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真

關燈
的獄中。

    我後來開始整夜睡不着覺,進行很長時間的心理治療。

    現在表面恢複正常。

    但我已離婚,也辭去工作。

     現在感覺如何。

     還不太清楚如何徹底洗去這個印記。

    就像曾經在牆上敲一枚釘子,把它拔走,即便把牆糊弄平整,心裡卻很清楚那個坑洞在哪裡。

     他體格健壯,兩鬓微白,眉目之間仍有一股英氣。

    看起來應已孤獨很長時間。

    暫時不再需要交換複雜的信息,脫掉衣服,赤裸相對,覺得一陣輕松。

    在越是荒廢的城市氣氛中,人越信任性欲。

    大量成人不再熱衷婚姻、家庭、生育,而習慣通過公共平台交換訊息,自由交往,不拘形式。

    雖然有時也會發生極端的事情,但人們普遍對占有性的關系失去興趣。

     但就單純的性欲而言,再多的自由仿佛也隻是以空虛填塞空虛。

    否則,為何人無法在其中感覺到徹底的滿足,而是一再一再地沉淪。

    她想,這種重複大概是輪回。

     暖氣不足夠,窗簾拉着,光線昏暗。

    身體熱力湧動,滲出的汗水有鹹味,綿密交融彙聚成細流,逐漸模糊她的眼睛。

    有時她迷戀肉身的聯結,隐隐覺得這個行為類似死亡,有一種巨大的平靜和開放性。

    當與對方做愛,她體會到内心在流淌某種來自源頭的安甯,但心裡仍有過疑問,為什麼每個人最終不能徹底解決這一再饑渴的孤獨。

     他說,我并不喜歡女人頭發太短,這樣缺乏女性情态。

    頭發剃得很短的女人少,但你很美。

    你的身體這樣好。

    他剛才給予她很多歡愉,她心懷感激,現在隻想抽支煙放松片刻。

    起身去衛生間,打開花灑洗澡,熱水淋濕頭發和身體,一切蕩然無存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

