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真

關燈
當她醒來,發現自己躺在醫院走廊的臨時床位,已被做過治療處理,需要挂鹽水。

    做完靜脈注射可回返。

    他坐在床邊,兩手托住腦袋,低垂着頭,一言不發。

    大概是藥物鎮靜的作用,還是劫後餘生,她覺得心裡的嗔恨已熄滅,此刻心境清涼、溫柔而又平靜,對他仍有深刻的情感。

    她傷害了他。

    何至于此,讓他擔驚受怕、來回奔波。

    難道他們不曾有過緊緊擁抱親密無間的時刻嗎。

    即便隻為肉身,他也曾熱烈地喜愛過她。

    現在彼此之間隻剩下一枚褐色木制紐扣仍在她的手心。

    怎麼就沒有了些許容納對方的餘地。

     她知道耿耿于懷的是這份熱烈喜愛的破滅。

    對孤獨和無愛覺得恐懼。

    如果還能留下一線希望。

     她輕聲對他說,讓我們重新開始吧。

    我愛你。

    他的嘴唇微微撇動,唇角抽搐沒有說話。

    護士過來幫她拔掉針頭,早上六點多,窗外暗藍天色逐漸發亮,偶爾傳來幾聲鳥叫。

    她出門看到的城市白霧茫茫。

    那是冬天。

    她仍虛弱,他扶她走出醫院大門。

    她緊緊握住他的手。

    他沒有像以前憎惡地甩開,而是任由她抓住。

     這個允許有股暖流貫穿而過,她感覺到複活,生長。

    是的。

    她需要愛。

    隻有愛才能讓她感覺到是活着的,有希望的。

    如果他能夠繼續愛她,能夠穿透肉身真正識别她的靈魂。

    如果他能夠接受她的全部,看到她的美,也看到她的黑暗與無助并給予幫助,那麼這份愛就是他施與她的最為珍貴的良藥。

     她未必一定要得到什麼結果。

    隻是想要愛。

     她說,餓了。

    他說,現在隻有肯德基開着門,有早餐提供,我帶你去吃。

    店裡人稀少,她坐在角落位置,看着他買好食物,端着托盤走過來。

    人群中的他,是其貌不揚并已發胖的中年男子,同時他是一個家庭的丈夫和父親。

    在身份上他已失去自由。

    但此刻卻是她唯一的愛人。

     人是有多愚癡多軟弱,她想。

    但她此刻沒有力量撕開這一切妄想。

    她陷入内心饑渴的牢獄。

     他給她買來豆漿、漢堡包,自己要一杯咖啡。

    她非常餓,立刻開始吃東西。

    他坐在對面,默默無言喝完杯子裡的咖啡。

    當她一口氣吃完所有食物,臉上煥發出些許血色和活力。

    他說,如真,看着我。

    看着我的眼睛,我有話要說。

    這是她挂完鹽水走出醫院大概一個小時之後。

    她默默擡起頭,現在她是一個空空蕩蕩的容器,沒有愛恨,他倒進來什麼便是什麼。

    他擁有重新塑造她的時間和能力。

     顯然他無法意識到這一刻他對她的影響。

    他說,現在我要告訴你,如真,你這樣的女人,我不可能愛你,也不喜歡你。

    你即便自殺一百次,我們也不會在一起。

    這次見面之後,我絕不會再出現在你的面前。

    記住,沒有任何機會。

    這是我們的永别。

     她後來知道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恐懼。

    在恨之中有可能包括着愛。

    但在恐懼之中,沒有任何的愛。

    這是她失敗的初戀,她愛上的這個男人,心中沒有一點點憐憫,隻有恐懼和極力自保的自私。

    他害怕她傷害到他的身份,毀滅他的生活,撕下他的面具。

    他看不到她的心。

    或許她的心對他來說本來就是不需要的。

     分開後,她獨自去海邊旅行。

    在沙灘上久久地看着海天盡頭的滾動波濤,讓狂暴烈風把自己吹透。

    把那枚紐扣丢進大海。

    她有深刻的悲痛,不能對身邊任何人說明,隻是獨自忍耐。

    這股悲痛,不是因為和他分開,也不是為他。

    這悲痛是無能為力。

    她用盡力氣,沒有得到愛。

    無愛是至深的恐懼與孤獨。

     重頭再來。

    越發沉默寡言,偷偷抽煙,讀很多書,不善于交朋友但學業成績很好。

    畢業後順利在幻海找到一份工作,在财經雜志做記者。

    她聰慧,有才華,這本是好的開端。

    那年她二十三歲。

    但她又開始戀愛,并重複歧途。

     對方仍是年長很多的男人。

