒來,看到手機裡顯示他深夜發來的一條短信,說,回到家裡,妻子對我很好,很體貼。
我很内疚。
她主動要求做愛,我們做了。
我想我不能輕易離開這個家庭。
3 仁美,曾經我有過的最深的恐懼,是在死去時還沒有真正了知什麼是愛。
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不知道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死。
有的人剛走出家門就死,有的在床上睡着一會死去,有的人在站起來的瞬間死去,有的人在狂歡之後死去。
也有些是在漫長的病痛折磨與煎熬之後死去……死亡是猜不到答案的謎題,它令人恐懼。
大部分人選擇不思考不想起這個問題,仿佛回避可以讓他們長生、不死。
這是否是愚癡。
怕死的人甯可蒙起眼睛像瞎了一般地活着。
我們關心的、寄托希望的、相信的,隻是眼前的這一小塊現實,貪求快樂,忙忙碌碌,試圖占有更多得到永久,卻不過是徒勞無功。
我的父母也曾是不折不扣的現實主義享樂者,努力争取财富與保障。
但最後的結果都是相反,他們領受欲望帶來的挫敗和傷害。
世事無可預料。
而我所見的大部分世間的男女關系,隻是貪婪而機械性地取悅他人,同時期待他人取悅自己,處于需索和失望的循環之中。
自私的男女情愛以對方為工具,沒有慈悲。
我害怕自己如果沒有真正愛過、被愛過,會再次回到這個世界,試圖完成還未曾通過的測試。
如果一些心願沒有圓滿,是否會成為一再輪回的執念。
我想得到答案。
生活最終由心中的價值觀決定,它決定我們采取何種方式生活。
我變成現在這樣的一個人,有其漫長的形成過程。
與任何人一樣,我們有自己的故事與曆史。
遇見你之後,我想把這些告訴你,仿佛是一種自我整理。
也許我認為你有權利了知我的前半生。
這令我覺得清潔。
我想去寺院看你。
順便把父親的骨灰灑在山上。
她在書信裡對他傾訴一切,并無強烈情緒,隻是不知為何常有眼淚無法自制地流下。
滿臉淚水。
這些寫信時流下來的眼淚,仿佛超過前半生不如意的總和。
之前即便在極為困難的時候她也很少為自己哭泣。
她未曾得到過這樣的機會,忏悔、回憶、祈禱、清洗自己。
她活着,心灰意冷,苟且偷生,仿佛大船沉沒之後毫無訊息的海底,陷入一種無助而長久的停頓。
流淚帶來的感受正在打撈她的覺知。
在坦白、真誠、無保留、無掩飾之中,得到比封閉與壓抑更為安全的體會。
那些遇見他之前經曆的漫長無邊的遊蕩、悲傷、橫沖直撞的憤怒,深海般的孤獨。
人不缺乏激發出惡的對手,卻難遇能夠把内心的光亮挖掘出來的對象。
這需要更為強大的力量。
她有幸對一個人說出自己内心的語言。
赤裸裸的,真誠的,沒有任何保留和掩飾。
她因他而起掉下的眼淚,如泉水從全身每一處彙聚、湧出,帶着無盡積累和壓抑的悲傷。
有一瞬間,她覺得自己被這強烈的釋放和清空所粉碎。
她在碎裂,融化于虛空。
他給她回複,說,我知道你經受很多事,以後你會因此而成為很美的一個人。
我等你來。
最近山谷氣候極寒冷,記得帶夠禦寒保暖的衣服。
把你父親的骨灰帶上。
4 她覺得時間已到。
從幻海去往夏摩山谷方向,隻有早班飛機。
天未亮抵達機場,候機廳空空蕩蕩。
長久未曾旅行,她收拾簡單行裝,随身背包裡裝着父親的骨灰。
用絲緞手縫袋包裹,隔着布面能摸到肉身顆粒的形狀與質地。
人的肉身生前被百般珍愛與看重,一旦心識遷出就是無用雜物。
但是因為對父親的執念她執着于這殘留的物質,直到遇見仁美,才覺得可以放下心念。
在飛機上讀一會書。
