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湖
關燈
小
中
大
題。
重要的是盡到責任。
我對懷玉說,如果他有遇見合适的女人,要跟這個人在一起。
因為一生很短,必須為快樂與喜悅而活。
那個黃昏,他離開旅館去湖邊咖啡店。
店裡東西并不好吃,上菜速度很慢,有時多次催促也不來。
她坐在靠近牆角的一張小桌子邊上,在他的斜對面。
黑色頭發盤起,肩上包裹薄薄的手織絹絲圍巾,背影線條呈現出渾厚已不再是年輕窈窕。
他覺得這輪廓在發出訊号,盯着她。
她轉過臉,眼睛定定看住他,然後起身離開。
他擔心遺失她的蹤迹,等不及咖啡上來,立即跟着走開。
她在前,他在後。
他們走上長橋,她的速度并不迅疾,意識到他跟在身後。
走過曲折街巷,各種當地細密畫店鋪、古董店,她在煙攤買當地煙草,卷在幹燥的硬葉子當中用細棉線捆綁,不清楚是不是夾裹其他草藥。
一路走到湖邊小廣場,孩子們騎自行車嬉戲,金發男子在彈琴唱歌,很多當地人圍觀。
湖水沖擊石階,遠處是湖之宮酒店充滿戲劇感的建築,對岸密密層層累疊民居與旅館。
天空呈現出大雨欲來之前的壯觀與陰沉,濃雲密布,雲團翻滾。
周圍的人逐漸散去,隻剩下他們兩個在湖邊石階。
她坐下來,拿出一隻小型定焦相機快速拍攝幾張照片。
如果暴雨即刻傾瀉,該如何行動,是快速跑到附近小店鋪裡去躲雨,還是坐着不動幹脆淋個濕透。
她仿佛知道他心中思慮,側過臉來對他說,不一定發生你腦袋裡盤算的事情。
果然大約十分鐘濃雲密布之後,雲朵退後。
太陽露出,灼熱光柱傾瀉而下,照射在山頂和宮殿。
黃昏絢爛的雲霞重新湧現,一切回複風平浪靜。
他們到加爾各答。
走過車水馬龍的大街,又走過曲折居民小巷,去看泰戈爾故居。
大詩人住在一處清幽華貴的園林大宅之中。
脫去鞋子,踩上露台上的青石闆,卷起遮陽簾,房間中央放一張空床,詩人晚年在這張床上去世。
他在這個居所寫下許多充滿哲思和神性的詩句。
站在陽台上看着烈日暑氣之下綠樹成蔭、種滿奇花異草的花園,馬路外面是喧嚣雜亂的城市。
他說,即便身處樂園,人仍在走向不可避免的衰老和死亡。
她說,這有什麼可怕。
至少這一刻你還在聞着風中的花香,享受這個奇幻而美妙的花園。
他說,我在這趟旅途出發之前,覺得不知道如何繼續走下去。
父親希望我能健康地生活,但我不知道健康是什麼樣的标準。
是應該有一個愛人,有孩子,有婚姻,有家庭嗎,還是能夠認知到神認知到真理,能夠熄滅自己的欲望和迷惘。
有時我渴望孤身一人去荒蕪無人的大森林裡居住,不說話,不與任何機器和陌生人打交道,晚上入睡之前給你寫封信,記下心裡發生過的感受與心念。
我不想活得很久,六十歲大概已足夠。
不想白發稀少,年老色衰,成為一堆幹枯的皮囊坐吃等死。
老去是無聊而乏味的事,我害怕。
怕來不及。
她說,生命怎麼可能自主把握,疾病都不能夠,哪個不是說倒就倒。
現在很多人的活法,好像是覺得永遠不會死去。
他們囤積、建造、揮霍,處心積慮謀求永恒的權力、聲名、享受和财富。
他們覺得自己不會死。