    在鏡子裡呈現出來的身體依然年輕茁壯。

    她很少在肉身上自我欣賞與流連,也許覺得自我不值得被隆重對待。

    此刻身體仿佛被重新充電。

    性愛是枚鎮定劑,足夠維持安甯一段時間。

     穿着白色浴袍,包裹起頭發,用膠囊咖啡機做出一杯咖啡。

    她走到陽台上點燃一支煙,深吸一口。

    煙霧吐到冷冽的空氣中。

     你在看什麼。

     遠處有個巨大的摩天輪,燈在一點一點地亮起來。

    現在全部亮了。

     我兒子小時候很喜歡玩這個摩天輪,每個周日都帶他去。

     我也想試試。

    但現在天氣不怎麼樣。

     她說,我想問你一個問題。

    男人與女人之間是否需要忠貞不二的關系。

     他說,我做不到。

    很多男人應該也做不到。

    我奇怪為什麼有時女人一定要男人做到。

    隻跟一個人做愛,對一具注定會死去腐爛的肉身渴望抱有絕對的控制權,有何重要。

    這肉身甚至不屬于我們自己。

    哪天出故障或者報廢沒有人能自控。

    是女人需要更多的安全感嗎。

     她說,應該是一種動物性,是從遠古時期儲留下來的信息。

    女人需要男人提供食物、給予照顧和保護,這樣才能養育後代。

    但這僅僅是物質層面。

    如果現在的女人自力更生,已能夠給自己提供食物,也可以照顧與保護後代,或者甚至覺得有沒有後代也沒有什麼關系,那麼男女相會還剩下什麼。

     他說,應該是注重能夠帶給彼此啟發、喜悅、提升。

    即便再怎樣獨立,人不可能脫離關系。

    我們隻有在關系中才能對照到自己的存在。

    不管是什麼樣的關系,有對方就有自己。

    人不能獨自生存,需要給予與接收的平衡。

     有時我想,在關系中,如果能夠深刻地滿足彼此,它是可以恒久的。

    前提是彼此提供源源不斷的滋養與支持,這樣他們自然會視對方為唯一。

    而無需耗費大量時間精力,頻繁地調換新鮮對象或積累發生關系的數量。

     但人很難感覺到是滿足的。

    很多人在情感部分有創傷,一直等待被治愈。

    比如像我這樣的。

     所以,她說,對俗人來說,如果無法獨立,情感上饑渴匮乏,欲望泛濫,同時又奢望忠貞和潔淨,它隻能是一個無法自圓其說的謊言。

    如果用婚姻制度、倫理道德之類脅迫和捆綁對方,又會與自己、與對方鬥争不息。

    兩個人勢均力敵,互相滋養,才能夠達成唯一的關系。

    這種唯一其實也是整體性的關系。

    有整體性,人的着眼點不會隻在于個人的快樂和滿足。

     如果在這種級别,人其實可以做到跟任何人都能相愛。

    這種愛無需揀擇和分别,不會出現我隻愛你,而不愛你身邊任何一個他人的狀況。

    他說,那是又回到你剛才的問題了嗎,彼此如何忠貞。

     我認為這個問題本身是扭曲的。

    就像我們去裁決一個人,必須判斷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當人們對獨立與關系的觀念、對整體性的理解達到相當深度,所有包含二元對立的問題都會消失。