最近在閱讀《大智度論》,裡面有優美的故事與譬喻。
這一頁讀到摩诃男釋王來詢問佛陀:迦比羅城人口衆多而且富裕,我有時碰上車馬橫沖直撞,發狂的大象與人相鬥,心便散亂,忘卻念佛。
這時候,自己心裡在想,我現在如果死了,應該在什麼地方。
佛告訴摩诃男:你不要恐懼害怕。
好比樹木常常向東邊彎曲,如果有砍伐,一定向東邊倒去。
行善的人也是這樣,如果身壞滅而死,這時候善心意識流轉,以平時的信心、持戒、聲聞、布施、智慧熏染了心,所以一定能得到利益,上生天上。
這些話,仁美之前對她說過類似的意思,即對心流與意識的觀察與照管。
不放任散漫,不沉淪于習氣,日常行住坐卧,時時刻刻,保持覺照。
這是持戒。
他們分開不過一年,卻仿佛已有半生般漫長。
在機場,取出箱子走到接機出口。
仁美囑咐過會安排一個朋友接她去寺院,有人撥她的手機,她剛聽到打開手機,一位年輕男人走到她的面前,說,如真,我是慈誠。
我來接你。
歡迎你來夏摩山谷做客。
他穿着一件暗紫紅色的羽絨服,短短的頭發,眼神明亮,笑起來時露出雪白整齊的牙齒。
他風塵仆仆,開一輛現代越野車,說前段時間這裡下起大雪,冰雪封路,前天才剛剛通路。
陡直山口開車仍有危險,他開得比平時慢,今天淩晨就出發,預留出比平時多一倍的時間。
車離開郊外很快進入高速公路。
他也許經常長途開車,技術娴熟,幾次多重拐彎的複雜地段都能沉穩應對。
車速保持平穩節奏。
她在後排車位上不由慢慢入睡。
來到一座美輪美奂的暗黑色大神廟面前。
這是似乎發生過地震的廣場,年代久遠的建築和塑像大多已被損壞。
她站在由龐大青石堆置而起的廊道上,仰頭觀賞雕琢精細繁複的窗框木門。
女神、吉祥物、花鳥等紋案栩栩如生,層層疊疊,人們也許在此中放置無數世的虔誠與膜拜之心。
往四面八方呈現出輻射狀排列的檐柱,每一根圓木上面雕刻以不同姿勢交抱的男女,正在進行肉體之歡。
仿佛把性愛當作對神靈的供奉或是對邪惡的抵擋。
鴿子咕咕低聲鳴叫,廊柱角落有它們栖息的巢穴。
忽然一陣風刮過轟然有聲,鳥群受驚起飛。
羽翼碰撞到銅鈴發出清幽悠長的音韻。
她身邊站着的女子,穿白色生絲上衣,刺繡及踝長裙,脖子上戴一條項鍊,古老的松耳石圍一圈海水珍珠,點綴兩顆同樣經曆過滄海桑田的紅珊瑚。
她說,如果我們來遲,就見不到這些等待上千年的神廟。
事物無法穩固不變,一旦變化過去的不會回來。
人不知道何時是一種及時。
遠處傳來神廟夜間祈禱的歌詠與音樂,一輪金黃色碩大圓月在高聳山崗頂上躍出,剛剛出生,并以無法分辨的速度移動,逐漸升到空中。
此刻朗照如水,煙火世間顯得一塵不染。
澄瑩的銀白光澤震懾她的心神。
她突然驚醒,發現仍在慈誠的車上。
夢中這個女人是怎麼出現的。
她從來沒有見過這個人,卻又好像跟她極為熟悉。
窗外是冰雪茫茫的山道,群山愈發高挺險峻,氣勢雄壯。
太陽西沉,山巒浸沒于紅紫色清冷霞光。
她用手心擦幹淨車窗玻璃上的霧氣,凝望窗外景象。
此刻她的生活已被切換頻道。
慈誠正帶她去往夏摩山谷。
那仿佛是另一個世界。
他在前面輕聲說,你睡得很好。
你累了。
他溫和而言行得體,懂得如何适宜而開放地交談。
漢語說得比仁美更流利。
他說,右邊有個山峰,看見沒有,這是卓瑪拉欽山口。
翻過山口就意味着進入夏摩山谷地界。
通常人們會在卓瑪拉欽山口煨桑,灑隆達,堆瑪尼石,這是向山神祈福的方式。
一會我們下車來做儀式。
這是仁美特意囑咐要帶你去做的事情。
山頂狂風呼嘯,密密麻麻的經幡在風中激烈飛舞。
她跟随他下車,一陣冰冷刺骨的烈風幾乎讓她窒息。
他示意她照顧好自己,背着雙肩包飛快爬上左側陡坡。