我看對死亡态度比較清醒的人大概有兩種活法,一種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徹底地放縱,好像明天就要死去,總是高高興興,稀裡糊塗。
一種是認認真真做事,對人很好,什麼都收拾幹淨,盡量不留後悔,放下所謂的驕傲。
一個知道要走的人,最重要的事情肯定是收拾與打包行李。
他所有目的都是為了再出發,而不是一直忙着裝修旅館房間,添置家具。
她說,那天我在街頭看到路邊小攤收攤,一對男女帶着他們的孩子,皮膚很黑,穿塑膠拖鞋,男人手裡拿一把蔬菜,孩子在女人的懷裡入睡。
三個人都很瘦弱,看起來不太健康。
但他們之間的對答相處與所有地方的夫婦一樣,結束生意,準備回家做飯。
底層的人們沒有講究的食物、舒适的住房。
但不管富人還是窮人,這種模式是人在土地上最安心的肉身歸宿。
我因此意識到,各個地區的文明再有差異,貧富再如何懸殊,人最終由相同的質地組成,以相同的模式在生活。
我們所有人都被限制在物質的囚籠裡面。
期待與恐懼,需索與依賴,占有與貪婪,心的運作與循環模式都是一樣。
4 回到房間他去衛生間沖澡,全身赤裸地走出來,并不避諱在她面前暴露出身體。
一貫如此,睡覺也不愛穿衣服。
大概隻有覺得自己身材完美的人,才會肆無忌憚地在别人面前如此暴露。
他知道自己長得美。
仿佛隻是借用父母不相關的身體,獨立創造出自從前攜帶而來的臉和身體。
太過俊美的人,總是會有些其他的不如意。
他不算腳踏實地的人,隻是努力維持家族生意,性格裡終有一種孤傲和涼薄。
又鐘情男子,即便也可以接受女人。
無法在這個世間找到身心安定的一塊踏實地方,隻是随波逐流。
難以與他人建立起穩定與持久的關系。
他沒有歸宿。
他從背後抱住她,把臉埋在她的頸窩裡,輕輕嗅聞她頭發的氣味。
把她轉過來親吻她,一如既往地贊美她。
你的身體是女人裡面我唯一喜歡的。
他低聲嘀咕用手心感受她的皮膚,仿佛永遠在第一次碰觸她。
我喜歡跟你做愛。
這麼多年還沒有厭倦,為什麼,你是不是下了魔咒給我。
他的臉貼在她的耳朵邊,她聽到他潮水退卻之後的呼吸。
歡愛稍縱即逝。
他起身去衛生間沖洗,裡面傳來水聲。
房間裡流蕩一股挾帶花香的夜風。
江南的夜晚,濕潤,溫軟,令人心生頹唐。
身體餘留的喜悅還在震蕩,是他留下的熱量。
身體輕盈通透好像被洗刷過一遍。
她穿上他的白色T恤,身高一米八二淨湖的衣服,套在她身上,下擺拖到大腿位置。
走到窗邊,推開木窗,點燃一根煙。
不遠處隐約傳來昆曲的唱腔,是昆曲劇社裡晚上的正式演出。
明天他們會一起去看演出,午後開場。
她仔細分辨,聽出唱的是《牡丹亭》的“尋夢”,“睡荼蘼抓住裙钗線……”絲竹的聲音和宛轉的低吟,低低幽幽一路蜿蜒而來。
夜色中的泡桐樹此刻被燈光照亮,枝葉伸展有緻,一串串淡紫色壯碩花朵垂墜。
仿佛是此刻最繁盛的一個幻夢。
隻得到歡愉的性行為不符合人類宏觀的秩序,在某種意義上會被歸類于空虛。
覺得傷感的是,他們之間的所有隻是互相贈予,不曾互相屬于和一起創造。
是兩條不離不棄的平行線。
這一刻,現實和物質的世界似乎被推開顯得遙遠。
而曾經交換過生命力的身體在死去之時,還能留住對彼此的記憶嗎。