     我們兩個屬于什麼類型。

     至少是不自欺的。

     他說,那你對性是什麼樣的看法。

     我對性的看法是平等和開放的。

    我覺得性是禮物,而不是交換物。

    但生活中很多女人經常使用它去換取愛情、婚姻、物質、金錢,這難道不是對天性的亵渎嗎。

    她們樂此不疲地精心打扮自己,買漂亮衣服,依賴鞋、包袋、整容術、奢侈品,把肉身裝飾精美,無非是想吸引男人對她産生興趣,以此交換到富裕的生活或男人的忠誠與供養。

     他說,不過在人類社會中,性有時候看起來真的隻是工具。

    是一種條件和資源,也是權力象征。

     她說,性如果發心肮髒、有占有欲、傷人傷己,最終不免傷痕累累。

    這是原始的生命欲望,值得被分享、尊重、承認。

    它是禮物。

    它是有限的,當人老去之後他們會逐漸失去性。

     對男人而言,障礙大多來自他們的價值觀,權力欲,僵硬的知識、野心和自信。

    固守和限制使他們情感麻木。

    對女人而言,對愛與性、安全感、物質、欲望的貪婪與依賴,造成耽溺和不自控。

    同時耗費對女性來說本來可以大量用來工作和心靈進步的時間。

    這些都違背人的自然天性。

     我覺得人需要親密而和諧的伴侶,能欣賞和理解對方,互相照顧,以此整合為一體度過一生,其他是不重要的。

    是不是有婚姻的形式,或是否有孩子,可有可無。

    但現在人們傾向把婚姻、後代的存在與否看得高過于伴侶本身,這是很奇怪的本末倒置。

    正常的重要性排序應該是,伴侶、孩子、婚姻。

    或者說有了第一,第二第三都無所謂。

    現在人們的排序,大多是孩子、婚姻、伴侶。

     如果對人來說,對衍生品與形式感的重視強過對生命本質的重視,這是不是一種悲劇。

    但也許,遇見能充分互相滿足的伴侶是很難的。

    兩個人過着互相陪伴、清淨知足的生活需要福報,因為他們不再需要任何額外的道具。

     他說,榮格說,沒有經過激情煉獄的人從來就沒克服過激情。

    看樣子,你已經克服。

    你這樣冷靜與理性。

     也許。

    煉獄的樣子我見過。

     給我講一些關于你的故事。

    我很快要離開幻海,回去故鄉。

     她說,小時候我睡過一張美式四柱床,白色提花绉䌷床罩,墜着流蘇的床幔,真絲被單。

    我的房間由天藍色和白色裝飾,床頭櫃上的水晶花瓶裝飾應季花卉,擺滿玩具和繪本。

    這些都是父親在高級進口家具店購買。

    那時我七歲。

    他生意正在運勢上,出手闊綽,日子過得奇幻富有。

    父親喜歡穿白色細苎麻襯衣,時髦的絲絨長褲,言談幽默,慷慨大方。

    我們常去城中奢華的五星級酒店打發時間。

    在地下遊泳池遊泳,稍後去三樓意大利餐廳吃午飯。

    最美味的是牛小排、龍蝦面、香草冰激淩,我喜歡的甜點是巧克力蛋糕,咬開一個小口,熱糊糊的巧克力從蛋糕裡流出來。

    這種刺激真是愉悅動人。

    再下一輪是喝下午茶。

    除讨論正經生意,他在那裡揮霍人生。

     他說,嗯,是個有意思的開頭。

    繼續。

     父親長租套房,服務生們都認識,對他畢恭畢敬。

    他款待朋友們,揮金如土,不把金錢當真。

    或許早知道這一切不過是場遊戲。

    酒店裡不斷有打扮華麗的男男女女出現,父親與他們相聚,進食,說笑,玩耍。

    嘻嘻哈哈聊不完的話題。

    晚餐更是經常通宵達旦。

    他在這個金碧輝煌美輪美奂的地方,應酬、交際、不分日夜地度日。

    但又何嘗不是一個狹窄而限制的世界。

     偶爾他回到家裡,即便在深夜十二點,都可以聽見父母在卧室争吵。

    各種戲劇化聲音,争執、追打、男人憤怒地咒罵、女人逃竄、大聲哭叫。

    椅子推倒,玻璃摔碎,地闆和牆壁仿佛會抖顫。

    這出戲劇比電影裡的情節逼真。

    之前我心驚膽戰,擔心他們失手把對方打傷、打死,後來習以為常,這也許是父母此生的緣分。

    事出有因,但我們一無所知。

     仿佛難以放棄某種堕落的天性,又也許是某種失望,他常年遊蕩在賭場、夜總會、溫泉、酒店、按摩房,很少回家。

    直到我十歲,大規模生意因為權力轉換和決策改變,導緻萎縮、失敗。

    為避免禍及家庭,父母終于決定離婚。

     之前母親不依不饒,不同意放手。

    現在形勢強過人,父親宣告破産,負債累累。

    為避免刑罰他失蹤了。

    有人說他去了極為遙遠的地方,也許是古巴或秘魯。

    頃刻之間,高樓倒塌。

    曾經看起來固若金湯的美好生活,仿佛無始無終的欲望的天堂,人人簇擁圍繞的場面,時間一到,轉眼成空。

    房産、豪車、資産、存款都被拿去抵債,财富消失無蹤。

    幸虧那時十六歲的哥哥已被送去美國讀書,提前準備出學費的基金,沒有參與這場劫難。

    我與母親卻親曆上天入地的動蕩人生。

     後來你們如何生活。

     我們從獨棟别墅搬到普通居民樓,又被踢到貧窮區域。

    我的美式四柱床已失去,變成可折疊鋼絲床,鋪在房間角落。

    母親落難,受到幸災樂禍的白眼和勢利的對待,但還保留着一絲難堪的清高。

    家裡沒有水晶花瓶,喝汽水剩下來的空玻璃瓶插着當季的鮮花。

    出門買菜她仍換上正式裙裝,梳整齊頭發,戴上耳環。

    這未免荒誕,招來更多譏笑。

    她用自己裙子改出一幅法國白蕾絲裝飾窗戶。

    也許是她并未熄滅的信心。

     為謀生,母親學習做面包、甜品。

    她的面包格外講究,配料決不糊弄,工序有條不紊,親自制作天然酵母。

    下午三點開始有人排隊,等待四點出爐的新鮮面包。

    通常一搶而光。

    有空閑時我幫母親一起幹活,起早落夜。

    生意過于忙碌,母親又再雇兩個幫手,也計劃再開分店。

    同業店鋪嫉妒母親生意,無中生有,設計誣陷母親,說她的店衛生狀況不合規,用過期食材,并策劃出有人進食中毒的鬧劇。

    即便據理力争,母親無權無勢,終究還是被查封關閉店鋪。

     她說,這件事情讓我得知,人哪怕清白、勤奮、積極、努力,也未必有光明的結局。

    母親的面包店即是實證。

    我們抵不過人生無常以及人性複雜。

    這場劫難緊跟在家庭禍變之後,我思索過為什麼接二連三變故不斷。

    父母誠然感情不睦經常彼此辱罵揪鬥,但對朋友、親戚、外人都極為善待。

    光說布施,也不知道供養和幫助過多少人,最後卻落得這等悲慘下場。

    沒有任何人同情或幫助我們,隻有惡意與幸災樂禍。

     你的思索後來有答案了嗎。

     沒有。

    我想生活中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意外或偶然,倒像是圈套或陷阱,兜轉一圈最終把人驅趕到命定的路途。