煨桑台在高處。
她艱難地攀爬到那裡,他已取出事先準備好的柏枝、青稞、小麥,把它們堆積起來用火點燃。
火焰噼啪躍動,噴出白色芳香煙霧。
他說,我們相信神靈可以享受到這種氣味。
純潔而芳香的氣味會清除各種有形及無形的障礙。
他合掌虔誠念誦祈請文,拿出隆達交給她一疊,說,和我一起灑。
印着馬與經文的白色紙片灑向白雪覆蓋的山野,仿佛把至深的祈禱揮灑到世間每一處角落。
他揚起手臂用力揮灑,一邊大聲呼喊,拉加羅,拉加羅。
男人身上有一股矯健、強壯、野性、率真的氣息,同時溫柔而放松。
仁美身上也有這種品質。
這大概是夏摩山谷男人們的特性。
和城市裡的男人畢竟有些區别。
他說,現在趕緊回去車裡。
該做的事情已做完,辛苦你了。
拉加羅是什麼意思。
神會取得勝利。
離開山口,來到山谷邊緣的小鎮,也是離夏摩山谷最近的商業區。
再往深處就是高山、草原、原始森林、封閉的修行地。
他說,我們去吃碗面。
從早上出發,還沒有吃過一口飯。
你也應該餓了,已到中午。
之前他沒有任何疲憊或饑腸辘辘的狀态,看起來總是精神奕奕。
對勞累與寒冷他們有堅韌的态度。
她穿着很多仍凍得渾身顫抖。
他穿得不多,若無其事。
停車,走進路邊一家他熟悉的小飯館。
他點兩碗面條,一壺甜茶。
甜茶用紅茶熬汁,混合牛奶和糖,他說,按照山谷的傳統,我們喜歡用硬币一杯一杯買茶、飲茶,好像這樣才是樂趣。
甜茶館是男女老少都喜歡的聊天聚會的場合。
山谷的人喜歡群體共同生活,以後你會知道。
等面的時候他替她倒上熱茶。
她問,你一直住在山谷裡面嗎。
以前是。
後來我去犀地,在作坊裡畫唐卡。
與五六個人一起工作。
你去過幻海嗎。
聽說過。
據說現在城市空氣很肮髒,霧霾成災。
人住在那樣的地方容易生病和不高興吧。
應該在空氣清潔的地方生活。
很多人已經離開,幻海現在隻有最後一部分人留在最後。
它快成為一座空城。
我對大城市沒有興趣。
走過一大圈之後,覺得在哪裡都可以生活,但空氣、水、食物清潔是重要的。
通常我們住在哪裡,還跟與他人的關系有關。
現在我隻在犀地與夏摩山谷兩處穿梭。
滾燙的湯面端上來,他說,這種面條是用小麥粉壓制,煮熟晾幹,吃的時候,把面條下到牦牛肉湯鍋中。
湯是牦牛骨熬制的。
煮好的面撈到碗裡,盛上熱湯,撒上牛肉片、鹽巴、蔥花,配一小碟酸蘿蔔,加上一點辣醬就是完美。
我們經常吃這個。
還吃些什麼。
日常不吃海鮮、家禽、零食、糕點和飲料,食物基本上以糌粑、奶茶、酸奶、面食、紅土豆、蘿蔔等為主。
一般也偏愛在山上放養的牧區羊的肉,這是節日或待客的最隆重佳肴。
寺院裡因為傳統的原因也吃肉。
他也許是餓了,吃得很快。
她說,那麼燙,不能吃得太快。
他說,這是小時候在寺院裡養成的習慣。
在大殿我們匆匆忙忙吃完東西,要跟上别人的節奏。
還沒有告訴過你,我八歲時出家,二十歲離開寺院四處旅行,去過很多城市和一些陌生的地方。
二十五歲的時候,我還俗了。
她有些吃驚。
他看到,說,以前的夏摩山谷,每戶人家把家裡最漂亮最聰明的孩子送去出家,這是榮耀的事情,也是一種習俗。
但現在孩子生得少,有一些地區的人不這樣做,他們把不太健康的孩子送去寺院。
或者孩子到了寺院,十幾歲想讓他們還俗再回家來。
這都是不正确的動機和發心。
在夏摩山谷,僧人還俗仍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
我離開的時候寺院并不願意。
但我堅持。
為何。
因為我不想在寺院裡養尊處優,受人供養,驕傲自滿。
我想在世間檢驗自己學到的一切,哪怕經曆艱難與動蕩,這正是去實踐的機會。