半夜她醒來,發現他按照原有的習慣背過身去蜷成一團。
他睡眠安靜,沒有聲息。
她靠過去抱住他健碩暖熱的背,肚腹裹住他的臀部,兩個人的身體貼合成兩柄勺子。
他在模糊中意識到她的貼近,把身體後傾與她貼合得更緊密。
她撫摸他的耳朵,略有些粗硬的短發。
他喜歡與她同床共眠,先彼此擁抱然後各自分開,有一隻手拉在一起,或者把一隻腳與對方相觸。
他說,以前我覺得對做愛靈敏和控制有度,仿佛是一種天性。
如同一台機器,精确的情感總帶有抽離。
即便在最歡愉的時刻,依然停留在隔絕之中。
隻有我們彼此的身體交換律動和喜悅,也交換至深的軟弱和羞恥。
我在你面前徹底打開自己,有時幾近忘記自己。
人生不免看起來荒誕,充滿敷衍了事和勉強的屈就。
荒誕還在于我們從來不曾想過撕破謊言和虛僞,而總是試圖暗示自己一切正常。
真實有時并非生活的常态,也不歸屬秩序或道德的行列。
甚至不是一種合理化的可以讓人接受的存在。
但這是真實。
她說,現在抱住我,讓我們入睡,讓心和腦袋都停息下來。
你聞到空氣中的花香嗎,知道這是什麼花嗎。
也許是紫藤花。
不是。
栀子或者茉莉嗎……聞起來不像。
是我喜歡的泡桐花。
等天亮,我們吃完早餐帶你去看。
現在睡吧。
晚安,淨湖。
晚安,遠音。
5 淨湖。
她輕輕喚他,撫摸他的眉間、眼皮、鼻梁、嘴唇,順延到下巴。
他睡在她身邊,側向她的臉俊美潔淨,微微皺着眉心,唇角略噘起,像個童年期的男孩。
半睡半醒,睜開眼睛,看到她俯向他的面容。
外面天色已亮。
她說,來,起床,讓我們出去曬曬太陽,随便走走。
泡桐樹從白牆之内探出身來,地上鋪滿整朵落花。
她微微跳躍向前走去,小心撿起一朵新鮮的落花,對他說,你聞一下,這是我喜歡的味道。
他把她遞過來的花朵放在鼻端嗅聞,放進衣服口袋,說,我替你留着它。
她說,好。
她比他年長,但在他身邊像一個同齡的人。
也許是身上沒有煙火氣,言行舉止正直單純。
她是那種随着年歲會越來越有滋味的女人。
如果仔細看,面容固然镌刻下歲月的印痕,但一雙眼睛仍然清澈閃亮。
是誰說的,一個人的衰老是從眼睛開始。
她的眼睛還如同少女。
她的面容有時候看起來很美,仿佛會發出光來,有時候顯得非常普通,丢進人堆裡沒有人會注意。
她臉部的輪廓和神态會變化。
她無法看到自己走路、說話、微笑、沉靜時候的樣子。
她不知道自己在他心裡是什麼樣的存在。
他們去獅子林。
他渴望像普通戀人一樣拉起她的手,這樣的時刻他意識到隐秘而強烈的掙紮。
這裡是旅遊地,也許會遇見熟人。
有家庭的他與比自己大很多的女子在一起,這戀情不能被人知道,也會傷害其他人。
走在路上她有時與他并肩,有時故意一前一後,保持半米左右若離若即的距離。
她不表示介意,她接受現實。
走進正門,廳堂前院擺放四盆大型杜鵑盆景,花色蓬勃豔麗襯托古老的銀杏。
青石闆地,木結構建築,她看東西仔細,慢慢流連。
走過長而曲折的回廊,來到花園邊角一間小小的石頭建築。
注解寫着,這是以前莊園主人用來參禅的房間。
走到裡面靜寂無人,她突然湊近他輕聲說,我的胸罩後背鈎子松了。
你幫我重新扣緊。
花園洞門已進來一組美國旅行團,聚集在院子裡聽導遊解說石林。
