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還在過程之中
關燈
小
中
大
張新穎:這樣講下來,你想想自己寫作的曆程,覺得還是蠻欣慰的吧?
王安憶:總算沒有走到太差的地方去,基本上是越走越好。這點我心裡面還是明白的。我覺得現在寫得比以前好,這點我基本肯定。
張新穎:為什麼會越來越好?我覺得你是一個蠻善于學習的人。有的人到了一定的程度,他的心态就封住了。他可能比如讀很多書,見識很多事情,但是都進入不了他的内心了,已經不能改變他了。我就覺得這種人其實到了這個程度之後,他讀書,看東西,或者什麼,對他就沒有多大作用了。
王安憶:應該是對每個人都會有作用的。
張新穎:不是,我覺得是人和人的差别。你發現有的人他到了三十歲或者四十歲,他就定型了。
王安憶:那恰恰是因為放棄學習和工作了。你如果真的在做,肯定是越做越好,不大會越做越差的,怎麼可能哪?像練毛筆字,你肯定是今天練得比昨天好,隻要你堅持在練。
張新穎:不,練字也是這樣的。肯定有的人練到四十歲就已經再也不會進步了。
王安憶:那可能是方法不對。
張新穎:大部分作家到了一個程度,他就這樣了。但我覺得你不是,有的時候看你新的作品就老是有意外。
王安憶:他們可能是不像我這麼熱愛寫作,你說差别,我感到最大差别就是我比他們熱愛寫作。我覺得有許多人并不喜歡寫但在那裡硬寫。有很多人是這樣子的,好像應付差事。喜歡的就不一樣,比如說你看跳舞的楊麗萍,她特别熱愛跳舞,于是,她就能跳得好。
張新穎:對對,就不是你們說的關于舞蹈怎麼的,根本不是那些東西,她就是喜歡。
王安憶:她就是喜歡。她跳舞讓你感到這才是她,她是為跳舞而生存,跳舞是她的生命方式。人和人的區别可能就在這,就是不同的生命方式。
張新穎:光喜歡也不夠啊。并不是說我喜歡我就一定能把這事給做好。
王安憶:不是,她喜歡就知道裡面是怎麼樣的奧秘,或者反過來說,掌握了奧秘才會喜歡。這種喜歡應該說有一點像信仰,相信裡面存在着一個極好的世界,因而渴望進入。
張新穎:所以我就希望中國可以出那種越寫越好的作家。我們一百年的現代文學史,從個人來講,就不是那種越寫越好的,他的代表作一定是在前面的,後來都不行了。
王安憶:這和我們社會生活也有關系,社會生活很不正常,老是在變動。你很難期望人能夠超越物我,立于不變之地。但我覺得還是有很多越寫越好的。遲子建就是一個,蘇童我覺得也是越寫越好,你不能那麼急躁地看一個作家。
張新穎:對,我就是說不能這麼急躁。我覺得有幾個作家是你不知道他的将來的。這樣的作家比較好。有的作家你就可以看到他的将來的。
王安憶:那就是我們所說的前途遠大不遠大。
張新穎:那你最後做個總結吧。
王安憶:總結……現在做總結似乎還有點早。好像還沒有到塵埃落定的時候,不是總結的心境,認識也不夠。
張新穎:現在還在一個創作的過程中,還在往前走。
王安憶:還在動态當中……總之我的生活好像就是為寫小說的,因為我現實能力很差,不是一個行動的人,所以寫小說對我來說簡直是太合适了。
張新穎:寫小說有的時候變成了一個假想的行動,有時候是對生活行動的一種逃避。
王安憶:逃避,或者說補償,借代。現實當中,凡是我想要去做的一件事肯定是做不成的,隻有寫小說能夠寫成,奇怪。我隻能過一種虛拟的生活,就像阿城說的,他說,你們這種人是将命托出去的,托給了虛構。
張新穎:也沒有你說得這麼絕對。
王安憶:總算沒有走到太差的地方去,基本上是越走越好。這點我心裡面還是明白的。我覺得現在寫得比以前好,這點我基本肯定。
張新穎:為什麼會越來越好?我覺得你是一個蠻善于學習的人。有的人到了一定的程度,他的心态就封住了。他可能比如讀很多書,見識很多事情,但是都進入不了他的内心了,已經不能改變他了。我就覺得這種人其實到了這個程度之後,他讀書,看東西,或者什麼,對他就沒有多大作用了。
王安憶:應該是對每個人都會有作用的。
張新穎:不是,我覺得是人和人的差别。你發現有的人他到了三十歲或者四十歲,他就定型了。
王安憶:那恰恰是因為放棄學習和工作了。你如果真的在做,肯定是越做越好,不大會越做越差的,怎麼可能哪?像練毛筆字,你肯定是今天練得比昨天好,隻要你堅持在練。
張新穎:不,練字也是這樣的。肯定有的人練到四十歲就已經再也不會進步了。
王安憶:那可能是方法不對。
張新穎:大部分作家到了一個程度,他就這樣了。但我覺得你不是,有的時候看你新的作品就老是有意外。
王安憶:他們可能是不像我這麼熱愛寫作,你說差别,我感到最大差别就是我比他們熱愛寫作。我覺得有許多人并不喜歡寫但在那裡硬寫。有很多人是這樣子的,好像應付差事。喜歡的就不一樣,比如說你看跳舞的楊麗萍,她特别熱愛跳舞,于是,她就能跳得好。
張新穎:對對,就不是你們說的關于舞蹈怎麼的,根本不是那些東西,她就是喜歡。
王安憶:她就是喜歡。她跳舞讓你感到這才是她,她是為跳舞而生存,跳舞是她的生命方式。人和人的區别可能就在這,就是不同的生命方式。
張新穎:光喜歡也不夠啊。并不是說我喜歡我就一定能把這事給做好。
王安憶:不是,她喜歡就知道裡面是怎麼樣的奧秘,或者反過來說,掌握了奧秘才會喜歡。這種喜歡應該說有一點像信仰,相信裡面存在着一個極好的世界,因而渴望進入。
張新穎:所以我就希望中國可以出那種越寫越好的作家。我們一百年的現代文學史,從個人來講,就不是那種越寫越好的,他的代表作一定是在前面的,後來都不行了。
王安憶:這和我們社會生活也有關系,社會生活很不正常,老是在變動。你很難期望人能夠超越物我,立于不變之地。但我覺得還是有很多越寫越好的。遲子建就是一個,蘇童我覺得也是越寫越好,你不能那麼急躁地看一個作家。
張新穎:對,我就是說不能這麼急躁。我覺得有幾個作家是你不知道他的将來的。這樣的作家比較好。有的作家你就可以看到他的将來的。
王安憶:那就是我們所說的前途遠大不遠大。
張新穎:那你最後做個總結吧。
王安憶:總結……現在做總結似乎還有點早。好像還沒有到塵埃落定的時候,不是總結的心境,認識也不夠。
張新穎:現在還在一個創作的過程中,還在往前走。
王安憶:還在動态當中……總之我的生活好像就是為寫小說的,因為我現實能力很差,不是一個行動的人,所以寫小說對我來說簡直是太合适了。
張新穎:寫小說有的時候變成了一個假想的行動,有時候是對生活行動的一種逃避。
王安憶:逃避,或者說補償,借代。現實當中,凡是我想要去做的一件事肯定是做不成的,隻有寫小說能夠寫成,奇怪。我隻能過一種虛拟的生活,就像阿城說的,他說,你們這種人是将命托出去的,托給了虛構。
張新穎:也沒有你說得這麼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