    采訪中認識的房地産商人。

    也有家庭,妻子專職做家庭主婦,撫養不滿十歲的一雙兒女。

    她從心裡覺得應該比他的妻子強。

    事實上,不管是在外表還是才華上,她都算奪人眼目。

    孜孜不倦忍耐五年,盡心盡力。

    每次她都感覺,彼此的關系似乎在慢慢往前挪動,一步兩步三步……她抱有希望。

    希望他能夠離婚,和她結婚。

    事實遠非如此。

    他從來都是站在原地不動。

     男人的反應模式都是一樣:初時對她如癡如醉,很快感覺有壓力。

    然後糾纏扯鬥,戀戀不舍,藕斷絲連,你進我退,你退我進。

    等到力氣用盡,他們便開始迅速撤退。

    她是那種可以為感情而死的人。

    他們最後都會看清楚這一點并被逐一吓退。

    他離開時,對她說,人性有一個共同點是趨利避害。

    沒有得到利益不重要,但必不能是傷害、損害。

    你是那種帶着害的人。

     血肉奮戰兩次,失敗告終。

    她再次意識到,男女之間有時像兩個沒有根的人。

    在自己的生命裡沒有根,在對彼此的愛裡面也沒有根。

    一時興起,接續是分離、隔絕,無法真正地互為一體。

    彼此喂食的不過是饑餓和恐懼。

    她遇見的這些男人,輪番給她教訓。

    最終讓她知道,所有關于感情的期待和幻想,沒有可能得到生長。

     俗世的情愛不可能帶來永久的喜悅。

    甚至沒有安慰。

     她決定離職,放棄幻海,潛心療傷。

    任性肆意地虛耗青春,兜轉一大圈。

    回到故鄉,已二十八歲。

     8 她邀請仁美去家裡做客。

     她住在十七層樓的單身公寓,天氣晴朗時往下眺望,能看到民居屋頂以及遠處的舊宮殿遺址。

    她讓他洗澡,自己在廚房煮面條。

    他不吃蔥蒜,她把南方小芹菜綠色細梗切出細小碎末。

    用托盤把盛面的白瓷碗裝着,旁邊襯上一枝白色鈴蘭。

    她知道這些微小美感他會當下感應。

    他的心安靜、敏感,如同水晶。

     之前從未這樣鄭重而殷勤地對待過一個男人,也許是不曾遇見值得的人。

    他讓她看到内心存在同等珍貴的潛力。

     她說,你想去看場電影嗎。

     他說,可以。

     她擦幹淨廚房,穿上大衣,和他一起走到附近電影院看下午場。

    有關于太空探險的美國科幻片。

    電影好看,年輕的他也有很多好奇心,自在感受周圍的一切。

    他們并肩坐在放映廳裡,和身邊普通的男女沒有兩樣。

    但她知道其實完全不同。

    這個男人不是凡俗世間的角色,他的身心是為另外一個領域準備并為此服務。

    他此刻坐在她的身邊,完全是因為某種深遠的因緣。

    包括他留給她的這些時間。

     看完電影回到家,他有些疲倦需要小睡進去客房。

    她在客廳裡煮熱水,泡茶。

    把他平時穿的僧衣用洗衣機清洗幹淨,在客廳裡鋪開來晾曬。

    暗紅色的大布懸挂起來,仿佛幕布般壯觀。

    她在沙發上躺下來也睡着了。

    等她醒來,看到窗外暮色蒼茫,仁美已經出來,背對着她坐在木桌邊,看着窗外遠景一動不動。

    她的身上被蓋上一條毛毯。

     她默默凝望他的背影,一時不知身在何處。

    仿佛與他共同置身于茫茫無邊的時空隧道之中。

    他們為何相遇,因何相遇。

    他是從另外的時空穿行而來嗎。

    她意識到他存在的質感使外界發生變化,事物開始顯得清淨而穩定。

    有時他如同天真孩童,有時呈現出仿佛曆經世事的靈魂。

    有時如同在泉邊飲水姿态優美的麋鹿,有時像華貴的國王。

    他不露鋒芒,沒有要求。

    這是嶄新的經驗。

     這個男人,他在與世隔絕的深山裡長大,大部分時間在寺院裡度過。

    他的存在質樸而深不可測。

     他轉過身,看到她醒來,說,你把我的僧衣洗幹淨了。

    他從自己帶來的香桶裡抽出一支香,點燃。

    芳香的白煙升起。

    他說,這是金剛頂寺的僧人做的香,用沉香、松樹皮、白檀香、廣藿香、琥珀、丁香、冰片、藏紅花等近二十種天然材料磨成粉末,加入純蜂蜜。

    香氣馥郁,去障淨穢。

    這個藥方傳承一千年,材料簡單,但材料之間互相調有很深的學問。

    能淨化磁場,驅除邪靈的能量場。

     她呼吸這芬芳,覺得心神安定喜悅升起,呼吸格外深入。

     她問,寺院是不是有僧人會給别人看病。

     是的。