他們兩個在小禅房裡,他把手伸進她的襯衣,撩起後背衣服,雪白的背部赤裸出來。
他尋找細小的暗扣,手心有汗,摸索很久才把扣子對上。
這個過程中,近在咫尺的窗外是大堆人群和他們的聲響。
這間荒冷的屋子裡似乎仍聚集禅定的能量。
對比如此緊迫,讓他有渾身汗毛凜然豎起的感覺。
她輕聲安撫他,不要慌張,沒有事。
他的雙手退出來,重新把她襯衣背面整理好。
他意識到他們并不隐蔽,外面的人看到屋内的情況非常清楚。
也許有人看見屋子裡面他們的舉動,一個男人撩起女人的襯衣後背,給她系胸罩扣子。
她不慌不亂,面色鎮定。
他們互相捆綁,逼近愛欲的邊緣,臨着一面懸崖,底下空無不可測量。
他輕聲問她,遠音,我們是有罪孽的嗎,我們的感情是錯誤的嗎。
這是他發自内心的惶惑。
她看着他,眼睛黑白分明,凜凜發光。
轉過身去默默走到前面,當作沒有聽到。
她走到湖邊假山旁邊,站在一棵低垂的大櫻花樹下。
爛漫白色的垂枝櫻差不多已到尾聲,地上全是細碎花瓣。
她說,看到花期的尾聲也不錯。
這是它的一部分。
它已盡力過了。
他們在樹下的座椅坐下來,看着從花枝縫隙中滲透進來的陽光。
地面上花影舞動。
他說,我好像并不是很喜歡孩子。
有時會覺得缺乏耐心,渴望獨處。
一些時候對他産生憐憫,他來到這個家庭,我與他的母親不是統一的人,也不能和諧共處。
但有時我想,還有更多的孩子出生于貧窮的家庭,動亂的國家,死于戰争、傳染病、災難、饑餓,能身體健康而順利長大的孩子都已算是幸運。
人類的社會并沒有完美的處境與設定。
她說,孩子幼小時我也精心照顧他們,為此犧牲個人生活。
他們長大以後我并不牽挂。
他們帶着種子來到人世,有注定的軌道和因緣,能自在生長就好,不需要總是與父母捆綁在一起。
這是父母的自私。
雖然我也想陪伴他們長大,但這個家庭緣分如此,父母無法相愛,隻能接受這樣的安排。
每個人都需要獨立地生長。
孩子需要,成人也需要。
如果換到現在還沒有孩子,我就不會再要。
選擇不生養孩子也是一種清淨。
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主動或被動地與新的生命聯上關系,是被輪回挾制。
成年人把孩子當成對自己僵化生命的拯救、對生活的希望或改善關系的工具,這是可恥的。
人負有對自己的責任,哪怕是在困難的狀況下,而不是習慣性地采用逃避自己、期望他人的方式。
我們以為愛他們,希望不讓孩子重複過往經曆,但往往最後的結果是,他們會遺傳我們的模式。
成人曾經背負的,孩子原封不動再背負一次,遭受同樣的業力。
人與人之間傳遞的力量十分強大。
他說,這也是我害怕的,孩子有一個看起來貌美但癡迷于吃喝玩樂、性格膚淺而幼稚的母親,一個把所有精力都投注在工作上、表面成功但内心總在潛逃的父親。
我不敢要第二個孩子。
她說,成年人自己需要完成的功課已經很多。
她說,我們跟别人的關系,是心的投射。
心還未降服,很有力氣自相對立,沒有學會真正的和解。
你妻子是你的一面鏡子,而我是你心中的一個幻想。
我們無法解脫人我關系,總是需要對方,需要來自他人的印證。
就好像這麼多年,我和你,和其他人的關系,