    這不是今生的果實,有可能是無數世的業力結出來的果實。

    所有發生都是必然。

    隻是在人下墜的時候,速度之快,手邊抓不住任何拯救。

    為安慰自己後來我開始寫作。

     你寫的是什麼。

     我寫故事,大多關于父母。

    大概出于補償心理,我在小說中幻想父親沒有出事,他平安而有尊嚴地活到白發蒼蒼,獨自躲在一座孤島上生活,開始做他以前從來不做的事情。

    他閱讀,寫自傳,經常在湖中劃一葉孤舟,帶着他收養的一雙白鶴。

    他有個大花園,飼養四隻孔雀,種大量郁金香。

    他深愛我的母親,他們形影不離仿佛是前世的母子,但我的母親後來愛上他人,為了熱烈的愛情而離家遠去。

    我幻想自己在少女時就已死去。

    承擔他們身上所有的孤獨與障礙而死去。

     都沒有發表嗎。

     沒有。

    隻是寫在網上的日志空間,但對别人開放。

    很多人過來閱讀,越來越多,他們給我寫信,告訴我他們的生活中那些黑暗而隐秘的記憶,無法對他人輕易開口的記憶,帶着羞恥感和罪惡感的記憶。

    我成為他們心中安全的黑洞。

    我治愈他們,同時他們也治愈我。

     通過别人的故事,我知道在這個世上并非我獨自受苦,我不是獨自一個。

    相比炫耀膚淺而一廂情願的幸福,這些原始而痛楚的記憶,混雜着妄想、自私、無助和暴戾的情緒,它們強烈,鮮活,帶給我巨大的加持。

    讓我知道人的痛苦是因無知與欲望而生起。

     這些負面信息會摧毀你對生活的動力嗎。

     不會。

    它們讓我了解到真實而深入的生活,不在于物質的光怪陸離、不在于人的奇思幻想。

    生活在于我們的心境。

     你還在悄悄地繼續寫作嗎。

     是的。

    我持續記錄狀态和心念,用于自我檢查和反思。

    這些文字通過被閱讀具備了流動的生命,但他們不知道我是誰。

    我不需要試圖取悅身邊的任何人,取悅這個世界。

    我也不想這樣做。

    換言之,身邊的人、身邊的世界如何看待我也不重要。

    唯一重要的是,我需要知道如何看到自己。

    看到自己和一切的關系,包括和自我的關系。

     你是個很堅強的人。

     我小時候性格獨立,也很任性。

    一次和同學老師出門去旅行,這是春遊活動,但我不想跟着大隊伍去無聊的地方。

    為了探尋山谷中盛開的杜鵑花,獨自脫離隊伍在山谷中越走越深。

    然後我迷路了。

    等老師們心急火燎地找到我,他們害怕而生氣。

    我被處罰,那時我才七歲。

    我膽子為什麼這麼大自己也不知道。

    好像生命中自有一股願力。

     但我的性格裡有強烈的攻擊性。

    所以會回避過于親密的情感關系。

    我容易粉碎性地激怒對方、摧毀對方。

    這種攻擊性是怎麼來的不太清楚。

    小時候我就不願意自己受欺負。

    大部分人也許都不喜歡面對真實的自己,但我經常會在親密關系裡強迫對方面對真我。

    我直接而坦率,刺傷他人心中虛假的自我。

    我懂得與自己相處,不太善于與别人相處。

    人與人之間需要忍耐、圓滑、客套、虛僞,我卻想撕下一切的谄媚與逃避。

    我的處世之道像個農夫,笨拙而銳利,質樸而暴力。

     他說,這的确不太好。

    男人并不喜歡女人有這樣的性格。

     是的。

    所以隻有遇見一個比我更真實的男人,才有可能結束單身。

     謝謝你告訴我你的往事。

    如果以後還能遇見聽你說話,應該是個好事。

     一次次重新見面是個負擔,不如不見。

    我之所以對你說這麼多,是因為知道我們以後不會再相見。

     我喜歡你。

    你是個有意思的女人。

    祝你好運。

     她與他告辭,出門時山上暮色蒼茫。

    她打算在索道關門之前的一個小時去山頂的摩天輪。

    入口空無一人,檢票員站在那裡百無聊賴。

    她是他這天交會到的少數幾個來客之一,她看出來他渴望聊天。

    平時她回避不必要的交集,但傾聽和語言也是一種布施。

    生活艱難不妨讓彼此好過。

     她說,你好。

     他說,你還沒有離開嗎,現在沒有什麼人來這裡。

     那你要失業了嗎。

     孩子們周末也許會過來。

    今天是星期三。

     大人們來嗎。

     他們陪孩子來。

    去年有幾個人在這裡自殺。

    報紙上說,霧霾加重人的抑郁情緒。

    現在年輕人不熱衷結婚喜歡單身,也會産生心理問題。

    你會回去家鄉嗎。

     不會。

    我不害怕住在幻海。

    人越少,越覺得沒有必要離開。

     她坐上小車。

    它在電纜上滑動,一陣顫抖,緩緩滑出操作區。

    底下是山林,柏樹和白皮松的芳香劇烈直撲入嗅覺,遠處是山巒和大海的細碎鱗光。

    冷風蕭瑟,隐約有細雪飄落。

    上升的失重感讓心髒頓時猛烈跳動,很快一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