衆生是佛土。
我不畏懼被從一個備受尊敬和保護的位置上拉下來,成為普通的人。
生命的真實對我來說重要于其他。
繼續上路。
路上出現磕長頭的當地人,戴着手套、護膝,系着皮質自制圍裙,風塵仆仆,滿身灰泥,大約四五個一行在山路上磕頭前行。
他說,在冬天沒有太多田地裡的勞動,人們有空閑,願意一心一意磕長頭禮佛。
這些行動是由深切的虔敬心所驅動,發心并不僅為自己。
通常我們會發願,為衆生的解脫和給予這個世界的善意而進行朝拜。
前段時間我去犀地的神山磕長頭完成第七遍轉山。
剛回到夏摩山谷嗎。
是的。
因為母親前段時間牙齒壞了幾顆,需要陪伴她去縣城補牙。
她思念我。
我去轉山祈福,然後回家帶她去縣城治療。
你還在工作嗎。
我把之前在犀地畫唐卡所得的報酬,捐助給寺院裡的孤兒學校,讓他們買糧食、衣服、文具等生活所需。
現在我隻有一千塊錢,是村子裡一個家庭希望我畫一張千手千眼觀音像的定金。
如果是其他商業性的預定我就不再接受,因為沒有時間。
我不是為金錢去工作,我可以很簡單地存活。
如果用技能去交換生存基本條件,再能帶給他人幫助和溫暖,讓他們受益,就再好不過。
平時你做些什麼。
我的生活很規律。
早上與晚上有一段時間屬于自己,在佛堂修習,這是以前在寺院裡養成的習慣。
基本上淩晨四點起床,晚上九點就睡覺。
最近要完成那張千手千眼觀音畫像,同時幫助村裡八十多歲的多吉老人,修葺他的屋頂,給他接上水管。
寺院很快要開法會,要過去給他們幫忙。
大概一年左右,我可能會再次離開夏摩山谷。
為什麼。
可能會有新的生活和方向。
誰知道呢。
他微笑,我們活着的日子總會有各種發生,不管好壞,總是有無常的餘地。
然後他說,看到嗎,金剛頂寺已在前面。
她打開玻璃車窗,看到山巒深處露出高聳的金光閃耀的佛殿檐頂,雲霧缭繞,白煙袅袅,号角的聲音低沉回蕩。
四周聳立蔓延山嶺,山頂冰雪覆蓋。
山坡濃蔭密布,長滿枞樹、杉樹和落葉松樹林,谷地裡大片杜松和高山杜鵑灌木。
一條大河奔騰而來,水流壯闊。
收割之後荒蕪而開闊的麥田,過路的鳥群呈對稱隊形飛過田野上空。
發出響亮鳴叫。
他說,我們已抵達夏摩山谷。
5 從舞洲回來之後,他發出一條直接和坦然的短信,告訴她,分開的當晚他就與妻子做愛了。
也許他認為她是不一樣的女人,可以理解男人的任何行為,根本無需考慮她的感受。
他們不回避把自己最差最真實的一面暴露出來,總是有勇氣當着她的面撕開最後一輪溫情脈脈的面具。
是覺得她足夠勇敢嗎。
不管他發這個短信的目的是什麼,她不打算退出。
他仍對她戀戀不舍。
平時見面不算勤,一般是他妻子出門去香港購物或哪裡旅行,孩子也被爺爺奶奶抱走。
她去他的家裡,在他的卧室大床,他與妻子的婚紗照就挂在床頭。
年輕新人許下誓約企圖白頭到老,但這種期望最終漏洞百出而成為諷刺。
在照片中的合法婚姻愛侶的注視之下,他們做愛。
然後她離開回家。
父親去世,在美國讀書的哥哥燕來學習成績優異,本來是家裡的希望,但在她決定去舞洲之前,哥哥在從實驗室回去租住的公寓的路上遇見搶劫的黑人。
他被擊中胸部。
艱難地回到宿舍,倒在電梯門口死去。
母親接到消息,痛不欲生,一夜白頭。
母親在超市遇見傳教的陌生人,後來開始每周去教堂做禮拜。
所有的一切都在破碎。
他着迷于跟她做愛,也有情感連接和物質給予。
這個男人,在現實中還有一定範圍的權力及社會活動能力,她維系這個關系,因為在汪洋大海中再找不到一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