重要的是盡到責任。
我對懷玉說,如果他有遇見合适的女人,要跟這個人在一起。
因為一生很短,必須為快樂與喜悅而活。
那個黃昏,他離開旅館去湖邊咖啡店。
店裡東西并不好吃,上菜速度很慢,有時多次催促也不來。
她坐在靠近牆角的一張小桌子邊上,在他的斜對面。
黑色頭發盤起,肩上包裹薄薄的手織絹絲圍巾,背影線條呈現出渾厚已不再是年輕窈窕。
他覺得這輪廓在發出訊号,盯着她。
她轉過臉,眼睛定定看住他,然後起身離開。
他擔心遺失她的蹤迹,等不及咖啡上來,立即跟着走開。
她在前,他在後。
他們走上長橋,她的速度并不迅疾,意識到他跟在身後。
走過曲折街巷,各種當地細密畫店鋪、古董店,她在煙攤買當地煙草,卷在幹燥的硬葉子當中用細棉線捆綁,不清楚是不是夾裹其他草藥。
一路走到湖邊小廣場,孩子們騎自行車嬉戲,金發男子在彈琴唱歌,很多當地人圍觀。
湖水沖擊石階,遠處是湖之宮酒店充滿戲劇感的建築,對岸密密層層累疊民居與旅館。
天空呈現出大雨欲來之前的壯觀與陰沉,濃雲密布,雲團翻滾。
周圍的人逐漸散去,隻剩下他們兩個在湖邊石階。
她坐下來,拿出一隻小型定焦相機快速拍攝幾張照片。
如果暴雨即刻傾瀉,該如何行動,是快速跑到附近小店鋪裡去躲雨,還是坐着不動幹脆淋個濕透。
她仿佛知道他心中思慮,側過臉來對他說,不一定發生你腦袋裡盤算的事情。
果然大約十分鐘濃雲密布之後,雲朵退後。
太陽露出,灼熱光柱傾瀉而下,照射在山頂和宮殿。
黃昏絢爛的雲霞重新湧現,一切回複風平浪靜。
他們到加爾各答。
走過車水馬龍的大街,又走過曲折居民小巷,去看泰戈爾故居。
大詩人住在一處清幽華貴的園林大宅之中。
脫去鞋子,踩上露台上的青石闆,卷起遮陽簾,房間中央放一張空床,詩人晚年在這張床上去世。
他在這個居所寫下許多充滿哲思和神性的詩句。
站在陽台上看着烈日暑氣之下綠樹成蔭、種滿奇花異草的花園,馬路外面是喧嚣雜亂的城市。
他說,即便身處樂園,人仍在走向不可避免的衰老和死亡。
她說,這有什麼可怕。
至少這一刻你還在聞着風中的花香,享受這個奇幻而美妙的花園。
他說,我在這趟旅途出發之前,覺得不知道如何繼續走下去。
父親希望我能健康地生活,但我不知道健康是什麼樣的标準。
是應該有一個愛人,有孩子,有婚姻,有家庭嗎,還是能夠認知到神認知到真理,能夠熄滅自己的欲望和迷惘。
有時我渴望孤身一人去荒蕪無人的大森林裡居住,不說話,不與任何機器和陌生人打交道,晚上入睡之前給你寫封信,記下心裡發生過的感受與心念。
我不想活得很久,六十歲大概已足夠。
不想白發稀少,年老色衰,成為一堆幹枯的皮囊坐吃等死。
老去是無聊而乏味的事,我害怕。
怕來不及。
她說,生命怎麼可能自主把握,疾病都不能夠,哪個不是說倒就倒。
現在很多人的活法,好像是覺得永遠不會死去。
他們囤積、建造、揮霍,處心積慮謀求永恒的權力、聲名、享受和财富。
他們覺得自己不會死。
我看對死亡态度比較清醒的人大概有兩種活法,一種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徹底地放縱,好像明天就要死去,總是高高興興,稀裡糊塗。