    金剛頂寺有這樣的傳統,給信衆看病,提供他們醫藥。

    我還在學習,還沒有到行醫的資格。

    他停頓一下,說,我很快要回去。

    感謝這段時間你對我無微不至,全心全意。

    這是我從來沒有感受過的感情。

    有時我非常感動。

    現在你有什麼問題,還可以當面問我。

     她說,我兜轉半生,還沒有感受過真正的愛是什麼。

    大部分人所謂的愛,隻是把對方當做一個工具。

    不全然的愛會成為對自我和他人的剝削,并最終是虛弱的。

    我沒有一次成功,這是否是求不得之苦。

     她打開心扉,抛去自尊的羞恥感。

    如果坐在對面的不是仁美,恐怕不會這樣直接示弱,說出内心深深隐藏的困惑。

    他們并未交流過她全部的過往、曆史,但他仿佛知悉一切。

    他說,這是你此生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如真。

    但即便你頭破血流,面對業力沒有逃避。

    你很勇敢。

     她說,後來我幾乎失去對愛與被愛的客觀認識,或者說開始懷疑這個概念。

    世間男女所謂的愛,到底是什麼。

    那是占有與被占有的欲望,充滿自私自利的需索和自我滿足嗎。

    有誰知道什麼是愛,有誰愛過。

    有誰真正品嘗過愛的極樂和自由。

     他說,愛欲是人世很大的考驗。

    它真實、堅強,如同金子,也經常成為一座牢獄。

    在它混亂的另一面,是我們澄淨自性的顯示。

    在它束縛粘纏的背後,是人試圖獲得的自由。

    我們一直沉浸在愛之中,隻是自身障礙太重,無法看見它,感受到它。

    愛是我們的本來屬性。

    但隻有兩個返璞歸真的人,袒露出真誠而具備勇氣的靈魂,才有可能真正愛上彼此。

    最究竟的愛是慈悲。

    它是唯一能夠開花結果的愛。

     我該如何開始這一趟的學習。

     如果要走一條真正的心靈修行之路,以後我會把所知道的告訴你。

    但是我很年輕。

    我也在學習。

    先把心清空,清除,成為有純度的容器,否則無法去接應真理。

    清涼而滾燙的灌注有可能使不幹淨的心碎裂。

    沒有純度的心,同樣無法承載究竟的智慧,純粹的愛。

     大多數人身心受限,一生都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愛。

    不相信,也無法得到。

    容器隻有清空,才可能試圖承載無限。

     對欲望的放棄,就像往一隻杯子裡灌注熱水,水越來越滿終于燙着手,忍受不住會自動放手。

    貪婪、嗔恨、愚癡也是這樣,我們在其中受苦甚深,煎熬到一定程度會被釋放。

    有些事情人有困惑,不必強求解釋。

    如果開始修行,持之以恒,不斷維持正見和覺知的運行,某天所有困惑會自己解開。

     佛陀說,一切都在燃燒。

    不是物質的燃燒,而是我們内心的情緒、妄念、期待、恐懼所引發的痛苦在燃燒。

    涅槃代表的是冷卻、熄滅。

     我們經過人世間,這趟旅程,雖然看起來有很多艱苦的挑戰,但它同時也充滿機會。

    不管如何,你已在認真地思考自己的生命。

    如真,這是好的消息。

     夜已深,她起身跟他告别。

    他們各自回去房間睡覺。

    她在枕邊感覺天色快發亮,終于入睡。

    即将醒來的淩晨,做了一個夢。

     是夏天,與仁美去公園看荷花。

    烈日炎炎,大湖開滿高低起伏的荷花,密密簇簇,風中彌漫強烈的香氣。

    孩子,情侶,老人,來回走動。

    他們坐在湖畔的亭子裡,并肩看着眼前的荷花塘。

    蟬在鳴叫,天很藍,白雲朵朵。

    沒有比當下更真實的存在。

    她從随身的布包裡取出一把日本折扇,展開後輕輕扇動。

    一陣涼風在她與他之間穿梭。

     他把扇子拿過去,學着她的樣子扇動。

    扇子是棉紙做的,暗紅色的,扇面上畫着牡丹和鹦鹉。

    他說,這樣的花,這樣的鳥。

    他對所有的事物了然于心。

    滿塘荷花在風中輕輕晃動,紅色蜻蜓停停飛飛。

    粉紅色花瓣,翠綠的圓形葉片,露水在上面滾動留不下一絲痕迹。

    旁邊有母親在對她的孩子說,這種花,夏天才開,一年隻開一次。

     他在她身邊,與她一起,觀賞她最喜愛的花朵。

