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流水三十章》和《米尼》
關燈
小
中
大
可能作家也不太高興,我特别喜歡你的什麼東西,不喜歡你的什麼東西。
你别當回事。
我是很喜歡《神聖祭壇》這類的。
王安憶:這個階段大緻是從《弟兄們》前後開始的吧。
張新穎:怎麼會有這麼一類的作品? 王安憶:好像從這時候我進入了一個狀态,開始有點得心應手了,寫作的時候會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
或者說知道怎麼把篇幅填滿,什麼樣的篇幅填些什麼東西,用什麼東西填什麼樣的篇幅。
《弟兄們》《悲恸之地》《神聖祭壇》《好婆和李同志》《逐鹿中街》,先後次序可能有些颠倒。
寫這些東西的時候,心情不焦慮,很從容的。
寫有些作品的時候很焦慮的,好像要證明自己什麼,喊出什麼口号,年輕時候容易這樣子。
潛意識裡多少是想奪人耳目,尤其當評論界盯着你,随時要對你做出判斷。
這些東西寫得很平靜的,很穩當。
這些小說我寫得紮紮實實,遣詞造句都特别舒服,左右逢源的那種感覺。
這個狀态其實是類似《海上繁華夢》的時期。
就好像一個運動周期,騷動喧嘩一陣子,然後平靜前進,再騷動喧嘩,再平靜。
然後就到《米尼》了。
《米尼》是一九八九年寫的。
張新穎:《米尼》好像跟你的采訪有關系是吧? 王安憶:是去白茅嶺采訪。
《我愛比爾》也是和白茅嶺采訪有關系的。
在那裡待了一個禮拜。
《米尼》延誤了發表和出版,所以人們多半以為是更後期的寫作。
張新穎:單行本先出,我記得是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的。
王安憶:先是給《十月》雜志,因為形勢原因,退了稿。
當時,葉兆言在江蘇文藝出版社做編輯,設計了一個叢書,直接就出了書。
過後蔡測海幫忙,又在《芙蓉》上發了一下。
這麼拖拖延延的,也沒引起什麼注意。
事實上《米尼》對我的寫作來講,蠻重要的,因為是我第一次寫一個十萬字規模的東西。
我現在覺得這個規模蠻适合我的。
就像前段時間我覺得五萬字适合我一樣。
我覺得十萬字的東西挺适合我的表達。
張新穎:那你說重要,就是十萬字這個形式了? 王安憶:表面上是個形式,或者說篇幅,内裡卻是個結構的問題。
這個長篇雖然不長,是個小長篇,你說是長中篇也可以。
但它超出我慣常的中篇的五萬字規模,開始擺脫我慣常的長篇結構上編年的方法,不是依賴時間的自然長度來填充篇幅,它是寫事情的。
張新穎:它雖然不是編年的,但還是寫一個人怎麼一步步地到了現在這樣一個境地。
王安憶:這就是故事的結構了。
前面《流水三十章》也好,《黃河故道人》也好,都是從小寫到大,所有事件都是以一個人的曆史來鍊接,這有着先天的合法性。
《流水三十章》應該有一個事情了,但我沒有太多的材料,所以我還得依靠時間。
時間可以允許有不那麼嚴格的情形出現,故事卻要求邏輯的謹嚴。
《米尼》對我作用蠻大的。
張新穎:它比較清楚,也簡單,有一個很核心的東西。
王安憶:它很單純,其實這個故事就是寫米尼和阿康這一對男女。
阿城看了我這篇小說,他評價蠻高的,他挺喜歡的。
張新穎:他怎麼說的? 王安憶:他沒有單說我這篇小說,隻是說我是個異數,說我是中國小說家裡的異數。
他很喜歡看我的小說。
《米尼》以後,停了一年寫作,當時心态特别不好,似乎是,面臨了一個時刻,需要重新安置自己的感情與認識。
你别當回事。
我是很喜歡《神聖祭壇》這類的。
王安憶:這個階段大緻是從《弟兄們》前後開始的吧。
張新穎:怎麼會有這麼一類的作品? 王安憶:好像從這時候我進入了一個狀态,開始有點得心應手了,寫作的時候會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
或者說知道怎麼把篇幅填滿,什麼樣的篇幅填些什麼東西,用什麼東西填什麼樣的篇幅。
《弟兄們》《悲恸之地》《神聖祭壇》《好婆和李同志》《逐鹿中街》,先後次序可能有些颠倒。
寫這些東西的時候,心情不焦慮,很從容的。
寫有些作品的時候很焦慮的,好像要證明自己什麼,喊出什麼口号,年輕時候容易這樣子。
潛意識裡多少是想奪人耳目,尤其當評論界盯着你,随時要對你做出判斷。
這些東西寫得很平靜的,很穩當。
這些小說我寫得紮紮實實,遣詞造句都特别舒服,左右逢源的那種感覺。
這個狀态其實是類似《海上繁華夢》的時期。
就好像一個運動周期,騷動喧嘩一陣子,然後平靜前進,再騷動喧嘩,再平靜。
然後就到《米尼》了。
《米尼》是一九八九年寫的。
張新穎:《米尼》好像跟你的采訪有關系是吧? 王安憶:是去白茅嶺采訪。
《我愛比爾》也是和白茅嶺采訪有關系的。
在那裡待了一個禮拜。
《米尼》延誤了發表和出版,所以人們多半以為是更後期的寫作。
張新穎:單行本先出,我記得是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的。
王安憶:先是給《十月》雜志,因為形勢原因,退了稿。
當時,葉兆言在江蘇文藝出版社做編輯,設計了一個叢書,直接就出了書。
過後蔡測海幫忙,又在《芙蓉》上發了一下。
這麼拖拖延延的,也沒引起什麼注意。
事實上《米尼》對我的寫作來講,蠻重要的,因為是我第一次寫一個十萬字規模的東西。
我現在覺得這個規模蠻适合我的。
就像前段時間我覺得五萬字适合我一樣。
我覺得十萬字的東西挺适合我的表達。
張新穎:那你說重要,就是十萬字這個形式了? 王安憶:表面上是個形式,或者說篇幅,内裡卻是個結構的問題。
這個長篇雖然不長,是個小長篇,你說是長中篇也可以。
但它超出我慣常的中篇的五萬字規模,開始擺脫我慣常的長篇結構上編年的方法,不是依賴時間的自然長度來填充篇幅,它是寫事情的。
張新穎:它雖然不是編年的,但還是寫一個人怎麼一步步地到了現在這樣一個境地。
王安憶:這就是故事的結構了。
前面《流水三十章》也好,《黃河故道人》也好,都是從小寫到大,所有事件都是以一個人的曆史來鍊接,這有着先天的合法性。
《流水三十章》應該有一個事情了,但我沒有太多的材料,所以我還得依靠時間。
時間可以允許有不那麼嚴格的情形出現,故事卻要求邏輯的謹嚴。
《米尼》對我作用蠻大的。
張新穎:它比較清楚,也簡單,有一個很核心的東西。
王安憶:它很單純,其實這個故事就是寫米尼和阿康這一對男女。
阿城看了我這篇小說,他評價蠻高的,他挺喜歡的。
張新穎:他怎麼說的? 王安憶:他沒有單說我這篇小說,隻是說我是個異數,說我是中國小說家裡的異數。
他很喜歡看我的小說。
《米尼》以後,停了一年寫作,當時心态特别不好,似乎是,面臨了一個時刻,需要重新安置自己的感情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