一種是認認真真做事,對人很好,什麼都收拾幹淨,盡量不留後悔,放下所謂的驕傲。
一個知道要走的人,最重要的事情肯定是收拾與打包行李。
他所有目的都是為了再出發,而不是一直忙着裝修旅館房間,添置家具。
她說,那天我在街頭看到路邊小攤收攤,一對男女帶着他們的孩子,皮膚很黑,穿塑膠拖鞋,男人手裡拿一把蔬菜,孩子在女人的懷裡入睡。
三個人都很瘦弱,看起來不太健康。
但他們之間的對答相處與所有地方的夫婦一樣,結束生意,準備回家做飯。
底層的人們沒有講究的食物、舒适的住房。
但不管富人還是窮人,這種模式是人在土地上最安心的肉身歸宿。
我因此意識到,各個地區的文明再有差異,貧富再如何懸殊,人最終由相同的質地組成,以相同的模式在生活。
我們所有人都被限制在物質的囚籠裡面。
期待與恐懼,需索與依賴,占有與貪婪,心的運作與循環模式都是一樣。
4 回到房間他去衛生間沖澡,全身赤裸地走出來,并不避諱在她面前暴露出身體。
一貫如此,睡覺也不愛穿衣服。
大概隻有覺得自己身材完美的人,才會肆無忌憚地在别人面前如此暴露。
他知道自己長得美。
仿佛隻是借用父母不相關的身體,獨立創造出自從前攜帶而來的臉和身體。
太過俊美的人,總是會有些其他的不如意。
他不算腳踏實地的人,隻是努力維持家族生意,性格裡終有一種孤傲和涼薄。
又鐘情男子,即便也可以接受女人。
無法在這個世間找到身心安定的一塊踏實地方,隻是随波逐流。
難以與他人建立起穩定與持久的關系。
他沒有歸宿。
他從背後抱住她,把臉埋在她的頸窩裡,輕輕嗅聞她頭發的氣味。
把她轉過來親吻她,一如既往地贊美她。
你的身體是女人裡面我唯一喜歡的。
他低聲嘀咕用手心感受她的皮膚,仿佛永遠在第一次碰觸她。
我喜歡跟你做愛。
這麼多年還沒有厭倦,為什麼,你是不是下了魔咒給我。
他的臉貼在她的耳朵邊,她聽到他潮水退卻之後的呼吸。
歡愛稍縱即逝。
他起身去衛生間沖洗,裡面傳來水聲。
房間裡流蕩一股挾帶花香的夜風。
江南的夜晚,濕潤,溫軟,令人心生頹唐。
身體餘留的喜悅還在震蕩,是他留下的熱量。
身體輕盈通透好像被洗刷過一遍。
她穿上他的白色T恤,身高一米八二淨湖的衣服,套在她身上,下擺拖到大腿位置。
走到窗邊,推開木窗,點燃一根煙。
不遠處隐約傳來昆曲的唱腔,是昆曲劇社裡晚上的正式演出。
明天他們會一起去看演出,午後開場。
她仔細分辨,聽出唱的是《牡丹亭》的“尋夢”,“睡荼蘼抓住裙钗線……”絲竹的聲音和宛轉的低吟,低低幽幽一路蜿蜒而來。
夜色中的泡桐樹此刻被燈光照亮,枝葉伸展有緻,一串串淡紫色壯碩花朵垂墜。
仿佛是此刻最繁盛的一個幻夢。
隻得到歡愉的性行為不符合人類宏觀的秩序,在某種意義上會被歸類于空虛。
覺得傷感的是,他們之間的所有隻是互相贈予,不曾互相屬于和一起創造。
是兩條不離不棄的平行線。
這一刻,現實和物質的世界似乎被推開顯得遙遠。
而曾經交換過生命力的身體在死去之時,還能留住對彼此的記憶嗎。
半夜她醒來,發現他按照原有的習慣背過身去蜷成一團。
他睡眠安靜,沒有聲息。
她靠過去抱住他健碩暖熱的背,肚腹裹住他的臀部,兩個人的身體貼合成兩柄勺子。