    她知道他滿心歡喜。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心神合一。

    此刻他正在對她示現,即便當下完滿也不能起貪執之心。

    但是她仍然生起畏懼,突然之間他從她身邊消失奔向虛空。

    她的身體撲空猛烈顫抖一下,從夢中醒來。

     此時早晨六點,她聽到從他房間裡傳出熟悉的誦經聲音。

    她穿好衣服,打開房門,在廚房做早餐。

    煮奶茶,用印度紅茶與牛奶混合,法式面包,黃油。

    等他完成,叩門把早餐用托盤端進他的房間。

    他已收拾好行李箱子,主要是經書,一包袈裟。

    這包袈裟不能離身,去遠處尤其要帶在身邊,這樣是為提醒自己的身份。

     他沒有多餘物品。

    已把房間裡的床鋪、桌面、角落收拾得一塵不染,一如剛剛走進的時候。

    此刻他換好整套完整的僧衣,嚴肅,沉穩,如同一個從古代的維度凸顯而出的人。

     他不再是那個穿T恤和布褲的年輕人,陪伴在她身邊走過大街小巷。

    他最終隻是他自己,一位需要經曆漫長的學習與成長的修行者。

    他在她身邊的這些天,雖然不是經常相見但彼此内心接近。

    讀書、走路、吃飯、喝茶、做功課、祈禱,隻是兩個人的世界也未曾感覺厭倦或匮乏。

    這種充盈而漫溢的感受源自他的存在。

    他将離開,她再次成為獨自。

    她心裡一陣銳痛。

     他迅速感應到,說,即便告别,如果心相續我仍在你的身邊。

    他甯靜的眼神停在她的臉上。

    再次重複,是的,每天我都在你的身邊。

    這段時間他一直對她循循善誘,告訴她要把痛苦轉化成土壤獲得新生的必要。

    現在考驗的時候已到。

     他說,吃完早餐我們就出發。

     出租車上他有些累,也許是昨晚聊天睡得很晚,又也許是心裡某種複雜的感受,他閉着眼睛在休息,沒有再說話。

    到火車站,她送他到進站口。

    她給他買了一件暗紅色的羽絨服,輕便而保暖,一盒黑茶,一個信封裡裝着一萬塊錢,是出門之前提前準備好的,她說,這些錢給寺院裡的小僧人們,替我買些學習用品和文具。

     他接過去其他,把錢推給她,說,錢我不會收。

    你的心意我知道。

     請你收下。

    給他們買些本子、筆或者衣服。

     他很為難,看着她的臉。

    她十分堅持。

    最後他收下,說,很感謝你。

    但這樣我仍然覺得心裡不安。

    這個錢數目很大,工作掙來的錢都辛苦。

     她說,這是我想好的事情,不覺得辛苦。

    她的确從看到他的第一眼,對他有深深的相信。

    不知道這種相信從何生起,這個人肩膀上有重任、壓力。

    她需要幫助他。

     他說,快到春節,給他們買新的僧衣和鞋子。

     她拿出一封信,說,我給你寫了信。

    上次寫信是二十歲的時候,後來再沒有寫過。

     我在火車上讀這封信。

    我現在進去,你回去好好休息。

    他說,告别之前,我想贈你一段話。

    古人說過,那些黑白善惡的種子,即使現在秘密地播撒,也掩不住果實的顯形,各自成熟後類别分明。

    所以記得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時時刻刻,盡力保持正念與覺知。

    有一年冬天你會來到夏摩山谷。

    我等你。

     他背着雙肩包轉身走進大廳,随電梯緩緩下沉,轉身,沒有對她揮手,隻是深深凝望她。

    他的眼神穿透空間照進她的心底。

    她一直盯着他,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

     她重新坐上出租車。

    搖下窗玻璃看到外面灰霧茫茫的城市,即刻要回複以往的生活模式,沉淪于渾濁空氣的都市,生存在隻留得自保的方寸之地,一間公寓,一個店鋪,獨睡,獨醒,獨活。

    此刻她強烈意識到,飄零于生死流浪的世間如此艱辛。

    長久以來,在内心深深壓抑的孤獨與困惑,被這短短一段時間的完滿喚醒。

     深切的悲傷從身體深處湧出。

    她淚流滿面,無法自制。

    同時,這哭泣帶來一種空寂與清明的感受。

    他已啟動力量幫她清理積存在靈魂深處的陰影與創痛,每一寸過往。

    這種清理終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