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小鮑莊》
關燈
小
中
大
張新穎:“雯雯系列”之後,就是《小鮑莊》了吧。
王安憶:事實上,事情并不那麼整齊,在“雯雯系列”的過程中,還有《本次列車終點》《牆基》《流逝》,這些變數分散在這個時期中,醞釀着後來的事端發生,那就是《小鮑莊》。
《小鮑莊》我覺得和“尋根運動”是有關系的。
我記得當時阿城跑到上海來,宣傳“尋根”的意義。
他談的其實就是“文化”,那是比意識形态更廣闊深厚的背景,對于開發寫作資源的作用非同小可,是這一代人與狹隘的政治觀念脫鈎的一個關鍵契機。
當然,當時認識不到這麼多,隻是興奮,因為打開了一個新天地,裡面藏着新的可能性。
寫作《小鮑莊》的直接起因,是一個小小的具體事件。
當時我還在雜志社工作,一九八四年盛暑,單位給我一個緊急的任務,說在江蘇宿遷縣出了一個英雄,一個小女孩,她為了保護一個五保戶的老奶奶去世了,被評為全國優秀少先隊員,我們準備做個報道。
我們請了團中央兩個人來寫,寫出來不能用,差不多要開天窗,讓我去補。
當時我丈夫還在徐州工作,正是靠近宿遷,所以主編答應讓我看望丈夫,并且讓他與我同去宿遷,一切費用都報銷,等于讓我們公費旅遊一次。
我就去了,很熱很熱的天氣。
這個村莊向我呈現了一幅完整的畫面,也許是“尋根”讓我有了不同的眼光,那些散漫的細節似乎自行結構起來,成為一個故事,這就是《小鮑莊》,很偶然的。
張新穎:在你的叙述裡面,《小鮑莊》這樣一個作品不但跟“尋根”有關系,而且跟去美國有關系,這是一個情況。
很多人把它跟“尋根”聯系在一起,這是很自然的;大家都想不到把這個跟你的美國之行聯系在一起。
王安憶:那段時間我是比較低潮的。
我從《雨,沙沙沙》開始習慣了一種每天坐下來寫作的生活,在去美國以前寫了我的第一個長篇《69屆初中生》,那個時候的作品看起來真是粗制濫造,完全不愛惜自己的資源。
可是真能寫,元氣旺盛,寫作的欲望旺盛,可是從美國回來後,一下子刹住了。
《小鮑莊》這本書所收入的中短篇就是那個時候寫的,可以窺見當時的狀态。
裡面東西特别雜亂,有《麻刀廠春秋》,寫社辦工廠的;有《人人之間》《阿跷傳略》《一千零一弄》,是寫上海底層市民的生活的;《大劉莊》《小鮑莊》是寫農村生活的;還有一篇《蜀道難》,是寫愛情的。
寫愛情的這篇東西也蠻奇怪的。
八十年代初,單位讓我到成都開會,還給我一個任務,經過重慶到武漢去做采訪,采訪一個小學生女子足球隊。
我當時發着高燒,在成都上了火車到重慶,在重慶過了一夜,重慶給我的印象非常的強烈,一個石頭城。
夜裡他們帶我去看急診,覺得這個城市很鬼魅的,老是上上下下,上上下下,人很虛弱,我就扶着牆,牆是山壁,山壁中會有燈光露出來,應是從窗戶裡透出的燈光,
王安憶:事實上,事情并不那麼整齊,在“雯雯系列”的過程中,還有《本次列車終點》《牆基》《流逝》,這些變數分散在這個時期中,醞釀着後來的事端發生,那就是《小鮑莊》。
《小鮑莊》我覺得和“尋根運動”是有關系的。
我記得當時阿城跑到上海來,宣傳“尋根”的意義。
他談的其實就是“文化”,那是比意識形态更廣闊深厚的背景,對于開發寫作資源的作用非同小可,是這一代人與狹隘的政治觀念脫鈎的一個關鍵契機。
當然,當時認識不到這麼多,隻是興奮,因為打開了一個新天地,裡面藏着新的可能性。
寫作《小鮑莊》的直接起因,是一個小小的具體事件。
當時我還在雜志社工作,一九八四年盛暑,單位給我一個緊急的任務,說在江蘇宿遷縣出了一個英雄,一個小女孩,她為了保護一個五保戶的老奶奶去世了,被評為全國優秀少先隊員,我們準備做個報道。
我們請了團中央兩個人來寫,寫出來不能用,差不多要開天窗,讓我去補。
當時我丈夫還在徐州工作,正是靠近宿遷,所以主編答應讓我看望丈夫,并且讓他與我同去宿遷,一切費用都報銷,等于讓我們公費旅遊一次。
我就去了,很熱很熱的天氣。
這個村莊向我呈現了一幅完整的畫面,也許是“尋根”讓我有了不同的眼光,那些散漫的細節似乎自行結構起來,成為一個故事,這就是《小鮑莊》,很偶然的。
張新穎:在你的叙述裡面,《小鮑莊》這樣一個作品不但跟“尋根”有關系,而且跟去美國有關系,這是一個情況。
很多人把它跟“尋根”聯系在一起,這是很自然的;大家都想不到把這個跟你的美國之行聯系在一起。
王安憶:那段時間我是比較低潮的。
我從《雨,沙沙沙》開始習慣了一種每天坐下來寫作的生活,在去美國以前寫了我的第一個長篇《69屆初中生》,那個時候的作品看起來真是粗制濫造,完全不愛惜自己的資源。
可是真能寫,元氣旺盛,寫作的欲望旺盛,可是從美國回來後,一下子刹住了。
《小鮑莊》這本書所收入的中短篇就是那個時候寫的,可以窺見當時的狀态。
裡面東西特别雜亂,有《麻刀廠春秋》,寫社辦工廠的;有《人人之間》《阿跷傳略》《一千零一弄》,是寫上海底層市民的生活的;《大劉莊》《小鮑莊》是寫農村生活的;還有一篇《蜀道難》,是寫愛情的。
寫愛情的這篇東西也蠻奇怪的。
八十年代初,單位讓我到成都開會,還給我一個任務,經過重慶到武漢去做采訪,采訪一個小學生女子足球隊。
我當時發着高燒,在成都上了火車到重慶,在重慶過了一夜,重慶給我的印象非常的強烈,一個石頭城。
夜裡他們帶我去看急診,覺得這個城市很鬼魅的,老是上上下下,上上下下,人很虛弱,我就扶着牆,牆是山壁,山壁中會有燈光露出來,應是從窗戶裡透出的燈光,