他在模糊中意識到她的貼近,把身體後傾與她貼合得更緊密。
她撫摸他的耳朵,略有些粗硬的短發。
他喜歡與她同床共眠,先彼此擁抱然後各自分開,有一隻手拉在一起,或者把一隻腳與對方相觸。
他說,以前我覺得對做愛靈敏和控制有度,仿佛是一種天性。
如同一台機器,精确的情感總帶有抽離。
即便在最歡愉的時刻,依然停留在隔絕之中。
隻有我們彼此的身體交換律動和喜悅,也交換至深的軟弱和羞恥。
我在你面前徹底打開自己,有時幾近忘記自己。
人生不免看起來荒誕,充滿敷衍了事和勉強的屈就。
荒誕還在于我們從來不曾想過撕破謊言和虛僞,而總是試圖暗示自己一切正常。
真實有時并非生活的常态,也不歸屬秩序或道德的行列。
甚至不是一種合理化的可以讓人接受的存在。
但這是真實。
她說,現在抱住我,讓我們入睡,讓心和腦袋都停息下來。
你聞到空氣中的花香嗎,知道這是什麼花嗎。
也許是紫藤花。
不是。
栀子或者茉莉嗎……聞起來不像。
是我喜歡的泡桐花。
等天亮,我們吃完早餐帶你去看。
現在睡吧。
晚安,淨湖。
晚安,遠音。
5 淨湖。
她輕輕喚他,撫摸他的眉間、眼皮、鼻梁、嘴唇,順延到下巴。
他睡在她身邊,側向她的臉俊美潔淨,微微皺着眉心,唇角略噘起,像個童年期的男孩。
半睡半醒,睜開眼睛,看到她俯向他的面容。
外面天色已亮。
她說,來,起床,讓我們出去曬曬太陽,随便走走。
泡桐樹從白牆之内探出身來,地上鋪滿整朵落花。
她微微跳躍向前走去,小心撿起一朵新鮮的落花,對他說,你聞一下,這是我喜歡的味道。
他把她遞過來的花朵放在鼻端嗅聞,放進衣服口袋,說,我替你留着它。
她說,好。
她比他年長,但在他身邊像一個同齡的人。
也許是身上沒有煙火氣,言行舉止正直單純。
她是那種随着年歲會越來越有滋味的女人。
如果仔細看,面容固然镌刻下歲月的印痕,但一雙眼睛仍然清澈閃亮。
是誰說的,一個人的衰老是從眼睛開始。
她的眼睛還如同少女。
她的面容有時候看起來很美,仿佛會發出光來,有時候顯得非常普通,丢進人堆裡沒有人會注意。
她臉部的輪廓和神态會變化。
她無法看到自己走路、說話、微笑、沉靜時候的樣子。
她不知道自己在他心裡是什麼樣的存在。
他們去獅子林。
他渴望像普通戀人一樣拉起她的手,這樣的時刻他意識到隐秘而強烈的掙紮。
這裡是旅遊地,也許會遇見熟人。
有家庭的他與比自己大很多的女子在一起,這戀情不能被人知道,也會傷害其他人。
走在路上她有時與他并肩,有時故意一前一後,保持半米左右若離若即的距離。
她不表示介意,她接受現實。
走進正門,廳堂前院擺放四盆大型杜鵑盆景,花色蓬勃豔麗襯托古老的銀杏。
青石闆地,木結構建築,她看東西仔細,慢慢流連。
走過長而曲折的回廊,來到花園邊角一間小小的石頭建築。
注解寫着,這是以前莊園主人用來參禅的房間。
走到裡面靜寂無人,她突然湊近他輕聲說,我的胸罩後背鈎子松了。
你幫我重新扣緊。
花園洞門已進來一組美國旅行團,聚集在院子裡聽導遊解說石林。
他們兩個在小禅房裡,他把手伸進她的襯衣,撩起後背衣服,雪白的背部赤裸出來。
他尋找細小的暗扣,手心有汗,摸索很久才把扣子對上。
