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流水三十章》和《米尼》
關燈
小
中
大
張新穎:那麼“三戀”之後的寫作呢?
王安憶:“三戀”之後也是被别人批評的一個低潮期。
《小鮑莊》以後,他們說我沒什麼指望了。
“三戀”出來之後,有點鹹魚翻身的意思。
以後又沒指望了。
評論界對于寫作者,就像等米下鍋,等着你趕緊出來點新招來對應他們的觀念。
一九八七年我寫了《流水三十章》,這本書寫得非常難看的。
張新穎:為什麼覺得《流水三十章》寫得非常難看呢? 王安憶:《流水三十章》難看得不得了。
我都沒有勇氣回過頭再讀一遍。
我覺得它難看是因為自覺性太強了。
我決定我一定要寫個長篇,而且這個長篇一定要有突破,一定要用特别的語言叙述。
我要寫的人物就像個蠶,熬盡身心吐絲,做成一個繭子,把自己封閉在裡面,然後在裡面左突右進,破出一個缺口,飛出來。
一旦飛出來,她就變成了一個蛾子,生命換了種類型,一個有個性的人就變成一個平凡的人,彙入正常的人生。
我就想寫這麼個人。
但我力量不到,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是一個太概念的東西,事實上我也并沒有一點點生活的來源,我找不到一個和她相像的人,于是她就缺乏自然的形态。
對我來說實在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因為我的長處是在寫實。
張新穎:也就是說,到《流水三十章》的時候,你對你以前的長篇,《69屆初中生》《黃河故道人》,都是不滿意的? 王安憶:不光我不滿意,别人也不滿意。
有的編輯就這樣講,王安憶不會結構長篇。
确實到現在我還在考慮長篇該怎麼結構,這是個大問題。
這三部長篇都是用編年的方式,都是寫一個人從小時候到成年的成長曆程。
張新穎:這可能跟你看西方小說有關系。
王安憶:不是,其實寫長篇都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不寫不知道,就是怎樣把這個篇幅填滿。
這是個很大的叙述壓力。
張新穎:而且你這個篇幅蠻長的,《流水三十章》。
王安憶:三十多萬字。
但現在回過頭看,簡直稱得上蠻力,無中生有,硬是寫成三十多萬字,精神變物質。
張新穎:已經鍛煉出來了。
王安憶:我可說是個有力氣的人,有時候明明是強做,卻也做出來了,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
這個小說真的很難寫,你現在叫我寫我都覺得很難,太缺乏條件了。
我找不到一個替身。
事情就是,要找替身,要給你的思想找替身的。
有的是反過來,先有替身再往裡面灌思想。
不管怎麼樣,我知道我要做什麼。
不過這個東西看着很悶啊,自己都不想看。
可一旦把第一個一千字看過去,再一千字看過去,就看下去了。
這個小說其實就寫這麼個孤獨英雄,卻生活在人堆裡,她一個人與人群抗衡,非常艱苦。
這個英雄一旦要讓自己快樂起來,她就已經變質了。
意思是有的,就是沒有能力寫得好看,今天也沒能力。
今天即便有能力了,又會懷疑是不是值得寫。
有的東西就是出現在一個錯誤的寫作時間。
張新穎:在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
王安憶:不該幹,明知要失敗也要幹,即使出來是個廢品,不幹的話以後就沒有了,連失敗也沒有了。
這是每一個作品的宿命。
這是《流水三十章》,接下去應該是《米尼》了吧。
張新穎:《神聖祭壇》應該是在《米尼》之前? 王安憶:之前。
這段時間寫作突然順暢了。
張新穎: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會有這麼一批作品出來?這些作品是我特别喜歡的。
我這樣說
《小鮑莊》以後,他們說我沒什麼指望了。
“三戀”出來之後,有點鹹魚翻身的意思。
以後又沒指望了。
評論界對于寫作者,就像等米下鍋,等着你趕緊出來點新招來對應他們的觀念。
一九八七年我寫了《流水三十章》,這本書寫得非常難看的。
張新穎:為什麼覺得《流水三十章》寫得非常難看呢? 王安憶:《流水三十章》難看得不得了。
我都沒有勇氣回過頭再讀一遍。
我覺得它難看是因為自覺性太強了。
我決定我一定要寫個長篇,而且這個長篇一定要有突破,一定要用特别的語言叙述。
我要寫的人物就像個蠶,熬盡身心吐絲,做成一個繭子,把自己封閉在裡面,然後在裡面左突右進,破出一個缺口,飛出來。
一旦飛出來,她就變成了一個蛾子,生命換了種類型,一個有個性的人就變成一個平凡的人,彙入正常的人生。
我就想寫這麼個人。
但我力量不到,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是一個太概念的東西,事實上我也并沒有一點點生活的來源,我找不到一個和她相像的人,于是她就缺乏自然的形态。
對我來說實在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因為我的長處是在寫實。
張新穎:也就是說,到《流水三十章》的時候,你對你以前的長篇,《69屆初中生》《黃河故道人》,都是不滿意的? 王安憶:不光我不滿意,别人也不滿意。
有的編輯就這樣講,王安憶不會結構長篇。
确實到現在我還在考慮長篇該怎麼結構,這是個大問題。
這三部長篇都是用編年的方式,都是寫一個人從小時候到成年的成長曆程。
張新穎:這可能跟你看西方小說有關系。
王安憶:不是,其實寫長篇都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不寫不知道,就是怎樣把這個篇幅填滿。
這是個很大的叙述壓力。
張新穎:而且你這個篇幅蠻長的,《流水三十章》。
王安憶:三十多萬字。
但現在回過頭看,簡直稱得上蠻力,無中生有,硬是寫成三十多萬字,精神變物質。
張新穎:已經鍛煉出來了。
王安憶:我可說是個有力氣的人,有時候明明是強做,卻也做出來了,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
這個小說真的很難寫,你現在叫我寫我都覺得很難,太缺乏條件了。
我找不到一個替身。
事情就是,要找替身,要給你的思想找替身的。
有的是反過來,先有替身再往裡面灌思想。
不管怎麼樣,我知道我要做什麼。
不過這個東西看着很悶啊,自己都不想看。
可一旦把第一個一千字看過去,再一千字看過去,就看下去了。
這個小說其實就寫這麼個孤獨英雄,卻生活在人堆裡,她一個人與人群抗衡,非常艱苦。
這個英雄一旦要讓自己快樂起來,她就已經變質了。
意思是有的,就是沒有能力寫得好看,今天也沒能力。
今天即便有能力了,又會懷疑是不是值得寫。
有的東西就是出現在一個錯誤的寫作時間。
張新穎:在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
王安憶:不該幹,明知要失敗也要幹,即使出來是個廢品,不幹的話以後就沒有了,連失敗也沒有了。
這是每一個作品的宿命。
這是《流水三十章》,接下去應該是《米尼》了吧。
張新穎:《神聖祭壇》應該是在《米尼》之前? 王安憶:之前。
這段時間寫作突然順暢了。
張新穎: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會有這麼一批作品出來?這些作品是我特别喜歡的。
我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