這個過程中,近在咫尺的窗外是大堆人群和他們的聲響。
這間荒冷的屋子裡似乎仍聚集禅定的能量。
對比如此緊迫,讓他有渾身汗毛凜然豎起的感覺。
她輕聲安撫他,不要慌張,沒有事。
他的雙手退出來,重新把她襯衣背面整理好。
他意識到他們并不隐蔽,外面的人看到屋内的情況非常清楚。
也許有人看見屋子裡面他們的舉動,一個男人撩起女人的襯衣後背,給她系胸罩扣子。
她不慌不亂,面色鎮定。
他們互相捆綁,逼近愛欲的邊緣,臨着一面懸崖,底下空無不可測量。
他輕聲問她,遠音,我們是有罪孽的嗎,我們的感情是錯誤的嗎。
這是他發自内心的惶惑。
她看着他,眼睛黑白分明,凜凜發光。
轉過身去默默走到前面,當作沒有聽到。
她走到湖邊假山旁邊,站在一棵低垂的大櫻花樹下。
爛漫白色的垂枝櫻差不多已到尾聲,地上全是細碎花瓣。
她說,看到花期的尾聲也不錯。
這是它的一部分。
它已盡力過了。
他們在樹下的座椅坐下來,看着從花枝縫隙中滲透進來的陽光。
地面上花影舞動。
他說,我好像并不是很喜歡孩子。
有時會覺得缺乏耐心,渴望獨處。
一些時候對他産生憐憫,他來到這個家庭,我與他的母親不是統一的人,也不能和諧共處。
但有時我想,還有更多的孩子出生于貧窮的家庭,動亂的國家,死于戰争、傳染病、災難、饑餓,能身體健康而順利長大的孩子都已算是幸運。
人類的社會并沒有完美的處境與設定。
她說,孩子幼小時我也精心照顧他們,為此犧牲個人生活。
他們長大以後我并不牽挂。
他們帶着種子來到人世,有注定的軌道和因緣,能自在生長就好,不需要總是與父母捆綁在一起。
這是父母的自私。
雖然我也想陪伴他們長大,但這個家庭緣分如此,父母無法相愛,隻能接受這樣的安排。
每個人都需要獨立地生長。
孩子需要,成人也需要。
如果換到現在還沒有孩子,我就不會再要。
選擇不生養孩子也是一種清淨。
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主動或被動地與新的生命聯上關系,是被輪回挾制。
成年人把孩子當成對自己僵化生命的拯救、對生活的希望或改善關系的工具,這是可恥的。
人負有對自己的責任,哪怕是在困難的狀況下,而不是習慣性地采用逃避自己、期望他人的方式。
我們以為愛他們,希望不讓孩子重複過往經曆,但往往最後的結果是,他們會遺傳我們的模式。
成人曾經背負的,孩子原封不動再背負一次,遭受同樣的業力。
人與人之間傳遞的力量十分強大。
他說,這也是我害怕的,孩子有一個看起來貌美但癡迷于吃喝玩樂、性格膚淺而幼稚的母親,一個把所有精力都投注在工作上、表面成功但内心總在潛逃的父親。
我不敢要第二個孩子。
她說,成年人自己需要完成的功課已經很多。
她說,我們跟别人的關系,是心的投射。
心還未降服,很有力氣自相對立,沒有學會真正的和解。
你妻子是你的一面鏡子,而我是你心中的一個幻想。
我們無法解脫人我關系,總是需要對方,需要來自他人的印證。
就好像這麼多年,我和你,和其他人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